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观鹤笔记》

作者:渡舟棠

正如作者说,杨婉大半辈子都为了邓瑛活着,但她的两本书确实不一样的立场。《邓瑛传》是一位历史学者学科研究的成果不过《东观》就不止了,她说“过去隔纸而望,杨婉可以敬他,但无法爱他。如今同床而坐,她好像可以爱他,却不得不先敬他。”其中不只是对研究对象的描述,还有对爱人的遭遇谋不平,喊一声不服,为寒瘠之名,披一件寒衣。
我也是与他们隔纸相望,我敬杨婉的勇敢和她的学识,敬符灵的隐忍坚持,我也心疼他们吃下的苦。文中很多处都提到了“衣冠”“皮”,那是受完刑后邓瑛的尊严。他从未为自己谋不平,但却在自己受刑前无声喊出“请全我衣冠”,他不想让辜负杨婉。对他来说杨婉太好了,小心翼翼维护他的自尊,接受他的自卑,抚平他内心镣铐留下的伤。他不敢受杨婉的好,不敢直面杨婉的爱意是因为那个朝代所教给他的“戒律清规”。文人尊重学识 他身为宦官厂臣,但他亦是一位读书人 所以他谦卑,成为奴以后,他更为谦卑。其实我最开始不能理解“杨婉对这个时代仅剩的一点谦卑,就是来自邓瑛的谦卑。” 不过后来我也想明白了,她是一位接受现代教育的女博士,学历史也更能感受到历史上的“不平”更能深刻体会到封建观念对当时人们的迫害。一个活生生的人,知道所有真相,怎么会不为爱人喊一声不平呢?
不止杨婉和邓瑛,书中的杨伦、张洛、宋云轻、张展春、易琅、周丛山、周慕义、白焕……都是鲜活的。书中的人并没有对错,任何一位都是,他们有自己的立场,有自己想要保护的。不过对我来说,周丛山的“望吾血肉落地,为后世人铺良道。望吾骨成树,为后继者撑庇冠。”、白焕的“我活着,你即身有所葬之地,灵有所安之处。”、郑月嘉的“生死我自负,遥祝她珍重。”……都让我落泪震憾。所以文中的情不单调,作者不只写出了爱恨,还描出了家国。我能在书中看见邓瑛用修养压下自己的恐惧,能看见易琅为国做的取舍,能看见杨婉所说的沉沦,能看见宁妃为婉婉撑的那把伞……
灯灯文笔真的太好,“我于窗中窥伤鹤 恰如仰头见春台”“君子死节,也是铸刀跪呈,让世人杀他。”“以蜉蝣之身 妄图春华”……我看见的时候只觉得妈呀!太会写了!!!快拿小本本记下来!!!
我写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自己内心深处所受到的震撼,有错字什么的大家也可以帮我看看!欢迎大家跟我一起讨论讨论!这篇文已经在我的古言top里了营养液在手,加更有木有?!我都抱着营养液来看你了,快把存稿君交出来!!!哼!!看,看在你更新的这么辛苦的份上,多给你浇些营养液!要,要加油哦!!!大大今天更新了吗?更了。营养液浇灌了吗?浇灌了。
18
来自重庆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观鹤笔记
  • 所评章节:162
  • 文章作者:她与灯
  • 所打分数:0
  • 发表时间:2023-01-08 01: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