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武帝的后宫》

作者:羽~遗落的悲伤

家世渊源
  陈氏,大汉孝武陈皇后,是中国汉朝孝武皇帝刘彻的原配妻子。这对夫妻血缘上是姑表亲。
  《汉武故事》记载,陈氏名阿娇,后世人多喜称之为‘陈阿娇’。
  陈氏是汉文帝女馆陶公主(景帝时封长公主,武帝时封大长公主)之女,汉景帝刘启的唯一的同母姐姐,卒于公元前116年,所以陈氏与汉武帝有表亲的关系。父堂邑侯陈午,卒于公元前129年。初代堂邑侯陈婴原本是楚将,项羽死后投降刘邦,后来平定丹阳地区的壮息作乱得以封侯六百户,后世繁衍增加为一千八百户。堂邑在今天的江苏六合。《汉书·高祖功臣表》:堂邑安侯陈婴,以自定东阳为将,属楚项梁,为楚柱国。四岁,项羽死,属汉,定豫章、浙江,都渐,定自为王壮息,侯,六百户。复相楚元王十二年。
  陈后有两个兄弟,陈季须继承堂邑侯,封户依旧为一千八百户。陈蟜,汉景帝年间作为公主幼子,得封隆虑侯,《史记》封四千一百二十六户,《汉书》封一万五千户,陈蟜尚汉景帝女隆虑公主,后来因母丧期间犯法,国除,隆虑侯财产封户尽归其妻隆虑公主所有。 
金屋藏娇
  景帝的薄皇后无出。由于没有嫡子,景帝最初遵照‘立长’的传统立自己的庶长子刘荣为太子。 刘嫖希望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能成为汉朝皇后,就想把女儿许给太子刘荣 。不料遭刘荣生母栗姬无礼拒绝。馆陶长公主很生气。
  是时,胶东王刘彻的生母王娡还是景帝后宫里一个夫人。馆陶长公主在栗姬那里碰了钉子,转而请求王夫人,王夫人聪敏世故,立即答应。
  一日,馆陶长公主抱着刘彻问:“彻儿长大了要讨媳妇吗?”胶东王刘彻说:“要啊。”长公主于是指着左右宫女侍女百多人问刘彻想要哪个,刘彻都说不要。最后长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那阿娇好不好呢?”刘彻于是就笑着回答说:“好啊!如果能娶阿娇做妻子,我会造一个金屋子给她住。”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
  此典故载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托名班固所作):“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于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因为女儿的定婚,刘嫖转而全面支持刘彻,不断在景帝耳边说栗姬的坏话,说胶东王刘彻的好话。导致景帝对栗姬不满。在刘嫖多次谗言和栗姬多次愚蠢的行为后,聪慧、工于心计的王夫人唆使大行令上奏立栗姬为后,景帝大怒,废太子刘荣为临江王,贬栗姬入冷宫忧死。不久,皇帝正式册封王娡为皇后,立刘彻为太子。
  汉景帝去世后,刘彻即皇帝位,立原配嫡妻陈氏为皇后。 
  初期,刘彻在政见上与祖母窦太皇太后发生分歧,建元新政更是触犯了当权派的既得利益,引起强烈反弹。有赖于皇后陈阿娇作为唯一的外孙女极受窦太皇太后宠爱,加上陈家以及长公主的全力支持,汉武帝有惊无险保住了帝位。此时,“金屋藏娇”就象当年人们希望的那样是一个令人津津乐道、羡慕不已的婚姻传奇——年轻的皇帝夫妻琴瑟和谐、患难与共。
魂归何处

关于陈后去世,《汉书/外戚传/卷六十七》上记载为:后数年,废后乃薨,葬霸陵郎官亭东。
  《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薨”【说文】公侯卒也。【白虎通】薨之言奄也,奄然亡也。又【集韵】呼宏切,音訇。众也,疾也。【诗·周南】螽斯羽薨薨兮。【大雅】度之薨薨。在古代主要针对地位高的人士所用,一般是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唐书·百官制》:“凡丧,二品以上称薨,五品以上称卒,自六品达于庶人称死”。清代皇室成员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称“崩”,皇贵妃以下到嫔称“薨”。”
  由此可见陈皇后的葬礼规格同王侯,乃是以礼下葬。(关于这个礼,有猜测也有人猜测是是翁主之礼。) 陈皇后与其母馆陶大长公主刘嫖一起葬于窦太后陵墓侧,即陪葬于汉文帝的霸陵。天可怜见,陈阿娇最后是和真正疼爱自己的母亲、外婆和外公埋葬在一起,而不是屈辱地和其他嫔妃一起埋在‘妃园’。所来,也是值得庆幸的了。
  ‘金屋藏娇’的故事彻底落幕。留给人们的是长长的叹息,留给历史的是无尽的遗憾和悠远的回响。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的诗句随着‘金屋藏娇’的故事流传至今,寄托后世无数俊杰对这位美丽高贵的皇后的充分理解和无限同情.
恩情中道绝
  祖母窦太皇太后去世后,汉武帝亲政,终于得以大权独揽。可叹的是:“苦尽”后未有“甘来”,能“同患难”的夫妻却不能“共富贵”。
  陈皇后出身显贵,自幼荣宠至极,难免娇骄率真;且有恩于武帝,不肯逢迎屈就;与汉武帝渐渐产生裂痕。兼岁月流逝,却无生育;武帝喜新厌旧,爱弛。汉书也曾记载: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取主女为妃。及帝即位,立为皇后,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证明陈皇后的专宠骄贵。
  汉武帝喜好女色,多内宠,后宫无数。后宫中,汉武帝同母姐平阳公主进献的女奴卫子夫(史书中记过卫子夫弟弟卫青的一段-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候妾卫媪通。秦汉时期的妾,有女奴的含义。所以。卫女随卫媪,为平阳府中奴)最先为武帝生育三女一子。
  陈皇后无子,其母有恩于武帝,所以性格骄横;与汉武帝早已产生裂痕。兼岁月流逝,容貌衰退;,爱弛。汉武帝喜好女色,多内宠,后宫无数。后宫中,汉武帝同母姐平阳公主进献的歌女卫子夫最先为武帝生育三女一子。
  此时,汉宫里发生一件巫蛊案,矛头直指被汉武帝冷落已久的陈皇后。汉武帝命酷吏张汤查案。
  巫蛊,‘巫鬼之术’或‘巫诅(咒)之术’,具体包括诅咒、射偶人(偶人厌胜)和毒蛊等,是源于远古的信仰民俗,用以加害仇敌。当时人认为:让巫师、祭司等人把桐木偶人埋于地下,再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就会灾难。由于古人迷信,对巫蛊的威力深信不疑。
  巫蛊自古是宫廷大忌;又因为操作简便,说不清道不明,被怀疑者根本无法自辩,一直是栽赃陷害对手的绝好伎俩。综观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无数后妃、重臣、皇子和公主冤死在这两个字上。
《史记.外戚世家》:“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其事颇觉,於是废陈皇后。”
《汉书.外戚传》:“后又挟妇人媚道,颇觉。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
元光五年,二十七岁的刘彻以巫蛊罪名颁下诏书:“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从此,武帝把陈后幽禁于长门宫内。
  至此,金屋崩塌,‘恩’‘情’皆负成
  陈皇后数年后病死后葬于霸陵郎官亭东(非文帝霸陵)。
  ‘金屋藏娇’的故事彻底落幕。留给人们的是长长的叹息。‘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的诗句随着‘金屋藏娇’的故事流传至今,寄托后世无数俊杰对这位皇后的同情。
 千金作赋
  馆陶长公主在女儿失位后,为女儿花千金请司马相如 写《长门赋》,这就是所谓“千金买赋”。《长门赋》是西汉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作品之一,情深意切,十分感人。但汉武帝仅仅对《长门赋》表示了称赞。但根据赋中出现孔雀,推断是后人托名。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但也是一个对女人狠绝的男人。比较而言,武帝对原配陈皇后还是手下留情、非常优容的;除剥夺皇后名分外,衣食用度上皇后级别待遇不变,且居于别宫‘长门宫’而不是宫廷监狱,最后得以善终。刘彻其他的女人们就不同了,除了有幸早死(如:李夫人)下场都很惨。 赵婕妤:作为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别号钩弋夫人)是被汉武帝蓄意杀害的,只因为担心因“主少母壮”重蹈吕后覆辙——开中国政治传统中‘立子杀母’的先河。
巫蛊迷雾
陈皇后之失位,明面的罪名是‘巫蛊’。但陈后‘巫蛊’一说,后世多认为推敲起来破绽百出,总体上匪夷所思。
  有一种说法认为:武帝废后的真正原因是‘防患外戚’。
  在汉朝的整个政治架构中,外戚一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外戚中人,居内宫近宠之利,或辗转于朝堂,或周旋于军旅;集聚庞大的财富、人脉和权势。君主强势时,外戚是皇帝的左膀右臂;但只要稍有不慎,外戚势力就会侵蚀皇权,成江山易主之险。
  仅西汉,初期就有诸吕乱政之祸,末期干脆直接覆灭在外戚王莽的手里。所以,任何一个头脑还算清楚的皇帝,都会对外戚有所防备。
  另,即使就个人而言,‘外戚’也始终是萦绕于刘彻心中无法消退的阴霾。
  只要仔细了解一下刘彻,就会发现这位皇帝终身都在和外戚势力做斡旋和缠斗。刘彻得帝位是因为外戚(姑母馆陶长公主和堂邑侯陈府),险失帝位也是因为外戚(祖母窦太皇太后和窦家);最终保住皇位还是因为外戚势力的手下留情。
  对于一个志向高远,心性激烈的年轻帝王来说,这样的经历绝对是刻骨铭心的耻辱。
  武帝一生,对外戚的利用和绞杀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制衡、打压、嫁祸、分化、剪除等等手段更是轮番使用,百无禁忌。
  执政前期,武帝雌伏于外戚权势(祖母窦太皇太后和窦氏集团);
  中 期,离间和对抗外戚干政(主要是其母王太后和舅舅田蚡,窦氏家族);
  后 期,打压、分化和平衡外戚军权(卫子夫卫青家族集团,霍去病集团,李夫人李广利家族);
  至 晚期,为了避免外戚母后对下一任皇帝的干扰,竟开‘立子杀母’之先例——直接冤杀昭帝的生母钩弋夫人。
  这个从后宫朝廷争斗中一路胜出的汉家帝王深刻了解外戚势力的难缠和厉害。所以,当刘彻掌握实权后,陈家的财势立刻从陈皇后的优点变成了她不可宽待的错误。
  为了皇权能独霸天下,为了避免陈家成为继窦家之后又一个权倾朝野的势力,汉武帝剥夺陈皇后的后位以打击陈氏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汉武帝后宫中其他生有孩子的嫔妃:凡是给刘彻生过孩子的后宫女人,都被汉武帝‘遣死’——在宫中处决。
  其中,最无辜最可怜的是那些生女孩的嫔妃:公主没有皇位继承权,可即使这样公主的生母也不免横死,实在冤枉。
  如此决绝惨烈,透露出武帝对外戚势力根深蒂固的防范意识。为幼帝不受钳制,别说“亲生母亲”就是“可能的养母”也不留,所有外戚隐患都铲除干净!
  刘彻的女人,得到“善终”的仅陈后(废居长门,待遇如昔,死时不明)、李夫人(更因为产后失调以至大病,后死。帝以文思)二人,但其中真由,也随滚滚历史长烟而逝。很难说刘彻是真心喜爱他们的,毕竟一个是青梅竹马,一个宠爱有加却早逝。若如陈阿娇被废后不思悔改(后悔看错了人)百般纠缠,怕是不止“久居长门”这么简单;至于李夫人,在受宠之时,正好怀孕,产后大病,无救。汉武帝曾在李夫人生病只时探望。李夫人却用锦被蒙住头脸,在锦被中说道:“身为妇人,容貌不修,装饰不整,不足以见君父,如今蓬头垢面,实在不敢与陛下见面。望陛下理解。” 汉武帝相劝:“夫人若能见我,朕净赐给夫人黄金千金,并且人夫人的兄弟加官进爵。”李夫人却始终不肯露出脸来,说:能否给兄弟加官,权力在陛下,并在在乎是否一见。“并翻身背对武帝,哭了起来。武帝无可奈何,十分不悦的离开。但却因此李夫人保住了她在汉武帝心中完美的形象。反观卫子夫,呵!就算
万艳同悲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皇帝之一,但也是一个对女人狠绝的男人。比较而言,武帝对原配陈皇后还是手下留情、非常优容的;除剥夺皇后名分外,衣食用度上皇后级别待遇不变,且居于别宫‘长门宫’而不是宫廷监狱,最后得以善终。刘彻其他的女人们就不同了,除了有幸早死(如:李夫人)下场都很惨。 赵婕妤:作为汉昭帝刘弗陵的生母,赵婕妤(别号钩弋夫人)是被汉武帝蓄意杀害的,只因为担心因“主少母壮”重蹈吕后覆辙——开中国政治传统中‘立子杀母’的先河。
  卫子夫:所有武帝的女人中,遭遇最悲惨的一个。
  卫子夫其人很值得玩味,在她身上至少有两个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第一个‘第一’:卫子夫是中国史上出身最卑贱的皇后,一个出身‘贱民’的‘父不详’私生女。贱民’是帝制时代里社会最底层,中国习惯法和后世明文法里都有‘良贱不通婚’的规定。不过刘彻在这方面肆无忌惮,其嫔妃中甚至有娼妓。 中国皇后不一定要求出身高贵,但至少得是家世清白[的自由民:刘彻祖母窦】皇后就是个家徒四壁【的‘良家子’。中国皇后也不一定要求初婚,但必须合法合理;比如汉武帝的曾祖母薄太后是寡妇改嫁,母亲王皇后则是离婚再嫁。卫子夫则大不同,她非但出身‘贱民’而其家庭荒淫肮脏。其生母卫媪风骚无耻,身份卑贱,汉书曾记载”给事平阳侯家,与候妾卫媪通。“秦汉时期妾并非侧室,而是女奴。说难听点,就是可以让男主人发泄的用。而卫媪和很多男人生三男三女;除卫青外其他子女之父竟然一律不知;可见其□□。更甚者‘私通好淫’似为卫家家风,甥去病亦私生子,还好尚知生父是谁。
  卫女以女奴贱民之身进位为汉武帝的侍妾,又从小妾爬上了皇后卫之位,窜起之快简直就是奇迹,为后世无数野心勃勃姬妾的夺嫡树立了一个榜样,不亏是‘未央宫神话’。可惜,未央宫‘神话’破灭起来比‘金屋藏娇童话’更彻底更酷烈。卫子夫是活着的时候被武帝下诏废黜皇后的,然后畏罪上吊,死后尸骨无存。岂能称之为神话。她死前眼睁睁看自己所有的子女、孙辈和近亲一家家地灭在刘彻手上而无能为力;其心中的绝望和痛苦可以想见。据史书及其索隐所载卫子夫共生三女一子,子女及亲属结局概况如下:
  长女当利公主:丈夫曹襄早逝。被武帝迫嫁神棍栾大,后栾大被武帝烧死。当利公主独子曹宗,于“巫蛊之祸”中遇害。
  次女阳石公主: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中,被汉武帝处死,死后抛尸野外。
  三女诸邑公主:征和二年(前91年)的‘巫蛊’案中,被汉武帝处死,死后抛尸野外。
  独子刘据:谥号‘戾’。刘据怕受巫蛊案牵连失去储位,伙同卫子夫策划发动兵变以谋夺皇位。这对母子勾结外族,凭借皇后和太子卫队在中国首都与政府军展开五日血战——长安城血流成河,士民死伤数万。后来刘据逃到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一户贫家,新安(今河南渑池东)县令李寿得知他的下落,就带领人马来捉拿他。刘据上吊自杀。他的两个儿子和那一家的主人,也被李寿手下的张富[昌等人杀死,至此,刘据】的妻子儿女全部遇害,只留下一位孙子刘病已,即刘询,也就是后来的汉宣帝。卫青家族:灭族。
  公孙家族:灭族。公]孙贺娶卫子夫之长姊【君孺为妻,是卫青好友。公孙敖,卫青好友,坐妻为巫蛊,腰斩。
  陈氏家族:灭族。这个陈家是陈平的曾孙陈掌的家族,陈掌娶卫子夫之二姊君少儿(霍去病生母)为妻。
  第二个‘第一’则是‘卫子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策划和实施军事叛乱的皇后’。作为妻子,她谋害丈夫;作为皇后,她反叛皇帝、□□。在这点上,即使是后世中国唯一女帝武则天[也只能自叹不如:武则天好歹也是等到皇帝丈夫李治病故后才开[始篡位行动的;并且只是宫廷和平政变,没有伤害到平民大众。 卫子夫成也‘巫蛊’败也‘巫蛊’,可谓现世报应。征和二年】的‘巫蛊’案牵连众【多,卫子夫担心儿子失去储君之位,就乘汉武帝不在长安之机和太子刘据策划发动兵变夺位。这场叛逆虽然最后被平定,但其性质和后果都极其严重:
  卫子夫母子为扩充兵源,赦免放出监狱囚徒,更开武库发兵器武装这[些罪犯。这造成长安治安迅即崩溃,引起大骚乱;
  尤其可恨的是,刘据母子还吃里爬外勾结外族,行汉奸之实——竟欲利用‘长水’‘宣曲’胡族骑兵入长安参战。太子系】军队与丞相刘屈髦带领的政府军在京城长安血战的五日,长安民众不明所以、无所适从,可]怜在两军夹缝里躲无【可躲,数万长安士民罹难——只为了她母子两人能长保富贵,无数中】国平民家庭家破人亡,横尸街头。
  卫子夫的幸运在于曾孙(刘据之孙)刘病已漏网没被杀。汉昭帝早逝且无嗣,此曾]孙乘虚而入成了汉宣【帝。汉宣帝为证明自己】作为叛逆之后却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利用皇]帝实权给曾祖母洗脱【罪名、粉饰贴金,追谥她为‘思皇后’并建空墓。如无宣帝,绝无史书卫女所谓‘贤’名。勾结外族】谋反的事实罪【名俱在,数万长安民众冤魂在天,‘贤’在哪里?
  汉武帝后宫中其他生有孩子的嫔妃:凡是给刘彻生过孩子的后宫女人,都被汉武帝‘遣死’——在宫中处决。
  其中,最无辜最可怜的是那些生女孩的嫔妃:公主没有皇位继承权,可即使这样公主的生母也不免横死,实在冤枉。
  如此决绝惨烈,透露出武帝对外戚势力根深蒂固的防范意识。为幼帝不受钳制,别说“亲生母亲”就是“可能的养母”也不留,所有外戚隐患都铲除干净! 刘彻的女人,得到“善终”的仅陈后( 虽废,供奉如法,长门无异上宫也。”资治通鉴 卷第十七 汉纪九-可见陈皇后待遇如同昔日) 李夫人(更因为产后失调以至大病,后死。帝以文思)二人,但其中真由,也随滚滚历史长烟而逝。很难说刘彻是真心喜爱他们的,毕竟一个是青梅竹马,一个宠爱有加却早逝。若如陈阿娇被废后不思悔改(后悔看错了人)百般纠缠,怕是不止“久居长门”这么简单;至于李夫人,在受宠之时,正好怀孕,产后大病,无救。汉武帝曾在李夫人生病只时探望。李夫人却用锦被蒙住头脸,在锦被中说道:“身为妇人,容貌不修,装饰不整,不足以见君父,如今蓬头垢面,实在不敢与陛下见面。望陛下理解。” 汉武帝相劝:“夫人若能见我,朕净赐给夫人黄金千金,并且人夫人的兄弟加官进爵。”李夫人却始终不肯露出脸来,说:能否给兄弟加官,权力在陛下,并不在乎是否一见。“并翻身背对武帝,哭了起来。武帝无可奈何,十分不悦的离开。但却因此李夫人保住了她在汉武帝心中完美的形象。
  汉武帝后宫中其他生有孩子的嫔妃:凡是给刘彻生过孩子的后宫女人,都被汉武帝‘遣死’——在宫中处决。如此决绝惨烈,透露出武帝对外戚势力根深蒂固的防范意识。为幼帝不受钳制,别说“亲生母亲”就是“可能的养母”也不留,所有外戚隐患都铲除干净!
  甚至他最宠爱的昭帝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也在昭帝八岁时被赐死,又是那防外戚干政。
看清楚啊,卫子夫和她的儿子是汉奸啊!她的贤明是她的曾孙(刘据之孙)刘病已漏网没被杀。汉昭帝早逝且无嗣,此曾】孙乘虚而入成了汉宣【帝。汉宣帝为证明自己】作为叛逆之后却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利用皇]帝实权给曾祖母洗脱【罪名、粉饰贴金,追谥她为‘思皇后’并建空墓。如无宣帝,绝无史书卫女所谓‘贤’名。勾结外族】谋反的事实罪[名俱在,数万长安民众冤魂在天,‘贤’在哪里?
喜欢卫子夫的人你们真的还爱她么?你们确定你们喜欢的卫子夫不是你们想象出来的?这对母子可是满身罪孽啊,这可是历史上说的!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软泥怪小G  发表时间:2014-01-13 23:36:58
考据党简直掉渣天。
我真的全部看完了。眼睛好疼也是掉渣天
[2楼] 网友:33  发表时间:2014-01-14 00:28:36
我居然看完了
[3楼] 网友:羽~遗落的悲伤  发表时间:2014-01-14 00:40:25
其实我真的不是考据党,我只是去查了下千金买赋的典故,后来跳出来阿娇的百科,然后就看了下,顶多就对之前打负分的不满,作者大大写文也不容易的,那些人太没有礼貌了!还有人家喜欢阿娇,真的对卫子夫很膈应,现在看下来,真心觉得我小时候就是真相帝啊,果然卫子夫真的真的不是好人啊,之前还在大汉天子的贴吧上看见《一代贤后:卫子夫》接着看到这个百科真心觉得想冷笑了,“贤”真心“贤”了!(其实,是因为今天没有JJ币了看不到更新很忧伤,所以才会去纠缠百科的,望天!)
[4楼] 网友:ma  发表时间:2014-01-14 06:52:45
卫子夫贤不贤单说,能当上皇后的肯定不是什么善人,但历史上的陈阿娇除了出身,没半点配作皇后的,擅宠骄贵,就这一条就不成,您好歹面子上忍了,背地里使坏啊。
[5楼] 网友:羽~遗落的悲伤  发表时间:2014-01-14 07:03:15
背地里阴人~~~是我的观念出现偏差了吗?不是这种人才比较虚伪吗?像阿娇这种什么都放在脸上的才比较没心机好相处把!难道现在大家都比较喜欢背地里阴人的?不觉得太吓人!不知道原因,不知道是谁?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阴你一把,这样的人才有问题好不好!
[6楼] 网友:小熊比妮  发表时间:2014-01-14 09:10:10
陈阿娇生下来就是宠儿,这样的人性格难免会擅宠娇贵,这也说明陈阿娇不是很有心机的人,卫子夫就不一样,在底层生活,地位低贱,这样的人物看透世态炎凉只要有机会翻身想成为人上人个人观点
[7楼] 网友:花花格子林  发表时间:2014-01-14 09:57:10
皇后的位子难道不是看出生和血统,和带给皇帝多大的助力吗。
陈阿娇不管她是不是娇贵或脾气不好,刘彻需要她的血统所带来的地位和带来的权利,就要先忍着。
陈阿娇有何错?
只能说不同人有不同命罢了。
[8楼] 网友:黑眼仔  发表时间:2014-01-14 12:10:46
神烦卫子夫!!!!我是因为太反感她才喜欢阿娇来着……不过老实说,我并不觉得刘野猪对阿娇有大家说的那么薄情,毕竟给这个评价之前要先考虑到刘野猪生平的行事水准,按照他对其他女人的态度,他对阿娇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阿娇的哥哥娶了野猪的姐姐,同样没有孩子,结果对方收了妾室,生了孩子,刘彻和阿娇婚后一直无子,当时刘彻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毕竟除了亲近的人谁知道他只宠幸阿娇呢)亲舅舅都收了淮南王的礼说当今天子没有孩子,死了以后就剩淮南王德高望重,众望所归。直到卫子夫生下孩子,这些压力才算转移到陈阿娇身上,后来阿娇为了治不孕不育,又花了不少钱,相当于全国两年的收入,老实说,我觉得阿娇最可怜的地方不是丈夫是谁,是有了个这种妈……把她推上后位,却不告诉她该怎样做一个皇后,还不停扯后腿,废后以后就是天天和小情人厮混,女儿就不管了,呵呵
[9楼] 网友:yxw_baibai  发表时间:2014-01-14 12:14:48
不管卫子夫怎么着,刘据其实很倒霉啊,他一开始真没什么想造反啊,都是因为江充挑拨的,最后为了自保才起兵。我没有考据过,全是史书上说的。。。。小说还是和历史分开吧,不然到时候就觉得历史完全没有真相了,因为都是可以修改的。。。其实宣帝还是好皇帝了,他是作为昭帝的继嗣即位的,宗法上来说是过继给了昭帝,他的祖父父亲都不能追为皇帝,他也很守礼法,都没有给祖父改谥号会给曾祖母粉饰吗?真的没考据过,只是说自己的想法。
[10楼] 网友:喵袖  发表时间:2014-01-14 13:52:34
陈阿娇作为历史上唯一一个外公做皇帝舅舅做皇帝老公做皇帝的女人,又是给窦太后她们宠着长大的,必然是会比别家姑娘性子大,也没有那么多背地里阴私的算机,按照她的地位还这么善妒霸者刘彻前期帮着刘彻周旋,不得不说她大概是刘彻后宫里唯一真心对刘彻的女人,但是对于刘彻而言也许早期是有所为真心的(真的不想去用最坏的想法揣度这段感情),但是登上皇位政权稳定点之后,不管是阿娇的性子还是背后的势力都不是刘彻心中想要的皇后的人选了,他明显更倾向于要一个好掌控的女人。
[11楼] 网友:雪枫  发表时间:2014-01-14 19:19:49
喜欢阿娇也不要乱讲好么
请你去看一下汉书啊 卫子夫和刘据是被冤枉的情况下才骑兵的好么
戏说无所谓,但是请不要讲成考据啊~~
[12楼] 网友:呵*  发表时间:2014-01-14 20:28:49
此评论等待管理员复审中,暂被系统自动屏蔽,审核通过后即可展示!
[14楼] 网友:心儿  发表时间:2014-01-15 11:55:26
10楼说错了,张嫣也是历史上外公做皇帝舅舅做皇帝老公做皇帝的女人
[15楼] 网友:喵袖  发表时间:2014-01-15 14:29:13
张嫣的舅舅和老公是一个人,理论上只算两个至亲嘛,不过比起来张嫣的命真的差太多了
[16楼] 网友:笔记本  发表时间:2014-01-15 18:24:30
特别好奇这些所谓的考据哪里来的……随手给你个bug吧,汉武帝的金屋藏娇出自汉武故事,自己去看那个作者的时间,不过穿凿附会罢了……
[17楼] 网友:m*  发表时间:2014-01-16 01:43:02
此评论等待管理员复审中,暂被系统自动屏蔽,审核通过后即可展示!
[19楼] 网友:玛丽苏是种病  发表时间:2014-01-17 21:59:19
呵呵,口口声声有史书可查,你倒是拿出来查啊!你是学古代文学的,我还是学秦汉史的呢!
我是没见过哪本文献上写着你家主子温柔娴静一点都不嫉妒,反正我能找出来卫子夫有孕后你主子气急败坏狗急跳墙的嘴脸!还有你家主子得文帝景帝窦太后的宠,麻烦拿史料来,注明出处!
我不是卫子夫的粉,要说粉,我也是卫青霍去病的粉,没办法,谁让你主子那两个畜生兄弟太扶不上墙呢~
你家馆陶公主在女儿被废后一点不担心,很嚣张哦!嚣张到把自己养的小白脸献给自己的侄子!公主给皇帝拉皮条,这事儿还真是从你家馆陶开始的!卫子夫向刘彻引荐了卫青,你拿出证据来!司马迁都没明白写出卫青是刘彻的男宠,你知道的倒清楚?你穿越过?你被陈阿娇附身了!
我从不认为卫子夫是白莲花,后宫生存没点手段不可能,但你家陈阿娇照样也不是白莲花!还有你家主子那大靠山窦太后~~被于妈洗脑了还是脑残小说看多了?代王元妃和四个嫡子死的不明不白,她失明后刘恒的宠妃尹姬慎夫人都没孩子,除了景帝和刘武,文帝一共只有二子一女,一子一女是透明人,文帝喜欢的小儿子梁怀王小小年纪死的不明不白~~呵呵,好一朵让人恶心的白莲花不是!
景帝娶薄皇后同样也是为了得到薄太后的支持,薄皇后被废比陈阿娇无辜多了~最起码你在史书上根本找不到薄皇后的一点罪名!
[20楼] 网友:说句实话  发表时间:2014-01-18 02:01:37
汉奸不汉奸看个人理解。但是楼主有一点的确没有说错,卫子夫的确是为了保住地位引外族入侵大汉朝。还有不代表你家有个将军,就是全家是好人,同样不代表你呀的是个怂蛋就全家该死。古代还没这么苛刻变态来着,现代人还玩这一招,是没文化还是流氓。
何况大家既然要说历史就要一直按历史,不说历史就不要说历史,不管你爱阿娇还是爱上位的卫子夫,都改不了事实。阿娇刁蛮不刁蛮关不着卫子夫后来犯的事儿,卫子夫犯了事儿也不代表卫青一家就该死。同理卫青是好人,不代表卫子夫为权势出卖家国就是理所当然,也不代表卫子夫家有两个将军,陈家有两个纨绔,陈阿娇就必须刁蛮。
实际上我挺同意12楼的,大家查翻一下史料,其实汉朝除了废后一句娇贵,真正不管任何的汉朝史料都完全不曾提及陈阿娇刁蛮,强调汉武帝和汉景帝两代,其他后世里面就已经参与利益纠纷比较厉害了。当然后世各种改写不做参考。
历史已经距离我们遥远了,当事人的性子如何,我们一概不知,不能靠猜测得出结论,只能就事实说话,不然就不要讲史,否则恁是烦死人了。
一句实话我很喜欢霍去病,但是对卫子夫完全没有好感,其实霍去病的死很多人都揣测和卫氏家族有关,这就是为何霍去病一死,刘彻就对卫氏家族越加防范,要知道霍去病身边的贴身护卫可都是皇后所赐。盖因霍去病更忠于朝廷而不是家族,他其实是被培养出来的接替卫青的继承人,刘彻对霍去病也更信任。可惜卫氏一脉忠于的是家族利益和太子利益,他们不希望有这样的家族继承人,霍去病在政治思想上和军事思想上多次与太子党和卫氏家族有冲突。
其实根据老师的说法,若不是卫青相对于其他卫家成员更理智,没被权势没花了眼,还能够忠于朝廷,更对大汉朝负责人,还有民间及朝廷威望太高,早在霍去病一死,卫氏家族就会灭了。
一个皇帝替你家族选定继承人实际上是在保你这个家族了,你偏偏为了家族和个人利益,如此不识趣。怎么不让皇帝不快。
所以很喜欢卫青还有霍去病,却非常不喜欢卫家一群利欲熏心的猪队友。大家骂陈家两个畜生的,但是你看看卫家其他一群人更乱更脏,那些子例子多不胜数,几乎举例不完,一干子恶心人,简直玷污了我心目中的霍去病。
[21楼] 网友:疯狂的脑残粉  发表时间:2014-01-18 16:00:45
楼上一群野鸡飘过,阿娇党和子夫党互咬起来,一个说骂你主子咋样,另一骂有史可查咱的。路过感觉没一个好东西,特别是满口子喷的。
总之大家都说自己说的是历史,天知道历史究竟是咋回事。不有句名言叫做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吗?可见历史不管谁好谁坏,反正有人怀疑,有疑点,就不见得干净。
只不过发现目前卫子夫党比较占据优势,比较兴奋和激动,陈阿娇党稍微弱点,估计就是人家是胜利者的原因。
大家 还是少激动一点,否则没准儿,不管你是爱娇的,还是爱夫的,就发现两家都不是啥好东西。爷们当年就觉得汉朝特乱,后宫真心没好人。大家都别忙着为两具死人骨头洗白了,越洗越黑。一个白莲花绿茶婊上位,一个弃妇怨妇骄纵嘴脸,反正都不喜欢。
[22楼] 网友:啧啧  发表时间:2014-01-18 16:05:10
楼主惹了一群小三,小三上位的神话故事多么让人心动啊。
[23楼] 网友:时间与狼  发表时间:2014-01-19 15:39:18
我本来是想学文科的,但看到上面这段...真的,我都被绕晕了,表示看完这段真不容易...历史什么的去屎吧
[24楼] 网友:太可怕了  发表时间:2014-01-20 00:04:10
卫子夫的粉好凶残啊,颠倒黑白太厉害。明明是卫子夫才是典型的玛丽苏,白莲花好吧。而且还是小白文那种白莲花上位好吧。为何会这般颠倒黑白。
同意楼上的话,楼主惹到小三了。
[25楼] 网友:时间与狼  发表时间:2014-01-22 23:19:59
表示根本看不懂啊!混蛋!写了这么多就只知道陈阿娇是汉武帝第一个老婆,他们俩的关系是姑表亲,陈阿娇他老妈是馆陶公主,刘彻原来是个亲王,因为陈阿娇她家的关系成了太子,然后成了皇帝,这个故事叫做金屋藏娇。卫子夫是汉武帝第二个老婆为他生育三女一子。然后也不知道是不是卫子夫陷害的。再就是汉武帝讨厌外戚,把他们全给灭了,有立下了生个儿子就杀老妈的规矩。
.........
........
作为一名身为理科生的腐女........
........叹气
你们知道我这些年是怎没看的同人没?
.........
.........
[26楼] 网友:羽~遗落的悲伤  发表时间:2014-01-23 19:47:14
楼主表示好忧桑!小三上位神马的真实膈应人!当然不排除有小三党想说“那是原配没本事!”当然语言自由!
[27楼] 网友:000  发表时间:2014-02-11 17:38:58
LZ好可怜,被小三党围攻了。。不关史实,但看回复的语气和素养。。。小三党还是滚一边去吧
[28楼] 网友:墨色如许  发表时间:2014-02-21 21:05:20
说实在的,小时候看电视剧时,既不喜欢陈娇也不喜欢卫子夫。后来,看了史记和汉书后,有点反感卫子夫,对陈娇是不喜欢也不讨厌。o(︶︿︶)o 唉,最近看了几篇主角是卫子夫亦或是陈娇的文,看着文下子夫党的语气和阿娇党的语气,对卫子夫就更反感了,对陈娇反而是路人转粉了。
[29楼] 网友:菲菲晓  发表时间:2014-02-23 07:29:21
忽然发现陈废后的粉粉真厉害,编的好厉害。
“金屋藏娇”典故来源于志怪小说《汉武故事》。《汉武故事》,又名《汉武帝故事》,共一卷。此书是一篇杂史杂传类志怪小说,“多与《史记》、《汉书》相出入,而杂以妖妄之语”。
把志怪小说当做历史的陈废后怎么可以无视《汉武故事》里陈废后和楚服的百合恋,这才是真爱啊。
“女巫楚服,自言有术能令上意回。昼夜祭祀,合药服之。巫著男子衣冠帧带,素与皇后寝居,相爱若夫妇。上闻,穷治侍御巫与后。诸妖蛊咒咀,女而男淫,皆伏事。”来自《汉武故事》
《史记》中提到楚服,正面提及陈阿娇与楚服的事,说是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於市。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无论是志怪小说《汉武故事》还是史记都写了楚服和陈废后的事。
楚服和陈废后才是真爱啊。
[30楼] 网友:菲菲晓  发表时间:2014-02-23 08:23:47
史籍上有什么对陈废后的赞美之词吗?
史书对她所有的记载,要不就是作巫,要么就是骄妒(不是娇)。她就是个反面例子。
防患外戚。咳咳,我国古代是父系社会,陈废后的老爸封户就一千八百户,汉功臣表上位列第86位。
从馆陶的封地到嫁给陈午来看,这个文帝的嫡长女恐怕并不得皇帝的欢心。因为文帝另一个庶出的公主,嫁给了绛侯周勃的嫡子周胜之,那可是汉初的异姓王赵王,万户侯。陈家朝堂没人,窦家和她没关系的。
论身份,刘彻要被粉粉说成凤凰男了,可是他的身份老爹是皇帝爷爷也是皇帝奶奶是窦太后。比比,到底是谁高贵?从父系来说,10个陈废后都比不上刘彻。
“是时薄皇后无子,立栗姬子为太子。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婚。栗姬妒,宠少衰,王夫人因令告栗姬曰:“公主前纳美人得幸于上,子何不私谒长公主结之乎?”时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也。故栗姬怒不听,因谢长公主,不许婚。长公主亦怒,王夫人因厚事之。长公主更欲与王夫人男婚,上未许。”来自《汉武故事》
馆陶公主两次都是求人的。求栗姬希望把女儿许给太子刘荣。栗姬不许,求王夫人,成功。还有她不仅仅被栗姬拒绝了,她提出把女儿许给刘彻的时候连景帝都拒绝了。据说是陈废后大汉武帝很多岁,有可能10有余。刘荣那时至少也有十八岁了,说明陈废后当时有可能已经成年了,当时刘彻四岁(虚岁)
刘彻得到皇位,因为他自幼聪慧,又有梦日入怀的传奇出生,深得景帝宠爱,四岁就立为王。虽然也有馆陶公主的帮忙,背后做小动作,也没有什么大忙。王夫人才是刘彻得到皇位的关键人物。
[32楼] 网友:菲菲晓  发表时间:2014-02-23 09:40:01
夺嫡?夺嫡,以支子取代嫡子的地位。封建时代,帝王之家,支子因受宠或贤明,得以嗣位,而废嫡子,皆称夺嫡。
陈废后能生吗?有孩子吗?没有孩子,夺什么嫡。
卫子夫自杀的时候还是皇后的身份,没有被废。还有她死在太子之前。
根据《史记》以及《汉书》的列传以及诸侯表和史记索引,除皇长子刘据之外,卫子夫还与武帝生有卫长公主及其他两女,此两公主封号史书无载。
根据索隐,此两公主为石邑公主与诸邑公主。诸邑公主死于巫蛊,石邑公主史书无事迹记载。
卫长公主是武帝最宠爱的公主,封地为盐邑(当利),非常富有,是西汉所有记载封地的公主中唯一受封盐邑的公主。
卫长公主、石邑公主皆无记载后事,阳石公主只是同陷于巫蛊,史记汉书并无记载她为卫后女,阳石的称呼在史记中都是“帝女”。阳石公主又名“德邑”公主,可见与石邑公主并非同一人。
卫青家族没有灭族,卫青长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
[34楼] 网友:菲菲晓  发表时间:2014-02-23 09:50:40
【侍郎莽通使长安,因追捕如侯,告胡人曰:“节有诈,勿听也。”遂斩如侯,引骑入长安,又发辑濯士,以予大鸿胪商丘城。初,汉节纯赤,以太子持赤节,故更为黄旄加上以相别。】
侍郎莽通是刘彻的人,刘彻自己都派人到胡人那里借兵。说明了那胡人军队本身就是汉朝的军队。汉朝的时候胡人并不是不能掌管军队的。大将军门下的赵信就是匈奴人。那些胡人就是汉朝人的军队。其实最终把引‘长水’‘宣曲’胡族骑兵入长安的就是刘彻,如果有人说子夫和刘据是汉奸的话,那么刘彻也就是总BOSS。
[35楼] 网友:菲菲晓  发表时间:2014-02-23 09:55:53
所谓巫蛊之祸,即汉武帝末年,年老多疑,适有周围一些心怀奸恶之人,乘机制造事端,挑拨汉武帝与太子、大臣之间的关系。
太子素行宽仁,与爱好使用酷吏的武帝有分歧。同时在后宫,苏文在勾弋之子出生后,频频诬陷刘据,在武帝识破之后杀死诬告太子的小黄门之后苏文才稍有所收敛。
当时,有一些胡人巫婆作俑,诅咒武帝死亡的事被发觉。于是汉武帝在朝廷内外大加搜索,受牵连的人很多。专门主持处理此事的是素与太子不和的酷吏江充,他得到汉武帝的命令调查,便故意带着桐木人在卫皇后和太子刘据居住的地方掘地搜索,假意将早已准备好的桐木人拿出构陷太子,即把巫蛊之事加在了太子头上。
当时,汉武帝年事已高,身体不好,在甘泉宫休养,外间人怀疑他是否还在人世。江充与太子刘据有前嫌,看汉武帝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担心武帝死后刘据对其不利,所以提前下手,想除掉太子。江充对武帝说病总不好的原因是有巫蛊诅咒,武帝信以为真,令江充严查。最后于陷害太子和皇后。太子刘据起初并无惧怕,认为没有做过不怕江充诬陷,打算去向武帝解释。但车马被江充拦下。刘据惟恐不得自明,就请教他的师傅石德,石德以扶苏的例子警示他,怀疑武帝是否像秦始皇一样已经死亡被小人操纵。于是刘据决定先杀掉江充绝不做第二个扶苏。
因为太子能指挥到的车马有限,刘据在决定起兵后报母亲卫子夫,动用了皇后宫的车架,并以武帝已死奸臣作乱的名义征兵,与江充等人在长安城中展开激战,终于杀死了江充。刘据起兵后,一度得到民众的支持。但后来调兵不利,护北军使者任安接受了太子的符节却没有出兵,汉武帝派去了解情况的使臣不敢入京,谎报太子造反。武帝派丞相刘屈髦讨伐并亲临前线证明自己尚在人世,太子兵败后逃到湖县隐藏。后行迹被发现于是自缢而死,卫皇后因不能自明也自尽身亡。
唐睿宗李旦时期,太府少卿韦凑向皇帝上书,提到刘据起兵,性质是“非称兵诣阙,无逆谋于父”,可见历代的史家和当时的百姓都认为刘据起兵性质的无辜。
事后武帝查出太子受人诬陷,极怒,于是族灭江充,苏文被绑在桥上活活烧死,去追捕太子的人也被武帝灭族,深表后悔的武帝建思子宫,于太子被害的湖县造“归来望思”之台。天下闻而悲之。
巫蛊之祸中,卫子夫无疑是被冤枉的。汉武帝后来下诏提到:“朕之不德,自左丞相与贰师阴谋逆乱,巫蛊之祸流及士大夫……曩者,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汉书·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可以看出,武帝已经承认,椒房——指皇后是无辜的。
[36楼] 网友:菲菲晓  发表时间:2014-02-23 10:14:11
巫蛊之祸,襁褓中的刘询曾下狱,后被祖母史家收养,直到汉武帝下诏掖庭养视,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上报宗正并列入宗室属籍中,此时皇曾孙刘病已的宗室地位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
元平元年(前74)昌邑王刘贺被废后,霍光等大臣将他从民间迎入宫中,先封为阳武侯,于同年7月继位,时年十七岁。第二年改年号为“本始”。他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在即位前受过牢狱之苦的皇帝。
汉昭帝死了之后还有昌邑王刘贺,虽然当了27天皇帝。
汉代上谥号讲究实事求。
长安百姓自愿追随刘据,刘据死后民间也同情他。
[37楼] 网友:菲菲晓  发表时间:2014-02-23 10:22:40
关于“引‘长水’‘宣曲’胡族骑兵入长安”
某粉宣称:卫子夫刘据母子吃里爬外、勾结外族,行汉奸之实——竟欲利用‘长水’‘宣曲’胡族骑兵入长安参战。这完全是用不负责任的穿越小说行污蔑之事。
《汉书--卷六十六 公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第三十六》
太子既诛充发兵,宣言帝在甘泉病困,疑有变,奸臣欲作乱。上于是从甘泉来,幸城西建章宫,诏发三辅近县兵,部中二千石以下,丞相兼将。太子亦遣使者挢制赦长安中都官囚徒,发武库兵,命少傅石德及宾客张光等分将,使长安囚如侯持节发长水及宣曲胡骑,皆以装会。侍郎莽通使长安,因追捕如侯,告胡人曰:“节有诈,勿听也。”遂斩如侯,引骑入长安,又发辑濯士,以予大鸿胪商丘城。初,汉节纯赤,以太子持赤节,故更为黄旄加上以相别。太子召监北军使者任安发北军兵,安受节已,闭军门,不肯应太子。太子引兵去,驱四市人凡数万众,至长乐西阙下,逢丞相军,合战五日,死者数万人,血流入沟中。丞相附兵浸多,太子军败,南奔覆盎城门,得出。会夜司直田仁部闭城门,坐令太子得出,丞相欲斩仁。御史大夫暴胜之谓丞相曰:“司直,吏二千石,当先请,奈何擅斩之?”丞相释仁。上闻而大怒,下吏责问御史大夫曰:“司直纵反者,丞相斩之,法也,大夫何以擅止之?”胜之皇恐,自杀。及北军使者任安,坐受太子节,怀二心,司直田仁纵太子,皆要斩。上曰:“侍郎莽通获反将如侯,长安男子景通从通获少傅石德,可谓元功矣。大鸿胪商丘成力战获反将张光。其封通为重合侯,建为德侯,成为秺侯。”诸太子宾客,尝出入宫门,皆坐诛。其随太子发兵,以反法族。吏士劫略者,皆徙敦煌郡。以太子在外,始置屯兵长安诸城门。后二十余日,太子得于湖。语在《太子传》。
解析:侍郎莽通何人?那是刘彻的人。太子刘据使人持节发长水及宣曲胡骑,刘彻派莽通到胡人那里称:“节有诈,勿听也。”随后调长水及宣曲胡骑入长安。那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那胡人军队本身就是汉朝的军队。
汉朝的时候胡人并不是不能掌管军队。大将军门下的赵信就是匈奴人。
既然是汉朝的军队,何来汉奸之言? 把汉朝的领土说成是匈奴的领土,把汉朝的军队说成匈奴的军队,此等栽赃实在低劣,某粉一而再、再而三的无耻和无知的嘴脸也昭然若揭。
在汉朝时期,“长水”为北方少数民族之称,即史书中所称的羌族,宣曲为地名,是汉高祖给下属功臣也就是宣曲任氏(西汉富商,姓任,祖先曾任督道的仓吏)的祖先封侯的封地,即汉武帝在都城长安开掘的昆明池的西部。武帝时建众校尉节制诸军,长水校尉为汉军编制,节管众胡人骑兵。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十二城门候。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屯骑校尉掌骑士。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越骑。长水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凡八校尉,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马。”
其中的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就是著名的北军八校尉。这八校尉中,长水校尉就是直接掌控卫太子派如侯去招抚的长水、宣曲胡骑的军事长官。从《百官公卿表》的记载来看,当时汉军中置周边少数民族的部队属于常态,除了长水、宣曲的胡骑外,还有胡骑校尉掌设于池阳的胡骑,不过不常置。此外,除了北边少数民族组成的胡骑部队以外,汉军序列中还有以南方百越部族组成的越骑部队,由越骑校尉掌持。它们和汉人组成的部队一样,都是隶属于汉军的战斗序列,并非匈奴和其它西域国家的军队,是地地道道的汉军!
《汉书·东方朔传》:后乃私置更衣,从宣曲以南十二所,中休更衣,投宿诸宫,长杨、五柞、倍阳、宣曲尤幸。
也就是说,武帝年轻的时候出去打猎,在宣曲等地方置更衣所,换衣服休息。如果宣曲是胡地,武帝一个晚上就跑到外国去了,还换衣服?假如宣曲列入境外,那么宣曲任氏就可以得到某粉丝倒贴的绿卡一张,可惜这些只存在于某些粉丝的意淫之下,事实证明,假如不了解本国的历史,极有可能将国土断送,贻笑大方。
[38楼] 网友:绮寒  发表时间:2014-04-29 19:34:40
哈哈哈围观楼主瞎掰,卫子夫勾结外族,数万长安民众冤魂在天。← ←容我扶墙,我表示,长安城的民众们在天上盯着你,说:我真的是寿终正寝的。
卫家我不多说,单从司马迁一句“嘉夫德若斯”与当时民间流传的“生男无喜,生女无怒,独不见卫子夫霸天下。”可见卫子夫的品行。哈,我从来没认为卫子夫是什么真白莲,在位期间,刘彻对她的态度一直是很良好的,以及她的儿子很争气。凭这一点,她其实不需要多深沉的心思。
另外【跪】陈废后对刘彻登基稳定地位没多大影响啊……刘彻上位只是时间问题,王夫人和刘彻心机深重,都不是善茬。历史上的陈废后我觉得很神经质= =
借楼吐槽一下“陈阿娇把刘彻当做普通的丈夫来看待”,简直要逗笑我了,正常人都忍受不了陈娇,
更何况一位帝王。
顺便陈娇身后太皇太后的疼宠,实际上只是太皇太后觉得她是自己人所以愿意疼宠,一旦胳膊肘往外拐,陈娇就会失去最大的依仗。
貌似一些娇粉认为卫子夫是小三,认为她的粉喜欢小三。
真是神奇的言论,帝王宠幸一个美人,完全不是什么大事情,时代所处不同,你总不能要求古代人一生一世一双人,非卿不娶非卿不嫁,你敢娶别的女人那个女人就是□恶心小三。请注意,是汉武帝看上了卫子夫,不是卫子夫哭着喊着要汉武帝娶她对她负责。
至于后来卫子夫能上位,陈后自作死也是推波助澜,你说正妻作死了小妾上位有什么不对的么。
说的好像卫子夫罪大恶极伪善奸佞似的,陈娇不是白莲花,她也不蠢,只是看不清楚局势的眼害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