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朕还以为只是古穿今》

作者:明月昭昭

我感觉我看这类电影基本不会代入也不会感同身受觉得致郁……倒不是说没有同情心,主要电影用了很多夸张的剧情和手段,单纯弄那种全是美好没有黑暗的作品是不现实的,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完全没有阴暗面,但一味夸大所谓人性阴暗,仿佛人就不该存在的致郁的作品,老实说我挺反感的,也并不觉得它会有什么启发意义,反正从来对我不起啥作用……在剖析所谓人性的时候,仿佛人性剖析到底全是恶一样,有什么意义?实在让人出戏╮(╯_╰)╭,并不是说我多天真幼稚不谙世事,自己平时接触的左邻右舍老师同学或者打交道的陌生人,接触面的确不算大,但也不算非常窄了,绝大部分的人,不过也是为了生活为了子女或父母家人好好生活而努力的人,极端的恶当然不可能没有,但将之用夸张的手法表现成仿佛所有人身边都这样,一副社会药丸人药丸的样子,真的挺烦的,你说两句说不定还会有人跳出来指责你看不到社会问题没同情心同理心顺便还要对着你吼一句人性就是这样啊,真的是艹了……恕我直言,关注某些问题并且用合理的方法提出建议是好事,然而只会抱着几部电影喊人性的,觉得人性阴暗到底啥都药丸的,我的建议是,可以自行了断,毕竟宁都觉得世界全是污浊了还活着干啥,不得赶快离开保持自己“不被污染”啊?那以前的人不惜一身血肉换来和平繁荣就不是人性吗?影视作品用夸张表现出来的是一方面,它确实是能反映某些问题的。但某些人不知道脑壳有包还是怎么的,就是要把这放大到全部人全部环境上面然后还洋洋自得于自己对人性有多么深入的所谓“理解”,你但凡说一句承认人性有阴暗面但人性也有最光辉的一面之类的,能直接被扣上幼稚天真的帽子,仿佛她啥都懂你就是个二百五,殊不知自己才是个二百五。一口气说这么多是因为刚好被室友荼毒了,真的要被烦死,整天抱着韩国日本人性电影看我管不着,但我真的不想听她讲人性,上面也算是我实在受不了这类人而有的吐槽……我没有否定这类电影全部的意思,这类电影有一部分是基于真实事件的,但也有一部分用了夸张的手法,看归看,也可以关注。但别人一没偷二没抢不需要你整天在耳朵边哔哔赖赖什么人性,有那时间你还不如去捐个爱心,别人也不需要你高高在上抱着几部电影就觉得自己多么成熟的态度。明确的明白存在的阴暗面并为不幸的那一些人尽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提升自己的素质,先去慢慢交流与改变自己周围的事不好吗?像我室友那种自己完全没经历过电影里发生的事,看一两部电影就满嘴“唉,人性巴拉巴拉……”,可笑不可笑?我们看了电影为其中某些行为气愤很正常,因为大多数人基本的三观是正常的,是有底线的,那么现实里的确有人因为类似的事受伤害,伤害别人的人的的确确是人渣没错,但因为一个或者一撮人扩大到整个群体是完全错误的,每个人心中都有阴暗面也没错,但因为一撮人心里全是阴暗伤害别人而扩大到所有人更是完全错误的,连辩证地看待问题,实事求是就事论事都不会,抱着几部电影说自己多么了解人性,真是搞笑
2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沙华  发表时间:2019-12-14 19:11:39
其实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上层楼,更上层楼,却道天凉好个秋。
[2楼] 网友:魁七厄  发表时间:2021-08-24 21:26:18
电影本身就是为了把矛盾扩大才能突出表现呀,它是高于现实的,我们对任何文艺作品作批评判断的时候都要明白这一点。因此,矛盾激烈的作品是没有问题的,关键看它表现的技法和内核是否优秀,能引人思考。国内像比较知名的《活着》,《生死疲劳》,《受活》,都有你说的夸大黑暗的现象,甚至更早的年代,先锋的作家还很崇尚黑暗的叙述,可能有些作品技法稚嫩,内核粗浅,但不可否认,这些文艺作品都是具有引人思考的作用的。国外沉迷这种特异氛围感的更多了,就不再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