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被画中boss一见钟情[无限]》

作者:

花钿
花钿(diàn)是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起源于南朝宋,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剪花钿的材料,有金箔、纸、鱼腮骨、鲥鳞、茶油花饼等多种。
概述
古时妇女脸土的一种花饰,又名“花子”、“媚子”,施于眉心。
唐朝刘禹锡《观柘枝舞二首》:“垂带覆纤腰,安钿当妩眉”(《刘宾客文集》)。
古代首饰。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
唐朝白居易《长恨歌》有“花钿委地无人收”句。
起源历史
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朝高承《事物纪厚》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在唐代,花钿除圆形外,还有种种繁复的形状。
花钿,是将剪成的花样,贴于额前。
唐朝李复言《续玄怪录·定婚店》说韦固妻“眉间常贴一钿花,虽沐浴、闲处,来尝暂去”。
剪花钿的材料,有金箔、纸、鱼腮骨、鲥鳞、茶油花饼等多种。剪成后用鱼鳔胶或呵胶粘贴。
从出土传世文物图像材料所见,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
相关传说
有一个亦真亦假的美丽传说:
南朝《宋书》中写,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在正月初七日仰卧于含章殿下,殿前的梅树被微风一吹,落下一朵梅花,不偏不倚正落在公主额上,额中被染成花瓣状,且久洗不掉。宫中女子见公主额上的梅花印非常美丽,遂争相效仿,当然她们再也没有公主的奇遇,于是就剪梅花贴于额头,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就诞生了。这种梅花妆很快就流传到民间,成为当时女性争相效仿的时尚。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诗人牛峤《红蔷薇》“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即是在说这个典故。
到了隋唐一代,花钿已成了妇女的常用饰物。
至宋朝时,还在流行梅花妆,汪藻在《醉花魄》中吟:“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古代技术
古代还有一种在面颊贴花钿的化妆术,称为面靥或笑靥。
相传三国时期,吴太子孙喝酒后在月下舞水晶如意,失手打伤了宠姬邓夫人的脸颊,太医用白獭髓调和琥珀给邓夫人治伤,伤愈之后脸上留下斑斑红点,孙和反而觉得邓夫人这样更为娇媚,很快宫廷、民间就兴起了丹脂点颊,而且流传到后世。
南朝,梁,梁简文帝诗:“分妆开浅靥,绕脸傅斜红。”即在形容这种妆饰,诗中的斜红是一种和面靥配套的面饰。
面靥在唐朝时依然风行,高承《事物纪原》中记载:“远世妇人喜作粉靥,如月形,如钱样,又或以朱若燕脂点者,唐人亦尚之。”
从杭州南薰殿旧藏的几位宋代皇后像中可知面贴花钿在宋代犹有余风。
图案颜色
花钿还有许多复杂多变的图案,如牛角形、扇面状、桃子样等,而更多地是描绘成各类抽象图案,疏密相间,匀称得当。这种花钿贴在额上,宛如一朵朵绚丽鲜艳的奇葩,把女子妆扮得雍容华丽。近来反映唐宫生活的电视剧不少,无论是高阳公主、太平公主、武则天还是杨贵妃,在前额上都有一个红色或金色的小饰物,有的就像用颜色点了个花点,那就是所谓花钿了。
花钿的颜色丰富多彩,其颜色取决于花钿的质料,如金箔片为金色,闪烁反光;黑光纸为黑色,烟烟闪亮;鱼腮骨为白色,洁净如玉。其他根据图案需要绘上各种颜色的,更是争奇斗妍,绚丽多彩。最为奇特的是一种“翠钿”,它由各种翠鸟羽毛制成,整体花钿呈青绿色,晶点闪闪,清新别致。唐温庭筠《南歌子》词“脸上金霞细,眉间翠钿深”,五代后蜀张太华(孟昶妃)《葬后见形》诗“寻思往日椒房宠,泪湿衣襟损翠细”,都是指的这种希罕饰物。
有趣的是粘贴花钿的胶是一种很方便的呵胶,此物一经呵气便发粘,相传是用鱼瞟制成的,粘合力很强,可用来粘箭羽。妇女用之粘贴花钿,只要对之呵气,并蘸少量唾液,便能溶解粘贴。卸妆时用热水一敷,便可揭下。其方便程度直比现在用的不干胶,但却比不干胶的粘贴强度高。
分类
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制成花形,蔽于发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
相关文学内容
理解了花钿为何物,回头看白居易的诗句就更显凄凉,花钿虽然是用胶贴在额头上的小饰物,本不应该惹人注意,轻易也不会自己脱落,那么为什么会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俺是柠檬精  发表时间:2020-05-14 23:44:44
感谢姐妹科普!
[2楼] 网友:玉  发表时间:2020-05-16 23:48:21
……为什么会委地呢?显然贵妃杨玉环在被勒死的过程中是有过挣扎的,死的过程应该是惨不忍瞩,诗人像是轻描淡写地写上一句花钿委地无人收,其中隐含着无比的凄惨,不晓得花钿为何物,就不会对这句诗有更深的理解。
相关影视作品
一些影视作品中,为了表现剧中女性角色高贵、神秘或者脱俗的气质,常常会用以花钿妆饰,这在唐朝宫廷题材、武侠题材及神魔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体现较多。花钿不仅使角色更美丽动人、更富有吸引力,也暗示了角色之间的权力较量。
在TVB大作《宫心计》中,各妃嫔就有各自专属的花钿:贤妃的花钿庄重典雅,体现了她大家闺秀的地位;丽妃的花钿饰于眉角,显得抚媚动人,也暗示了其心机深重;德妃的花钿秀丽雅致,和她本人给人的印象一样美好。而太后级别的花钿则更为复杂美观,这体现了封建皇族的等级差异。
而在林志颖版的《绝代双骄》中,移花宫的两位宫主也有各自的花钿,武功和威望更高的大宫主邀月就有三道纹路的花钿,善良懦弱的怜星二宫主则只有一道纹路。
此外,男性角色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饰以花钿,比如《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成佛后,额头上的花钿就表明他们已经是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