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fantasy

那个年代没有双规这个词啊,才出现几年呢。□□时候,公检法都被砸烂了,农村情况了解不多,我只跟奶奶去过在郊区当下乡知青的表姐家,记得大概也就是本文开头的73,74年左右吧,乡下孩子,包括女孩子,5,6岁的基本上都还穿开裆裤,不过拿镰刀割草已经很麻利。我们这边郊区农村,当时在全国来说,也属于条件顶尖的。据说不少地方,真是穷得一年四季只一身衣服,甚至全家都只有一两件衣服的。那种穷困,现在的人根本无法想象。
至于废品,从骨头,鸡毛,鸡内金,指头,塑料,金属,橘子皮等等,全是可以卖废品换钱的,根本没人乱扔。我上学的时候,班级还有字纸篓,班委,一般是班长和劳动委员,定期去废品收购站卖废纸,钱用来当班费,搞班级活动。
看很多描写那个年代的小说,作者考据再认真,作为过来人,时时都能发现破绽。比如抽香烟,城市里比较低档的是劳动牌,中档的如飞马等。大前门,牡丹,凤凰,中华等属于条件比较好的人抽的。买香烟也要票,当然各种日用品也是。每家除粮票,米票,油票,布票,工业品券外,有不少编号的机动券,到年节或重要日子,居委会会通知,几号机动券可以买什么东西,比如半只鸡,几两油面筋,半斤豆腐,一斤鱼,两斤鸡蛋,几两糯米,几两绿豆等等。所以,户口本和粮油供应证是每家最重要的东西,领东西,多半不是签字,而是带了图章盖。
学校有学工,学农,我还听过老工人做忆苦思甜报告,当然听过后要写作文。语文课本的内容,小学一年级就是贫下中农,稻子,麦穗,阶级斗争,苏修美帝等等内容,和现在完全不同。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9-04-10 19:41:18
双规我写的应该是出现在重生女的记忆里吧,是九十年代了。最早90年就开始了,请仔细看。
[3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9-04-10 19:54:30
大前门很眼熟,我小时候我爸爸还抽。
[4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9-04-10 19:55:01
我把亲的留言复制下来了,当纪实资料收藏,多谢分享!
[5楼] 网友:fantasy  发表时间:2019-04-14 12:42:58
谢谢收藏!在那个时代,香烟也是凭票供应,我家长辈下放到苏北农村,因为带了些工资,所以,当地人找创收渠道就是,抓到甲鱼等,就跑到我家长辈在当地住所,把东西往客厅地上一扔,喊“一包烟”,然后就拿一包飞马牌香烟走或同价的现金。还有位长辈,家里老人要吃田鸡补身体,小孩抓田鸡,一个一分钱上门换,没几天当地校长找上门,说学校没法开课啦,学生都去抓田鸡了。当时乘飞机,软卧,都需要一定级别和介绍信,不是有钱就能坐的。当时飞机型号大概三叉戟就算好飞机了,大多是前苏的伊尔等。飞机上发的口香糖,和如今的绿箭等大小差不多,外面包有颜色的纸,上面有白色民航飞机标记。纸大多是深蓝色,偶尔有其他颜色。
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物价基本没变化。我七十年代上学,乘公交车,周六放学经常走路回家,正好沿市里最热闹的街道从头走到尾,省下钱买零食吃,1分钱通常买4颗弹子糖,样子和小儿麻痹糖丸有些像,彩色的,比较硬。还可以买两片梅片,现在超市偶尔也能看到梅片卖,一小盒十几元钱。橄榄零卖5分钱一串,3个。陈皮梅3分钱一粒。至于小贩,很少,家里人一般要求买吃的要去店里,包括棒冰,当时一般只有两种,奶油棒冰5分钱一支,赤豆的4分钱。冰砖只有光明牌一种,简装的小些,纸包的,中冰砖外面有纸盒子,贵一些。不吃外食的原因是,抗生素泛滥前,很多孩子有寄生虫病,常见的蛔虫,蛲虫绝大部分人得过,还有头虱,学校里老师一年几次要查头虱。有些家里卫生状况 差的,经常头上被查到虱壳,有的头上还有活的,如果和这种同学一起玩,不小心会被染上。有头虱的同学,会有老师校医把头发剃光烧掉,还要用药物洗头。我从小生活在国内条件顶尖的城市中,父母家条件比这篇里面条件最好的人家还要高些,长辈父辈大多都在鼎革前或50年代初受过高等教育,有些还出国留学,属于往上数几代都不容易找到农村亲戚的那种。所以当时其他地方人,应该过得差很多。现在很多文章写那个年代好,真是天真。
[6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9-04-14 12:59:01
感谢分享!!!
[7楼] 网友:fantasy  发表时间:2019-04-14 13:02:43
八十年代中期之前,北京地铁票价,不管坐几站,都是一样的,一毛钱。当时学生最喜欢用的铅笔,叫“好学生”,3分钱一支,硬度比HB略大,因为不容易折断,橡皮擦后也不容易脏污,极受学生们追捧。其他铅笔便宜的有2分钱的,带橡皮头的铅笔略贵,最贵的是中华牌,能出口,当时没有带橡皮头的品种,一毛钱一支。
油条1两粮票6分钱2根,大饼3分钱一个。用电,家里如果没装电表,都是看家里所有电器是几瓦,按瓦数摊派到用同一总表的各户。自己家装电表的,除出电表读数上的电费,还要贴电表用电度数,遇到附近有人家偷电,要贴的度数就不低。我家有自来水。城市没自来水的人家,弄堂,街道每隔一段路都有公用水龙头,平时锁着,专门有附近人家看的。用水听说是1分钱4铅桶。家家有水缸,提了水放水缸里烧饭烧菜用。我家虽有自来水,也用水缸。当年没水塔供应高层,家里地势较高,又住3楼,洋房层高比较高,相当于如今四楼五楼高,特别到夏天,水压不够,只能到晚上,拿根皮管子,套水龙头上,通到水缸,放水白天用。看水缸是否满,就是小孩子的活了。
当时水果蔬菜鱼肉,除不讲卫生的人家,都要清洗后才可以吃。讲究些的,还用比较淡的高锰酸钾消毒一下水果等直接入口的东西,否则会有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