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凤唳》

作者:88

有两处极大的错误, 自称本妃也是不对的, FYI, 自古以来, 成年王子都不住在皇宫里的
考证古代妃子自称臣妾是错误说法吗?
清宫戏中,皇帝的嫔妃同皇上说话时每自称为“臣妾”,有学者认为这种自称实属错误。
   据解释,在数千年前,臣妾作为名次,指地位低贱之人,为被臣服者、被统治者。如《尚书传》说:“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周礼注》也说:“臣妾,男女贫贱之称。”
  而臣妾用于诗词中有歌功颂德之句“万方臣妾”,宋代大诗人陆游就曾写下“万邦尽臣妾”句。在这里,臣妾是一种统称,指作为臣民的众男女,对具体的一男或一女,不当称作 “臣妾”。
  “臣妾”在东汉蔡邕《上始加元服与群臣上寿章》说:“臣妾万国。” 又可作动词用,是对许多人而言。所以,皇后、嫔妃对于皇上,可自称“妾”或“贱妾”、“小妾”等,而不应称“臣妾”。
  妾,《辞海》解释为:(1)女奴隶。《书·费誓》:“臣妾逋逃”。(2)旧社会中的小妻;侧室;偏房。《糓梁传·僖公九年》:“毋以妾为妻”。(3)旧时妇女自称的谦词。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可见,“妾”字从古至今一直保持着两个比较稳定的意思:一是女奴隶,二是小老婆。
  《明史》记载了皇贵妃拜见皇后:内赞接引至殿上拜位,乐止。赞跪,妃皆跪。皇贵妃致祠曰,“妾某氏等,遇兹履端之节”,冬至则云“履长”,“恭诣皇后殿下称贺”。致词毕,皆俯伏,兴,乐作,复位,乐止。赞拜,乐作,四拜兴,乐止。她们的自称果然是简单的“妾某氏等”。
  然而,皇家人物自称,历来都难以有定论,关于臣妾是否属于妃子自称的争辩中,反对声音认为,皇室中,的确有妃子自称“臣妾”。《宋史》为证:甲寅,皇太子择配,帝诏其母族全昭孙之女择日入见。宝佑中,昭孙没于王事,全氏见上,上曰:“尔父死可念。”对曰:“臣妾父固可念,淮、湖百姓尤可念。”
  《明史》册皇后仪册妃嫔仪附条中称:“皇后北面称臣妾,跪受。”杨继盛列传中其妻伏阙上书:“倘以罪重,必不可赦,愿即斩臣妾首,以代夫诛。夫虽远御魑魅,必能为疆场效死,以报君父。”
  关于妃子的称呼很多,除了有争议的“臣妾”外,妃子也可自称“我”。《红楼梦》第十八回: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妃子以“我”为自称,念起来就顺口多了,而且感觉没遭到歧视。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09-11-23 20:27:19
谢谢告知,由于对历史上这些细节不熟,便也不敢犯了班门弄斧的错误,写些什么唐朝人念三字经,三国人坐椅子,或者穿着广袖吃火锅的囧文,为了给身为历史盲的我找个借口,所以选了“架空历史”,省的加入了近现代新生词语都不自知。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09-11-23 20:27:48
嘿嘿。。。无耻的再说一句,还有啥宝贵资料都给我吧!
[3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09-11-23 20:29:46
成年皇子不住在宫里,捂脸,我是知道的,但为了方便剧情,就让奚老二住了。
[4楼] 网友:小白  发表时间:2009-11-23 21:45:55
还是不要让皇子入住皇宫了, 这样看着别扭.
[5楼] 网友:88  发表时间:2009-11-23 21:53:59
唐代来说,前期诸王一般会到封地去,以其封地的都督或者刺史的名义来管理当地的,并且不能留居京城的规定也不是太严格,(灭韦宫变时,临淄王李隆基就以养病为由留在京城),皇子大都在京城建有宅邸。皇子可以通过担任官职来参与政事。如吴王李恪任“安州都督,司空”等职。
自唐玄宗开始,皇子几乎全都留居京城,只遥领一个封地刺史的虚衔,没有实权,实际主持当地府政的是“尹”。唐朝的封爵有食邑,但往往为虚封,唯加实封者可以享有所封地的租税收入(后改为领取俸禄)。
宋朝封爵制度基本上与唐后期相同,此时封号只是象征性的,不享有实际的封地。
也就是说,自唐玄宗之后,皇子理论上仍可以通过任官职来参与政事,但除非皇帝特别任命,一般很少会有参政的情况。特别是宋代,宋代的皇子几乎是上下五千年最安分守己的,绝少有主动参政,更多的是避之不及。
[6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09-11-23 22:02:54
回小白:已经住了。
[7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09-11-23 22:07:36
回88:当初奚老二住进去,33特意写了一段过往,奚献帝腻歪奚老大,有意换太子,背景也是表面太平的乱世,朝政戡乱,朝臣荒淫……汗,还是架空好。
[8楼] 网友:mumuyaya  发表时间:2009-11-24 18:13:05
此LZ甚强悍~~~
[9楼] 网友:smfan  发表时间:2011-04-11 18:09:24
补充一个错误……
古代皇帝改年号都是在登基的下一年改的,比如唐太宗是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四月驾崩,高宗继位,于650年改年号永徽
在明朝的时候由于光宗在位一个月就驾崩了,没赶上改年号,所以他的儿子将他登基的1620年的9月至12月定为他的泰昌元年
文中讲奚云浩继位和奚云启继位的时候都是刚刚继位就改年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