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网虫一号

上看看,下看看,虫子来晚了。忽忽……
又是让人惊喜的一章,又一个不一样的13。一笑大大,到底十三还有多少面我们没有看见?性格如此迷人的一个十三,虫子真是……爱死了!!越来越期待其他的阿哥,要是个个都是这么鲜活立体就好了。还有青澜,也是个很有噱头的人物哦。
看看下面各位大大的留言,感慨了一下,那虫子也凑凑热闹。
其实虫子觉得,这一章要表现的十三,真性情多于心机。毕竟只是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想想我们十三四岁的时候,都天真单纯的傻乎乎的,虽然从先天到后天我们都不能跟皇子比,可再怎么说也是个大孩子,真情流露是很正常的时候,并不一定做每一件事说每一句话都是有意思有企图的。而且从之前描写的十三的性格看,圆滑,精明,聪明,心机深,但是也有张扬,任性,孩子气的一面。在酒席上的谈笑风生更是隐隐有些跳脱飞扬的感觉,而且十三很有点小资,喜欢风月,喜欢诗画,这些性情综合在一起,“醉倚怡啸”的整个过程,更像是一种情绪上的发泄,一种性情的释放。文中写道:“不为悲,不为喜,只为一品醉意”,这一句一出来,我脑中马上浮现了一个形象:令狐冲!虽然十三绝不可能有令狐冲那种潇洒磊落,心无点尘的性情,但醉倚怡啸这一出,也可以窥见十三骨子里“放纵”的性子。
但恰恰是这个真性情,让习惯于虚假和勾心斗角的曹寅一下子懵了,若说“酒醉”是十三的真实目的,是他一部分真性情的流露,“结拜”虫子却认为是十三有意为之的了。“酒醉结拜”这一出达到了以下几个目的:其一,酗酒狂饮是康熙严令禁止的,要是曹寅将这件事情告诉了康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也将是一个污点。现在出了结拜这件事情,曹寅不可能将这件事告诉康熙,所以必也将把胤祥醉酒的事情一起略过了,这一手堵住了曹寅得嘴。其二,就像飞花2说的,曹寅是康熙的信臣,也是康熙在江南的一个耳目,若是能拉拢他,那是比拉拢十个满汉重臣都有用。可是之前十三只是想探听一下苏家案子的虚实,就被断然堵了回来,可见此人是着着实实的“康熙党”,谁的帐也不买,想拉拢他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十三突然来了结拜这一手,趁着酒醉耍赖撒娇,可以说是用“逼”的,让曹寅和自己结拜,并将十七间半的房子作为信物。时机,酒醉,撒娇……少一样都不可能促成这个结拜。这个结拜虽然不知是真是假,用曹寅的想法就是:“保不齐明日便什么都忘了”,但始终是一件事,今后即使十三向曹寅示好,也是顺理成章。还有那个房契,贿赂品也好,要挟品也好,不管是什么,带上“结拜信物”的名目,就是干干净净的了,连官场混成精的曹寅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糊里糊涂的就收下了。真是绝了!!其三,我觉得十三是真的佩服敬重曹寅的,曹寅不光是宠臣,也是个有作为的文人,“叹观随园”那章里面说到曹寅琴棋书画无所不精,文中所提《续琵琶》就是曹寅的戏曲著作之一,蘭亭续更是清代有名的文学著作。而十三偏文,喜爱诗书词画,与曹寅的结交,包括日后的交往,虫子相信也有很大成分的文人士子之交的感觉。
据虫子看来,作者还有处写得很细致。十三说自己从来没有多喝过酒,虽然是在“怡啸阁”中,而“有书有酒,有风有月,若不醉倚怡啸阁,当真辜负了这般景致”这句话也是十三说的,但若他真的能有李白饮酒的架势,那真的就假了。而作者描写得很到位:没喝两口就上头,多喝酒口就下盘虚浮,喝完一坛就两眼没有聚焦,喝下两坛就耍酒疯了,然后就开始吐……这种很“逊”的酒量,即赶不上令狐冲,也赶不上李白,但却很符合他的身份年龄和经历,作者没有一力图“帅”,反而是很真实生动。
不过还有问题。他们两个人结拜无论如何不能再让第三个人知道,包括在结拜前,十三用极其“暴力”的手段把那个小厮赶走,我想也是要结拜的事情只他们两个人知道。那十三酒醒以后将怎么样与曹寅在这件事情上“心照不宣”?曹寅是肯定希望十三什么都忘了的,但十三不可能忘了,何况还有信物在手,那十三将怎样处理和保持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呢?这个需要极高的手段和技巧,既不会让曹寅担心此事泄露而不安,又要适时适度地利用这种关系,既不能有结党营私的痕迹,最后又要让曹寅适应接受这种关系?我想十三并不是要向老八拉拢那些朝臣一样纯粹是利益的关系对曹寅,一定有真心佩服结交的成分。“互利”和“君子之交”这两个关系,在充满尔虞我诈,利益虚伪的权力场中,是三河曹寅将怎样保持?若说曹寅已经“定型”,那么十三还会慢慢成长,他在成长过程中对于当初自己“酒醉结拜”这件事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变化?相对的态度会有什么变化?还有,在十三失宠的事情上曹寅做了什么?在曹家落败的事情上十三做了什么?不知道他们之间会不会偶尔出现“兄弟义气”的戏码?……(虫子成十万个为什么了!)
好多的问题,等着作者来揭开,相信一笑大人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加油!!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