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穿成汉武帝的家庭医生后》

作者:69628705

关于巫蛊之祸的实质,个人赞同田余庆先生在《论轮台诏》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江充充当了深酷用法臣僚的代表,秉承武帝的意志,凭借党与优势用非常手段摧毁以卫太子为代表的“守文”的政治势力’。父子两的根本矛盾在于一方主张保守、稳健、与民休息的国策,一方坚持扩张、动兵、盘剥于民的国策,只要根本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冲突就是早晚的事,强势的汉武帝必然要解决掉这批反对他的意志的人,与江充、卫霍能否直接参与关系不大。
但不可否认的是,一般公认巫蛊之祸是从元封五年大将军卫青病逝拉开的序幕,汉武帝重用李广利,与其说是爱屋及乌,不如说是实在无人可用了。如果卫霍活着,光他们本身的能力就让武帝没有理由不用。此外,从地位上说:卫青既是武帝军事扩张的核心人物,也是卫氏家族的掌舵人、卫太子在官僚集团中的最大支撑和支柱,这一点是霍去病都比不上的。而且卫青一生谨慎谦恭,行事从未犯过武帝的忌讳,如果有他的压制,晚年的武帝纵然还要血洗长安官场,但在其主观上并没有对卫家赶尽杀绝的意思下,卫氏嫡系既使不能永掌权势,也能有急流勇退的机会,从而得以保全性命等待太子上位。从感情上说:最初对霍去病的培养或许是武帝看出他的天分后有意为之,可是无论怎样,他对霍去病,的确是尽了心的。而霍去病也从没让他失望过,两个人方方面面的相合说不定真能让彼时可能还困扰于子嗣问题又不按常理出牌的武帝把他视为没有血缘关系的亲儿子,从而在霍去病成长期扮演起亦父亦师的角色(私以为小霍有别于卫青的激扬纯粹,意气风发;不怨生父不闻不问反而坦然相认资助;不嫉父亲对弟弟的尽心反而乐意把他带到长安悉心培养照看都与之有一定的关系),因此他对武帝的孺慕忠心是毋庸置疑的,这点双方都心知肚明,再加上霍去病没有刘氏血脉(我猜猪猪陛下曾真有那么一瞬间暗戳戳可惜过小霍没投生成刘据~),再怎么贵幸,都威胁不到刘彻的皇权,所以相对比较性情中人的陛下完全可以肆意对这个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一直恩宠有加,回护纵容。如果霍去病活着,我认为年老的武帝可能会培养选择他作为自己政策的继承者、执行者来辅佐新帝。毕竟无论是他自身的赫赫军功还是多年处于权利顶峰的经验,又或是能对武帝说不的特权及与卫氏一脉的天然血缘关系,都使他能分别压得住“扩张派”和“守文派”,在武帝和卫太子父子之间充当最佳的缓和剂,并随着武帝末期最终选择转变策略让帝国迎来权利的和平交接。
ps.私以为霍去病就是武帝和卫青共同为刘据选择的下一代大司马大将军、镇国柱石,可惜他们都没想到霍去病会英年早逝,而武帝又特别长寿。甚至我觉得霍光虽然和霍去病性格不太相似,但是他的政治倾向中应该是有些他哥哥的影子的,若是武帝和卫太子只能二选一,卫青可能还会比较为难,霍去病大概能毫不犹豫的站在武帝立场上,就这一点,足以让他在武帝那里比卫青更独特,更难以替代,很多事由他来做也更容易避免沟通不畅的误会,在武帝并无废太子之心的情况下,既使卫青熬不过武帝,只要霍去病还在,至少能给父子双方一个主观上都坚信的能等到的当面对质的机会,说不定真能避免太子因巫蛊之祸被迫起兵。太子平日虽然表现得温和仁善,但观其坚持反对武帝严法并频频出手平反的政治担当,和巫蛊之祸中显露的果决刚烈,甚至赞同他政治观念的直系血脉宣帝上位后的一系列举措,都不难揣测皇位若能平稳地直接传给刘据这一脉,在当时的局势下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刘据上位后应该也不至于做得太差吧……
历史上都有改变的可能,这个时空在有卫霍和陵月的情况下,武帝的扩张政策能损失更少的大幅度提前完成,说不定刘据成年前帝国就能提前转轨,巫蛊之祸真的可能不再发生,后期反而变成一堆人花式坑娃(刘据),人为替这个在太平盛世下成长起来的小辈创造历练机会,让他见识人间险恶的养生局?
第一次这么喜欢一本史同文啊,遗憾作者大大没等毕业后开这篇,写上百万字~不过停在他们最好的年岁也不错,我一边希望看到小霍和陵月相伴着自然老去的样子,一边又觉得“慰我此生只少年,不昭世华鬓衰颜,后世仍思我喜甜”有着超脱生死的浪漫,所以就这样吧,停在大大心里最合适的地方就是最好的安排,让我们看着他们风华正茂,未来可期,遥想他们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一世终得圆满。
7
来自安徽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aa  发表时间:2023-10-17 16:54:57
感动!!!
来自江苏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3-10-18 00:13:53
你的意见好好哦,我只能用红包回报!
来自日本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