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催更系统绑定中》

作者:

万神纪
《万神纪》是2017年bilibili拜年祭中的一首以中国古代神话为主题的中文原创歌曲,主要涵盖的内容跨度大概是从创世时期(部落)到神话朝代(商周)。由 VOCALOID虚拟歌手星尘演绎。
星尘原声单曲已于2017年02月10日 12:00由海鲜面上传。
《万神纪》于2017年2月26日 12:52达成VOCALOID中文传说曲,用时16日0时52分。本曲为星尘的第一首VOCALOID中文传说曲。
所属专辑:BiliBili拜年祭
歌曲时长:05:08
发行时间:2017-01-27
歌曲原唱:V家 星尘,人声 肥皂菌
填词:邪叫教主
谱曲:海鲜面
编曲:T-L-S
音乐风格:流行
MV导演:墨兰花语
歌曲语言:中文
参与制作
总策划、作词:邪叫教主
作曲:海鲜面
编曲:T-L-S
调校:纳兰寻风
中国鼓、架子鼓、音乐总监:司鼓君
PV、视觉艺术总监:墨兰花语
混音:Irecorder
母带:胡多多
演唱:星尘
人声本家:肥皂菌
特别出演:阿噗
二胡、标题题字:柠露Lemon
电吉他:Litterzy
琵琶:林梦Melon
古筝:墨虎蔷薇
贝司:水无月轩
琵琶:远坂麦芽
竹笛:天气晴朗
人设、线稿:骸鸦
上色:INxico DOM
场景:A墨 鸿孩儿
底色:竹籽
壁画:酷拉棉太公
鸣谢:平安夜的噩梦
出品:大司乐坊
歌词及注解
MV壁上文字
故大小相含,无穷极也。
含万物者,亦如含天地。
含万物也故不穷,含天地也故无极。
朕亦焉知天地之表不有大天地者乎?
亦吾所不知也。然则天地亦物也。
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练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
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①
天神引出万物者也。②
布历推策,仰测鸿濛。三统五纪,四分九宫,机智可尽,太虚无穷。③
注:①,②,③分别出自《列子·汤问》,东汉·许慎《说文》,《万寿无疆颂》。
歌曲歌词
吞吐间是云水泱泱
指尖上是尘土茫茫
我检点五千转飞光
太初混沌一双明目启张(1)
持巨斧劈开这洪荒
开宇疆以叩问三皇(2)
谁将我在琅环阁藏(3)
二十四朝能纳多少篇章(4)
天东有若木(5)
钟山有赤龙衔烛(6)
烧热华夏子民的五脏六腑
射金乌的箭
按在我的弓弦上(7)
无垠霄汉不过英雄的瞭望
焉有火光 取星辰之辉来耀四方(8)
尝百草(9)也豪饮大泽河渭汤汤(10)
斩断鳌足 立天柱万仞以正玄黄(11)
如今它 仍旧是我挺直的脊梁
鱼龙阵内 我金戈既出无人不降
一战死 留英魂常镇八方万邦(12)
飞鸢为旗 齐迎我驾北斗星到场(13)
中原九万顷 须由我写下历纪第一章
访昆仑也涉西山淇
曾路过彩绘的画壁
或寻至碑铭的典籍
饮罢乾坤喉头犹有热气
常羊山拾一把干戚(14)
九天上乘雾见玄女(15)
骑红鲤在龙门游弋(16)
造三千字道破一点天机(17)
杜若含秋光
九歌一梦起湘江(18)
它在华夏子民血脉中流长
七弦琴悠扬
我共河伯醉一场
借问那玉佩是否还在洛阳(19)
东海浩荡 七尺红绫击排空巨浪
踏金轮 我六瞳之中莲花开放(20)
翅下风雷 芒角昭昭封我为大将(21)
登云行 石烂松枯也不过片晌(22)
三更点灯 照夜来白额猛虎入帐(23)
出岐山 我抬头看见彩凤飞降(24)
招妖幡动 众精怪俯首称我为王(25)
列宿次第开 该由我揭下封神第一榜(26)
羲和的金车走了多长(27)
望舒御月去了何方(28)
我上游银河下走大荒
十二楼听谁将故事弹唱(29)
神话世代 眨眼间曲折成了回廊
千载后 它是我掌心里的纹章
英雄过往 或斑驳在朱漆的画堂
但也在 这山高海阔天地苍茫
焉有火光 取星辰之辉来耀四方
中原上 谁扬鞭策得历纪开章
东海浩荡 七尺红绫击排空巨浪
列宿下 谁留名封神台前金榜
行过昆仑 壶中日月把浊酒温烫
借热意 我笔下漫书琅环典藏
披览篇章 遁入传奇作一番荒唐
溯回五千年 任由我自诩万古第一狂
注解
1.星尘娘本体:从歌词中看不出本体,联系后来的歌词与形象,或许是一个从源头走来,或者站在现今回望的观察者的形象,又或许可以看做泱泱五千载文明自身的人形。(可结合星尘的角色背景)
2.持巨斧劈开这洪荒,开宇疆以叩问三皇:第一句指盘古开天地。
第二句指三皇:这里指女娲,神农,伏羲。
因为PV里面三个头像分别是蛇神,牛头和龙神。
3.谁将我在琅环阁藏:指琅环阁,也作琅嬛阁,是神话传说中天帝藏书的地方。
4.二十四朝 能纳多少篇章:一般有《二十四史》的说法,对应中国古代二十四朝,一般指1夏国、2商国、3西周、4东周、5战国、6秦朝、7西汉、8东汉、9三国(魏蜀吴)、10西晋、11东晋、12南北朝、13隋朝、
14唐朝、15五代(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16十国【前蜀、后蜀、吴国、
南唐、吴越、闽国、楚国、南汉、南平
(荆南)、北汉等】、17辽代、18北宋、
19西夏、20金代、21南宋、22元朝、
23明朝、24清朝。
中国历史上二十四个朝代(有些不属于朝代的也算在内)。
5.天东有若木:出自于唐朝·李贺诗《苦昼短》:“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山海经》若木:中国神话中的树,长在太阳下落的地方。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阴山、泂野之山,上有赤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文选.扬雄.甘泉赋:「吸清云之流瑕兮,饮若木之露英。」
6.钟山有赤龙衔烛:赤龙,即烛龙,又名烛九阴,中国上古神兽之一,是钟山之神。
烛龙,又名烛阴,亦写作逴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之一。它是钟山之神,人面蛇身(一说人面龙身而无足【1】),全身为赤红色,身长千里,其光芒能照耀北极的阴暗。
《山海经》中记载道:“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其瞑乃晦,其视乃明,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7.射金乌的箭,按在我的弓弦上:指大羿射日。后羿射日是我国古代传说,故事内容大致为古时候,尧帝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天帝(十日的父亲叫帝俊或帝喾或帝夋)实在看不过去,就派擅长射箭的“羿”下凡解除灾祸。后羿力大无比,一次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
8.焉有火光,取星辰之辉来耀四方:指燧人氏取火。民间传说,旧石器时期,燧人氏钻木取火,结束了原始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
明朝·许仲琳《封神演义》开场诗有:燧人取火免鲜食,伏羲画卦阴阳前。
9.尝百草:指神农辨药尝百草。
神农鞭药尝百草的故事,在中国神话传说及东方神话之父袁珂所著《中国神话传说》中非常精彩。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身体透明,头上长有两角,即牛头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10.也豪饮大泽河渭汤汤:指夸父逐日。中国神话传说,夸父追逐太阳,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感到口渴,便喝光了黄河,渭水。
11.斩断鳌足,立天柱万仞以正玄黄:指中国神话传说,上古时期,天塌地陷,女娲氏砍断一只大龟的四足来撑天地,维四极。
12.一战死,留英魂常镇八方万邦:
西汉·司马迁《史记》传说时代,上古时,黄帝大战蚩尤,蚩尤兵败,被黄帝擒杀,后其余部落起乱,黄帝将蚩尤之像昭示众人,叛乱随即平息。
13.飞鸢为旗,齐迎我驾北斗星到场:传说上古黄帝部落,以“雕、鹖hé、鹰、鸢”为旗帜,黄帝大战蚩尤时,蚩尤放出大雾,黄帝以北斗星为指向,从大雾中逃脱。
14.常羊山拾一把干戚:指刑天舞干戚。刑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之一,和黄帝争神位,失败,被黄帝砍去头颅,葬在常羊山,刑天便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最后重伤黄帝一方。
15.九天上乘雾见玄女:指古代传说人物九天玄女,是传授兵法之神,传说是黄帝的老师,后代古典小说常见,如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中宋江梦遇九天玄女。
16.骑红鲤在龙门游弋:应指鲤鱼跃龙门,民间传说鲤鱼跃龙门,过而为龙。
17.造三千字 道破一点天机:指仓颉造字,传说其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后人称为造字圣人。
18.杜若含秋光,九歌一梦起湘江:分别出自屈原诗《九歌·湘夫人》:
“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
及《九歌·湘君》: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此处指的是湘君与湘夫人。
19.七弦琴悠扬,我共河伯醉一场,借问那玉佩是否还在洛阳:指洛神,又名宓mì妃,是伏羲之女,因迷恋洛水而来到洛阳,被河伯带入水府,洛神只好用七弦琴解闷。玉佩,出于三国时期魏国·曹植
《洛神赋》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而要之。”
此为玉佩。
20.东海浩荡,七尺红绫击排空巨浪;踏金轮,我六瞳之中莲花开放:指哪吒né zhā,是托塔天王李靖之子,传说他有混天绫与乾坤圈,脚踏风火轮,身体为莲花所化。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人物,道教护法神。哪吒信仰兴盛于道教与民间信仰;在道教的头衔为中坛元帅、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三坛海会大神等;俗称太子爷、三太子。 对于其角色的记载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活跃于明代古典小说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封神榜》)等多部经典文学作品中。由佛教护法军神“那咤”演变而成,在中国各地成为世代传奇且家喻户晓的著名艺术形象;后期影响民间奉祀为保护神,并渐被道教所吸纳,将其遵崇供为中央祭坛的大罗天神,地位高贵鼎盛;神仙谱中被归类为“忠武战神”之位,属于武神一系。在民俗被尊为护世护民的“五营神将”之首;乃统领天兵天将的元帅之神,还被尊称“天帅领袖”和“火轮天王”,常以娃娃或者少年儿童的模样登场。
21.翅下风雷,芒角昭昭封我为大将:指雷震子,是明朝·许仲琳小说《封神演义》中角色,有双翅,使风雷棍,书中有诗:
“两枚仙杏安天下,一条金棍定乾坤。
风雷两翅开先辈,变化千端起后昆。”
22.登云行,石烂松枯也不过片晌:此句应该出自于唐朝·吕洞宾《绝句》
息精息气养精神,精养丹田气养身。
有人学得这般术,便是长生不死人。
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大千沙界须臾至,石烂松枯经几秋。
或为道士或为僧,混俗和光别有能。
苦海翻成天上路,毗卢常照百千灯。
23.三更点灯,照夜来白额猛虎入帐:出自明朝·许仲琳《封神演义》二十三回“文王夜梦飞熊兆,得姜子牙归周”。
原文:“时至三更,正值梦中,忽见东南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向帐中扑来,文王急叫左右……宜生曰:‘昔商高宗曾有飞熊入梦,得傅说於版之间。今主上梦虎生两翼者,乃熊也。‘”
(姜子牙号飞熊)
24.出岐山,我抬头看见彩凤飞降:典故出自明朝·许仲琳《封神演义》,凤鸣岐山。
指周文王时,岐山上有凤凰鸣叫,人民认为是文王的政治清明,才招致凤凰来此,是周朝将兴的标志。
25.招妖幡动,众精怪俯首称我为王:这句虽然PV是姜子牙,但是歌词是指女娲,招妖幡也是女娲的招妖幡,因为前文人设出现了女娲,后文就不再出现。
(根据:邪叫教主)
26.列宿次第开,该由我揭下封神第一榜:出自明朝·许仲琳《封神演义》,指姜子牙封神,其中有二十八宿。
27.羲和的金车走了多长:羲和,传说中为天帝帝俊之妻,又指为太阳驾车之神,也为主宰日月之神。
28.望舒御月去了何方:望舒,传说中月神,又指为月亮驾车之神。
29.十二楼听谁将故事弹唱:十二楼,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玉  发表时间:2019-05-17 00:47:28
二十八星宿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具体如下:二十八星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ī)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作为汉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曾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等术数中。不同的领域赋予了它不同的内涵,相关内容非常庞杂。它的最初起源,目前尚无定论,以文物考查的话,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漆箱,上面首次记录了完整的二十八宿的名称。史学界公认二十八宿最早用于天文,所以它在天文学史上的地位相当重要,一直以来也是中外学者感兴趣的话题。
[2楼] 网友:玉  发表时间:2019-05-17 00:50:07
十二楼
指神话传说中的仙人居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封禅书》:“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於执期,命曰迎年’。上许作之如方,命曰明年。”
《史记·孝武本纪》:“方士有言:黄帝时为五城十二楼,以候神人于执期,命曰迎年。”
东汉·班固《汉书·郊祀志下》:“五城十二楼。” 隋朝·颜师古 注引 东汉·应劭 曰:“昆仑玄圃五城十二楼,仙人之所常居。”
东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又见昆仑山上一面辄有四百四十门,门广四里,内有五城十二楼。”
唐 李白 《经乱离后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诗:“天上白玉京,五城十二楼。”
明 顾咸正 《登华山》诗:“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
泛指高层的楼阁。
唐 王昌龄 《放歌行》:“南渡洛阳津,西望十二楼。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诸侯。” 明 何景明 《送樊生》诗:“岧岧南京十二楼,波浪蹴踏金银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