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观鹤笔记》

作者:折竹寄江北

看完这本书,感觉我的格局大了。
周慕义的“以死直谏”到“吾等皆愿同您一样,以清正之心赴官政,不惧污秽,守住本心,和光同尘”;
白焕最开始的一幕便是对邓瑛说出“我不准辱你没了我从前做好的学生”,多么狠心的一句话,但邓瑛看到了,白焕在说出这句话时红了眼。其实白老也是不想的吧,奈何这个时代不容许他不想。
再看北镇抚司张洛,张洛是生于这个朝代,遵守的是“皇权”,秉承着“皇权至上”。他为了维护这个王朝的秩序,他可以大义灭亲,甚至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他的严厉一开始也是杨婉等人惧怕了的,那时他的思想被锁在皇城中,所有人的思想都被桎梏在皇城这个樊笼之中。当二十一世纪的思想理念投射进这个封建时代,他不再是以前的固执己见,他慢慢的为之动容,被二十一世纪的新思想改变着,到最后的与邓瑛站在同一战线(我认为用“战线”一词比较合适),这是令我所震惊的。
“贞宁十二年是大明历史上极具转拆意义
上的一年,内阁首辅邓颐斩首,宛如长夜的大
明朝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很难说邓瑛的人生
是在这一年结束的,还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邓瑛,十四岁进士及第,百年唯二的建筑英才,因父亲贪污满门抄斩,在所有人都会认为他会以死证明他清白时他没有死。“君子死节,也是铸刀跪呈,让世人杀他。”正因为他没有死,他以宫刑代死刑,他被世人唾骂,被恩师弃,被昔日同窗远离。“昔为匣中玉,今为粪上英。”他在南海子时不懂,不懂朝廷为什么要对他如此,他心有不甘,他的文心不灭,他不怕世人把他钉在耻辱柱上唾骂,不在乎身后名,他只是想为了“文心”向死而生。大明朝真正的文心。不是沽名钓誉,以死求名,而是无论自己是什么身份,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忘记自己最初所发的本愿,为这个世道活着,这就是邓瑛啊,是至死维护这个皇城的邓瑛。
“宦官皮,文人心”这是两辈子邓瑛都在坚守的“文心”,我不敢想象那个杨婉不在的朝代,邓瑛独自一人,在惊涛骇浪之中逆流而上时受了多少的屈辱,在被活剐三千刀时有多痛。还好,还好杨婉来了,他终于不再是一个人。
“贞宁十二年,隆冬
于京郊南海子遇邓瑛
是日大雪,满地清白”
来自二十一世纪历史研究者的杨婉说“我最初并不想与这个时代共情,只想看着你,走完这悲惨的一生。”杨婉最初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作为漏网之鱼她不理解邓瑛为什么在受宫刑之后变得更加谦卑,不理解为什么邓瑛觉得他自己不干净。可她尊重与邓瑛的想法,尊重这个封建时代的人,尊重这个封建时代的一切,这便是杨婉的魅力所在。后来杨婉入了诏狱,她不在是局外人,不再是漏网之鱼,她终于理解了邓瑛,与邓瑛一起坚守“文心”,一起为寒瘠之名披一件寒衣,为有冤之人喊一声“不服”。
第一次在南海子见面时,他变渴望得到杨婉的温暖,杨婉对他来说太好了,会尊重他的想法,会陪他一起坚守文心,可他也惧怕有一天杨婉会不在他身边,直到杨婉主动靠近他,向他说“把手伸出来”,他才敢走向她。
他说“千罪万错在身,虽欲辩而无方,唯私慕杨婉一罪为真,因此一生所受责罚,邓瑛无不甘之处”
?百罪录?中上百条罪名无一是真,他太谦卑,爱上杨婉是他的罪名。“邓小瑛,不许跪”“邓小瑛,你没错”一次次的鼓励,一次次的安慰,让邓瑛“退无可退”他对杨婉的爱。“纵有断台悲寒恳求全以衣冠,百罪于身难抵风骨傲然。”刑台之上,是他两辈子的文人心,“请全我衣冠”更是他对杨婉的爱。
“我以文心发愿,以吾所之执念,终生不渝”
42
来自福建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折竹寄江北  发表时间:2023-01-08 14:40:04
我好没有墨水,写的太乱了(╥_╥)要不你们随便看看就好(╥╯﹏╰╥)?
1
来自福建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咔咔咔  发表时间:2023-01-08 21:40:48
写的好好
来自浙江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观鹤笔记
  • 所评章节:162
  • 文章作者:她与灯
  • 所打分数:0
  • 发表时间:2023-01-08 14: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