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感想(四)、『钟吾星·过去』

作者:3318290

作者更文辛苦了,来一个地雷提提神吧!
.
心得感想(四)、『钟吾星·过去』
.
【警告!以下涉及剧透!未看完《功德簿?星海》正文全本者请不要看! 】
【警告!以下涉及剧透!未看完《功德簿?星海》正文全本者请不要看! 】
【警告!以下涉及剧透!未看完《功德簿?星海》正文全本者请不要看! 】
.
【卡桑来】(父)【卡格托】【卡伦比】【卡图利】(子)
卡氏这一家的故事从卡图利出生开始讲起。
作者描述卡桑来的纠结、到后来卡伦比提议牺牲自己,很动人也很难受。
.
然而除了上述段落写得很明确以外,其他过去的片段基本上都是以容远的回忆形式闪现的。这也代表着只有事件、没有时间也没有人物,因为大部分的人并没有在回忆中出现名字。
.
究竟后来发生了什么?真相是什么?很多细节我看了几遍才拼凑出来。
.
能确定的几点是,卡伦比在学习上是跟其旦并驾齐驱的,但卡图利才是最后打赢战争、建立第一个人类帝国的人。现在线中提到的史诗说:「神明」给予了卡格托「体魄」、卡伦比「知识」、卡图利「智慧」,于是卡氏一族作为皇族流传至今。可是这种神话般的史诗,可信度得打个大问号。
.
在其旦的忏悔中,卡伦比也是曾经教唆众人、背叛容远的其中一人。
可是我对其旦说法的真实性抱持怀疑态度。因为从一开始卡伦比的出场,他的心就是柔软的。
还是孩子的卡伦比就愿意为自己兄弟牺牲自己。后来,容远讲述「巨龟」的故事时,卡伦比也是第一个想到与巨龟【异族】「合作」的人,他甚至真正帮助了巨龟,才进一步得到了它们的支持。有这些前提在,很难想像卡伦比也会主动背叛容远。
.
后来在容远回忆中出现,为救弟弟而死的,我想应该是卡伦比。也就是说,卡氏的主要背叛者应该是卡图利才对。但是毕竟没有细说,我也不确定卡伦比到底是如何想、如何做的。
.
【其旦·少年期】
其旦这个角色刻划得很好,也很复杂。
.
我重新看的时候才觉得,其旦的初心——或者说隐藏的野望,在第一次看到容远就出现了:『容远跟他曾见过的高贵老爷都不一样,他希望自己将来变成容远那样的人,哪怕只有一点相似。 』然而,后来的他搞错了一点,容远之所以有「气质」,并不是因为他掌握那些知识和力量,而是他原本就有一颗坚定的心。
.
其旦的成长与崩坏,在故事中铺陈得非常详尽。
年幼的其旦观察到「大人们」对容远的态度殷勤时,他曾这么想:『他感到不高兴,他想让容远知道,他跟那些大人不同,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才去侍奉容远的。 』当时的其旦还不知道从容远身上可以让他得到什么,所以是纯粹的。但我们仍能窥见一点点他内心的隐密,他自认为自己比他们更「高尚」,所以他「鄙视」那些人,包含他父亲。
.
后来,卡氏跟狼骑兵发生冲突,其旦义愤填膺,甚至想冲上去,被父亲其央制止了。其央当时给了其旦一个「冷淡的眼神」,让其旦无地自容。
但是……『难道就这样什么都不做? 』
很有意思,这句疑问又出现了。这时候的其旦跟红狱星的米亚一样,都是无力的,可是他的不甘心比米亚更强烈。这或许是因为长期的压迫让他愤怒、父亲的压制让他痛恨自己的无能(他连父亲的压制都无法挣脱),因此,当他看到容远如「天神」轻松将「邪恶」打倒时,他爆发出来「想要变强」的愿望也更强烈。
.
到此是钟吾星历史的分界点:容远开始履行承诺教导人们「知识」。
.
之前在红狱星的部分,我就写过,我认为「变强」若没有同时让他们心性成长,那么「变强」最终会导致崩坏。
必须要说,容远在此时此刻并不是一个好老师。或许他此时自顾不暇,可是他必须承认,他身为老师并没有负起责任。
.
其旦或许很聪明,可是他聪明,并不能代表他人格毫无缺陷。
.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中名校毕业者也可能是个败类,可能成为罪犯、杀人犯。例如第一部中的倪子昊就是一例,只是倪子昊跟此处的情况也有些不同,倪子昊并非不知世事,只是不在乎他人、也没有情商。
对于这些受过教育的犯罪者,我们通常不会将他的坏归因于学校教育,更多的是会去探讨此人的家庭背景,因为我们不能够客观说明为何学校里那么多学生,只有此人犯罪,其他人都还是正常人。所以我们会说,「熊孩子」的成因不能归咎于老师,家庭教育才是品德教育的源头,学校教育只占个人部分的成长轨迹而已。
.
可是家庭教育虽有其重要性,但真有那么绝对的吗?
就像其旦的父亲,毫无疑问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好人,我们真的能够草率地将其旦后来的过失归因在他吗?
不行。
.
再看容远,容远本身或许家庭教育缺失,但他有金阳从小作为他的朋友,也成长于法律、道德体系还算健全的现代社会,也因此,容远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他有他的正义感与是非观念,这跟同样成长在现代社会我们是相容的,所以或许可以说,除了学校与家庭,能够进一步规范我们的,更是社会化中建立的道德体系、法律与常识。
.
但是,这里是原始社会。他们不只没有教育、也没有法律。他们一出生面对的就是弱肉强食的社会。他们目之所及,是欺压、是生存。
.
我们看到卡桑来为了自己与家人的生存,在儿子的性命中选择,这本就不合乎我们现在道德伦常。他之所以会放弃埋葬儿子这个念头,到头来还是因为他对自己的孩子有感情。众人看到他们被欺压,首先也是因为物伤其类,所以他们愤怒、恐惧……但大多人仍是敢怒不敢言的。
.
我想表达的是,我们不能以我们所认知的道德、观念来看待这些人。
或许他们部分有良知,可是这并不是一个普及的概念,他们的社会还不够成熟。
曾经其林就问过其央:『这个人若被发现我们会有危险,为什么我们不将他送出去呢? 』
其央回答:『因为我们都是人啊!』
也因此,当时其央会亲自跳出去维护卡家。
.
容远是否有考虑到这些呢?或许有,或许没有。
就其结果看,他真正只有教导这些学生「知识」,没有别的。
.
一些过去一直生活在痛苦中、心中没有道德标准的人,他们一旦掌握「知识」、掌握「武器」……会发生什么事情?
掌握了知识,却没有为人处世的智慧、没有道德观,那是一场灾难。
.
他们被力量给蒙蔽了。在这个地方,快速拥有「力量」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捷径」。
力量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他们能够将过去欺压自己的人轻松打倒,他们可以反过来让他们承受同样的痛苦。
他们得到了报复仇人的「快乐」、得到了掌握他人生死的「权力」。
.
然后他们想,如果能够有更多、更多的力量,是不是可以拥有更多?是不是可以——成神?
.
贪欲。
无知。
——他们开启了历史的轮回。
.
其旦就是他们其中的代表。他既聪明又有野心。
有一段容远曾说,自己很看好其旦跟卡伦比。从这点来看,我认为容远某方面还是很单纯的,他没有看见欣欣向荣后面的崩坏。
.
而其旦真正开始崩坏的点,是比容远想像中更早的。
在此我先将角色跳至其林和其央。
.
【其林】【不知名人类】
其林在过去篇中存在篇幅并不长,可是作者还是留了很多线索。
其林身为女孩,在其家应该备受宠爱、是被保护在手心里的存在。
她最终成长为一个爱漂亮的、有点天真的女孩子。她的内心充满柔软、多情、有各种美好,更早已忘却对外面险恶世界的记忆。
这里的其林,已经不是当初会问其旦:『会让我们危险的话,为何我们不把他送走? 』的小女孩了。
.
这也是为何,当她看到有陌生人受伤,第一个反应是:带他去疗伤,而不是警惕:这里怎么有外人,是否会有危险?
.
再看这个「外人」。
此人在这里没有名字。他有生以来都卑微地活着,他没有任何知识素养,也从未被什么人庇护过。他就如前文出现过的、容远不愿意花心思「救」他们的那些「堕落者」是类似的。
.
当他看到「美丽的」其林,发现她跟自己一样是人类时,他的反应是:『恐惧』。
因为其林摧毁了他身为人类都必须卑微的认知。
这样的存在将会改变他现有的处境。
他本身其实是对未来、对未知感到恐惧。
这不禁也让我联想到,历史上那些「奴隶」,他们被解放后总是会人反去杀害那些解放他们的领袖,大概是类似的心境吧?
.
回归这个角色,他看到其林后,恐惧的表面之下更深的是什么?
「不公平!」
同样身为人类,为什么对方可以活得那么高贵,而他活得那么卑微?
如果对方才是正确的,那么他岂不是要否定一直以来他自己的人生吗?
他如果不想否定他的人生,那么,对方才是「错误」的、是应该被毁灭的。
即使,她看起来那么美好。那么……令人向往。
.
如果这人是一个聪明人,或更狡诈一点的话,他碰到其林应该做的事是:接近她,让他摆脱过去的苦海,让他重新站到所有人之上!
但此人不是,他既无知,也懦弱。更是……可悲。
所以他在遇到狼骑兵时出卖了其林。
.
他有后悔吗?
他出卖了其林,一个曾经、或许是唯一对他抱持了善意的人。
他亲自毁了一个「希望」。
他也死在他的选择之下。
.
其林将死时很凄惨、很痛苦。
但是她看到容远说的却是:『我知道你一直很痛苦,我希望你能笑一笑。 』
.
但看在容远眼中只有更痛苦,当时他的内心说:『容远,记住,这是你的罪! 』
容远知道,这件事本不应该发生,他也知道自己有能力可以救她/他们,可是他没有将这些人放在心上。所以——他有罪。
.
容远这句『我有罪。 』或许除了对其林,也包含了他对于飞炎队队员之死的痛苦与自责。
.
事实上,这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我认为容远很久以前就有这个问题:他很少将人放在心上。比如说第一部帕寇之死,他内心也曾有类似的悔恨。后来他跟塞米利安的对话中,我们知道容远甚至完全没有发现巴拉比有妻子儿子、他不知道巴拉比真正喜好是什么,其实也是没有将他人放在心上的一种表征。我觉得这是容远的人格缺陷,同时他也因此饱受反噬之苦。
.
在容远沉浸在痛苦中时,并没有注意到,同在一旁的其旦哀求他救其林的眼神。
这一点也是我读第二遍时才发现的,感叹原来作者这么早就给出了其旦崩坏的线索。 (第一遍虽然有看到其旦的描述,但是我都在心疼容远了。)
.
【其央】
.
/关于自卑
.
其央用「受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这个论点说服了所有人向容远学习知识。
这本身没有错,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是真正的强大,才能真正的改变自己人生的轨迹。
.
就这点可以看出,其央是一个智者。
他或许并不聪明,但他比当时大多数的人都更有远见与智慧。他能在这个小村里能够受到尊敬,不是没有原因的。
.
可是他同时也是愚人。
他提出了这个论点,同时也被它所困。
.
或许是因为其央年纪已经不轻了,他学习的速度比不上他的孩子,当他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其他人时,他自卑了。
.
他无法再理解人们讨论的内容,在知识面前,他抬不起头。
.
事实上在知识面前自卑,本身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们知道了自己的无知、知道了自己在广袤世界中的渺小,这让我们谦虚。但这不代表我们需要在它面前低头。
.
容远自己就是如此,他知道自己渺小,这激励他更努力去进步、去探索这个世界。所以他说:『如果失败,不该责怪敌人强大,而是反思自己弱小。 』
.
可是,这句话并不适合其央当下要面对的状况。
我认同失败后把责任承担在自己身上是美德,可是现在钟吾星上,人们的贪婪、暴戾已经出现端倪,已经掌握知识的人类,在这个星球上才是优势的一方。所以这个理论根本不适合在这个时间点、应用在这个星球上!
.
其央问容远:『原本的他们只要有一点点收成就觉得开心,为什么现在的他们反而不知足了呢?让他们学习知识,是我错了吗? 』
.
我认为,接受知识这件事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方法。
.
可是容远当时的回答是:『你们还有别的选择吗? 』
.
容远是有盲点的。
容远因为自己自律又强大,他没有意识到自己跟那些「平凡的一般人」,其实是有很大的差距。
.
其央说:『也对,至少情况不会比过去更糟了。 』
但那是因为人类占据主导地位罢了,那些痛苦的人换成了别人,但痛苦仍然存在、纷争与冲突也没有解决,这个怎么能称做:不会更糟了呢?难道没有方法让两方和平共处吗?
.
最近正好看了音乐剧《Hamilton》,其中有一句Burr的歌词是:“I should\'ve known the world was wide enough for both Hamilton and me.”
看钟吾星篇时,我心中就一直想到这段旋律,改到这里就是:这个世界足够宽广,能容得下所有种族。
.
接下去看,容远说:『你们需要优秀的领导者、公正的执行者、完善的制度。 』
容远应该很清楚,在钟吾星的这些人之中根本没有这些东西。知晓这点的他却说出这句话,等于变相承认了自己没有尽到引导者的责任!
.
当时容远已经历了其林之死,他曾自责自己对他们没有上心,但是到头来,容远根本没有改变!他仍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他仍然没有用心想过自己究竟带来了什么!他不能怪罪这些人的愚痴,因为他确实也犯了错误!
.
帮助别人只帮到一半,这种半调子的帮助,还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出手。历史会找到自己的出路,这些被欺压者总有一天也可以反抗,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
然而,然而……
容远当时的状况并不正常,那时的他顾及不了那么多,我知道他不是有意的,这也不是他想要的结果,后来的他也认知到了自己的错误。所以我也不忍心怪他。
.
可是……在故事之下,这个发展实在太过残酷了。
或许这是作者想要给读者的警钟。
.
/关于束缚
.
回到最开始其央的问题。
如果是我,我会跟其央讲的是:「学海无涯,而生也有涯,以有涯逐无涯,怠矣。」
知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知识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好,那是知识被我们所用,但如果只是知道盲目追求知识却忽视了自己本身,那么我们就反被知识束缚了。
.
拥有知识,真的代表能够在这个世界上活得更好吗?拥有知识就能够代表有智慧、有道德观吗?
.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或许没有学历,他就没有价值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我们社会中,仍常有这种刻板观念,觉得这些人很「笨」。可是自己又聪明到哪里去呢?拥有高知识、高学历的人,就不会有失败吗?就不会痛苦吗?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怎么样才算是有价值呢?
.
我们这一生中受到的教育,学得越多,好像束缚也越多。我们被知识所惑,分数、他人的评价、资产、地位……在学习之下一切也似乎都有了判断的标准。
先是跟他人比较、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再来我们对自己也有了许多期许:「追求高分」、「拥有学历」、「成为有钱人」、「年轻、漂亮」……我们的人生有了众多欲望与执着,然后,我们因为没有办法达成而感到痛苦。
.
被这些期许与判断「标准」所束缚的我们,真的是自由的吗?我们有勇气站出来反抗这些标准吗?
.
我们并不敢随意挣脱这些「普世的价值」,因为人是社会化动物,只要在社会中生存,这些观念就永远存在。
.
曾经没有知识的其央被人所尊敬,但环境改变、价值观改变,只有拥有「知识」才有话语权,其央的能力不再符合「标准」,在「新一代」的人们心中,他是「愚笨的」、「保守的」代表,这其中甚至包含了他引以为傲的儿子其旦。
于是其央忽略了其他人并没有自己的心性,可以说主动退出了原本的主导地位,没有想到这是一切走向失控的开始。因为众人早已被「知识」迷了眼,陷入了自己拥有知识的傲慢、陷入了渴求力量的贪婪。
.
我认为其央面对的处境也是一个缩影:我们生活在世界上,很难不被社会上的价值观影响。都说我们其实很难改变别人,可是实际上,人们很容易被他人影响而改变自己。
在一个团体里面,我们会不自觉跟别人比较,觉得「别人比较好」就有了羡慕、嫉妒,觉得「自己比较好」又有了傲慢、自大。红狱星里面的百花会,就是用这种运作方式,逼着里面「自命清高」的人堕落的。
如今社交网路平台也助长了这个作用。看到他人买了什么/玩了什么/去了哪里,看久了之后自己也想要拥有/想要玩/想要去(广告是基于这个作用)。又或者看到他人生活多采多姿,即便是假的也会心里发酸。
.
然而,所有知识都是外求的,所有观念也都是外加的。
活在这世间,有些事情我们或许避免不了得去做,那是因为我们需要生存。可是为了生存而追求这一切虚无外在的时候,我们要看清自己的处境。
.
因为即便我们知晓了宇宙的所有奥秘、成为了最有钱最了不起的人,最终仍摆脱不了我们活在世界上需要吃喝拉撒、最终仍摆脱不了生与死。
在生命的本质上,没有谁比谁更高贵。
.
所以我们需要看破这一切观念,然后从中跳脱出来。
任何人都不应该妄自菲薄。
.
===
其央在最后选择用自己的死亡,企图唤醒人们心底一点点的良知。
.
其央对容远说:『我这么做,不是为了保护您,而是是为了保护他们。 』
同样的台词在现代篇出现于拉西尼之口。
.
其央还说:『人活在世上要有底线,要不然我们跟当初欺压我们的人有何不同? 』
同样意思的话在容远惩罚犯罪者时也说过。
.
其央到死,都对那些愚痴的年轻人抱持慈悲怜悯之心。
这个角色从头到尾都是值得尊敬的。
.
然而,他的愿望落空了。
因为他的儿子其旦甚至利用他的死——刺杀容远。
.
【其旦·老年期】
其旦刺杀容远之后,容远出于各种原因没有杀掉其旦,我猜他后来应该就失望地离开这个星球了。容远没有想到后来的其旦,迷失在权力跟贪欲中,只比过去的他更加没有底线。
.
讽刺的是,年幼的其旦曾经说:『我对他好,不是因为我想要从他那得到好处。 』
年老的他心中所想的却是:『我们对你这么好,为什么你不能再多为我们做一点? 』
——他后来没有将这句话说出口,因为他忽然想到,自己根本也没有为容远做过什么。
.
有句话说,人家帮助你是情分,不帮助你是本分。
实际上身为读者的我们知道,容远在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心而起,他没有奢求过任何帮助,但人家帮助他,他会记在心上,就像是他当初被穆小虎救之后,他加倍对他好,这就是容远。容远当初会对其央一家人另眼相待,应该也是同样的原因——其央救了他。
.
(跟本文无关的插花:老年的其旦从冰冻状态中解除的样子,让我想到漫画《傀儡马戏团》里,白银0从仓库解放出封存的本体,老朽不堪的样子。)
.
老年的其旦质问容远:『为什么他们都死了?而你还活着? 』
问出这句话的其旦,某种程度上跟质问容远的塞米利安形象重合了。
当然他们之间的故事背景是不同的,可是这一部分他们的思维模式是同步的。
我想,在队友都死亡后,容远或许也曾经用这句话质问过自己。
.
回归其旦。
.
我很想知道,这个人是不要脸到什么地步,才能问出这句话?他自己不是也还活着吗?这个问题应该是要问他自己才对吧?他怎么有脸开口让容远救他呢?
.
其旦自己怕死,可是实际上死在他手上的不知有多少?
其旦说容远将他们看作是蝼蚁,但真正将人看作是蝼蚁的应该是他自己。
他根本不懂容远,他只是用自己的观念去揣度他人。
.
其旦在跟容远的对话里反覆提起其央和其林,目的只不过是为了让容远感到愧疚,然后放他一马。到这个地步,他家人的死在他头脑里不过也就是可以利用的话题罢了。
.
我没有想到的是,其旦死前想到的居然是其林的死。
不过确实,为什么不呢?
.
这个视角中我们看见年经、傲慢的其旦如何一步步引导其林走向悲剧的。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或许在其旦来说,他能在死前回忆自己过去的错,大概就是他最后的良心与忏悔了。
可是他做的其他错事呢?
要我说,其旦根本不配提起其林。
他令人恶心。
.
其旦太懦弱,当年的他不敢面对自己犯的错,所以如果可以把所有的错都推给别人承担,是最轻松的:导致其林死的人类、导致其林死的月狼族,还有
——「有能力却不去救」的容远。
.
其旦的父亲其央死的时候,可以想像他也是用这个理由去刺杀容远的:「你为何没有救我父亲!!」
如同塞米利安将负面情绪转嫁到容远身上,并且安上「复仇」、「正义」之名,其旦与他的思维再次亦有异曲同工。
.
就算不提其林,实际上其央的死难道其旦自己不应该负责任吗?
其央坚持的是什么? 『人要有底线。 』
而彼时,其旦已经拿到了容远的血。
.
只要其央还活着的一天,一定会反对其旦的。只要其央还活着,其旦的野望就无法实现。
.
当其央上前想要劝说众人时,其旦身为他的儿子,同时是最聪明的领袖之一,如果他很强硬地上前制止众人,其央还会死吗?其旦真的没有在背后推波助澜吗?
不论如何,没有出手的他早已默认了众人杀死其央。
也就是说,其林、其央的死,其旦都有不可逃避的责任。
.
容远曾说刺杀自己的其旦表情疯狂:愤怒、悲伤、扭曲全部纠结在一起,大概也是……当时的其旦是有罪恶感的,只是到了去刺杀容远这一步,他已经放弃了最终的底线。
.
容远曾说:『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在其旦这个状况下,我完全认同这句话。
.
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够过我的人生。也没有人能为自己以外的人负责。
如果我不愿意面对,别人能力再强大也是救不了我。更何况也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帮助我,世上也没有任何人是永远可以依靠的。
.
就像是容远,他看似无所不能,但是那是因为我们有盲点才会觉得他无懈可击,本质上,容远也是人,他不是完美无缺的。
.
其旦去寄托一个「不是完美的人」来救他,对方做不到,理所当然。
他会这么相信只是因为他无知,他怎能因此怪罪说『为什么你不救我? 』那不是很可笑吗?
.
【容远·上】
.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负责
.
承接其旦的议题,在此我也要厘清一个概念。
前面,我说了很多很多希望容远做到更多、救更多人的话。可是这里面对其旦说:『为什么你不能救更多人? 』时,我认同人必须为自己负责,是否是我矛盾了呢?
.
我认为没有矛盾。
因为我针对的是两个不同的客体。
.
对于当事者而言,我认同他必须要为他自己所做负责,就像是我前面也说过,犯罪者做了这些错误的事情、错误的选择,他们必须受应有的惩罚,这个是无庸置疑的。
.
只不过,我将这个议题同时更深入来看,我认为这些人做出这些选择,本质上归因于他们的无知(我在红狱星部分提到过),所以我认为他们在接受惩罚的同时,应该也让他们看见更宽阔的视野,才能真正让他们认知到错误,未来的他们也能做出更好的选择;又或者,以钟吾星为例,或许可以在他们犯下错误之前,让他们对人生有更宏观的视野,或许他们也会有不一样的结局。
如果不去告诉他们有这些别的选择,我们怎么能够去怪他们说:「你们做的事情是错的」呢?他们的眼界一直以来都只能看到这一选择而已。
.
我知道容远是能够做到以上这一点的,所以这是我想要告诉容远的事情,也是我希望容远可以做到的事情。
但这是我对容远的要求,而不是对这些人的要求。
.
以上这两个概念不能被混淆。就像佛法说「空」,同时也说「不能否定因果」。 (※这个概念我在后面补充。)
.
同时,我也基于同样的原因,原谅容远的不作为。
比如他在红狱星,他决定不再出手将百花会剿毁;比如说他在兰蒂亚,看到了赛琳达的困境却放任她;然后现在是钟吾星,他看着人们死伤无数,也不再出手。
我知道容远之所以会这么选择,是因为他有盲点,这些盲点影响了他的决定。
.
可是行文中,我能感受到容远的痛苦。
.
豌豆说:『曾经的容远是看到小鱼在岸上挣扎都会将其救回海里的孩子……现在的容远难道就能看着他人的哀号惨死无动于衷吗?』
.
豌豆对容远的做法产生了「神性」与「人性」的思考,我却觉得,容远现在之所以不作为,是因为他对自己过去所做造成的影响感到痛苦。
.
容远说:『我一直以为我做的是好事……可是结果呢?』
.
某种程度上,我认为容远觉得痛苦的另一个层面是,他其实是想救他们的,却没有想到该用何种方法去救这些人、乃至于救他自己,所以他不敢再出手,他害怕自己的干涉会再次酿成无数悲剧。
.
会感到痛苦与自责的容远,不可能是「神」。
.
另一方面,容远虽然拥有强大的能力,却如同凡夫一样痛苦,执着生死、执着功德(或许某种程度,功德簿与功德的存在对他而言似乎已经可有可无,但是他也并未想要主动抛弃它)。他救了无数人,但是他救不了自己,因此虽然他表现出来类似「神性」的特质,却依然让人感受到他是「人」。
.
或许有人可能会说:容远已经做得很好了,妳說这些好像很厉害,但是现实中妳也做不到什么。
没有错,我做不到。
.
容远对我来说,他是一个美好的投射,他聪明、温柔、有正义感,更重要的是,他很强大。第一部中他所建构的未来都是我心所向往的。我希望他建构的世界能够一直美好。因此第二部中,他没有达到那个完美的期望,我才感到有些失望,可是这种失望的情绪是不对的,因为容远之所以不再轻易出手,是因为他已经太过痛苦到无法自救,又如何救人?我知道那不是他的错,我也看到了他的盲点。作为一个平凡人,我没有什么能力,也不太聪明,可能也做不到他百万分之一的好,可是当我看见他因为这些盲点而痛苦万分,我也感到很难受,我希望能够帮助他排除这些痛苦。
.
在此之前,或许我写了很多容远在本文中的「缺点」,但其实我并不是真的要指责、教育他什么,因为我真正希望他能救的是他自己本身。
.
我提出的这些看法,也并不是真正要让容远一定要这么做,只是我觉得我想要告诉容远:……或许、或许,是有别的可能性的,或许是有方法的……这是我的想法,可能不是那么成熟、也并不完美,可是我想要跟你分享。你这么聪明,我提供这个思路后,你一定会想出更好的方式,然后你可以做得更好,之后面对这些,也许就可以不用那么痛苦了。
.
这其实是我写这篇的初衷。
我想要跟容远对话。
.
我知道,或许容远暂时没有办法做到这些,那是因为他陷在痛苦中太深,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知道他现在已经做得很好了。我自己也不完美,很多事情做不到,仍挣扎于许多事情中。可是我相信容远有一天是可以做到的、而且他可以超脱这些。
.
我写的一切关于「对容远的要求」,都出自于我对容远这个角色的爱。
我知道以爱之名有时候是沉重的、是不想被接受的好意,我在此也并非在强加自己的观念,我只是真心期盼他可以不再为此感到痛苦。就如容远所说,我知道觉得自己很好就把观念强加给他人,也是一种傲慢与执着。
.
另一个我想要澄清的事情是,我虽然说了「救」字,可是并不是说真正要容远「救」到什么程度才「对」(不论是救自己或者救别人),因为被救者的愿望是无穷尽的,这个救人的「度」是不可衡量的,所以这里我所谓「救」的观点,跟前面秉持的观点是相同的:「只有自己才能够救自己。」
.
在佛法中,就连佛陀菩萨也是没有办法真正「救」众生的,佛法并不迷信,佛陀留下来的所有经典,都是为了让我们阅读后从中看破这个世间的相、进而从痛苦中解脱,是必须要由我们自己去修行、去努力才能做到的,佛陀并不能代替我们解脱。 ※
.
※补充解释上述提及之佛法中的概念
金刚经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佛陀本身也一样是无「相」的(『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菩萨应离一切相。』)于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
它的意思是,如果菩萨说我能让众生解脱,代表他有了「相」,但实际上菩萨或者众生的「相」都是虚妄的,如果有「相」,就违背了佛所说的解脱法,不能称为佛、菩萨。所以我们不能说佛「度」众生。
.
同样的『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也是相同的概念,我们所看到的经文与佛法是有「相」的,但实际上这只是方便说,它的目的是让我们从其中讲述的义理中看破、得到解脱的方向,但它本身也是不可执着的,只是佛陀如果不说,我们不能知晓,才会有这个形式。
.
再进一步说,『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凡夫有一个对「我(相)」的执着,所以他无法得到解脱,可是『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这是表示佛陀肯定所有人都有成佛的心性。
但佛陀不能够直接让我们成佛,只有真正体悟到「放下」、让自己不再执着,才能解脱,但这必须自己改变才行,只有自己才能「度」自己。
.
回到「必须为自己所做负责」讲到的话题。
.
大家都听过「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上所说,这在佛经中是有依据的,因为佛陀肯定任何人、任何时候,都有能够成佛的本心。
.
但佛教中同时也说了,我们不能执着于「空」、也不可执着「因果」。
如果我们执着世上一切都是「因果」,觉得人生境遇都是宿命、不能改变;又或者我们执着有一个「空」的存在,觉得一切都是「空」所以什么都不用做、或者借着「空」来否定自己曾做的坏事,那都是错误的解读。
「空」,本质上跟前面讲的概念相同,都是在告诉我们需要「放下」,是针对心灵的修行。
.
同时,我们拥有色身,我们就需要吃、要喝、要休息,我们就必须去面对、承担自己生命的责任(即因果,意思是今生遇到的苦难,是源自于前世造的因果业障)。
回头看第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即代表,努力与修行是有用的,我们可以靠着自己的「心」改变命运。
.
※注:以上是用自己理解的话重新写的,有不清楚不圆满处请多包涵,大家可自行参考:慧律法师主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影片、《一行禅师讲金刚经》。
.
===
/改变的必然性
.
容远看到其旦丑恶的样子后,他曾说:『这或许是自己很少回头的原因,因为他不想发现那些曾经美好的事物变成他厌恶的模样。 』
或许前面的赛琳达也是其中一个容远不愿回头看的人吧。
.
然而,改变本身是必然的。
所谓好的改变、坏的改变,并没有那么绝对的标准。
一个眼神纯净的孩童,长大后必然不可能还完全保持他孩童的纯真(除非他有特殊情况)。
我们每个人活在世上,很难不被改变。
我们会「成长」,会渐渐抛弃过去天真的自己。
.
前一阵搬家,我找到了自己小学到高中的作文本跟周记,然后看到了自己从天真到世故的过程(之前我一直舍不得丢,可是也未曾打开来重看过)。
.
我可以清楚记得小时候某段时期的想法,所以我以为自己并没有太大的改变,我以为自己有记忆以来,都抱持同样的信念,可是原来并非如此,而我现在才发现。过去的我曾可以坦率地表达自己的喜好,现在的我不会这么做。
.
现在我长大了,工作了,我已经知道很多事情是我永远无法达成的,因为我知道我只是普通人,所以有些东西我放弃了。
原来改变之后,是真的不可能将过去的自己重新找回来的。
.
虽然这么说,这并非一个让人绝望的事情。
.
因为我知道现在的我看到的世界是比小时候更大、更开阔的,我并不想要沉沦在世俗中。虽然我仍有无力感、失落感,或许我现在能看开、未来的我又被其他事情重新蒙蔽住,但是我知道自己会继续努力。
.
容远拥若没有遇见功德簿,他或许也会在现实社会中面对妥协(如平行世界番外中的他)。
可是容远有功德簿,所以他的位置变得超然了。
.
也因此某方面的容远,显得有些天真。
.
在地球时,容远就已经太过独立,除了金阳以外,他从未主动、也不习惯与周遭众人建立过更深刻的关系。容远的父母如同不存在;师长因他功课好所以并未过问他的私生活;周圆也是金阳强迫塞给容远照顾的。
得到功德簿后,容远更加放任了这个状况,因为他不能让豌豆以外的任何人知道功德簿的存在。
容远不愿意从功德簿中兑换「生命」,其实也是一样基于他没有意愿跟其他任建立过深的联系(或者说,为他人的人生负责)。
.
反观金阳,他在地球的社会关系就比容远「健康」。
金阳与容远虽彼此是挚友,可是他除了容远以外,他有父母家人、还有其他朋友,后来更有了恋人跟孩子。金阳的人际关系网是比容远要复杂得多的。
.
曾经容远刚从宇宙远行回来,再看见「长大的」金阳时,觉得金阳「既熟悉又陌生」。
相较于容远,金阳在地球上用相对短的年岁经历了正常人会遇到的人生百态。这是容远一直都没有触碰到的部分(因为容远除了金阳以外,并没有「正常」的社交圈)。
.
金阳虽然一直有容远的护持,但他也有用他自己的方式在保护容远。打滚于社会中的金阳,不可能如少年期的他一样天真。
就这点而言,容远他虽然活了这么久、看的世界好像也更广阔,但在比起金阳,他实际上并不曾真正因为什么不得已,而去改变过自己。
如同他的外表一样,容远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被定格在少年期的。
.
金阳没有改变吗?一定有。
要问这样的金阳是否还是当初成为容远挚友的阳阳吗?或许是,也或许不是。
不论如何,金阳在容远面前总是展现最好的一面,那是阳阳的温柔。可能也是因为如此,容远虽然注意到他的改变,只是却不曾正视这件事。
.
容远来到宇宙,帕寇的死曾让容远感到悔恨,反省之后,他接受了艾米瑞达,后来又接受了其他飞炎队的成员。可是,容远真的有让他们走进自己的心吗?
单从塞米利安口中的巴拉比来看,就知道这个答案仍是否定的。
.
就这点而言,我其实也很难想像容远跟其他船员之间相处的细节,第二部中正好规避了这个区块,只用回忆的片段带过。
之所以想像不出来,原因就如前面所说,我认识的容远,骨子里是很孤独的,除了金阳以外,他待人其实很疏离,也不太会敞开心,地球上那么多人,他都不曾再与谁建立羁绊,在宇宙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艾米瑞达也曾觉得只有豌豆才是最靠近容远的存在。
我在想,或许是因为容远的个人特质闪闪发光,才吸引着众人聚集在他身边,就像读者的我也被他吸引一样,大家喜爱他、敬爱他、崇拜他、心疼他,某种程度有点像是面对「偶像」的感觉吧。
.
可是即便如此,光这一点点的羁绊就能够让容远生不如死。
.
===
容远跟林青司说:『探索宇宙奥秘是我毕生所求。 』可是现在的容远还有当初的好奇心吗?
之前我在写其央的时候就说过,人们总是往外追求未知,却摆脱不了我们自身。
就像容远,即便探索了宇宙,他要面对的最终仍是生与死、面对的最终仍是人性。
这是必然的。
.
飞炎队的悲剧发生之前,容远已经顺遂太久了。他自恃强大,虽然他克制地很好,可是内心仍有那么一点点「傲慢」在。
他亦不曾像普通人一样体会过正常羁绊下的生老病死、无能为力。
没有人能够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再怎么想像、理解,都不能有真正亲身经历时体会到的痛苦。
.
所以我说,容远过于天真。
太过理想化的容远,容易受伤。
.
我认为,容远在帕寇死后或许有某些改变,可是在心底根本上,他其实一直没有变。飞炎队的事故,某种程度更像是帕寇之死的升级版。
其林死的时候也是。
当时容远对自己说:『记住,这是你的罪。 』
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想也包含了对飞炎队之死的罪恶感。
.
容远对其旦说:『死亡是所有人的归宿,你以为我不知道吗? 』
说出这句话的容远,心里想到的是什么呢?
.
是其央和其林的死?
是金阳与队友们的死亡?
.
===
/寻求死亡
.
第一部中说过,功德簿的持有者身上总是会发生悲剧,那是因为功德簿会吸引所有的恶到持有者身边。可是就萧萧的例子中我们也知道,有些悲剧之所以发生,是因为持有者显示出来的「特殊」,引发了身边人内心的贪欲。
在钟吾星的过去线中,容远同样面临了类似众叛亲离的困境,虽然当时容远并未使用功德簿,但容远表现出来的「特殊」仍然让人们既眼红又害怕,这跟当年众多持有者面临的状况,原理其实是一样的。
所以,我觉得会钟吾星会有这样的发展并不意外,但也并不合理。因为容远明明看过功德簿的历史,以他的聪明,预见人们的背叛应该也并非难事,他应该也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可是,他仍没有去隐藏他的特别。
.
为什么?
.
是他过于傲慢吗?
还是……他其实在寻死?
.
重新看的时候我注意到,容远在进入钟吾星前回忆:『在那段渴慕死亡又不被死神眷顾的日子。 』
这代表他当时确实在寻死。
同时这应该是容远第一次承认:他有想过死亡。
.
在回忆中,巴拉比初见容远是这么形容的:『他眼中充满朝气和希望,意气风发』,于是他对容远说:『你一定不曾失去过重要之物、心爱之人。 』
当时容远嗤之以鼻,觉得巴拉比又不知道他的过去。
.
可是我觉得巴拉比说的是对的。
因为这一次,金阳的死、飞炎队的死,才是容远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痛彻心扉。也同样让容远跟当年的巴拉比一样目露死志。
.
===
对现在的容远而言,死亡究竟是什么?
.
如果容远真正知道死亡是归宿的话,他应该也会知道,即便不是因为这次的意外,他的队友终有一天会死,就像是金阳会死一样。
.
我相信如果不是因为这两次死亡太过接近,容远应该可以慢慢地先从金阳之死的悲伤中走出来,然后再慢慢地接受队友们一个又一个离开他。
.
可是现实是残酷的。
那是一个意外。
.
容远虽有强大的力量,可是在大自然的面前仍不值一提。
容远甚至无法拯救任何一个伙伴,反而是他的队友为他争取了那一秒挡在他之前,给豌豆争取到了时间,保全了他。
.
这让我想到,第一部中,容远准备踏上宇宙之旅时,豌豆曾对容远的安危忧心忡忡。当时容远说:『我不是有你吗?有你在,一定能在我遇到危险时补救。 』
这次豌豆果然履行承诺,尽己所能救了容远。
可是,豌豆的力量是有限的。
.
我希望容远知道,他能够活下来,也是队友们与豌豆的期望。
其林与其央死的时候,也不曾怪罪过他。
.
然而,对自己无能的悔恨与愧疚、面对死亡的痛苦和悲伤的容远,封闭了自己:『当时他对外在的感受降到最低、放纵自己沉浸在悲伤中』。
在我的判断上,容远来到钟吾星的心理状态是抑郁症的表现。
并且,他在潜意识中寻死。
这并不是单单告诉自己要加油、要面对,就可以振作起来的。
尤其是当时豌豆处于昏迷的状态,也没有办法跟容远交流。
那时的容远比过去任一时刻都要更孤独。
.
容远仅剩的理智告诉自己,必须做些别的事情、分散注意力,才可以迫使自己不再沉浸于那些痛苦的过去。
所以他接受了其央的提议,开始教导钟吾星的人们。
但本质上,容远借此逃避自己。
他的理智或许单单拉住他不走向崩坏与死亡就已经用尽了力气。
所以容远在钟吾星做任何事情,都没有考虑到对错、也没有考虑到影响的层面。
他变「懒」了。
不再思考。
——因为一旦思考,就会重新陷入痛苦、陷入自我厌恶。
不想振作。
——因为,有些事情不管再怎么努力,都是无法改变的。
.
这样的状况并不是他的理智可以控制的。
这也是为何我前面说,我心痛于钟吾星的悲剧,然而虽然容远有些地方做错了,可是我无法怪罪他。
因为这样的容远真的让人非常心疼。
.
去年我的好朋友意外过世了,或者说,那也不什么意外,是过劳死。在那之前,我一直知道他工作很辛苦、很累,可是我知道他喜欢那份工作,所以即便知道他状况不太好,我也没有对他说过哪怕一句:「工作不要太累了。 」对此,我感到非常、非常后悔,我一直想,若当初有提醒他一句,是不是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我不知道,但我想即便无法改变结果,跟他说了那些话,或许现在的我不会这么悔恨。
这并非我第一次面对死亡,却是第一个同龄人的死,也是第一次感觉到「我曾能改变什么、却什么都没有做」,我为此消沉了很久。
.
虽然我遇到的状况比不上容远碰到的惨烈,可是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与容远有强烈的共情。不得不说,作者将容远写得太真实、太立体了,我恍惚中将将容远当成了真人,我能感受到他的痛苦,对他既心疼又无能为力。
.
后来我看到容远给了洛尔一个拥抱,让洛尔泪流不止时,第一个想法是,若是有什么人,也能够给容远这样的关怀与拥抱就好了。如果容远能够哭出来就好了。
.
我想要抱抱容远,然后告诉他,不要那么痛苦,不要为此自责,那不是你的错。
虽然仍无法改变什么,可是至少他的内心会好过一些吧。
.
我什至在想,钟吾星中,其央等人受限于见识无法成为容远平等的存在……如果容远当初不是降落在钟吾星这样的原始星球,是否能遇到一个可以同理他、可以成为他依靠的人呢?对钟吾星的原住民来说,容远带给了他们「不幸」,可是这对容远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
幸好,最终容远并未让自己真正拥抱死亡。
.
我一直在想,容远之所以想要寻求死亡,是因为他觉得死后或许能在另一个世界看见他的朋友吗?后来他并未付诸实行,是否因为他不能确定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
回头看第一部时,我也注意到有一段容远与豌豆的对话。
当时容远问豌豆:『若有一天我不得不与功德簿解除契约该怎么办? 』
豌豆说:『不要,我不想离开,不要失去跟你的记忆! 』
容远答应了:『我希望直到最后,你跟功德簿都在我身边。 』
.
虽然不一定正确,可是最终容远没有放弃,是否也是因为当时豌豆还受着伤没有醒来呢?
.
在此还要厘清一点的是,坦然面对亲友的死亡跟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死,在心里上的痛苦程度是不同的。我可以很清楚的思考自己的死亡,却依然会因为他人的死亡感到痛苦。或许那是因为,他人的死亡让我悲伤于世间没有永远的存在,但选择自杀则是主动去逃避这世间的苦痛。所以虽然好像都在谈论死亡,本质上却是不同的事情。
关于自杀
.
曾经容远跟巴拉比说:『人之所以会想自杀,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
然而,当一个人已经处在想要死去的边缘时,大多数是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的。
巴拉比跟周圆是运气很好才碰到了容远,可是当容远自己也进入那个状态的时候,理智上也进入了很艰难的抗衡,最终他也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走出来(或者说没有付诸行动)。
.
这个议题原本我也不想说太多,我觉得这一段容远总结的已经很好了。
可是最近正好看到了关于自杀的新闻,忽然一下子重新忆起了曾经想死的心理片段,我原以为自己已经淡忘的差不多了。
.
到目前为止的人生阶段我进入过两次这样的境地。
.
第一次是学生时期,导师是升学主义,她奉信棍棒教育,考试考得不好,即便只是一次失误也必须被批评到一文不值,如同人生失败再无价值。原本我功课还不错,可是越骂我就越痛苦,表现越差,最后变成阅读障碍,考试每个字都认得,连起来却看不懂,看不懂题目就不会写,然后无限循环。对当时的我而言,学校和老师已经是全世界了,所以面对这样否定的话语,我也否定了自己。
.
没有未来的人生还需要活下去吗?或许没有必要了。
.
而且,为什么别人都没有「问题」呢?是我太弱了吗?
.
前一阵子搬家,我还意外翻出了当时同学写给我的「鼓励的信」,内容是什么呢?
.
「加油啊!」——当时的我不够努力吗?
「如果现在逃了,长大以后还能逃避吗?」——我没有逃避! ! !
.
我奉劝所有看到这里的人,如果你的朋友有状况,陪着他就好,什么话都不用说。
所有鼓励的话,都是废话,因为每一句话当事者理智上都知道。正因为知道,所以有压力,所以痛苦,看似逃避的行为与状况,实际是身体动不了,即便有想要努力的想法,身体却不是头脑可以控制的,不是说让振作就可以振作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对文中赛琳达、洛尔乃至于容远的状况,都非常共鸣。)
.
后来我记得是妈妈跟我长谈,让我知道世界上不是用成绩好坏,就可以决定人生的成功或幸福。世界上不只一条路可以走。
妈妈跟我说,她根本不期望我什么,她只希望我开心过日子。是这些话让我从学校的枷锁里解脱的。
.
即使如此,这依然不是马上想通就好了,被困住的感觉是会反反覆覆出现的(因为顿悟,就马上变了一个人,是漫画或电影才会出现的情节),我之后也花了大约一整年才调整回来。
.
第二次想死,是我工作后。
.
我的个性有点死心眼,我可以牺牲所有私人的时间只为了把工作做好。 (我死命想写完这篇也是差不多的概念。)
当时的我不自觉将工作内容等同于自己的价值,以至于后来上面的人将所有责任都压在我一个人身上时(收烂摊子),我崩溃了,因为我无法解决不是我自己的错误,还要承担后果。
那时我撑着要将工作完成,每一天都在痛苦中。每一次上下班,看着轨道都在想是否可以跳下去一了百了,因为死了就不需要再处理这些烂摊子了。
.
我觉得之所以会觉得死亡是一个解决办法,是因为活着看起来比死亡难多了,人本质上都是想要走「捷径」的,觉得死了之后就不必再面对痛苦的事情了。
可是实际上容远说的是对的,一旦跳脱出那个环境,似乎之前的一切烦恼都成了微不足道的小事。
.
那次我又是怎么走出来的?我很幸运,一样是家人支持我辞职。他们发现我工作后,不但没有自己、也没有跟他们相处的时间,这并不正常也无法长久,世界上不只这一个工作可以做——同样是跳脱出当下环境的概念。
.
虽然如此,最后我还是撑着把工作做完才离职的。或许是因为过去已经有过类似经验,我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就像容远选择用教书来逃避类似),我每次上下班时都疯狂看小说漫画,这样至少想不开的时候,多少还能想到我还有没看完的故事。当然最重要还是怕家人会伤心。 (顺带一提,看时间,功德簿第一部就是当时看的,这也是为何当时没有在文下留下任何回覆。)
.
(题外话,我觉得跟老板提离职或许和跟男朋友分手差不多?老板说:「我很伤心」〔此时绝对不要心软〕、「你很重要,我不能失去你」〔他露出受伤的表情企图挽回〕、「我可以给你加薪」〔他妄图用短暂的好处留住你,以便未来继续压榨你〕、「我可以让你休假」〔骗子!因为之后只有更多的麻烦得面对〕……等等,我遇过几次老板都说过一样的话!!请各位千万要擦亮双眼,不要被假象所骗。话说我辞职还得受到自己内心罪恶感拷问,我对自己也是很无言……OTZ)
.
现在看似能够这么轻飘飘的说这些事情,是因为我已经不再那个状态了,写不出当时的痛苦、绝望与压抑。不过要说我对过去的经历内心毫无波澜,暂时也没有到达那个境界,但现在的我至少可以保持理智在回忆过去那些痛苦。
前面提到我搬家找到的信,现在的我马上就扔掉了,我不像过去的自己那样柔软,连让自己伤心的话都保留下来,内心也不再像以前看到时反映那么激烈,或许就像容远说:『能伤到我的从来都不是这些人。我有过更好的知己。 』——那些人也从来不是我的朋友。
.
总之,说这些只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给大家参考。每个人会遇到的状况、困境或许都不相同、不相似。可是,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也遇到迈不过去的困境,或许可以想想容远说的话,真的很有道理。也希望各位能对周遭类似情况的人更包容,想想容远是怎么做的也不错(容远真的是太好太好的一个人)。
.
===
/关于执着
.
如同上面所说:如果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就会觉得过去束缚住自己的不再重要,也就不再觉得痛苦。这一段除却自杀议题以外,我觉得还可以更扩展来看。
.
前面有提过,金刚经中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意思就是我们所有看到的东西、心中所执着的东西都是「假象」。
.
我们觉得世界上有一个「我」的存在(对「我」的执着),所以会对死亡感到恐惧。我们也因为觉得有「我」,所以就将自己跟「他人」区分开了,而开始有了比较,傲慢、嫉妒、自卑、斗争,最后产生痛苦。
.
然而我们若将一个人解构来看,所有人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所有的物体也都是由原子所构成的。
「我」是无法单独存在的。成为「我」的元素,跟其他成就「非我」元素是相同的概念,所以我们去建立我与非我、人与非人等等对立的概念,都是错误的。
生死也一样,我们身体的细胞每一天都经历着生与死,我们害怕死亡,但死亡对于生命而言也是必要的。
以科学来说,如果我们用显微镜来看这个世界,就知道我们眼睛所看见的一切「合相」都是幻觉。
.
佛法中说,一切的东西都是由「微尘」所构成的,「微尘」是所谓「最小单位」。可是同时,如果「微尘」有一个实体存在,那么它必然可以继续分割下去,既然可以分割那也代表,它不是最小单位了。可是「微尘」是否是「空」呢?也不是。因为集合多少「空」能变成一粒微尘呢?
.
所以结论是,「有」或者「空」都是是一种「相」,我们既不能执着「微尘」构成的「合相」(比如说「我」的存在),也不能执着世界上有一个「空」的存在。
.
我们人生中也不只是在执着「我」而已,我们还执着于观念,但就如前面所说,一旦落入「观念」与「分别」,我们就会产生是非对错的辩论,进而束缚我们。
.
但这一切其实都是由我们自己的心建构出来的。
为了寻求「幸福快乐」,我们做了很多事情来满足自己(知识、金钱、地位、权力),但是「幸福快乐」究竟是什么?是由谁来定义的?
我们认为世界上有一个快乐值得我们去追求,然而,一切我们所见,都是短暂无常、脆弱又不实在的。所以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
我们追求知识,有一天某些新发现可能会打破原有的认知;我们追求美丽,但所有东西都逃不过衰老败坏;我们追求爱情,有一天爱情可能回归平淡、爱人可能会逝去;我们追求生命,所有人都逃不过衰老与死亡。
我们所执着的、所追求的一切都有会改变的一天、都有会败坏的一天。
.
如果我们认定这些注定会消逝的东西才能带给我们快乐或幸福,那么它消逝的一天也注定会让我们感到痛苦。
我们一切的痛苦都源自于执着。
所有的痛苦也都是自己的心(观念)造成的。
.
如果能够看透这一点,那么我们就知道,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好值得我们去执着的。
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时间里面,当我们心灵是超脱的,别人评价的好与坏、世间定义的成功与否,这些观念束缚都不能再影响到我们。所谓「超脱」这个概念,也只有认清自己内心才能做到,任何人不能代替我们达到这一点。
.
虽然这么说,不过如同前面所说,我们身在社会,就需要面对周遭的眼光,就需要面对「生存」,所以做起来很困难。 (这大约是为何需要出家才能好好修行,某种程度比较容易斩断世俗关系的纷扰?入世修行、大隐隐于市真的太难了。)
说这么多,其实我自己也还在挣扎中,我只是普通人,我也有很多执着的事物、遇到死亡仍然会悲伤、回想过去也仍有束缚感;跟朋友同事聊天、上网看新闻或朋友圈之类的,我也必须很警醒自己,才能尽量不被影响,可是多数时候仍然是被影响的,人很容易羡慕、嫉妒、也很容易傲慢。不过我能明白这些道理,也已经有在努力了。
.
※注:我在文中所提及的概念是用自己理解的话重新写,主要参考化用自慧律法师主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影片,书:《一行禅师讲金刚经》,若大家有兴趣可以参考。
.
(下·待续)
10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吾心吾愿  发表时间:2021-05-21 14:41:26
我还没有完全看完,但是对你说到的关于容远的部分,真的很认同
[2楼] 网友:月輪花開  发表时间:2021-07-17 16:52:50
天啊很喜歡你的評論!!!!
[3楼] 网友:零食铺  发表时间:2021-12-19 13:53:14
大佬,超喜欢你的评论啊!看好几遍了
[4楼] 网友:肆一  发表时间:2022-06-23 04:05:46
大佬!分析太细致了
[5楼] 网友:一苇  发表时间:2023-04-11 21:45:01
ddd
来自安徽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6楼] 网友:仲夏柚子香  发表时间:2024-06-02 13:07:08
好厉害
来自四川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功德簿·星海
  • 所评章节:119
  • 文章作者:与沫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20-08-08 12: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