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陛下,求放过》

作者:司马玉慧

再来列举一下帮助病已哥当皇帝的人和神迹 (PS:转自贴吧)
1.汉书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
吉奏记光曰:“将军事孝武皇帝,受襁褓之属,任天下之寄,孝昭皇帝早崩亡嗣,海内忧惧,欲亟闻嗣主,发丧之日以大谊立后,所立非其人,复以大谊废之,天下莫不服焉。方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之一举。窃伏听于众庶,察其所言,诸侯宗室在位列者,未有所闻于民间也。而遗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已在掖庭外家者,吉前使居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议,参以蓍龟,岂宜褒显,先使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光览其议,遂尊立皇曾孙,遣宗正刘德与吉迎曾孙于掖庭。宣帝初即位,赐吉爵关内侯。
汉书?张汤传第二十九
初,安世兄贺幸于卫太子,太子败,宾客皆诛,安世为贺上书,得下蚕室。后为掖庭令,而宣帝以皇曾孙收养掖庭。贺内伤太子无辜,而曾孙孤幼,所以视养拊循,恩甚密焉。及曾孙壮大,贺教书,令受《诗》,为取许妃,以家财聘之。曾孙数有征怪,语在《宣记》。贺闻知,为安世道之,称其材美。安世辄绝止,以为少主在上,不宜称述曾孙。及宣帝即位,而贺已死。上谓安世曰:“掖廷令平生称我,将军止之,是也。”上追思贺恩,欲封其冢为恩德侯,置家冢二百家。
3.汉书宣帝记
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既壮,为取暴室啬夫许广汉女。曾孙因依倚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史氏。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数上下诸陵,周遍三辅,常困于莲勺卤中。尤乐杜、鄠之间,率常在下杜。时会朝请,舍长安尚冠里,身足下有毛,卧居数有
光耀。每买饼,所从买家辄大雠,亦以是自怪
4.汉书五行志第七中之下
昭帝时,上林苑中大柳树断仆地,一朝起立,生枝叶,有虫食其叶,成文字,曰“公孙病已立”。又,昌邑王国社有枯树复生枝叶。眭孟以为,木阴类,下民象,当有故废之家公孙氏从民间受命为天子者。昭帝富于春秋,霍光秉政,以孟妖言,诛之。后昭帝崩,无子,征昌邑王贺嗣位,狂乱失道,光废之,更立昭帝兄卫太子之孙,是为宣帝。宣帝本名病已。京房《易传》曰:“枯杨生稊,枯木复生,人君亡子。”
5.杜周传
昭帝末,寝疾,徵天下名医,延年典领方药。帝崩,昌邑王即位,废,大将军光、车骑将军张安世与大臣议所立。时宣帝养於掖廷,号皇曾孙,与延年中子佗相爱善,延年知曾孙德美,劝光、安世立焉。
刘询在民间的时候和杜延年的儿子,张安世的儿子交情都不错嘛,这俩人又都是老霍心腹,不得不说他遇到的贵人几乎没几个能和刘据撇清关系的,除了邴吉没记载。
还有霍光的特点就是谨慎持重,忠厚老成,平时绝不显山露水,藏愚守拙,低眉顺眼,不大可能去参与任何政治动乱,凡事没有仔细掂量十拿九稳的把握的话,绝不会轻举妄动.
平时蛰伏在暗处察言观色,一旦时机于己有利,或是对手露出一丝破绽,他才果断出击,一箭封喉!巫蛊之祸如此,和几大亲信韬光养晦扶立刘询登基也是如此.
临死都惦记着哥哥小霍的后代,卫霍相连,我就不信他对刘询真能不闻不问,保全了自己,才能让刘询东山再起啊!
现在我明白了,为什么张安世啥都跟他一个调调;为什么丙吉默默抚育皇曾孙却又始终不离霍光左右;张彭祖和杜佗怎么又是刘询很要好的小学同学;苏武须发尽白还不遗余力参与谋立,发挥最后一点光和热.....贵人也太多了吧!都是太子和卫青积的阴德啊!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8-08-13 00:02:25
哇,亲的历史好棒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