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鱼崽想困觉

明朝断骨裹小脚论者,解释一下这张画作和诗词。
——明代杜堇作品,明代女性蹴鞠图。
陈继儒《太平清话》,民间女子彭秀云善踢鞠——她“挟是技游江海”,被誉为“女流清芬”
明代袁华撰《和铁崖先生踢鞠篇》。载于《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卷八○二。全诗如下:“治家女儿髻偏梳,教坊出入不受呼。蹙金小球飞双凫,飞双凫,曳双袂,玉围腰,珠络臂。” .这是写平民女子足球队的
李渔的描绘更为生动,栩栩如生。他在《美人千态词》中称:
蹴鞠当场二月天,香风吹下两婵娟。
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拂蛾眉柳带烟。
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拽起露金莲。
几回踢罢娇无语,恨杀长安美少年。
王誉《崇祯宫词》道:“锦骱(草坪)平铺界紫庭,裙彩风度压娉婷。天边自结齐云社(足球队),一簇彩云飞便停。”这是写给后宫齐云社“球星”明崇祯田皇妃的。
被称为明代社会百科大全的小说《金瓶梅》中,有一段描写西门庆在丽春院看妓女李桂姐踢球的事:西门庆吃了一回酒,出来外面院子里先踢,又教桂姐与两个圆社踢。“一个捎头,一个对障,拗踢拐打之间,无不假喝彩奉承。这是底层妇女踢球的。
现在出土的文物,如果亲眼见过,就都知道,明朝没有出土过任何一个断骨缠足的女尸,也没出过任何一个断骨缠足的绣鞋。
《金瓶梅》中的白绫高底鞋,三寸金莲鞋,都有实物流传。
就是所谓的尖足凤头高跟鞋,那么高的鞋跟若真是折骨缠足,如何立得起来?
定陵小脚鞋,鞋的脚趾脚掌比例正常,和现代的高跟鞋比列差不多,只能骗骗没见过实物的人。
无论从社会风气,缠足成因,无论从那个方面来说,明朝即便有缠足之风,也本是文人雅趣,妇人对健美身体,身心美好的向往。并没有满清礼教之后的畸形。
满清的裹脚和之前女性的缠足,无论方式方法、成因,都完全不一样。
15
来自山西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鱼崽想困觉  发表时间:2023-03-13 00:19:16
专业文章,王秀玲《明定陵出土帝后服饰(四)》里提到了几点:
1.明朝皇后皇很少穿裤子;
而现存的所有能实证变态裹小脚的资料几乎全是穿裤子的
2.皇后的鞋子有:尖头凤头、尖足云头、凤头船形;
而现存所有可以实证变态裹小脚的资料中,鞋子都更尖且更短。
3.皇后无论鞋子还是袜子,脚尖部分都是翘起来的;
而现存所有可以实证变态裹小脚的资料中,鞋尖基本就没见过上翘的。
变态裹小脚脚趾是朝下向脚心折断的。
4.皇后遗骸上穿的是凤头船形鞋;
如果皇后是变态裹小脚,那请问皇后先缠上200厘米长的裹脚布,再穿上18.5厘米以上、另外还带6.5厘米长尖角的袜子,再套进13.5厘米长的、用料单薄、看上去跟长统靴差不多的鞋子里,不别扭么??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这就是专门为了下葬而赶制出来的,并不需要合脚,反正皇后又不会掀起裙子,鞋子不合脚也不会难受了。
对比一下万历脚上那双靴子,袜子也就比皇后长3厘米啊……
没道理比万历短3厘米就变成三寸金莲了吧??
万历皇帝总不会是裹小脚吧??
5
来自山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鱼崽想困觉  发表时间:2023-03-13 00:21:07
日本雪舟国国人物(约1500年)中所绘的明宫女像。
从画中可以看到,宫女实际上并不像国人画的那样裙子拖到地上,而是会微微露出脚。
也可以知道,国人古代是故意要用裙子遮掩女子双足,而不是像后来变态裹小脚那样,特意把双足露出来,以展示变态裹小脚。
5
来自山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99  发表时间:2023-06-08 19:27:43
宋黄升墓就是裹断骨小脚,说明清以前裹脚不普遍罢了
1
来自福建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