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独立电影人》

作者:凤凰传奇

世界电影史:
1.诞生
首先电影史的开端就是电影的诞生。电影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诞生了,每一项事物的诞生都有一个长期的过程,电影也不例外。
说到电影的诞生,就必须得提一下电影的本质。周传基认为电影的本质就是一种幻觉,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是是对的(对于这个说法我就不详细阐述了,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一下周传基老师的公开课,网上资源很多,这个不是保密资源)。
我们想象一下这个镜头,主角从家里出发去银行。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的任何视频资源都不会完整的拍摄,主角从家门出去一路跟拍跟到银行,仅仅用几个镜头表示一下就可以了:主角关上家门下了楼梯,转过街角,下一个镜头就可以是银行门口了。这就是利用了我们的完形心理,我们只是看到了这几个镜头,但是内心却已经补完了主角走过的所有路程。
有了心理准备,还得有生理准备。众所周知,电影其实是把一些画面快速地放映,给人了一种连续的幻觉,其实我们看到的东西就是一堆图片而已,但是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我们看到的东西是在动的呢?这就是一种视觉滞留现象。我们看到的东西并不会在看到的那一瞬间立刻消失,而是会在视网膜上停留0.1到0.4秒,只要在这段时间内给我们的眼睛在看上另外一张图片,这两张图片就会被连在一起,让我们的大脑以为我们看到的东西是运动的。
如果实在还是不能理解的话(这个概念应该没什么难的吧)那么你可以找一个扇子,或者在一个棍上粘一张硬纸,在纸的正面画上一只鸟在背面画上一个笼子,当你快速来回搓这个棍儿,你就会看到鸟进了笼子,这就是视觉滞留。如果嫌麻烦的话,可以在淘宝上买一个叫“诡盘”的东西,像一个我们抽奖用的转盘,上面画了一些图案,比如说奔跑的马,当你快速拨动它的时候,你就会看到马在奔跑。
当然电影的诞生还有一个技术条件,就是摄影技术和放映技术。这两个都很好理解啦,就是照相和投影,大家都拍过照片,也在课堂上或者别的地方使用过投影机嘛。想要拍摄一段视频,只需要拍摄一堆时间上连续的照片然后把它们按顺序播放就可以了。我们都知道那个著名的赌约,一个人和摄影师艾德沃.迈布里奇打赌马在奔跑时,会不会有一段时间是四肢腾空的,于是摄影师在马的跑道上连续架了许多个摄像机,当人们把这些摄像机拍出的照片依次播放时,就得到了一段马奔跑的视频。
上面这个例子是利用空间来做到连续拍摄,还有一个叫朱尔马勒的人,发明了一种叫摄影枪的东西,只需要扣下快门,这个装置就会连续拍摄六七张照片。
但是这些东西只是电影诞生的基础,真正的诞生是爱迪生发明的活动摄影机和活动电影放映箱。摄影机很好理解,其实和摄影枪的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可以连拍更多的照片。但是放映箱跟投影仪不太一样,他并不是将图像投影到一个大屏幕上让大家都去看,而只是在一个箱子里面播放,只能让观众把眼睛凑到箱子上才能看见。并不是说爱迪生不会发明放映机或者什么,只是他觉得这样一次只能让一个人看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但是大家公认的电影诞生的标志并不是爱迪生发明的这两个东西,而是法国的两个兄弟——卢米埃尔兄弟在咖啡厅里面放映电影。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爱迪生选择了这种一次只能供一个人观看的放映方式,大家认为只有像卢米埃尔兄弟一样公开放映售票才算是电影的诞生。但其实还有一个并不那么光明正大的原因:爱迪生发明了这个技术之后牢牢的将它攥在自己的手里当作摇钱树,对其他的电影人大肆征收专利税,因此别的电影人对他的印象很不好,也不愿意将这一荣誉给予他。他的这个行为对电影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以后我们还会提到。
爱迪生和卢米埃尔都以选择了公司的形式来发展电影,爱迪生为了拍摄电影还制作了电影棚。虽然卢米埃尔兄弟发明了活动电影机(这种机器可以把图像放大投影并且可以拷贝胶片,是一种能拍能放的机器)并且曾经也拍摄过电影,但是当他们发现了电影里的巨大商机之后就成立了公司,所以他们的几百部短片并不是仅仅由他们自己拍摄的。当时的电影公司都雇用大量的摄影师让他们去世界各地拍摄影片再带着成天去世界各地放映,并不愿意出售自己的摄影机或者放映机(为了技术垄断),但是卢米埃尔兄弟开始出售自己的活动电影机,这也大大推进了电影业的发展。
2.发展
2.1卢米埃尔兄弟
卢米埃尔兄弟在诞生中有重要的地位,也为电影的后续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卢米埃尔兄弟并不是终身投身于电影行业,当他们在1905年放映电影时遭遇了一场大火被当局打击后,两人就停止制作影片(这也体现了当时他们只注重电影的制作而不注重放映),不过他们对电影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影片比较偏纪录,风吹树叶,自成波浪),他们记录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或者劳作场景,也拍摄重大事件(新闻)。他们认为影片只要做记录就好了,因此不太在乎电影的调度布景等,拍摄的内容也主要是室外。他们的电影一般情况下只有一个镜头,没有景别的变化或者剪辑手法的存在(就像一个人站在固定的位置观察整个事件一样)。这也和当时的技术条件有关——只能放映20秒左右的电影,在20秒里面想要创作出应用太多的手法难度比较大。
但是这也并不是意味着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里面完全没有任何手法的存在或者是完全真实。影片《尼罗河全景》就是摄影师将摄影机架在船上拍摄的两岸的风景,虽然只是一个意外,但也是一种进步(机位的移动)。再比如卢米埃尔兄弟大获成功的《水浇园丁》,虽然这部影片是完全写实的,但是当他们发现观众们喜欢看这种比较有趣的场景时,也找了一些演员来扮演。而《工人砸墙》也使用了倒放(将影片倒着放,比如其实拍摄的是工人砸墙,但是倒着放之后产生的效果是一堆砖自动变成了墙)的手法给人一种魔幻的感觉。
2.乔治.梅里爱(埃)
乔治梅里爱的名字有两种叫法,也叫梅里埃,美国人,他也是推动电影发展的先驱者。
梅里爱本来是一个魔术演员,当他发现了电影的时候觉得非常有趣,于是第一时间联系了爱迪生和卢米埃尔的公司,希望可以购买他们的设备。但是由于技术垄断,两家公司都不愿意卖给他,于是他就自己做出来了这样的设备。
由于出身魔术演员,所以当他发现电影的特性时第一反应是用它来表演魔术,因此他的电影很多很像是舞台上小魔术的录像带。但是看他的电影并不是像看舞台上的魔术一样,他运用电影做出了很多的魔幻效果。比如停机再拍,他就使用这种方法营造了演员突然消失的效果,这也是在魔术中永远无法达到但是在电影中轻而易举的。于是他就做出来了最早期的电影特效。
他拍摄的影片,还有一种是经过排演的新闻片,就是让演员把重大事件再表演一遍拍摄下来,这和卢米埃尔兄弟的完全纪实风格,就有了很大的差异。
梅里爱还拍摄过很多有故事情节的稍长一点的影片,主要是神话类型和科幻类型。之所以这样选择题材,可能也是为了充分发挥他电影特效的长处。他运用停机再拍、遮盖法、迭印法等手法表现魔幻的情景,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月球旅行记》,这部影片在今日看来还是非常有趣。
但是他的电影有一股浓浓的戏剧风味,他的电影大多数是内景(因为需要借助布景),他借鉴戏剧的叙事方法创造出来了银幕上的多幕剧(银幕戏剧),把电影划分为一幕一幕的(甚至还把第几幕写出来),这在我们现在的电影里面是根本看不到的。同时他的电影的视点一般是乐队指挥的视点(也就是在观众席中正对着舞台中央的那个视点),因此给人的感觉很戏剧,没有任何景别或者视角的变化(而我们今天看的影片中,几乎所有都会有永别或者是视角的变化)。
他还将电影生产流程化,初步确立了电影的制作模式(虽然是手工作坊式的)。他成立了明星电影公司,这个公司不但制作电影业发行电影,他还亲自设计电影海报,开了电影宣传的先河。
不过由于二战的影响电影业衰败,梅里爱晚年凄惨,只能开杂货铺为生,这个在纪念他的电影《雨果》中有表现,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2.3布莱顿学派
布莱顿学派是英国的电影流派,由于这一派的主要人物来自于英国城市布莱顿而得名。虽然知名度不如卢米埃尔兄弟和乔治梅里爱,但是他们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他们的影片中有景别的变化,并且采取了剪辑手法让叙事更加有趣,有机的结合了内景和外景,因此可以说他们开创了早期蒙太奇。由于这些手法的存在,他们的电影更加“电影”。感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玛丽简的灾难》(译名很多,又叫《玛丽珍妮的不幸》),很有趣。
卢米埃尔兄弟是尽量让影片“真”,给人一种我正在亲眼目睹的感觉,而梅里爱的电影看了之后,人就会觉得这是假的,是魔幻的。布莱顿学派将这二者结合起来,给人营造一种真实的虚幻。正如《玛丽珍妮的不幸》,虽然表现内容是现实主义,但是并不排斥虚构与创作,这就涉及了电影的本质。
2.4,艺术电影运动
艺术电影运动发端于法国,由于电影刚发展起来的时候,底层人民对他还是知之甚少,因此它是一种流行于上层社会的高雅的艺术。由于上层人士习惯于欣赏戏剧,并且梅里爱的银幕戏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在这一阶段,电影公司倾向于将电影作为表现戏剧的一种手段,没有着力于探索电影语言,这个运动只是对梅里爱的电影观念的一种完善而已。(极其不重要因此导图没有)
值得一提的是,早期的电影都是黑白无声的,但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彩色电影和声音的向往,大家会采用胶片上色和请乐队伴奏的手法来弥补这一不足。
49
来自陕西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独立电影人
  • 所评章节:1
  • 文章作者:superpanda
  • 所打分数:0
  • 发表时间:2023-11-16 1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