无主题

作者:云中子

汉唐宋的丞相和御史之类权力一样很大。不能认为一定要皇权完全压制才对。
讨论明朝等古代朝代问题的时候需要区分相对于现代,相对于近代西欧 相对于其他朝代。
5
来自上海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3-06-15 12:56:29
首先我澄清一下,写这章并不是为了给皇权说话,让君权压到相权,所以我没提军机处、密折这些方法hhhh
然后我觉得明朝之前的中古时期,封驳权一般在门下省,我个人觉得和明朝的六科性质有所区别。门下省是正经三省,位高权重,就像你说的,是和皇权共天下的阶级代表,是能单独上谈判桌的一股势力。
但是明朝的给事中呢…我觉得像是一群冲在前头的打手,是依附在各自的利益群体里的,这就导致他们很容易往疯狗的方向发展,并不是一种良性的斗争,所以文里写了朱元璋和朱棣的吐槽。并不是说朱元璋想大权独揽,容不下封驳权利的存在哈。
至于带嘤那句是我随手开玩笑的hhh针对的是“中央靠内阁,地方靠惯性”磕磕绊绊也能凑合过,不需要皇帝这一点,没有进行严格的类比。
我很同意你说的张居正之后内阁没有执牛耳者所以文官党争内耗这一点,但我觉得这和架空皇帝并不冲突,因为从万历到崇祯,皇帝并没有在这种文官内耗中获得什么好处(也可以是他们祖孙四个都不行#滑稽)
制度已经形成,过渡给文官的权利不可以轻易收回,所以皇帝依旧在框架里。
最后,类比神权是采用知乎一个答主的观点,我个人认为有相似性,所以写出来分享给大家。本质上来说,都是垄断话语权和知识产权,所以你说教化权也没错。
3
来自山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云中子  发表时间:2023-06-15 15:00:37
我的意思是架空但不是内阁架空。是外廷整体架空。内阁反而是为了驾驭外廷而出现的。但是内阁自身到高张时期权势鼎峰以后又被皇权削了,结果就是皇帝对外廷失控了。
'着眼于个人权势的君权相权视角治是一个侧面。从机关间的权力划分来说加强或复辟相权一开始是君主为了借丞相来控制整个政府加强集权 特别是当要改革的时候集中权威。
3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云中子  发表时间:2023-06-15 15:37:41
内阁的票拟权是一种判例法预先副署权和唐宋政事堂汉秦汉丞相府的制订法事后副署权不一样。
这玩意的判例话实际上不是内阁自己, 是外廷一次次打回没有内阁预先票拟的草案这样形成的。也就是真正能对皇帝打太极架空他的是外廷不是内阁。
内阁实际上是在皇帝眼里代表外廷,外廷眼里代表皇帝的中介。
2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4楼] 网友:云中子  发表时间:2023-06-15 15:40:43
皇帝的意志通过内阁预先做工作就比较容易获得外廷多数支持。外廷主流意见也要通过内阁去和皇帝沟通才比较顺畅(六科封驳御史上书,六部不执行那属于硬顶了)
2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3-06-15 16:13:42
确实,我认同你说的改革需要集中权威来方便推行。我写的时候确实是用君权相权这个侧面来表述皇帝和文官之间的博弈,忘了内阁和外廷之间的关系,谢谢你的评论。
来自山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6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3-06-15 16:14:36
埋个红包,将读者炸出来!
来自山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7楼] 网友:云中子  发表时间:2023-06-15 17:41:03
谈判桌代表这个,
并不是一定要高位官职才能当谈判桌代表啊。
而且科道权本来就谈不上权轻啊。
唐初三省的那种立法设想实际开国运行各二十年就崩了啊。
执行权的尚书省长官空虚化。变成中书省决策直接领导六部。门下长官与中书直接合起来在政事堂办公,避免反复走程序。还出现了并没有明确传统三省关系的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之类宰相官名。
实际开国运行实际变成的是啥,是出现一个叫中枢门下或者叫政事堂的中央决策机关 领导六部来执行,然后御史和谏议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比如左右拾遗补缺这种官理论上是门下下面的官,但门下的长官直接按例空位了,所以很多审核权就是门下系统的下级官员在干,这套唐朝实际制度模式就演变成宋的谏官明的六科了)。然后到宋代继续用这套,政事堂干脆成正式名字了。
那这套实际上就是政事堂变成内阁,六部继续六部。台谏改名科道。
说白了尚书省和门下省实际上是不需要独立的和宰相同级的长官的。出现这种长官的结果是他''只会和中书省长官实际功能混同,都在一起干决策工作,干脆都搬到政事堂去好了。
2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8楼] 网友:云中子  发表时间:2023-06-15 17:44:24
后座议员够多一样能杯葛议案。并不是非得首相党鞭和反对党首领自己出手啊。
1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9楼] 网友:云中子  发表时间:2023-06-15 17:47:22
位卑权重的言官冲在前面这点我之前的唐制实际运行情况也说明了,唐朝就有,不是明代制度才导致的。
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和门下的大纳言实际上是不需要设置的。设置了其实际工作情况只会和中书省的长官混同。
2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0楼] 网友:云中子  发表时间:2023-06-15 17:49:45
这套制度的好处是加政治稳定性(言路同时承担制约权臣和皇帝的左右),副作用是言路权力泛滥和加强朝代后期党争。
2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1楼] 网友:西索西索  发表时间:2023-06-15 21:10:09
限制君权确实是种进步,但不能用另一种君权代替旧的君权,总而言之,社会要流动,文化要开放,权力需监督。
来自日本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2楼] 网友:云中子  发表时间:2023-06-16 01:12:48
楼上你也理解错了。脱离具体背景谈限制君权并不天然就是进步的。
3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