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穿成亡国太子妃》

作者:xuchenyin

感觉这一章争论空前热烈,焦点都在楚承稷同意王彪出战、王彪中计,这两者是否有降智嫌疑。昨天我做了个“武将资源不足+随机意外”的推测,感谢一些姐妹的认同,今天再换个角度,说说我为什么认为楚承稷没有被降智。
主要是下面三个问题:
1 追击战的必要性
2 追击战必派力量型武将
3 为什么在王彪和赵逵之间,选择前者
第一个问题,假使没有稳妥的武将可以派遣,追击战是否可以不打?抛开楚承稷并不认为他择人不当啊,这个追击战真的必打。楚承稷北征要被视为一场大战役,羌柳关初战之前,楚承稷已经看到后续推进的难度。战争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楚承稷的军队来自气候偏暖的江淮,北庭苦寒,将士水土不服,而且不适应北庭低温,没开战就已经有士兵染了风寒。大家都知道的,古代医药条件有限,有时候一场感冒就要人命。正值隆冬,如果不能速战速决,即使病亡者很少,楚军战力必遭削减,北戎人却善于在冬季作战,此消彼长,天时在北戎一边。北戎人在本土作战,熟悉地形,楚军一出关就两眼一抹黑。即使有识途的北庭向导,比起土生土长、机动性占极大优势的北戎军,会很被动。楚承稷亦不占地利。唯一能经营的,只有人和。凭着前期娘子军、林尧先行部队的雪中送炭、楚承稷在江淮、南境的战绩、声名,以及本人的气场,在连钦侯这里赢得了很高的印象分,这个起步点很好。羌柳关初战告捷,锦上添花。但如果不能趁机扩大战果,继续提升士气,这个先声夺人赢得的“人和”,很可能会被天时地利方面的劣势抵消。喀丹的残军原本是北戎精兵,乘胜追击,高效率消灭敌方有生力量,继续重挫他们的士气,至关重要。因此,喀丹撤军后,衔尾补刀是必须的,追击战不能不打。
第二个问题,大家都明白啦,喀丹天生神力,连钦侯、林昭、王大娘,都吃亏在力气不敌。为防止喀丹单挑杀伤楚军主将,楚方追兵中必须配备一名力量型武将,楚承稷认为王彪完全能正面对抗喀丹的蛮力,所以准了王彪的积极请战。
第三个问题,首先要讨论的是,读者印象中的王彪,跟楚承稷临战评估中的王彪,是否有不同?王彪在两堰山祁云寨地图中,出场很多,络腮胡子,声若洪钟,抡铁锤干架,智力平平,活脱脱一个绿林莽汉形象代言人。这个形象很容易被读者(包括我)固化,但,楚承稷麾下悍将王彪的成长值,可能被低估了很多。祁云寨时期的王彪,到底是不需要用脑,没人教,还是真的无脑并且永远低智?这个不能定论。个人认为在楚承稷眼里,现在的王彪,不止锤子抡得圆,而且智力、性情、心胸,都是很达标的。分析起来太啰嗦了,简单说正文可供推测的信息:
1 早在祁云寨从水匪手中抢夺了一批兵器起,楚承稷就组建军队,按照正规军规格练兵。当时林尧被当作主将重点培养,我推测王彪作为林尧的默认副将,也受益良多。他只是没人教,不是不可教,性情豪爽并不意味着永远是“莽汉”。
2 出两堰山后,对王彪着墨比较少,只是间或从过场的战事叙述中,看到他的一些活动轨迹,他一直在参与实战,没有拖后腿的记录。后期已经脱离林尧,独当一面,打李忠时领军一万,独守一座城池,不大可能只凭抡锤子抡得猛。
3 从王彪得知母亲阵亡,到赴北庭参战,是否处于报仇心切,火气极盛的狂躁状态?个人认为,不是。楚承稷派林尧打秦乡关时,王彪急切地请战,楚承稷却派他守邑城。王彪再无一句异议,很痛快地接令。后面听楚承稷说,林尧攻克秦乡关后,会直接北上,引用原文的心理活动【心中着急,但他也不傻,自己武艺不如林尧,用兵也不及林尧,林尧才是眼下最适合先前往北庭的人,因此并未作声】。回身毫无怨言,踏踏实实地守住了邑城,痛击李忠泄忿。这么看,王彪相当理智,也有大局观。
4 在羌柳关跟林昭相见,那一番安慰的话,我看着特别感动。自己身负丧母之痛,不但丝毫没有迁怒,还能设身处地去感受林昭的内疚,朴实而真诚地努力疗愈林昭内心的创伤……这性情,这心胸,以及对人心、情绪的洞察力,是有勇无谋的莽汉能具备的吗?我觉得,这一次跟林昭的交流,不止体现了两人之间的兄妹之情。王彪内心有相当柔软细腻的一面,且在与仇敌交战迫在眉睫之际,仍然对亲人保持着这份柔软细腻。由此推测,从得知丧母,到临战,相隔的这一段时日,王彪已经走出了痛失亲人的应激状态,情绪管理能力至少达标,不会轻易被仇恨冲昏头脑,置大局于不顾。
楚承稷没有上帝视角,没有听到王彪跟林昭的对话。但以他的心思缜密、对人的观察力,明知王彪立志报杀母之仇,必定暗地评估过王彪的状态,结论是王彪不会轻易失控。所以楚承稷才会放心派王彪追击喀丹,又用林尧上了一道保险,在他看来,基本没有失控的风险。
可是,为什么不派赵逵?赵逵不是力气更大?王彪在祁云寨被赵逵捶到咳血的,又没有杀母之仇这个燃点,论武力值,论情绪稳定,不是赵逵更合适?why?
因为,喀丹狡诈。最可能用的大队伏兵,或挥军反杀这两种战术,喀丹都没有足够的军力操作了。排除这两种可能后,无论什么杂七杂八的阴招,在正常情况下,有林尧节制、安抚的王彪,比不大受林尧影响的赵逵,中计概率低,包括成本低、一旦成功会获得高收益的激将法。
喀丹刚刚大败亏输,不能跟士气高昂、军力强盛的楚军硬拼,激将法要怎么用?首选躲到安全地带,骂阵诱敌。说到骂阵,都快成了古代战争衍生出的亚文化了。比较文明的骂阵,像辩论赛,例数敌方罪状,己方如何正义,逻辑清晰,有条有理,目的在于削减敌方的士气。古代士兵很朴实,会读书识字的极少,容易被言论左右。听到自己这边严重理亏,打的是不义之战,会羞愧、沮丧,情绪低落。如果骂得切中要害,主将可能恼羞成怒。暴走的主将,带着一群满面愧色的士兵,战斗力能强到哪里去?这类骂阵,可以请秦简起草个演讲稿,说不定念完了敌军直接撤退呢。
歪楼了,嘻嘻,回正题。早期的骂阵都比较文明,到后来,就有人不讲武德,骂阵格调十分低下,不停地人身攻击,从人长相身材,到局部器官,到祖宗十八代,到花式繁衍后代的姿势,怎么肮脏下流怎么骂。喀丹就是这种骂法了,变着法儿恶心人,把人恶心怒了,就有机可乘了。
这里插一句道歉。上一次分析,我出了个很大的bug,以为喀丹说要俘虏林尧做禁脔,其实他骂的是林昭。看文不精,惭愧,对不起作者。
不过,这个疏漏并不会导致上一轮的结论崩盘。对王彪来说,林尧、林昭,是他在这世上仅余的亲人,无论污言秽语侮辱了哪一个,他都不能容忍。骂的是林昭,可能王彪的怒气更盛。不止因为林昭是女孩子,而且喀丹重伤林昭在先,杀害舍命救护林昭的王大娘于后,再下流无耻地辱骂至今伤势未愈的林昭,王彪情绪失控就难免了。一怒之下,先前被压制的负面情绪就涌上来了,所谓“被杀母之仇冲昏头脑”,单人独骑去拼命了。
到这里,可能又有姐妹会想,所以派赵逵就不会呀,他没那么在意林昭。然而,喀丹这种骂阵不是点对点的,而是扫射式的,不断变换话题,试探对方的敏感区域。试想,喀丹知道王彪、王大娘、林昭是什么关系吗?林昭是校尉,有名有姓;王大娘只是护军,既然不是护军都尉之类的高级军官,就相当于现代军队的“警卫员”了。喀丹怎么会知道,某天顺手杀死的护军,是眼前这名敌将的亲娘?北戎的情报也不可能那么发达,喀丹不会事先得知王彪跟林昭情同兄妹,算准了骂林昭会激怒王彪。他的大概思路只是:“羌柳关楚军有女将,我骂这个女的,南蛮子可能会生气。”结果扫中了王彪的情绪开关,而已。每个人都有情绪开关,都有敏感区域,我们现实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大家都觉得很寻常的一句话,导致某人不快,甚至勃然大怒?这就是无意中触碰了此人的敏感区域,扫中了ta的情绪开关。无意都可能偶尔犯忌,况且被人恶意扫射?赵逵有赵逵的情绪开关,即使骂林昭不会激怒他,喀丹可以继续试探。我们都没有实际尝试过,被人面对面污言秽语层出不穷地连续辱骂多少分钟,最后辱及家人、最在意的人,其实,大多数人对恶意言语的抗力,都低于自己的预期。如果楚承稷对王彪状态的评估结果是,他并不会因为丧母之痛轻易失控,那么林尧必选,王彪、赵逵二选一的话,林尧+王彪组合,应对狡诈的喀丹那些不可预测的诡计,风险低于林尧+赵逵。
我的结论:1 楚承稷同意王彪出战,是经过充分评估、考量的,并非识人不明。2 羌柳关之战时,王彪并非山贼出身的低智、散漫、不顾大局的莽汉。3如果必派力量型武将,林尧+王彪优于林尧+赵逵。
感谢有耐心看完我这篇啰嗦的姐妹。再次,不强求一致,只是各自阐述观点,大家追文愉快!
87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xuchenyin  发表时间:2022-01-06 05:04:27
提问:为什么好几次我没有想打0分,发上来却是0分?求科普!
[2楼] 网友:民政局婚姻登记处  发表时间:2022-01-06 07:40:13
好像只能打一次2分,如果你多次评论,应该默认就打0分了?
[3楼] 网友:希希  发表时间:2022-01-06 08:03:24
你字多,跟着你混
[4楼] 网友:然然  发表时间:2022-01-06 08:12:16
姐妹赞同说法,作者大大加油!
[5楼] 网友:扶桑知我  发表时间:2022-01-06 08:27:04
对的,我也觉得男主会同意王彪出战,是因为之前王彪想北上,男主让他守邑城,王彪就痛快守邑城了,没有表现出被仇恨冲昏头脑的样子。所以这次王彪请求出战时,有对王彪的评估在先,加上王彪和林尧的组队比赵奎林尧组队契合度更高,再一方面,让他们二人追敌,也能让他们通过追击北绒人把仇恨泄一泄。忍字头上一把刀,一直让王彪憋着仇恨,避开他参战,谁也不知道最后会不会适得其反
[6楼] 网友:舒凫  发表时间:2022-01-06 08:29:50
你是真的牛批
[7楼] 网友:GSYand  发表时间:2022-01-06 09:07:42
我看完第一点完全不知道你说的必要性必要在哪……作者对北戎的描写很少,大概就是集各种北方游牧民族的特点的感觉。单以匈奴举例吧,史记匈奴列传里面说,匈奴人“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打不过就跑本来就是他们的作战特点,他们非常习惯这样的作战方式,随随便便就追上去???何况他们还“善为诱兵以冒敌”。真的,史记里面列举的这样中计的例子数不胜数,天时地利人和里面虽然人和最重要,但是在这样的情况里面人和根本没有具有压倒性优势,完全可以利用这次战败挑起北戎内部矛盾,那个大王子又不是百分百就能继承了,不是还要靠这次战功吗?
[8楼] 网友:呦呦鹿鸣  发表时间:2022-01-06 09:25:57
打那么多字,好厉害
[9楼] 网友:扶桑知我  发表时间:2022-01-06 09:31:48
7楼,我是真不想再回复你,但这是别人的楼层,那我还是再回一次吧。在男主打赢北绒这次之前,连钦侯林尧手中的士兵,都是在北绒王子那里吃亏的,被北绒王子的“熬鹰”战术,弄得士气低落,军心溃散,对北绒怯战。好不容易扳回一局,不乘胜追击,继续提升士气?你说穷寇莫追,那□□还说过“宜将剩勇追穷寇”,你敢说□□的军事策略是错的?
何况男主也交代过,追到大漠追不上,到了别人“地利”处,就不追了,追穷寇,是为了提升我方士气,打击北绒
[10楼] 网友:GSYand  发表时间:2022-01-06 11:08:02
笑死,九楼你经典的毫无逻辑的发言又来了,因时因地制宜,生搬硬套近代战争中的策略,妄图以权威人物的话以偏概全,那邓爷爷还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呢。而且我要纠正一下之前说过的穷寇莫追的发言,我并不觉得北戎是穷寇,事实上逃向大漠才是北戎的主场根本算不上穷寇。最后,打了胜仗已经是最大的提升气势,乘胜追击带来的利益完全比不过可能造成的不好后果,按照文中对男主用兵如神以及楼主所说的林尧王彪已经接受了军事训练的描述,这样轻敌大意违反军令的操作难道不是有问题?
[12楼] 网友:Hitomi_雁子君  发表时间:2022-01-06 12:34:20
好家伙,语文课代表是吧!评论快赶上文章长度了,N璧!
[14楼] 网友:45672259  发表时间:2022-01-07 10:07:42
我觉得原文给了理由啊,男主要留着赵打另一场硬仗啊,比如直捣王庭等后计!
[15楼] 网友:xuchenyin  发表时间:2022-01-08 12:01:54
To 2楼:jj抽了,我一直不能看新章,也不能进评论区,刚爬上来。谢谢解惑,我登录网页版终于看见了,确实是你说的这样。
To 5楼:嗯,照顾情绪?也许有这因素,我不确定,但不排除这个可能性。
To 7楼、10楼:这位姐妹的观点还挺有信息量的。但回复起来又会很啰嗦,这真不是言简意赅能说清楚的。
先复述一下姐妹7楼的意思,看我理解得对不对。你是说,本书中的游牧民族北戎,跟《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匈奴相似,打不过就跑,而且善于伏兵突袭敌人,不该随随便便就追上去。人和重要,然而羌柳关退敌之后,“人和”对北戎残兵没有压倒性优势。所以追击战不必打,还不如利用喀丹的败绩,动摇他的继承权,引起北戎人内耗。
10楼的观点:羌柳关下的胜利已经是最大的提升士气,乘胜追击风险大于收益——楚承稷决策错误,崩了“用兵如神”的人设。如果林尧王彪接受过军事训练,轻敌大意违反军令是不合理的。
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误,可以把两楼的大部分问题合并探讨,王彪林尧的问题摘出去另说。前面的问题我是这么看:
北戎跟《史记》记载的匈奴相似,我同意,中原跟北戎的战争史,也与我国历史高度重叠,典型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反复对抗。打不过就跑是游牧民族的惯用作战方式,这都是史料明文记载的,我也没有异议。问题在于,跑了是否一律不能追?这要看具体情形;是不是“随随便便追上去”?这也要具体分析。
打不过就跑,是游牧民族季节性劫掠的惯用伎俩,目的只在于掠夺资源,而非发动大型战争。这时中原的应对策略只是“退敌”,你滚回老家,我守住边界,你不过来我就不打。这次北戎重兵进犯,先占领了河西四郡,再从河西走廊和羌柳关同时夹攻北庭,要消灭连钦侯,打开直入中原的大门。这是明显有战略性目标的大举入侵,远非“打不过就跑”那么简单。北戎最初进攻北庭时,楚承稷正腹背受敌,跟李信和淮阳王混战,那时的局面像极了前面描写的三百年前,武嘉帝未入世时——中原军阀混战十几年,北戎人趁机长驱直入,占领大片土地,攻陷国都汴京。北戎人想重温三百年前坐拥中原的好光景,即使楚承稷以出乎意料的高速,收复江淮,荡平南境,羌柳关的数月鏖战,恰恰证明北戎人没有放弃趁机入主中原的梦想。喀丹败逃,北征战役却刚刚开始,楚承稷不可能沿用唐、明为典型的季节性国防打法,退敌后只固防不追击。楚承稷不占天时地利,不能任由喀丹将残余的北戎精兵都带回去,必须乘胜最大限度地削弱北戎军力,多消灭一个是一个,继续打击敌军士气,加强楚军的威慑力。当然,如果运气好,能就地擒贼擒王,解决掉狼头喀丹,那是最理想的了。
是否“随随便便追上去”,要比对双方兵力、士气。我翻前文,喀丹这次进攻羌柳关的初始兵力不详,撤退时剩余多少也没写。本来也可以根据已有信息推测估算,但是又要啰嗦,如果需要,我以后再补充。只说结果,如果楚承稷手握八万生力军,却只出一万去追击,并且认为这个兵力连生擒喀丹的可能性都有,那么他必定认为一万士气高昂的骑兵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毕竟,不是无兵可调。我们质疑什么,也不至于质疑楚承稷对双方战力的估算能力吧?
楚承稷下达的追击指令有很明确的限定:“追至大漠若未能生擒喀丹,便不可再追。”我这么理解这道指令:最高目标——生擒喀丹,这个可能性并不大,但不排除好的意外。默认目标——最大限度杀伤北戎残兵。追击范围——羌柳关到大漠之间,并明确禁止追兵进入大漠。根据前文,楚军沿途每隔十里设伏,用床弩和壕沟坑杀北戎上万骑兵,这段路大概有数十里到百里。北戎人“如丧家犬般溃逃”,并非败而不乱,成建制有条不紊地撤离,只是散沙一样朝着老家方向狂奔。这么长的安全距离,追杀全无战志的溃兵,怎么会风险大于收益?
一次漂亮的守关退敌就是最大的提升气势吗?羌柳关的北庭军民怎么想的?“我们有个世代打冤家的强盗邻居,趁着我们的国家内乱,想要侵占我们的家园,尽情劫掠我们的家产,奴役我们的同胞。这强盗堵着我们家门口,杀我们的袍泽兄弟,重伤带领我们守护家门的军事领袖,日夜滋扰,让我们活在焦虑和恐惧之中,用鲜血和生命阻挡他们的脚步。只要一个疏失,可能家门就被打破,强盗会踏着我们的尸体,把我们的家园变成人间地狱。终于有一天,我们给了强盗重重一击,他们丢盔卸甲逃跑了,但是我们知道这事根本没结束,他们不久就要卷土重来!”所以,北戎人乱七八糟地跑了,楚军有足够的余力追击,却关上城门,跟北庭人痛饮庆祝,这个“人和”就够了吗?喀丹残军本来是北戎精锐部队,不趁着他们胆丧魂惊,几乎无还手之力的时候,追上去能杀一个是一个,还由着喀丹有足够时间止损,从容收束乱兵,一路平安地撤回老巢?众所周知,游牧民族骑兵的战斗力多恐怖,号称能跟北戎骑兵正面相抗的谢家十万铁骑,也认为绝不能在平原地带跟北戎骑兵交战。哪怕趁现在只打掉喀丹一个骑兵千人队,日后双方骑兵正面对冲时,中原就少伤亡多少将士呢。为什么放弃绝好的战机,只关门侦测敌踪,再行寻找战机,其间看着江淮军将士此起彼伏地感冒,这次大捷带来的激动、战意,随着等待的日子再次被平淡化,却让今天的丧家犬从容逃回去,修整一段时间,变成杀人机器,回来接着充作北戎战力的有机组成部分啊?最大程度发挥己方的“人和”,力求士气高涨万众一心,同时有机会破坏敌方的“人和”,让他们提起羌柳关、楚谢联军,就心惊胆战……扩大战果,低成本绞杀日后可能付出高昂代价才能拼掉的敌方骨干力量,同时涨自己威风,灭敌人志气,这个追击战的收益不高吗?喀丹战败,也许是个挑起北戎高层争斗的机会,这我也同意。但追打丧家犬,跟离间北戎王族,这两件事不冲突啊!今天有得打,先痛打一顿,打完了该用什么计用什么计,两样都不耽误嘛。我们不能纯从结果反推当初决策的对错吧?本来低风险高收益的任务,意外成了这个结果,不等于追击战不该打、打退敌人就是经营“人和”的极限呀。
容我另开一层说林尧王彪的问题。
[16楼] 网友:xuchenyin  发表时间:2022-01-08 12:04:24
看起来,10楼并不是指责书中的角色犯了重大过错,而是质疑,如果楚承稷没有选错人,那么,两个虽非出身正规军,但受过军事训练、对军令军法有明确概念的高级将领,轻敌大意违反军令,这个情节设置是否合理?我在主楼根据前文分析王彪,主要论证王彪不是低素质、情绪易激惹、匪寇习气不改的莽汉,正常情况下,也不会为了报仇,冲动行事,所以楚承稷并没有择人不当。
现在这个“受过军事训练,怎么会轻敌大意违反军令”的提问,首先要说,他们不是轻敌大意才被俘的。如果轻敌,王彪在暴怒状态下,为什么不喝令全军冲锋,灭了喀丹?王彪单枪匹马冲进大漠后,林尧为什么不带全军进去接应,而只带了十几人?也许我们需要逆向思考一下:出身正规军的将门子弟,被触碰情绪开关后,就一定会保持冷静,不出现与王彪相同的状态,而是严守军令调转马头收兵吗?人们永远被一贯受到的教化约束吗?极端情绪下一瞬间脱轨,行为是错的,从“人”本身的发展逻辑讲,那么难以理解吗?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活在“应该”里?确实“不应该”的这个时间点很令人不爽,作为身负重任的高级将领,关键时刻失去理智,后果严重,如果能活着回去,该怎么罚怎么罚。但我现在只问,这个错误那么不符合角色发展的逻辑吗?一定要说,不是楚承稷判断失误崩战神人设,就是王彪被强行送人头,故意编情节吗?
王彪背负的痛苦,真的那么容易承受吗?相依为命的亲娘,整个背部的骨头都被砍裂了,可想而知内脏都震得支离破碎,这是多惨烈的横死啊!我们从不将三次元具体的人代入二次元世界的故事,我自己也绝不想被代入,那么,我真庆幸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可能认识背负这种痛苦的人。我会不敢看这个人,不知道怎么安慰这个人,根本无法安慰。就连只相处数月的秦筝,都当众落泪了,何况亲儿子呢?这一重仇已经足够王彪去跟喀丹拼命,加上从小当亲妹妹疼爱的女孩子,也险些送命,到现在只勉强能下床行走,尽管都不是王彪的错,但他会内疚,觉得自己没有保护好母亲和妹子。悲愤交加都被他压下去了,一直听命尽职,不争辩,不表露任何负面情绪,直到喀丹出言侮辱林昭,才被引爆了。这次有清楚原因的暴怒,不符合王彪这个角色的逻辑吗?
从林尧的出发点,王彪不但是他没有血缘的手足,还是他乳母的儿子。乳母对他有抚育之恩,又为了救他妹妹而死,无论为感情,还是为道义,他都得尽全力救王彪。林尧并非无视军令,只想打个擦边球,不深入大漠,只要迅速在大漠边缘截住王彪,把他兄弟捞出来。林尧确实低估了沙漠中辨认方位的难度,但他的行为也是符合角色自身逻辑的,只要还有一点办法可想,他也不能眼睁睁看着王彪送死。如果林尧见王彪违令孤身追敌,就只管政治正确,不闻不问地引军回营,就合逻辑了?凉薄至此,从小到大的兄弟,说放弃就放弃,这算某种大义灭亲吗?说实在的,林尧这种两难处境,从高级将领角度,放弃王彪也许正确?从有感情的“人”的角度,我也不知道他怎么选算是正确,再次庆幸自己不会被放在这个被迫选择的位置上。林尧选择打擦边球,很不幸,把自己也赔进去了。作为军人,他闯祸了;作为林尧这个角色,这是他循着他的逻辑做了选择,无论正确与否,他确实会这样选。
我一直困惑,为什么角色一定要保持正确的行为,才符合写作的逻辑?人一辈子真的只活在“正确”里?那是个理想值,谁达到了?没人想关键时刻掉链子,但一些事情就是会这么发生。计算机正确,可是计算机也会有bug,正在执行的程序闪退,甚至down机。谁都不想犯错误,但是人,偏偏就会犯错。可以对一个角色的行为表示很不爽,不爽不等于写得不合逻辑呀。如果能打破次元壁,我还想把某些反派从书里抓出来揍一顿呢,但说到角色发展逻辑,也只能咬牙切齿地说:“这个人确实会这么做。”
至于楚承稷,再退一步说,即使他对王彪的评估真有偏差,就会崩战神人设吗?算无遗策,算尽人心,洞察的是人的欲望,推测的是有思路可循的权谋,怎么推算人类情感的动态跌宕?我现在倒真没有聚焦他是否砸了战神招牌,反而很想知道作者略写了些什么,因为这个男主,从王大娘棺前答应带林尧北上开始,有几个节点,让我觉得捉摸不定。也许楚承稷对太子妃以外的人也已经不是那么超然,或曰淡漠了,我不确定。目前他除了跟他生命中的异数——秦筝,有真实深刻的情感链接,是否开始在别的区域——友情之类的,也建立链接,我特别不确定。亲情他可能真的弄不懂,像个观察者,看到很多现象,但仅限于头脑中的概念,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也许直到他跟秦筝有了孩子,真正成为父亲,才开始真正懂得亲情?这我更不确定,但他的情感发展水平,会影响到他处理一些事情的方案。有了情感就会有破绽,他也不会永远像个超级计算机,运算快且精确,处理一切事情都像解方程式。这说起来又太麻烦了,再不刹车,五千字都打不住了。
最后,7楼的姐妹,我其实get你的意思,但跟你持不同观点。并不是说,我们之间一定只有一个正确,也不是说,我们必须消灭其中一种观点。我把要说的也说清楚了,咱们各自保留意见,ok?写完回复爬不上来,现在终于完成任务的某悲催,精疲力尽爬走
[17楼] 网友:知了  发表时间:2022-01-08 20:05:39
楼主牛逼
[18楼] 网友:GSYand  发表时间:2022-01-09 02:48:21
先谢谢楼主姐妹回那么长哈哈哈哈。认真看完之后我觉得还是能理解你的说法,准确来说相当认同,观点不同互相交流。但是这里面有太多怎么说,都是我们自己在看文过程中根据作者之前给的设定自我合理化角色的行为逻辑了,事实上我觉得造成我们俩观点分歧的重要原因是作者在描写战争的过程中还是略去了太多东西,想分析都无从下手或者分析的结果因人而异。而我可能期待值过高,拿过于考究的眼光来看(事实上我没有很喜欢哪个人物但我比较喜欢看事业线),再加上连载文作者还会断更很容易记忆中情节就连贯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