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作者:滇红

喜欢此文的原因之一,就是仿佛处处机关,在在伏笔,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使得文章十分耐嚼 (我常常在嚼饭的同时一再重读以前各章,前后印证,竟有读破案小说的乐趣。)
但是,这样做的危险在于,必须要求读者足够细心,有足够敏锐的感觉,能够察知一个细节的复杂深意,能够听懂一个情节的弦外之音,有足够的兴趣去追踪破译这些谜题,并且有足够长的记忆来连接这些线索。
为了保证这一切能够顺利地、一如作者希望那样地进行,也许作者需要再多提供些帮助。
比如翡翠的情节。我自认为还算个细心的读者,读到《拾翠》一章时,我还想过:这个丢翡翠的人是谁呢?,按照小周的身份,大概会给他安排一个大家闺秀:-)。 后来看到在翠翘处又提此事, 我想:又想那位小姐了。 呵呵。
当然了,如果我不是如此迟钝,应该由此翡翠联想到一个也叫翡翠的人。
但是,我现在回头去看看前面各章,没有地方提到翡翠带着一块如此如此的翡翠 (是我没看到吗?)
而且在本文自己的语境内,此翡翠和彼翡翠非常相关,但在大环境里,翡翠是个太普通的东西。 这块翡翠的模样和描述也太普通,没有让人会疑心它是一块非同寻常的“这一块”翡翠 (呵呵,古老的文学理论术语。)
所以,也许作者可以在埋下伏笔的时候,可以留重点儿印迹,比如可以把这块翡翠写得不一般一些,则迟钝愚鲁如我辈,或可以恍然大悟一下。要知道,有许多人会象我一样,对于人物衣着饰品等的描写草草看过,不加留意。需要刻意地暗示才会引起注意。
或者,把周和翡翠之间的关系再以某种方式隐晦地表现一次?
另外,伏笔如果绵延过长,中间最好能不时隐现一下,以免时间久了,被读者遗忘了。
比如此文中的很多人物,出场的时候似乎都不仅仅是为了该章中的表演,而象是一枚经过深思熟虑的棋子,看似日后还“有用”。 如嫣红和她未来的夫婿,如几个武将等。还有一些看似意味深长的情节,如翡翠原来的身份来历和任务,如曹的未婚妻事件等,(只是我的理解和猜测,也许不对。)放下得久了,就不那么抓人了,就可惜了当初下的那些功夫了。
如此文般复杂的小说,情节结构如同一张大网,网索要不断交叉,方可形成网目,纲举而目张,不时提调,或可大小并获。
若有一索中断或少了结子,便成漏洞矣。
另外, 窃以为重要的主要人物(如小曹),最好不长时间消失。也得给些镜头,线索结构才不单调。所谓“花开两朵,各表一枝”。而且每枝上除了花絮:-), 还能有些推动情节发展的情节。 就好比一部好的电影,某个场景里,一个人物在说话动作,其他在镜头里的人物,即使不在前景里,也最好不呆站着,也得说点儿什么做点儿什么。
一些浅见,野人献曝,希望不要影响您的构思。
(另注:本评论已经超过1000字。呵呵:-))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