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男人只会影响我拔剑的速度》

作者:五四三二一

情节很有趣,作者文笔也棒,但有一点不吐不快。如有冒犯还请见谅。
感觉受近些年电视剧(比如大秦帝国)的影响,很多人多都对宣太后产生了误会。但是:
【宣太后真的不是什么女强人!】
她未必是第一个称太后的女人,相反倒更可能是第一个被废的太后。
很多人都知道宣太后的黄段子外交,但并不清楚宣太后的黄段子实际上没有对秦王秦国的最终决策起到任何作用。
《战国策》:楚围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救于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崤。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曰:“韩之于秦也,居为金笔,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崤。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之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太后谓尚子曰:“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请注意:韩国使者一开始求见的就是昭襄王而非太后,是宣太后听说后主动召见使者】
宣太后为什么不肯救韩?单纯是因为救韩徒费兵粮吗?不是。
司马迁在《史记》也有关于楚攻韩、韩求救于秦的记载,“楚怀王怨前秦败楚于丹阳而韩不救,乃以兵围韩雍氏。韩使公仲侈告急于秦。”并在之后点名【太后楚人,不肯救】。
黄段子外交的后续是,韩国使者通过甘茂向昭襄王进言,最后【刚即位不久的昭襄王听了甘茂的劝说后,直接下令发兵救韩,狠狠打了宣太后的脸。】
《战国策》:尚靳归书报韩王,韩王遣张翠。张翠称病,日行一县。张翠至,甘茂曰:“韩急矣,先生病而来。”张翠曰:“韩未急也,且急矣。”甘茂曰:“秦重国知王也,韩之急缓莫不知。今先生言不急,可乎?”张翠曰:“韩急则折而入于楚矣,臣安敢来?”甘茂曰:“先生毋复言也。”甘茂入言秦王曰:“公仲柄得秦师,故敢捍楚。今雍氏围,而秦师不下崤,是无韩也。公仲且抑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于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是楚以三国谋秦也。如此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曰:“善。”果下师于崤之救韩。】
《史记》:公仲因甘茂,茂为韩言於秦昭王曰:“公仲方有得秦救,故敢扞楚也。今雍氏围,秦师不下肴,公仲且仰首而不朝,公叔且以国南合於楚。楚、韩为一,魏氏不敢不听,然则伐秦之形成矣。不识坐而待伐孰与伐人之利?”【秦王乃下师于殽以救韩,楚兵去。】
关于昭襄王,同样因为电视剧影响,似乎很多人都误会他受制于母舅,但实际上,昭襄王本人堪称战国大魔王,他十九岁即位、七十五岁,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六年(他爷爷孝公、爸爸惠文王、哥哥武王、儿子孝文王、孙子庄襄王加起来都没他长,再活三四年直接能传位给曾孙始皇帝,把六世余烈变成四世余烈),这位狠人在超长待机中一共熬死六国十五王,他的事迹包括但不限于:
扣押楚怀王到死以至于后来的赵惠文王渑池赴会前要先把后事安排好;
邀请孟尝君入秦为相然后又想杀了人家,逼得三千门客的孟尝君鸡鸣狗盗逃回齐国(然后反手合纵攻秦打进函谷关;
扣押赵国平原君要挟他交出魏相魏齐替范雎报仇;
放出“有齐无秦有秦无齐”的狠话并且确实合纵打残了齐国使其复国后直至灭亡一直“事秦谨”
“五十三年,天下来宾。魏后秦使摎伐魏,取吴城”……
【宣太后把持朝政四十余年、只知穰侯不知秦王】更是无稽之谈,(别说这么一位狠人,就是一个智商正常的普通人,受制于母亲几十年也是不可思议的。)《范雎列传》中范雎确实说过“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可前一句是“ 因请【间】说曰”,这个【间】字,无论如何难以做出正面解释,这句话更多是范雎的离间夸张之词。
昭襄王少年时期就去燕国做质子,和母亲舅舅以及两个弟弟的感情都不太深,武王死后无子,诸弟争位,惠文后扶持公子壮,还是芈八子的宣太后想要支持的是养在身边的次子公子芾,最后之所以是远在燕国的公子稷即位,首要原因是胡服骑射强大赵国的赵武灵王强行插手秦国王位继承,像当年扶持燕昭襄王即位一样,故技重施派兵护送公子稷回国即位,而公子稷回国后,(大概率)得到了王叔樗里疾的支持(所以“昭王立,樗里子又益尊重”),当然穰侯也在后续的季君之乱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即使“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力为能立昭王”,穰侯也直到昭襄王十二年才成为丞相,之后屡罢屡起。
《秦本纪》:十二年,楼缓免,穰侯魏冉为相。
《穰侯列传》:昭王十四年,魏厓举白起……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厓谢病免相,以客卿寿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厓。昭王十九年,秦称西帝,齐称东帝……魏厓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
有拥立之功的穰侯很晚才相秦,之后被一次次罢免又一次次复相,被折腾的不轻,以至于特别提防山东六国士人入秦,虽然最后还是没防住范雎。
换个角度,如果四贵的权力真的那么大,那关于昭襄王除四贵的记载就不应该只是一句简单的“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
而当时的人是怎么看待昭襄王处置太后和四贵呢?
《战国策·秦召燕王》(该文充分刻画了昭襄王究极大魔王形象),苏代说昭襄王“困则使太后、穰侯为和,赢则兼欺舅与母……用兵如刺蜚绣,母不能制,舅不能约。”
《史记·魏世家》,魏无忌评价他“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两弟无罪,而再夺之国。”
至于宣太后和义渠王的事,史记明确记载的是义渠王朝见时与太后私通:义渠国乱,秦惠王遣庶长操将兵定之,义渠遂臣于秦……及昭王立,义渠王朝秦,遂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二子。
宣太后之所以杀义渠王,也不一定是出于大局考虑,从她因楚不愿救韩这件事来看,她似乎并不具有什么大局观,或许更多是昭襄王“旦暮请太后”的结果。
即使宣太后这么识趣,她晚景依旧不好,魏无忌说她以忧死,而且她死后的墓葬规格极低,不但低于政治斗争中被杀的惠文后,还低于在昭襄王即位后被送回母国的武王后。
史书中关于宣太后的记载不足十条,而且没有一条正面记述她有什么功绩,这绝对不应被归咎于男性作者的偏见!
司马迁不吝称赞汉朝的开国皇后吕雉的功绩,《高祖本纪》后不是《惠帝本纪》,取而代之以《吕太后本纪》。也不吝称赞与宣太后同样身处战国时期的齐国“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於秦,以故王建立四十馀年不受兵。”
战国策的作者刘向对君王后、赵威后的评价也不低。
虽然古代中国是男权社会,但历史上的女强人同样不少,除了作者文案中提到的吕雉,武则天,萧绰,北魏冯太后、堂平阳昭公主、辽国述律平、宋代刘娥等都无愧于女强人之称,但宣太后真心配不上,她和先秦那些籍籍无名的王母们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之所以能够青史留名,并不是她有多优秀多高明,不是因为生了个牛逼的儿子,而且有一个厉害的弟弟。||日更日更不是梦,地雷来一发!
34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五四三二一  发表时间:2021-11-18 00:53:39
最后一句漏了两个字
并不是她有多优秀多高明,而不过是因为她生了个牛逼的儿子,并且有一个厉害的弟弟
[2楼] 网友:安隐  发表时间:2021-11-18 14:27:23
这么长的评论辛苦了
[3楼] 网友:sky  发表时间:2021-11-18 15:02:59
哇,谢谢科普
[4楼] 网友:木啊  发表时间:2021-11-18 15:11:59
牛逼
[5楼] 网友:养生小白龙  发表时间:2021-11-18 15:41:27
第一次看刘娥生平的时候我的嘴巴就没合上过……太强了
[6楼] 网友:况也永叹  发表时间:2021-11-18 16:09:55
对,刘娥是真牛逼,一手烂牌打出王炸
[7楼] 网友:Decadence  发表时间:2021-11-18 16:30:22
真实的芈八子和卫子夫有点像,靠儿子和弟弟上位,命好,又命不好
[8楼] 网友:暗暗閃亮亮  发表时间:2021-11-18 18:55:41
天哪科普辛苦了……
[9楼] 网友:海国少夫人  发表时间:2021-11-18 21:54:38
感谢科普?
[10楼] 网友:吟赏烟霞  发表时间:2021-11-18 21:57:19
大佬科普辛苦了,感谢科普
[11楼] 网友:立里  发表时间:2021-11-19 01:07:35
感谢大佬科普
[12楼] 网友:玉  发表时间:2021-11-19 20:50:30
[13楼] 网友:嗨你mb赶紧睡  发表时间:2021-11-23 11:39:15
感谢大佬科普。我也觉得刘娥是真的无敌强大,一手烂牌打出王炸
[14楼] 网友:小萌萌  发表时间:2021-12-02 20:06:19
感谢科普!膜拜大佬
[15楼] 网友:Z  发表时间:2021-12-03 11:14:29
感谢科普
[16楼] 网友:小圆子  发表时间:2021-12-11 12:02:17
我要收藏这条评论
[17楼] 网友:子不语  发表时间:2022-02-07 02:41:27
这么收藏啊姐妹,我只会截图呜呜呜
[18楼] 网友:桃环  发表时间:2022-03-17 09:32:13
谢谢大佬科普
[19楼] 网友:盈风成林  发表时间:2022-07-28 20:38:23
ww谢谢科普!好强
[20楼] 网友:玉  发表时间:2022-10-27 01:14:17
第一次看到慈禧太后的一生,惊呆了
她不是被偏爱的,父亲一直是笔帖式最高做到四品道员、在丈夫刚刚继位三年就去世了,三个弟弟无能(二弟桂祥,干啥啥不行吃喝嫖赌抽)、丈夫咸丰帝(宠爱丽妃和幼子)、儿子同治帝(不满她掌权)和儿媳阿鲁特氏(当面骂她)、嗣子(也是外甥)光绪帝(政敌)及其媳妇(桂祥女儿叶赫那拉静芬)(宫权之争),都和她关系不好
PS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一般根据其徽号简称为“慈禧”“慈禧太后”,又称“西太后”“老佛爷”。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同治、光绪时期的实际统治者,前后掌晚清政权近半个世纪。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一说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之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载湉入继大统,两宫再度垂帘听政。随着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1884年“甲申易枢”恭亲王被罢免,慈禧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作为新帝,她自即日起被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在北京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慈禧的陵寝名为菩陀峪定东陵。菩陀峪定东陵的重修工程历时十三年,直到她死前才告结束。重建后的隆恩殿与东西配殿,在建筑材料的贵重、工艺的精湛、装饰的奢华等方面均居于清朝皇后陵寝的首位。即使是与清朝皇陵相比,某些皇陵也要比她逊色很多。她的随葬品之奢华也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慈禧的随葬品分为两部分:生前置放于墓中金井里的珍宝与下葬时的随葬珍品。
家世
曾祖父:叶赫那拉·吉郎阿
祖父:叶赫那拉·景瑞
父亲:叶赫那拉·惠征
丈夫:爱新觉罗·奕詝(咸丰帝)
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
兄弟姐妹
妹妹:叶赫那拉·婉贞,醇亲王奕譞嫡福晋,光绪帝生母。
大弟:叶赫那拉·照祥(佛革)
二弟:叶赫那拉·桂祥(佛佑)
三弟:叶赫那拉·福祥(佛保)
子侄
养女:荣寿固伦公主,恭亲王奕訢长女。
荣安固伦公主,咸丰帝唯一的女儿,母庄静皇贵妃他他拉氏(即丽贵妃)。
侄子兼外甥(养子、嗣子):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
侄女兼儿媳: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静芬)
历史评价
中国
曾担任陆军部大臣穆尔察·铁良幕僚的恽宝惠曾道:“慈禧太后之为人,阴鸷而多智谋,对满汉大臣能恩威并用,权不旁落,绝非一般妇女所能及。”
赵尔巽主编《清史稿》:及文宗末造,孝贞、孝钦两皇后躬收政柄,内有贤王,外有名将相,削平大难,宏赞中兴。不幸穆宗即世,孝贞皇后崩,孝钦皇后听政久,稍稍营离宫,修庆典,视圣祖奉孝庄皇后、高宗奉孝圣皇后不逮十之一,而世顾窃窃然有私议者,外侮迭乘,灾祲屡见,非其时也。不幸与德宗意恉不协,一激而启戊戌之争,再激而成庚子之乱。晚乃壹意变法,怵天命之难谌,察人心之将涣,而欲救之以立宪,百端并举,政急民烦,陵土未乾,国步遂改。综一代之兴亡,系于宫闱。呜呼!岂非天哉?岂非天哉?
蔡东藩《清史演义》:
1独信用曾国藩,实为慈禧之卓识,畀以重任,言听计从,卒能削平大难,戡定东南,清之不亡于洪氏,慈禧与有力焉。
2慈安太后秉性冲和,倡言归政,无可讥议;慈禧太后犹在试验之期,一切用人行政,皆几经审慎,故称颂者多而毁谤者少。训政十年,东南戡定,西北渐平,两宫之力居多焉。
3至若慈禧太后之所为,一经叙述,并未周内深文,而已觉强悍泼辣,仿佛吕武,非经绅商之电争,江督之抗议,各国使臣之反对,几何而不如吕后之私立少帝,武后之擅废中宗也。夫慈禧以英明称,初次垂帘,削平大难,世推为女中尧舜,胡为历年愈久,更事益多,反不顾物议,倒行逆施若此?
4迨联军入京,仓猝西走,犹必置珍妃于死地,然后启程,妇人情性,辄蹈偏端,爱之则非常宠幸,虽为所播弄,至身败名裂而不恤;恶之则非常痛恨,当艰难困苦之遭,且出一泼辣手段,殄绝私仇,以泄昔时之忿。……天道无凭若有凭,叶赫亡清之谶,其信也夫!
5慈禧后之喜谀好奢,曾见近今印行之《清宫五年》记,……拳匪之乱,联军入京,为慈禧后一大惩创,至回京以后,不思发愤图强,犹恋恋于珠宝首饰,宝非所宝,不亡何待?
隆裕后尚无亡国之咎,不过慈禧当国数十年,天人交怨,特假隆裕以泄其忿耳。慈禧考终,不及见逊位之祸,慈禧其亦幸矣哉!
外国
据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在著作《紫禁城的黄昏》中的记述,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中译版作伊丽莎白,应为误译或原文讹误)曾说:“慈禧比我强多了,我只是一个既不伟大,也不渺小的人。”
伊莱扎·鲁哈马·西德摩在《中国,长寿帝国》中说:少数几个见过这位太后的人将她叙述为一位身板挺直、面目秀丽的高个子女性。她长着一双鹰眼,有着明显的鞑靼人特征。她态度高贵而傲慢,嗓音中带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和绝对的威严。
亚瑟·H·史密斯在《动荡中的中国》中说:身为一个满族女人,想要掌握那些军国大事的知识,本来就机会渺茫,但是她却与只了解女红的东太后完全不同,处理大事的时候总能镇定自若,中国的门户面对敌对势力从来未被打开,这在中国半独裁统治的历史上可谓绝无仅有,要找一个原因,我想只能说是这位统治者本人拥有一种独特的品质和才能。
《布莱克伍德氏杂志》评论道:在过去三十年中,中国最有趣的名人无疑就是被我们称呼为太后的那位女士。太后在垂帘听政期间处于每一个带有改革性质的运动的前列,其统治的性质只能从这一时期的性质加以判断。由于意志和感觉缺乏一个赖以遵循的明确中心,外交失败了。它的杠杆找不到支点。于是在中国获得成功的永远只有依靠军事力量。与太后这么一个女人就真的大不可能打交道吗? 【29】
W·A·P·马丁在《中国的觉醒》中说:在戊戌变法中,慈禧太后几乎断送了性命和权力,但是她也从戊戌变法中收获良多,她开始变成一个支持革新政策的人。事实上,她远远胜过她的外甥光绪皇帝。“太后万岁!”“太后将来会登上大位!”在她的一生中,人们全部指望她来不断地推进她非常热心支持的目标。她牢牢地掌握着权力,她的涌起国说,敢于引导国家的战车驶上一条从来都没有走过的新路。她知道,她可以依靠那些总督和巡抚的支持,这些人都是她亲自任命的。她也知道,改革的精神已经传遍了这片大地,百姓都会从心底支持她。
美国驻华大使康格的夫人在《中国来信》中说:慈禧太后第一次接见来自外交使团的七位女士是在外交大臣的努力和督促之下才得以实现的。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动乱结束之后,宫廷回到北京,太后的态度发生了很大转变,她主动发起了很多次会见的邀请,大家自然都接受共进午餐。在私人会见时,这位伟大的女性才会表现出她的机智和女性魅力,以身为女主人的光彩和吸引力。她会拉着客人的手,以最关切的语气询问我们进宫的旅途是否疲倦;她会在夏天抱怨天气的寒冷;只要食物不合我们的口味,她就很着急;她会以最亲切的口气告诉我们能够见到我们是她的福气。她能够让所有客人着迷,即便之前她们存在偏见,她对每一个客人都能关照到,这也展现出了她身为女主人老练的能力。
1
来自甘肃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2楼] 网友:无名  发表时间:2023-08-25 02:14:54
太强了
来自浙江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