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想(五)、『钟吾星·现在』

作者:3318290

有人节操好,有人人品好,有人智商好……但是……我心情好,砸你个地雷,不要潜水了出来码字吧~~~
.
心得感想(五)、『钟吾星·现在』
.
【警告!以下涉及剧透!未看完《功德簿?星海》正文全本者请不要看! 】
【警告!以下涉及剧透!未看完《功德簿?星海》正文全本者请不要看! 】
【警告!以下涉及剧透!未看完《功德簿?星海》正文全本者请不要看! 】
.
【总说】
钟吾星的故事分为「现在」与「过去」两条线,在逻辑上两者都很重要,然而比较可惜的是我认为它的现在线并不如过去线丰满。
剧情上,红狱星到兰蒂亚篇,有赛琳达与那些失踪的孩子作为引子,让读者能很顺地继续看下去,钟吾星部分相较之下,唯一的连结是容远在兰蒂亚篇认识的新伙伴:穆小虎跟洛尔。
.
最开始的地方我应该有提到,我认为容远离读者太远了,如果用看少年漫画的眼光来看这篇文,他并不适合当主角。他已经太强了、太超然了,就星海篇开头的篇幅来看,性格也过于冷淡,甚至看不出来他前进的动力是什么。所以我才想,作者或许为此安排了穆小虎跟洛尔,两个「年轻」、「有活力」的小弟想活跃气氛,然而似乎效果并不佳,作者在写的时候,应该也发现了这个问题。
.
照我刚才所言,若以传统少年漫画设定来说,穆小虎跟洛尔两人其实更适合当主角(单就星海篇的容远比),这两个角色个性互补又竞争,更重要的是:他们年轻,能以崭新的视角见识更宽广的世界;他们弱小,所以还有很大成长的空间。
我猜作者在写他们的时候,心情应该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很想写这些青涩又热血的年轻人如何在陌生的星球成长,一方面又必须考虑到:容远才是第一主角。于是,这两个角色的位置就变得很尴尬。
我个人的想法是,作者在钟吾星篇砍大纲了。
.
跟前面两个地图相比,钟吾星的故事一开始就太过发散,除了容远以外,角色太多、想要讨论的议题太广、又有双重时间线,如果真的全部都写,有很大概率收不住而导致结构混乱。因此最终作者应该不只砍了穆小虎和洛尔的戏份,而是大面积将钟吾星的「现在线」全都一并带过了。
.
因此看开头时,我原本期待会在这个地图中看到穆小虎跟洛尔两人的成长与变化(乃至于新登场的配角),最终却都只有只字片语、浮光掠影,并不具体。尤其是塞米利安,明明从兰蒂亚就开始铺陈,也被草草收尾(个人意见)。
.
仔细想想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只有透过删除配角们成长的支线剧情,才能重新明确主线、确保主角的位置,不至于让读者觉得故事过于冗长又或者拖沓松散。
.
虽然可以理解作者的考量,实际上看到还是觉得满可惜的,新的配角中有很多我感兴趣的角色,看不到他们的故事还是有点遗憾。幸好比起来前面两个地图,容远在钟吾星总算是揭开了他心中过去的伤疤、回到了主导地位上,这个部分的处理是我喜见的。
.
================================
.
【穆小虎】
穆小虎是个可爱的角色,算是容远在星海篇遇到的第一个不求回报的善意。我想这也是为何容远会愿意带他到钟吾星。
.
事实上,兰蒂亚篇中,容远让穆小虎解放了「兰草」,让他未来能在兰草的庇佑之下,这一点我曾抱持困惑,虽然我知道容远是借此回报穆小虎对他的帮助,但是这样的回馈是否太多了呢?穆小虎还小,他还有很多成长的空间,万一他变了呢?人心难测,尤其看了钟吾星篇的过去线,我很难想像容远会选择这么做。还是说这是容远会允许穆小虎跟他一起旅行的原因?毕竟这样他也能关注到小虎的成长?
.
虽然这么说,看穆小虎的段落,仍知道他是好孩子,而且应该很难长歪。
他看似有点傻气,却不笨,他有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一点真的很好。
.
比较让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是:俾人少女前来寻求协助时穆小虎的态度。
当时穆小虎说:『我不能凭妳的一面之词就帮助妳。 』
他也说:『法外之地没有人管,这件事就是对的吗?我会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而且如果不做,我永远都不会放下它。 』
.
这个论调很耳熟,红狱星的米亚其实也说过类似的话。跟米亚不同的是,穆小虎比她有担当,他清楚自己的力量在哪里,他没有要依赖任何人达成他想要的结果,即便容远不在他这一边,他也会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
真的觉得很可惜没有看到穆小虎在钟吾星的奋斗与成长。不过就不要求那么多了……
.
(剩下【穆小虎】的段落合并到【洛尔】一起写。)
.
【洛尔】
洛尔也是在兰蒂亚篇出现的,不过只做为配角,他的父亲杜蒙相较他本人来说,戏份同样少,份量却重多了,因为杜蒙曾作为老国王、赛琳达与塔纳妲王妃之间暗中博弈的棋子。说起来,服用了「魂符」的人是否还有自己的意志?杜蒙果决地在塔纳妲死后自杀,完全不顾自己的亲儿子洛尔在场......让我觉得,这个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
回归正题。
洛尔出生世家,他的想法注定是不可能如穆小虎这个从来「一无所有」的人要「纯粹」。
他自诩自己看得更明白、心智比穆小虎成熟,却忽略了自己其实跟对方一样还是个孩子。洛尔也确实世故的多,这并不代表是缺点,他的优缺点某种程度是跟穆小虎互补的,虽然从第一眼开始两人就对彼此印象不太好(觉得对方讨厌),但基本上我认为这二人的搭配好应该可成为天作之合才对(笑)。
.
相较之下,洛尔在心灵层面上的活动轨迹,是比对穆小虎描述多多了。
当然穆小虎大咧咧的,很多时候我猜他也没有想太多。
比如说他一见面就觉得洛尔「讨厌」,应该出自于他的直觉——他们不是一类人。
穆小虎自诩自己年纪稍长,作为「哥哥」来对待洛尔,却正好戳中了洛尔的自尊心:他不愿被「同情」。当时洛尔正处于剧变跟迷茫期,若不反击会让他觉得自己「弱小」,于是他用尖牙利嘴为自己竖立保护壳,如同刺猬一样一碰就爆。
穆小虎的思维就很直接了,他虽然有同情心,却没有心思细腻到看见刺猬尖刺之下柔软的肚皮,所以他『被气得火冒三丈』,最终为了保持「涵养」选择退避三舍。
重新看这一段的时候,我感觉人与人交往真的需要有点缘分,时间、当下的心态都很重要,有些人或许是好人,但那不代表他不会伤人心。穆小虎在故事中让我觉得他可爱,但是在现实中,我认为我也是无法跟他成为朋友的。(「同情」相关的议题,我在红狱星篇已经写过了,这边就不赘述。)
.
洛尔曾经承认自己羡慕穆小虎:『他发自内心羡慕他的少年意气。 』
甚至也承认自己算计:『他知道自己会为了站在有利的一方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情。 』
洛尔有这样的自我认知,很难说他是否有一天会不会「清醒地」走向歧路。
我想若他在父亲死后继续留在帝国,可能会以飞快得速度腐败......幸好他主动选择暂时离开。他能上容远的飞船不得不感谢塞米利安的提议。但我想容远之所以会接受他,应该多少也看出了洛尔的摇摇欲坠吧。
.
现在,思维还没有固化的洛尔遇到了穆小虎,甚至对他产生羡慕,我认为是一个好的标志——他心底还保有那一点点纯粹,因此只要穆小虎还站在他身旁,他就不会完全重蹈他父亲或者家族的覆辙,至少我是这么相信的。
.
其实在我原本的期待中,虽然两人一开始争锋相对,但他们有一整个地图的时间产生更多碰撞,或争执、或和好,都将成为他们成长的养分,然后借此敲碎一部分洛尔心中顽固的世俗成分,也磨掉一部分穆小虎的天真。但这个期待最终并没有被具体呈现。
就结局来说,他们二人或许都有改变,却没有真正明显的线索。或者说,我原以为他跟穆小虎会呈现更紧密的联系,比如那种既是劲敌又是挚友的关系,但实际上,他们在钟吾星有了各自的朋友,这就大幅度削弱了两人之间的连结。对此我有种难以形容的失落感......(当然,这些原本也是我推测的不负责任想法,不怪会有这种结果......)
.
===
结局中,洛尔没有带任何在钟吾星认识的友人一起回兰蒂亚,穆小虎带了数人。
洛尔当时说,他与那些好友的感情没有到让对方抛弃一切、或者与他形影不离的地步,他也无意于将一些人当作责任担负在肩上。
从这点来看,我认为洛尔的处事态度跟容远是很像的,容远曾经说过,他无意从功德簿中兑换出任何生命,就是因为他自认自己没有办法担负这个责任,更进一步来说,不知道当年容远离开地球没有带艾米以外的任何人,是否也有相同的考虑呢?
.
回头看穆小虎,对他而言,邀请他的朋友完全是顺从心意而为,他一定没有像洛尔一样思考什么责任、什么风险,他的友人类型应该跟洛尔也是很不同的。能够没有后顾、愿意冒险,说明他们背景大多如穆小虎一样孑然一身;同时,他们应该曾是背靠背的战友,所以他们之间有信任、愿意相信穆小虎。
相对的,洛尔的防备心较强,他在交友的过程中,应该也是保持距离的,没有让任何人真正进入自己的心,这是一种相互的关系,在这样疏离的交往之下,当然也不会有人愿意冒险。星海篇的容远也是类似的情形,他不再让任何人进入自己内心,钟吾星的事情了结后,他没有让穆小虎和洛尔跟上他大概就是如此。如我之前所说,容远早已决定未来的路是他独自一人走的。
.
这个结局更加强说明了:穆小虎跟洛尔甚至于容远,很明显不是同一类人。对此,重看之下我也释然了,友谊缘分真的是不能强求的。
.
【塞米利安】
前面有提到,塞米利安这个角色其实酝酿了很久。
.
在兰蒂亚,他似乎只是洛尔的仆从,但两人之间关系并不亲密,即便他后来出手帮了洛尔,洛尔仍不见得对他有多信任。真正的伏笔是从容远出现救治洛尔开始,当时作者描写:『塞米利安笑眯眯的,谁也看不清他的眼神。 』
洛尔再跟容远见面时,身旁都跟着塞米利安了,两人的关系似乎已经变得不同,但他们达成什么共识我们不得而知。
这项改变容远其实也有注意到,可是容远变「懒」了,对很多事情也都失去了好奇心,因此读者也无从探究起,只知道:一、塞米利安并不是真正站在洛尔对立面的人,他另有背景,而且他本身能力并不弱;二、塞米利安的目的并不单纯,但他到底想要什么?
.
然而,洛尔在兰蒂亚篇都只能算是背景板,更别说塞米利安,可以说读者在兰蒂亚篇都并没有进一步深入这两个角色的机会。
.
钟吾星篇就不同,从一开始读者就知道,塞米利安说服洛尔一起进入容远的飞船,他们是有目的性、主动参与了这一篇章的剧情,所以我默认了在钟吾星的篇章中,应该会有更多笔墨深入这些角色,可惜最终没有。
.
塞米利安这个角色的部分尤其突兀。
.
比如说,一开始阿尔法就发现塞米利安主动接触了林青司,并且判断此人应会对容远不利。可是这条线因为容远说:『不急。 』而完全没有接下去。
再出现时,塞米利安直接没头没尾攻击了洛尔。对我而言,这一段只知道他真正目的是要对容远不利,前因后果完全不明。
后来塞米利安会见了林青司,最终只说明了:塞米利安跟林青司不在一条线上,算是把最初的线索也揭过去了,可是也并没有深入讨论他在钟吾星期间举动的意义,因为在此之后,塞米利安就立刻碰上了容远!
.
对读者而言,等于是塞米利安首次行动,就马上被解决了!这一切从发生到完结顶多只写了五章,实在太快了!
从容远的话中可知:塞米利安之前进入飞船后就已经有很多小动作了,只是容远都忍耐了——等等,所以塞米利安到底做了什么? !
这个角色出现这么久了,身为读者的我完全不知道!我对他既不熟悉也不了解!
单凭最后他跟容远的对话,读过去我心中实在没有太多想法……或许有,但是光是「像狐狸一样不知在想什么」、「如面具般的微笑」这些都太过肤浅了,他的行动、他的想法、他的改变并不具体,因为我对此前的他根本没有印象,无从比较起。纵然作者详细描写了他最终直面容远时内心纠结的心路历程,可是我的评价仍是:作为一个小反派,他的塑造可以说是失败的。
.
我一直在想,这本书从头到尾有许多小角色,有的甚至只有短短几句的出场,却留给我很深刻的印象,塞米利安在最后内心的纠结剖析等等,也写得很好很深入,我对他的想法也有一些感想,可是为什么我对这个角色整体评价不好?
最重要的原因或许是:他出现的时间线拉太长了,作者却没有给他更多笔墨,导致角色形象不够立体……难得铺陈了这么久,真的非常非常可惜。
.
回到塞米利安的结局,抛开前面说的不足之处,事实上这一段写得还是很好。
塞米利安的问题主要出自于眼界格局太狭窄了,他的人生意义只为了一个虚无飘渺的「复仇」而存在。复仇作为他经历痛苦后活下去的动力,但是跳脱了这个的框架,他的人生根本没有为他自己而活。这可能也是为什么,他过去所经历的所有人生明明都为了这一刻的「复仇」,却在发现这个代价是他必须一起同归于尽时,他犹豫了、害怕了。
.
可以说,他虽然想要杀掉对方,却没有真正孤注一掷的勇气。
他的复仇本质上流于表面,「恨」根本不够深入到让他抛弃自己生命的地步。那么,他一直以来自诩的、为家人不计代价报酬的「正义」,在这里就显得可笑、肤浅了。所谓的「复仇」根本是用冠冕堂皇的「正义」包装出来的自我感动、自我满足。
另一方面,剥除掉「复仇」这个主题,接下来他的人生该如何前进?未知,因为此前他从来没有真正为了自己活过,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只是过去他以为自己知道罢了。
.
所以,当他意识到自己对于生存的渴望大过于「复仇」时,他荒了。这让他显得更可悲。我认为,这某种程度应该也是容远放他一马的原因,而非单纯是因为他是巴拉比的孩子(容远应该也不是这种人)。
.
容远给他的惩罚很有意思。塞米利安大半辈子是自负的、傲慢的,将人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他,其实没有真正活在底层过。当他来到一个原始星球、遇到原始社会,会如何发展呢?身无长物的塞米利安不如容远,他没有能够改变历史进程的能力,这些原始人甚至对他还抱持怜悯之心,这些应该对高傲的塞米利安都是很大的打击、也更痛苦吧?如果他未来没有疯掉,是否有一天他能在原始社会中安安心心、脚踏实地开心过日子呢? (虽然很想知道,可是又觉得现在留白的结局更好。)
.
塞米利安这一段也让我想到现实中,其实也常看到自己或他人陷入一种名为「仇恨」的情绪,藉由复仇这个名头,似乎做出什么都可以说成是「正义」。可是专注于复仇,复仇完了真的能重新拥有自由跟快乐吗?还是会造成恶性循环?就如历史轮回一样。事实上,整个钟吾星的剧情其实都是以「仇恨」为主题的大型展示现场,塞米利安相较之下只是这一概念以个人化展现的一角。
.
================================
.
【拉西尼】
拉西尼身为「兽人」的身分是由穆小虎揭穿的,从读者角度可以说是从他才开始逐渐了解钟吾星的特殊与矛盾之处的。
就以作者给拉西尼安排的身份及跌宕起伏的剧情线,可以看出拉西尼算是钟吾星现在线中很重要的角色。
.
他先是作为林青歌的朋友,后来他差点被元首的独子卡因所杀,却又被反抗军救走,担下了刺杀卡因之名。更戏剧化的是他还被反抗军奉作「殿下」。
.
然而即使如此,整体而言仍可看出拉西尼的戏份被删减了很多。
.
拉西尼的个性塑造的很好,他内心既柔软又坚强。他母亲曾提醒他:『不要跟人类走太近了,要守本分。 』他是抗拒的,这是他个性中固执的地方,对他来说他相信他跟「人」是平等的,所以他面对「人」时也没有自卑的情绪。
他对家人体贴、爱护;对友人真诚且会为对方着想;面对困境时,他也有自知之明,能理性思考自己的如何做才是最好的;看见他人受苦,他的善良也让他会伸出援手。
.
他说:『他已经经过太多痛苦,他不希望别人跟他一样经历这些苦。他不怕犯错,但是他怕他不做会给别人带来更多痛。 』必须要说,这个角色我对他超有好感。
.
让我疑惑的是,结局中拉西尼一身军装,我还满意外的,因为很难想像他那样柔软的人会选择从军,很不可思议。我原以为他会加入林青歌及云翼的反抗军团体才对。
.
甚至于我对他未来的出路的想像是:从政。
虽然拉西尼很讽刺地曾被反抗军尊为「殿下」(实为幌子),但我想如果他真的能成为领导人,他应该可以做得很好。他身为林青歌的好友、家人还曾被容远庇护过,他身为俾人,但聪明又包容,这样的他地位特殊,应该可以在新政府中扮演促进平等和平的角色才对,只是让他从军感觉是用错他的长处了。
.
【月威】【阿夏】【俾人侍者】
月威作为月狼族仅剩的后裔,一出场就被容远碰上,原以为他还算重要,然而他的戏份真的特别少……
.
容远在面对月威时,同一个论点又出现了:『我认为正确的路,不一定对别人来说也是正确的路。没有必要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好意、强加自己的观念。』
单纯以月威的状况来说,我认为容远将两人带走,并不是在强加什么观念……不过在此我也不再对容远的做法多说什么了。
.
就结果而言,月威即便没有跟容远走,他自己也走出来了。可是他也绕了一个比较艰辛的路。
.
或许是因为对容远的印象太好了,让月威降低了对「外人」的警惕心,让他后来遭受了不少挫折。月威或许聪明,也很努力在艰难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可是他跟别人比太过于单纯,他的人生中缺少社会化的磨练。
.
后来他去拍卖会救阿夏,碰到俾人侍者这一段,我认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让读者看到这个世界上另一部分的俾人处境。
月威得救后特意找到侍者问他的真心,侍者说的话让人不寒而栗:『成为主人的奴隶是我们俾人唯一获得快乐的方法。 』
这些俾人跟最早在红狱星百花会的那些堕落者、又或者是害死其林的人类,都有类似的思考模式。前面我对这一类人已经说了很多,这边不再重复,但我在此还是一样的结论:他们无知到可悲。只是比起前文中出现的人来说,这个俾人的状况还要更惨烈,他们已经没有自我,他们的灵魂似乎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拯救的可能性。
.
月威对于他们的评价是:『没有自由、连情绪都不能有的人生,我宁愿死去。 』
.
月威后来遇到穆小虎,不知道他们之间会有什么火花呢?按常理,穆小虎应该会带月威认识自己跟洛尔在的反抗军组织才对,当看到一个真正实现平等、为和平努力的团体,月威又会做什么选择呢?还会继续带着小夏回去荒野吗?但很可惜他的部分就这样戛然而止了,如果可能我还是很想知道他的后续的。
.
【莫规】【林莱】
莫规及林莱的作用主要是让读者看到另一部分的钟吾星,毕竟单纯以穆小虎等人的角度,活动范围仍太过狭窄,而钟吾星还有别的部分需要被展示,例如荒原(神弃之地)、古早的传说等。
他们到实验室,以旁观者的身份遇到了容远;再后来他们二人又碰上了拉西尼,加入了自由之鹰反抗军。
这二人足迹范围很广,作者也写了关于他们二人的背景、二人的友情,都很动人。
可惜,跟其他角色一样,他们的出现篇幅我想一样有被缩减,加入组织后的发展也没有再被提到。
.
【林青司】
林青司用他跟容远相同的容貌,拉开了钟吾星的序幕。有很长一段时间,身为读者的我都不能确定他到底是正方还是反方。
.
林青司是一个很聪明角色。当他看到容远的时候,就聪明地意识到了容远的特别,也应该马上意识到,自己跟那些「伙伴们」之所以会出生,都是因为「这个容远」。但是他什么都没有说,对容远提出的学习也止乎于礼。
.
林青司对于容远的情感应该非常复杂,可以说他前半生的痛苦都是源自于容远,他曾经怨恨过,但他也知道真正错误的是那些将他制作出来的人。可是真正接触容远之后,我想林青司也产生了一些别的想法。他在行文中渐渐有了跟容远相似的特质,应该是他刻意模仿的结果。这或许代表了他潜意识中是希望自己跟容远一样强大,但是同时,他选择不依靠容远,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钟吾星所要面对的问题,他对自己的成果仍是骄傲的。
.
直到最终,林青司才真正直面了容远。
作者对他的心境是这么写的:『期待、委屈、孺慕、怨恨,他不知如何面对容远,但是不跟他说什么也很不甘心。 』
.
代入他的处境思考,他在那时到底想了些什么?
.
我的出生是源自于对您的背叛,您会想要抹杀我吗?您知道我曾经受过的苦吗?过去的您抛弃了这个星球,现在的我将您过去犯的错误努力修正了,对于现在的我,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您会认同我还是否定我?我现在做到的,如果成功是否代表我有一点点超越了当初的您?我做的是否能让您感到骄傲?
.
对容远来说,林青司作为一个「人」活着,是跟那些实验体不一样的存在,容远也不打算去抹杀他,但是容远的处境也很尴尬,他或许是如「父亲」般的存在,可是他并没有主观想要成为父亲,他不想担负责任,所以容远原本不打算跟林青司深交。
.
之所以促成他两之间的对话,是容远想到了「某人」可能会对此叨叨絮絮。这里的「某人」应该是指金阳吧?第一部回忆中,金阳曾跟他说:『当我看到我的孩子出生,我觉得整个人都不同了。 』而林青司,虽然不是他的孩子,但却也是因他出生的。容远在想到金阳时心软了,这或许是一种象征,代表他心中压着的重石稍微松开了一些,让他重新显现了一点点柔软(他选择去回抱洛尔的时候也是)。
.
容远带领林青司去看这个世界奥秘的段落,我仿佛也与他们一同见证了宇宙的广大,很喜欢那里的描写,抱持着「带你看看我喜欢的东西」的容远很可爱。可是我也觉得,容远在说谎。他真的仍如当年一样对宇宙奥秘那么着迷吗?
.
当容远说:『宇宙奥秘吸引着我,这是我一直追逐的东西,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时,是希望能让林青司开拓眼界吧:世界这么大,不要被眼前所束缚。
同时也变相表态了:过去我没有这么做,现在我也不会干涉这里的发展。
.
容远他承认自己没有看顾他,林青司也不需要这种温情,但是容远说出的话很温暖:『过去你需要的时候我没有保护你,你靠着自己的力量走到今天,未来也可以靠自己走下去!不要被过去束缚,未来你可以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变化。 』这段话应该是对林青司最大的肯定。
.
===
回到林青司本人。
这个角色我认为是处在危险边缘的。
.
林青司有头脑、有野心,在钟吾星拥有超然的政治地位,他现在在我们看是「好」的一方,但未来会怎么样呢?
我期待在容远给他展示了宇宙的广大之后,能稍稍改变他的心境,让他更开阔,不要被眼前的权力所蒙蔽。但在此前,对他已经有的作为,我还是想说一下。
.
首先,我们知道林青司推出了选举法。可是文中并没有说,他决定什么时候退位?
.
文中叙述中,林青司无法容忍云翼的团体,他打压所有的小团体,这代表他仍大权在握,表示他的政府仍然以集权为主。林青司的手段也不算柔软,他血洗的生命不比任何人少。
.
在洛尔的观察中,林青司心中唯一的柔软是林青歌,如果林青歌出了什么意外,这个国家会变成如何,谁也不知道。
.
这件事情连洛尔都能看出来。
.
可是,就连容远都没有办法保证自己重要的人能永远平安顺遂,未来会发生什么,根本没有人能保证。
.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未爆弹。
.
林青司太过强硬,或许他所做的一切残酷之事,都是为了更好的明天,但是极端的手法,总有一天也会面临反噬。尤其是大多的人只能看到他残酷的一面,他们不知道林青司脑中还有多少宝藏,林青司也没有让他们知道。
这种情况下,林青司是否有一天会面临跟容远当时的处境一样,腹背受敌?
.
前面提到我最近看了音乐剧《Hamilton》,主创Lin-Manuel被访问时曾说了一段话评价华盛顿放下权力这件事(以下大致引用了访谈影片翻译by cwZachary):『拥有权力,可能让你陷入「这个国家所有的问题你都能解决」的迷信之中。国家元首说:「我们有很多政策在执行,我想要看到它有成效的那一天」,于是之后他开始变得独||裁、变成专||制、变成暴||政,他会想要永远拥有权力。 』
.
我对于现在的林青司所做有一样的质疑。
他坚持的东西现在或许正确的,但是他的作法太过极端了,他如何能保证自己永远正确?另一方面,就算他没有变「坏」,时代在改变,人们的想法也会改变,林青司的寿命有限,有一天会老去,他未来接手的人当中,是否能够担负起责任?如果出现了「不正确」的领导者、如果出现了利用法律漏洞的人呢?
.
就像是容远在地球的时候,他也曾因为看不惯走法律漏洞者而成为「乌鸦」,后来还有了黑棋。
最后容远是什么原因放掉了这些?当时金南说服容远的是什么?
「人们过于神话乌鸦,若是有一天乌鸦不在了世界是否恢复原状?」
又或者「没有乌鸦在背后,黑棋是否有一天走向极端、走向疯狂?」
所以容远妥协了,也给了黑棋一个善终。
.
那么钟吾星呢?有一天没有林青司走在最前,未来会怎么走呢?
林青司以铲除异己的方式来建立他的理想,可是人是杀不完的,观念也不是一朝一夕改变的。
我们现在每天看新闻,都知道世界上多的是受到世代观念影响的人,这些长久以来的刻板印象,不是那么容易忘记的。
.
我们在平常对于那些跟自己不相同的人都会有意见(不限于外貌、处事态度、观念不同),更何况是钟吾星的「人」呢?他们从外表就有各种不同。
就比如小朋友或许天真无邪,可是他们同时也是「年幼无知」,多少霸凌就是从「无知」这里开始的呢?
.
要让人承认自己错误是很困难的,人们总是会维护对自己有利的事物。
钟吾星有这么长时间在历史上的伤痕,要修复这个关系,我不认为只凭林青司的一己之力就能做到,这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他也必须要有帮手,这个帮手不应该只是现在他手下、执行他命令的人而已。我认为他应该更善正视林青歌跟云翼的影响力,善加利用他们的力量,而不是限制他们、或当成是自己对林青歌爱护的容忍而已。
他必须要让内心更开阔。
我想这也是容远带他看宇宙之广大的意义。
.
【云翼】【林青歌】
云翼第一次出现就救下了洛尔。他身为反抗军首领中的「异类」、成立了与众不同的「自由之鹰」,还让洛尔与穆小虎等人都成为他的其中一员,我原以为应该很重要,可是,我猜他的戏份也被砍光了……
.
在钟吾星的混乱之中,他的「异类」可以说带有非常美好的期盼:他手中的武器只为了救助那些需要救助的人。他是真正为了共同的和平在努力。
我很欣赏这个角色。但在深入讨论前,我先说一下林青歌。
.
林青歌同样是一个着墨不多的角色。
可是他作为林青司的弟弟,位置很超然,我认为他应不只如此。他跟云翼一样,都不应该只是做做善事就能好了的存在,而是可以作为一个很正面的精神领袖。
.
怎么讲……我觉得从容远开始,钟吾星的进程就进入一个怪圈,人们只重视知识传播,却没有注意到品德,没有人教大家如何包容异己、没有人教大家如何温柔对待这个世界。
现在的钟吾星,他们开始教导「所有人」知识,或许现在暂时的法律能够限制人们做「坏事」,但是未来呢?他们经过教育慢慢变「聪明」之后,会不会出现利用法律的人?会不会再出现一个聪明如容远、林青司之人,发明超越这个时代的科技,然后再次打破一切和平?如果只是教学问、教知识,这些人是否有一天会跟过去的人一样再次被知识束缚呢?
.
林青司完全否定了宗教在钟吾星成长,是因为当年容远被封为「神明」吗?
我却认为,宗教本身也没有什么不好。就算撇开宗教性质,如果有一个团体,让里面的人能够保持正面、有温暖的信念,也没有什么不好。
云翼等人在这些团体中被人景仰,他也没有想要成为「领袖」的意思,林青司大可没有必要那么如临大敌。尤其林青歌与云翼最终的诉求只不过是希望所有人都能不再活在痛苦之下罢了。
.
===
/关于「我相」
.
我最近阅读了一行禅师的书,有一段他引用「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是山」讲解佛法的概念。我觉得很有趣,我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写下来跟大家分享。 (其实跟前面上篇中提到「我」的部分概念是重叠的,可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读。本段参考书同样是:《一行禅师讲金刚经》。)
.
当我看到一个人,这个人或许是我爱的人、或许是我恨的人,他在我的面前。这是见山是山。
之后我们深入观察,会发现,这个人他或许不仅仅是他自己,他还包含了他的父母、他所受到的教育、他生长的环境,我们会发现他虽然现在在我们面前,他却包含了他的过去、他的现在、他的未来。甚至,我们或许会在他身上看见自己。这是见山不是山。
经过第二阶段洞察他的本质后,我们重新看到这个人,我们知道他是他,同时我们也破除了他的外表,知道他还包含了其他,因而不再被他的表象束缚。
.
如果我们将这个观点用在自己身上,就会发现,现在的「我」包含了有众多的因素,基因、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等等。 「我」并不只有我而已,当我们发觉到这一点时,或许比较能够原谅自己的缺点与错误,然后接纳这个不完美的自己。
.
若继续将此观点运用到我们所认定的「坏人」身上,我们会发现,我们也能从他们身上看见我们自己:我们身处这个社会中,我们也造就这个社会,这个社会让他们生长的环境中充满了不安、暴力、痛苦,于是他们也转向了犯罪、成为了「坏人」。如果我们也生长于他们的环境,我们或许也会成为他们的模样。所以,我们不应该去歧视、不应该去责怪他们。 (这跟我之前所写的「无知」论点很相似,但是更开阔、更慈悲。)
.
了解到这些坏人中也包含了我们自己之后,我们或许就可以发自心底爱他们,就如同爱自己、爱自己亲友一样。我们会想要去帮助他们。
.
我们所处的环境并非一个人就可以改变的,可是不靠我们站出来也不会有所改变。
这一段引用一行禅师的话,我觉得很美:『一滴水或许在半路就会蒸发,但是一滴水落入河中,整条河都将流入大海,我们转化了一整个大海,就能转化整个地球。 』
.
回到本文上,我想要说的是,如果在钟吾星,有人能宣扬这个道理就好了。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理解这个道理,就不会再有斗争了。每一个人都会努力地去做好自己的事情、会为他人着想,冷静下来,随时保持理性,放下成见,确实沟通,那么他们或许很快就能从这个痛苦的历史轮回中解脱。这是理想的状态。
.
云翼等人,或许没有到体会到我上面说的这些,可是他们确实在做了。
林青歌第一次到「自由之鹰」时,他这么形容:『这里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所有人都为了更加美好的未来努力,这是他梦想中的世界应该有的样子。 』后来他也投身于此。
.
云翼和林青歌都有开阔的胸怀,也没有对权力有过多的欲望或执着。如果他们能够将这样的信念扩展到更多人身上,那么这就是一个善意的种子,也将成为这个社会冷静的因子。
仇恨只会更激化另一个仇恨,可是平和而爱不会。
我希望他们的互助会能够长存,在钟吾星开出一朵朵的花。
.
另一方面,我其实很想知道林青歌的父母是怎么样的人?能养出像是林青歌这样怀着善意、柔软包容的孩子,肯定是心胸开阔、人很好的父母吧?但他们二人的父母本文中只在回忆中出现过,后来他们去哪了呢?
当初林青司刚逃离实验地时,内心应该充满迷茫与恨意,那样的林青司究竟是怎么接受现在这个名字、变成现在的模样的呢?他为何会选择走政治这条路呢?他当初遇见林青歌与他父母究竟是什么情况呢?究竟经历过什么羁绊,林青歌才会成为林青司心底的柔软呢?
.
我真的很好奇他们的故事!如果有机会能看到番外就好了!
.
================================
.
【容远·下】
.
/对钟吾星的引导
.
前面一直有提到:『不要强加好意。 』这个概念,可是直到容远跟多多的对话,才真正阐述了容远的顾虑是什么。
.
究竟好人与坏人的分界点是什么?
一个人是有多面性的,我们无法简单将一个人归类为「好」或者「坏」。同样地,作者在这篇文中也贯彻了这个原则,读者无法将里面出现的角色很单纯地作归类。
就以最开始红狱星的白乐,他背叛过容远、也过杀人,他虽然某种程度是好人,可是不可否认他有坏的一面。兰蒂亚篇的塔纳妲王妃呢?她本性上坏到无可救药,然而在她伪善的面具还未揭开时,对那些孤儿来说她就是一个将他们带出地狱的「好人」。
.
这个也回应了前面容远说:『仅凭着功德的数值来决定自己的行为,那么他只是被《功德簿》操纵的傀儡而已。 』
.
回到多多的问题,容远问:『我认为的好,真的是好吗?所谓的坏是否又是真的坏? 』
.
我觉得这个问题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来解释或许更容易理解。
比如说,我在上篇回头看了过去让我痛苦的事情,但我也因为那些经验才变成现在的我,如果我没有在小时候遇到这些事情,或许现在的我还在随波逐流。当然,这样的改变严格来说并没有说比较好或者比较不好,只是我觉得我更喜欢现在的我,那比什么都要重要。
可是这个概念一写下来,就变了味道,像是过于冠冕堂皇的心灵鸡汤。我也不能对任何正在面临这些痛苦的人套用这个概念,然后跟他说:「你要看开。」如同我之前所说,这从任何人口中说出来都没有用、甚至只会增加对方的痛苦罢了。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理解跟体悟,也只有自己才能看开这一切。
.
也因此,我可以理解容远说的:『很多人能从这次战争中重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然后寻求一个让双方和平共存的世界。 』
如同过去的痛苦成为我的营养,我想钟吾星的人们经历过战争、无数失去与痛苦之后,会因此更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和平。我也想也是这一点,才催生了云翼和林青歌。
.
容远这次来钟吾星,他在没有想到怎么做更好的情况下,选择不去插手钟吾星的发展,我认为这代表了容远对过去自己的反省。
.
前几次,我都有希望容远能够出手帮助的想法,然而在钟吾星,我却能够肯定容远只旁观不出手。会有这样的改变,或许也是因为相较于前面,我在钟吾星上看到了更多已经在为了和平而努力的角色们吧,这一点我想容远也看到了。
.
当然,容远也并非真正毫无作为,因为他出手修正了过去犯的错误(其旦),也稍微引导了林青司,这是容远对钟吾星的补偿。
.
===
不过,我对于好人、坏人的想法,跟容远不太一样。
.
所谓的「善良」、「做好事」,如果没有智慧的话,那么也是错误的。比如说现在很多人觉得「放生」是好事,于是「放生」各种毒蛇、或者不适合在野外生存的宠物,那么他本意虽好,却伤害了更多无辜,那这么做就是错误的。
.
再者,我认为如果有一个「好人」,因为觉得自己是「好的」,而非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我也不认同他是「好人」。
.
上篇中我提到了佛法,讲到「有」或「无」两者我们都不应该执着。这里也是一样的,「好」与「坏」都是观念,不应该去分别或者执着。如果我们坚持「我是对的」,也是在执着。
.
我们很容易被他人影响,可是却很难改变别人。自己持有「对」的观点却无法改变别人时,我们会觉得痛苦;而他人也无法接受这个「改变」的意见,也很痛苦。最终只会变成两方观点的争吵、怨恨,互相折磨,不止不休。
.
这也是为何我一直说,我写这篇也并没有要强加观点的意思。
.
可是同时回归到前面所说的「无知」议题,我认为如果只是让人认识到更宽阔的世界,让对方能因此有「智慧」看到更多的选择(智慧并不是聪明),这不是在强加观念。
.
就如同现在容远对多多做的是一样的。
容远将自己放平(不因为他是孩子而忽略他,并且直视对方),跟多多讨论自己的想法,让多多看见更宽阔的观点然后去思考,我觉得这样就很好。
我相信经过这次谈话,多多不会再跟其他人一样陷入二元对立的观点中,而是能以更开阔的心看待所有发生的事情。
这一点应该是容远当初对其旦、其央没有做到的部分。
.
容远对于孩子还有耐心,大约是因为孩子的观念还没有固化,有很多成长的空间以及无限的希望。可是对于「大人」们……比如说之前遇到的百花会或其他人,他就不愿意花时间做这件事情了,因为他们的观念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的。对此我觉得很可惜,因为成年其实并不代表这个人足够成熟、足够有智慧,也不代表他不会后悔、不代表他不想改变,只是单纯以年龄或初始的心性好坏来判断该不该「救」,或许过于狭隘了。
.
===
※补充:
.
最近读了《法华经》,有好几品里的故事都有类似于「不要强加观念」的情节,但是里面虽然一开始说不要强加观念,却也写了后续的做法。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以下是第四品信解品中的一段寓言(我用自己的方式写下来)。
.
拥有无数财富的父亲发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这位儿子流浪多年穷困潦倒,父亲很心疼,就派了仆人去认回他儿子,但他那困穷多年、没见识的儿子看到反而吓坏了,认为这位「富豪」要抓他害他,赶忙逃走还昏倒了。
这时,这位父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知道自己是爱他、为了他好,但如果他坚持自己的做法强行认回儿子,没有顾及他的意愿,反而害了他,于是他命仆人弄醒儿子后放了他,儿子也因重获「自由」非常开心。
.
后来,富豪父亲让仆人们穿着肮脏简朴的样子,重新去接近他儿子,请他做一些粗鄙的工作(清粪坑之类),借此发工资让他生活好一点,他的儿子因为认为「自己正好可以胜任这种肮脏粗鄙的事」,因此很开心地接下了工作。
最后,父亲藉由工作慢慢接近儿子,感化儿子、让他重新建立自信、看到更宽广的世界,他的儿子不再会因为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而感到自卑逃走。于是,当这位父亲再次告诉他:「我是你的父亲,要将一切珍宝传给你」时,他的儿子已经不再认为父亲要害他,而是能够坦然接受了。
.
故事中,那些「珍宝」意味「好」的事物观念,「肮脏粗鄙」也只是一个概念。儿子一开始拒绝接受珍宝,他并不知道自己拒绝的东西是「好」的。后来他在做这些粗鄙的工作时,也并不认为那是「不好」的。他的父亲给他做这个工作,实际上对「粗鄙」也没有意见,他只是用这个做一个契机,让他的儿子逐渐见识、接受到更好的东西,进而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些都是譬喻,不能够执着于表面来看。
.
为何我会提到这个故事,是因为我觉得它跟这里谈到的概念很接近。
.
故事中一样谈到,有时候即便将最好的东西呈给别人看,他们受到观念所限制,不一定觉得那是对自己好的、也不一定能接受。这个父亲,一开始也是出自于对儿子的「爱」才释出好意,然而对儿子来说,那反而是沉重且无法接受的。发现了这点后,这个父亲的做法也是选择了退让,因为他知道强迫对方接受只会让他痛苦不快乐,那么这个好意不是反而害了他吗?
可是这个父亲虽然先退让了,却并没有放弃。因为他知道对方是受限于自己的认知才会无法接受他的「好意」。
.
因此,这位父亲先是派人接近他,再伪装了自己,让对方看见彼此是「平等的」,之后再重新教他、感化他,让他看到了更宽广的路、知道不必对自己感到自卑,更让他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不只到此(不是只能做粗鄙的工作)、然后慢慢建立了他的自信,进而接受更好的「珍宝」,变成更好的一个人。
.
最近这段时间正好读到这个故事,就有种「还有这样的做法啊!」的恍然大悟感。但这是佛陀的做法,我们可能无法完全做到,却至少提供了一个思路,或许未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切入、思考该怎么做更好。
我自己也不确定该怎么讲才好,就直接在此重述了这段故事,跟大家分享。
.
※注:再次强调,我只是普通人,文笔差也没有真正开悟,读的书也不够多。本文中引用之所有佛法概念,只是帮助阐述我个人角度的解读,并没有办法涵盖佛法的深奥与全面性,如果各位有兴趣请直接阅读佛经或参考佛教大师们的相关著作。这里除了《法华经》本身,延伸阅读推荐《经王法华经》一行禅师/着。
.
================================
.
【总结】
钟吾星的最后,跟大家分享一首一行禅师写的诗。我第一次看到它时就立刻联想到了功德簿。它的前半部分让我想到钟吾星的剧情,最后则让我想到整个星海篇的结局。有种很神奇的联系,也有很美的意象。
.
想了想还是放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我觉得很适合作为钟吾星的总结。
.
《劝导Recommendation》一行禅师Thich Nhat Hanh
(节录自《一行禅师讲金刚经》,观行者/译)
.
答应我,
Promise me,
今天就答应我,
promise me this day,
现在就答应我,
promise me now,
在艳阳高照、
while the sun is overhead
日正当中之时,
exactly at the zenith,
答应我:
promise me:
.
即使他们
Even as they
以山一样的仇恨及暴力将你打倒
strike you down
with a mountain of hatred and violence;
即使他们将你像虫蚁般地踩踏压扁
even as they step on you and crush you
like a worm,
即使他们将你全身支解、开膛剖腹
even as they dis-member and disembowel you,
记住,兄弟们,
remember, brother,
记住:
remember:
人并非我们的敌人
man is not our enemy.
.
值得你为之而战的,只有悲悯
——所向无敌、无可限量、毫无条件的
悲悯心。
The only thing worthy of you is compassion –
invincible, limitless, unconditional.
瞋恨永远不能让你面对人心里的野兽。
Hatred will never let you face
the beast in man.
.
有一天,当你以十足的勇气、仁慈的眼光、
平静自在地(即使没有人看见),单独面对这头野兽时,
One day, when you face this beast alone,
with your courage intact, your eyes kind,
untroubled
(even as no one sees them),
从你的笑容中,
out of your s-mile
将会开出一朵花。
will bloom a flower.
而那些爱着你的人,
And those who love you
将会看着你,
will behold you
穿越千千万万的生死世界。
across ten thousand worlds of birth and dying.
.
再次独自一人,
Alone again,
我将继续低头前行,
I will go on with bent head,
知道爱已成为永恒。
knowing that love has become eternal.
在这漫长崎岖的道路上,
On the long, rough road,
日月将持续照耀,
the sun and the moon
指引我的方向
will continue to shine.
.
就我浅薄的解读而言,我们因为他人的伤害或污辱产生「恨意」,但这个恨意真的伤害的是对方吗?就单纯回想本文中出现的被恨意蒙蔽的角色们,心中一直保持恨意的他们难道不是真正最痛苦的人吗?世界上没有所谓的感同身受,所有人心中的痛苦只有自己在承受,而活在对他人的恨意中痛苦的自己,真的是活在自己的人生中、掌握自己的人生吗?
.
这里延续前面提到过「见山是山」那一段的概念,仔细观照对方以及自己的内心,会发现对方不是我的「敌人」,因为「伤害」我的对方,内里也包含了「我」,反之亦然,我与对方都充满着痛苦,所以……所有的痛苦与恨,都应该用自身的悲悯之心化解
.
——『你勇气十足,你平静的眼中充满爱,你的微笑在孤独和剧痛中盛开如花。
在行经千万生死世界的旅途中,那些爱你的人仍将看见你。你的爱已成永恒。 』
.
希望容远也能如此前行。
.
※注:这边只跟大家分享这首诗和我个人粗浅的见解。一行禅师写这首诗有他的注解,如果有兴趣了解可以参阅他的书《一行禅师讲金刚经》(网路上可找到英文部分内容)。
3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哈哈哈哈  发表时间:2021-10-26 21:15:14
楼主厉害?
[2楼] 网友:哈哈哈哈  发表时间:2021-10-26 21:16:31
不好意思,竖大拇指变成问号
[3楼] 网友:零食铺  发表时间:2021-12-19 13:34:50
666
[4楼] 网友:玉*******风  发表时间:2022-10-24 18:44:36
为营造更好的评论环境,近期网站要求发评须进行实名认证,未实名用户评论暂时仅在对应作者后台及发评用户后台可见,对其他人不可见,实名后评论将正常展示(手机邮箱实名>> 身份认证实名>>)。
来自天津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5楼] 网友:一苇  发表时间:2023-04-11 23:19:28
厉害
来自安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功德簿·星海
  • 所评章节:156
  • 文章作者:与沫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20-08-08 12:1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