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逍遥——小评《逍遥游》

作者:blue

摸到夜风的专栏是从《就是不想死》那里,因每日等得抓心挠肝,某天里就随手点开了这篇《逍遥游》,因为是宝莲同人不太熟悉那电视剧,还犹豫了几天才开始瞄上第一眼,然后……就完全不觉得疲倦的就熬了整个晚上加半个白天把整个通篇看了下来,那感觉,啧啧,意犹未尽,总觉得不写点什么实在是对不起这样的好文啊。
刚读这文的第一遍时,实是想不到文名为何要叫做《逍遥游》,总觉得这名字并不适合如杨戬这般呕心沥血步步为营之人,逍遥游,即便是不如八仙那般踏遍青山自由自在,总难以和茕茕孑立淡漠冷峻的司法天神扯不到什么关联。
文的篇幅很长,韵味也足,越看下去,越觉得恍然,却立刻又有更大的疑局,须得抽丝剥茧层层解惑,直至最后真相大白。这文我是一口气读了两遍,才渐渐将其中真味品得几分,果真如夜风说的那般,这文至少是值得读两遍的。而后细细思索,才觉得逍遥游这名字的确不错。
一道传三友,二教阐截分。玄门都领袖,一气化鸿钧。逍遥游这故事早已不拘于劈山救母的格调,那更像是一个引子,将故事遥遥引向数千年前。昆仑境内,九转玄功一次次传给截教阐教的弟子;殷都城外,鸿钧老祖仁慈笑着,将三粒丹药亲手交给或冷笑或懵懂的徒儿,从一开始,这局便是一个结,某些事情有的人已做不到,那就只有能做到的人坐在棋盘的另一边,日复一日深思酬谋。至此,故事方算得上是真正的开始。
《宝莲灯》只零零散散看过不多,而初读《封神演义》时好像还是在初中,很久没重温过了,只记得当时最喜欢的角色是黄天化,很有意思也算是挺风流俊秀的家伙,一出道门换了锦袍还被姜太公训斥了一番,笑,依稀记得武力值也是很彪悍的一个人物,看到他死的时候还不忍难过了许久,现在却是连他是被谁杀的都忘记了,更不必说其他人,那是早就散落在记忆之外的东西了。
总算没有忘记阐教截教这两个名字,也实在懒得再翻一遍封神(不过那部书真的挺值得一看的),便一字一句的继续看下去。等到全文终了曲终人散,坐看云起之时,却发现整个文中有许多的人,都值得长叹唏嘘,阖了目去细细的思索。
我看文时常算得上是配角控,一本书里看到最后发现萌的反倒是个出场不多的配角。就像不知谁说的那样,主角是用来串剧情的,配角才是用来萌的……然而在《逍遥游》这里,很多人物拎出来都值得零零总总写上一大堆。包括杨戬在内的阐教众人,孙悟空,通天教主,甚至包括龙四和小狐狸,看他们所行所止,师徒间的那种关爱情谊,过尽千帆依然有人值得他们用尽心血去守护,就觉得当真温暖。
玉鼎杨戬师徒,七窍玲珑然曲高和寡,暂且稍后再论。这文里我感触最深的反倒是哪吒和孙悟空。
封神事毕,昆仑诸仙封了法阵,这一封,便是千年不得归。
不管是在《西游记》里还是哪里的小说,哪吒之后都是跟在李靖身边的,从来维持着孩童的相貌,风火轮乾坤圈,乍一看来永远都是如封神之战时那般威风凛凛。
但只是“看上去”,天庭里的哪吒早已被折了翼,磨了骨。三十三天,哪里及得上巍巍昆仑人杰地灵?旋照可以翘着鼻子骄傲地说阐教向来是徒弟管着师父,但在李靖身边,哪吒又如何能像对着师父那样哭笑随心。天庭的氛围便如瑶池的水,千万年凝成一滴,便是这少有人察觉的速度,最终还是化作满池曲水,无人察觉间便成了王母的领地。天庭的相处又何尝不是如此,一个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追权势求显达,或是绕了圈的打太极,慢吞吞的让人恨不能一拳砸过去,但却伸手不打笑脸人,只能恨恨的暗自咬牙。日复一日什么锐气都被天庭那经年不散的雾气氤氲掉了,都道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但若是将它连根拔出细细洗净,供奉在毫无纤尘的瑶池水中,谁又知道莲花能变成什么样?
过去曾经在鬼市(不要误会,不过是我家那里一种特殊的集市名称)淘换过一套哪吒的小儿书,很是喜欢,经常拿在手里无事便翻一翻,看那年少轻狂,还没有半人高的小家伙在身上缠了红绫,一路到东海戏水,一言不合便砸了那只倒霉的小龙,之后射金剑,闹石矶,什么大胆的事没有做过,最后削骨还父削肉还母却是难得的决绝担当,光这一点就比沉香要强得多,知道自己闯出来的货就不要指望着别人来抗,当然他那个爹也不可能替他怎么费心思,不一剑剁了他以谢东海之怒都算难得。也亏得他有太乙真人这么个师父,为了他费尽心血去重塑身体,闯了祸也只是师徒一起去抗,连石矶娘娘最后都在九龙神罩里化成了灰,让人说不羡慕都是假的。哪吒虽然没说,但就凭这些,他的那个爹无论怎样,也不可能比得过师父。至于殷洪殷郊的反例?那两个白眼狼和重情重义的哪吒没得比!
在宝莲的故事里,我所不满及至沉痛的不是哪吒跟着沉香要杀当年的朋友杨戬,反正他的感情从来决绝,在杨戬的谋划中想不到他最终目的也不算错处,毕竟八百年来的这个司法天神早已不像是当年并肩对敌的杨戬师兄,把他气得脑子冲火了再大条的事只怕也做得出来,但一旦知道了,便必然会自责不已,重新将他当做难得的好友。便如玉鼎真人说的,是他的徒弟自己找死,怪不得哪吒。我所觉得难以释怀的,是当初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家伙变得再无灵气,庸庸碌碌,神也好,人也罢,都是社会动物。有的时候“同化”当真是世上最为可怕的一词,什么清发灵隽都能变成雾蒙浑浊,令人扼腕。
哪吒,本就应该是嬉笑怒骂,高兴了呼朋喝友,不高兴便执着火尖枪战场上杀一通,从来不知什么是藏着掖着。他这般儿郎意气,在昆仑根本不会有人去管,这种热情却缺根筋的性子也就在阐教生了根,破了土。及至到了天庭,周遭再无过去兄弟旧友,连杨戬也听调不听宣的居于灌江口,哪吒又哪里不会觉得寂寞。
莲花若是被从过去的生长的所在拔出来,安于瑶池之中,千年太极的缠磨,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变异。不论是人是神总是这样,温水煮□□,说来难听但确实如此,要命的是这还是只死不了的□□,于是连他自己都没察觉到,脑子就被这样洗掉了,张口闭口玉帝王母,王法天条,除却那股不服输的尽头,谁还能认出这是当年义气张狂的小哪吒,倒是越来越像李靖的儿子。道门弟子,却是习惯了向佛门的菩萨行礼,及至太乙真人的那一拉,仿佛如哪吒千年来的顿悟,那朵瑶池的莲花又重新被师父植在了昆仑的洲渚之畔。
看着旋照骄傲无比的抿着唇,不屑对观音道:“我师门如何教我,与你何关?”不由心酸动容,阐教千万年来向来不拘于世,若是千年不曾离开阐教,想必即便是哪吒也会在这位
佛门菩萨前张狂不惧,哪里还会愿意下拜行礼。于是恍然记起当年,穿云关下那个嘻嘻而笑的小家伙,“吾当生长不记年,只怕师尊不怕天。昨日老君从此过,也须送我一金砖。”忆起那个激扬热烈的儿郎,可还是如今的自己?怔怔而思,倏忽落泪,式微,式微,胡不归?数千年的流离,而今终于识得归途,何妨抛却那靡靡天庭,碌碌众神?东风正好,不如归去。
除哪吒外,还有那只猴子。
两个家伙一样,都是闯祸的鼻祖,天塌下来当被盖,让人只要一提起名字就头痛。只是孙悟空毕竟天生天养,远比哪吒要机灵,不过捅出的娄子也往往更大,怎么看都是野性难驯,上天入地只为我高兴,变化诸端快意恩仇,却也终归不至辱没了“齐天”二字。
在《逍遥游》里杨戬设的这个局孙悟空大约是第一个发现不对劲的,深思熟虑想起诸般因果,觉得是被那杨小圣骗了,却还偏偏不得诉诸于口,当真憋屈。于是后面战玉鼎,游昆仑,跟着杨戬几人在人间到处晃悠,也就顺理成章。自从之前看过一篇《少年杨戬的烦恼》,便极其诡异的萌上了孙悟空和杨戬的CP,总觉得这两人棋逢对手难得相知。逍遥游这里自然是正经得不能再正经,但单单是这份义气也是相当不错的。杨戬设得这个局,原本与他孙悟空没什么大相关,但这猴子就这么一趟趟的往里纠缠,连昆仑玉虚宫都让他晃悠了一遍,虽说也有看戏或是不满被骗的原因,但想必也是不愿杨戬稀里糊涂的搭上一条命,遗臭万年。其实孙悟空是真正的性情中人,他拿你当了自己人,便自然不会任你生死沉浮,对沉香,猪八戒是这样,对杨戬自然也是这样,甚至对杨戬要更加用心一些,谁让他孙悟空天上地下再找不到更好的一个对手。就如逍遥游伊始,众人以为杨戬尸体被妖精所噬,也唯有孙悟空想着要去为他出口气,其他的或是幸灾乐祸也好,不忍纠结也罢,总比不上这猴子一般义气豁达。西方取经路迢迢,这一路妖精也打了,师父也护了,最后还封了个斗战胜佛的名头,但事实上也只是名头而已,我就不信这一路上除了紧箍咒之外还有什么经什么咒能入得了他的耳朵,但三不五时对着个观音如来,好歹承了人家不少相助之情,总是难以再像之前那样张狂。
玉帝说沉香救了一次母就把那猴子的野性都勾出来了,事实上即便和沉香有几分关系,又哪里全是因为他。比起上古诸神,孙悟空估计也就算得上是个小娃娃,杨戬诸般谋算甚至搭上自己一条性命,为的自然不会是小事。在他看来是杨戬“算计”了他,自然要将前因后果搞清楚,顺便保得沉香不死,这猴子的确精灵,入了一趟阐教,就将连四代首座弟子都不知道的事挖了个十有□,在这文里孙悟空算得上是最为清明的旁观者,看他从全然不知到一点点知悉内情,顺便打几场架,过几把瘾,实在让人很有种代入的感觉。比起不懂事的沉香龙八,或是无能为力的龙四小狐狸,唯有孙悟空的一路所为让人觉得难得的痛快。
后来看他与阐教之人接触得多了,慢慢将阐教独有的那种师徒相处方式理解透了,就可以想见,这猴子很难不对昆仑这帮人产生好感。
第一条就是能打。总觉得这猴子的兴趣大约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吃桃子,一个就是找人打架……寒华被孙悟空追着打架时问他是不是根本找不到对手,孙悟空说原本是有,可惜死了,不难看出他对杨戬和没架打的怨念。这一路看来,不止杨戬,还有玉鼎真人,寒华,就连小丫头旋照都能和他打个过瘾。于是,逍遥游最后猴子窝在阐教大门口一个多月眼巴巴的逮机会想溜进去,那绝对是万分理解。
二来便是阐教师徒间,师兄弟间的感情。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之间如何,他是听的清清楚楚,嘴里说着通天教主和杨戬都是不能再傻的傻子,但实际说不感慨是假的。这猴子重情,但却偏偏鲜少有人对他重情。西天取经时的那个和尚,任他孙悟空鞍前马后,降妖伏魔,一个不如意立马就轰人走了,更别提出镜率不少的紧箍咒,也亏得孙悟空恩怨分明,有恩必报,那和尚才没生生让妖精吞了,那憋屈劲儿,连旁的人看了都要怨念。
孙悟空的授业恩师是菩提道人,所以他对道门应该是很有好感的。他在镇元子那里惹祸时曾回去了一趟,却只剩人去楼空,当真凄凉。所以看到逍遥游最后,猴子又去找了菩提道人,看他在称呼上纠结不敢冒失,真正说起话来又比对着那西天的和尚顺遂的多。从来觉得孙悟空真正的师父只有菩提道人,一壶茶,两师徒,难得的窝心。
就算孙悟空一开始对阐教不甚了解,对太乙真人问哪吒的三句话以及哪吒之后的痛哭不明其意,但昆仑一趟溜达下来哪还能不知道。看元始天尊在他的徒弟面前一点面子都没有,看着阐教十二仙对杨戬说“师侄请吩咐”,啧啧地对霞翎子说杨小圣这说一不二的脾气是你阐教惯出来的,看着玉鼎真人在玉虚宫揭露几千年前的秘密,看着太乙真人累得要哭却还是一步一步跟着杨戬师徒,看着寒华对旋照有求必应,旋照为她师父和孙悟空打上天,阐教的护短和别扭他又怎可能还不清楚。
这样多好啊,没人整天念叨着这样不可那样不可,也没人念紧箍咒,玉鼎真人为了杨戬能一剑劈了南天门,整个阐教为了首座弟子能装作倒退了几千年,这样的教门才该是真正的归宿,真正的情谊,不是么?因他没有,就更容不得别人来谋算掺和,所以在三十三重天上明明确确地说“今个老孙就杵在这里,跟寒华小子一条心,谁也别想上去!”这个时候就觉得,这猴子分外的可爱。
这猴子重情,也格外容不得别人谋算到他头上去,杨戬的诸般算计不是为他都让他怨念了那么久,玉帝和佛门的那点小九九让他弄清楚了又怎可能还有丝毫好感。原先只是隐晦的对哪吒说“老孙也没把……当回事……”,等最后一切大白,知道他孙悟空大闹天空愿赌服输最后却只是让人当做枪使,斗战胜佛的名头就如一个笑话,于是便在观音面前直说让老君叫他大圣。见过了道门那极为合乎脾气的恩深义重,晦涩的佛门便如一潭死水,又有何不可弃?开始时和旋照打得翻天覆地还担心唐僧会念叨,后来索性不屑,师父?爱是谁是谁去,老孙才不稀罕进他大雷音寺的门。于是这一节才便真正让人看得酣然痛快,齐天大圣到底还是潇洒自在一身豁然的齐天大圣,重情重义恩怨分明,天下再无何物可缚,久羁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天地间自再任他睥睨,哪管他人间今古。
除这两只之外,鸿钧门下的徒弟们,以及徒弟的徒弟们……反正除了他老人家本人,也都相当有爱。其实鸿钧并非算是十恶不赦之徒,毕竟九转玄功他从来没逼迫着谁去学,只能说他的忽悠功力实在高深莫测,但我却不喜欢他对徒儿门人的态度,就像是对待一样工具,从来不将他们放在与自己相同的高度。其实我很好奇这样的师父怎么会教出那样友爱的徒儿,就好像看霹雳时怎么也弄不明白紫星眉那样热衷权势无情狠毒的家伙怎么会教出东陵那样冷心冷面万物不萦于心和路光明那样不畏生死温柔侠义的一对师兄妹,大约这也算传承中的一种变异吧……话说回来,鸿钧的三个徒儿,谨慎小心如太上老君,拿了九转玄功看似平常实则战战兢兢,胡练一气结果却练出一气化三清的法门,封神之战里作壁上观不言不语,任谁看都是个中庸得可以当做教科书来学的家伙,却为了担心门下徒儿遭殃,生生将门人散尽,千百年端坐于兜率宫中装聋作哑,也是这样一向独善其身的老君为了自家师弟,千年炼丹不息。阐教的鼎炉自来不灭,为的是琼灵子一人,而老君的兜率宫在世人眼里生生成了丹药房的代名词,为的却也是他的元始师弟一人。瑶池混乱之中,太上老君不顾谨慎的千年的战战兢兢,将丹药交给附身于天蓬的师弟,一句“老道……我……无能啊!练了这么多年丹,也是不成!姑且比没有好,师弟,你就收下吧,告诉元始,别和师尊对上……”便让人再也讨厌不起来这个总是和稀泥的家伙。感情恩义之事,向来怎样做要比怎样说要重要得多,太上老君炼丹赠药,后来在玉鼎元神将散时点醒杨戬,种种作法,实则早已将自己立于险境。他虽犹豫,却还是这样做了,紫霄宫万年前的大弟子,即便装聋作哑无甚魄力,但日复一日殚精竭虑,终究对自己的两个师弟还是不曾辜负。
比起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就有意思得多,只是也惨烈得多。这两个家伙感觉上就像是阐教十二仙里的广成子和赤精子,每日里吵吵嚷嚷怎么看都像是觉得对方不顺眼,但真正有危难的时候,若是让他们丢下对方,那又是完全不可能的。
整个逍遥游里感触最深的是哪吒与孙悟空,但最令我慨叹的却是通天教主。
通天是个聪明人。如广成子与赤精子,吵闹打斗丢法宝,好吧,除了丢法宝,其他的互动与原始与通天都是差不多的。十二仙骨子里都是相互关怀,赤精子与广成子或许可以为了对方做很多事情却又绝对不说出口,但若是让这两个布一场弥天大局为了对方身败名裂门人凋零肉身消亡,先不说他们肯不肯,反正我是不信他们有这个能力和脑子。聪明人往往要背负的远比其他人要多得多,如果他们恰恰有所眷恋,所要保护的人,那么成败兴亡,受伤最重的往往也就是他们。因为看得透彻,就连向自欺欺人都做不到。像通天这样的人,桀骜嚣张,若让他像太上老君那样低眉顺目中庸个三五千年,肯定是做不到的,所以他才聪明得让鸿钧觉得不喜乃至于讨厌。也许元始会将师尊喜欢他因为他傻,师尊讨厌通天师弟因为他聪明这样的话当成师尊因为逗他说的玩笑话,但透析人心如通天者又哪里看不出师尊是真的会一步步将他推入万劫不复。封神一战,阐教截教身为棋子,纵横间七零八落,本就无所谓输赢。通天所要顾虑之事实在太多,师兄结局会如何,弟子们结局会如何,看他为金翎子霞翎子谋划出路,看乌云仙对通天的敬重,可见截教对弟子与阐教对弟子实是别无二致。已成定局之事无可逆转,注定了两败俱伤,通天却偏偏不愿师兄承受这样的劫。于是嘴角噙着冷笑,封神战中毫不留情的夺去众多弟子的性命,看着师兄失望不解的眼神,暗地里一步步将自己布为弃子,殷灭周兴,便是以整个截教的覆亡换来了师兄以后几千年的安然清净,以及对付鸿钧老祖翻盘的可能。
或许再惨烈的结局通天都永远不会觉得后悔,但这番行止总会让旁的人心酸难抑。
第一个便是知道真相的元始天尊。都道元始天尊蠢,但身为阐教之主,活了数十万年的人,能蠢到那里去,不过是一颗赤子之心,从未玷染尘埃。看他哪怕与通天斗得再狠时也从未想让他死,淡然说愿与师尊同往万劫不复之地,便知元始其实是重义而长情的,很多东西他不愿想,不敢想,但真正事实摆到眼前时也不会去推诿。真正为了弟子,他可以做很多事情,看他夺了虚迷幻境满身鲜血一定要去救得玉鼎,纵然他在昆仑对众弟子全无威慑,还总是惹出麻烦,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是值得师兄师弟,门下弟子去费劲心血护着。昆仑是不似紫霄宫唯我独尊,不似大雷音寺宝象森严,但这样的昆仑才是众人心之所系,阐教不仅是他们的教派,更是心理唯一的归属。看元始天尊知道真相后并未怎样痛哭流涕捶胸顿足,他的师弟自来喜欢和他对着干,却也从未见这两人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原先误会了也绝不会罔论生死,至多江湖不见,现下看来原来两人之间根本是连结都不存在,有何必需要谁来开解?他的师弟还是万年前那个桀骜却关心他的师弟。师弟不变,他又怎么会变?
元始天尊之外,同时知道真相的还有他那群徒弟,不得不说阐教真的是个非常,及其,特别,无与伦比的可爱的地方。阐教从来没有正常人,一个个都是护短又别扭。看阐教异闻录里那些看似雍容端肃实则囧的让人黑线的上仙们凑在一起,实在是特别有意思。阐教的人为了师父和徒弟,什么事都做得出来,护短得那叫一个理直气壮地动山摇。十二仙为了师兄弟能装成凡人一路尾随,普贤真人为了师侄满身染血,让人瞠目。见过阐教的人都知道,想找阐教众人的弱点,那根本不用问,绝对就是他们的徒弟跟师父。所以阐教异闻录里的云中子篇看的才最是有趣,明明不知道自己实是阐教中人,看到师父“被掳”依然宁愿对敌屈膝,所以说这跟风水什么的当真无关,只能说是元始天尊的天赋异禀外加一脉相承。还有黄龙真人为着只有几岁的小玉鼎和元始天尊大打出手,气得老人家吹胡子瞪眼骂“孽徒”,上有无良大师兄二师兄两只,只得天天抱着“小”师弟奔走逃命,以至于万年后玉鼎真人醉酒不认人,逮谁砍谁,连杨戬都不能幸免,却只有黄龙真人能近身左右,便让人感叹,童年的影响果然奇妙……
将话题扯回来,阐教诸仙知道通天之事后,起码表现出来的样子,绝对是比他们的师父更自责。倏忽想起杨戬用了与通天教主一样的手段,便更难以抑制惊骇与愤怒,但正如普贤真人说的那样,不管怎样,师尊也没有真的痛恨过通天师叔,无论再怎样误解敌对,也没有想至他于死地。所以这正是阐教最让人割舍不下的地方,在他们看来,情义二字,远比世间万物都要珍贵。君不见琼灵子不愿一遍遍毒死阐教弟子宁愿装成口眼歪斜让人一见了就忍不住冒鸡皮疙瘩的样子,却还是不会有人躲着她走,这样的阐教,方算得上谁也不愿割舍的温暖,就在诸般细节里,所有人之间都透露出不必言明的理解与关爱。看阐教十二仙见了通天,内心痛悔却无法开口,他们本都是与通天一样的人,即使不说,彼此之间又怎可能有真正的怨恨?看太乙真人总是时不时脱口而出“通天师叔你将杨戬还给我玉鼎师兄”,然后发现情形不对,便躲在徒弟身后,实在是有趣;哪怕即便都道玉鼎真人和通天不和,他却依然为通天的苦心谋划而锥心感慨,甚至不惜向师尊动手,冷然道“是为了通天师叔打的”,真正的感情恩义,都是放于心间化于言行,又何足言道。
话说回来,阐教众仙中,最有话语权的从来不是元始天尊,而当属玉鼎与杨戬师徒。这两人算得上逍遥游里当之无愧的主角,所有的谋划,算计,恩义,感情都在这师徒一路的安静与默契中尽显而出,细细勾勒出阐教师徒情的一个缩影。
文章一开始,就是优哉游哉悠悠昆仑,黄龙真人一如既往为着佳酿伤脑筋,倏忽间玉鼎真人一掌劈了半个玉泉山,将阐教其他十一仙惊得骇然,再看玉鼎真人已然破了法阵,出山去了。后来救下杨戬肉身,又在瑶池之上与鸿钧老祖逼出开天神斧内的另一半元神,至此元始天尊已派弟子去净坛庙闹了数月之久,孙悟空已猜出杨戬有其苦衷,陆压道君几千年之后第一次从东海海底爬出来,南天门凌霄殿都成了历史名词,而也就是从这里开始,杨戬才算是完完整整正式出场。
总觉得夜风应该是个善弈之人,谋篇如布局,不知不觉间布下种种阵势,等到真正明白其所谋划之事时,业已收官定式,于是擦擦冷汗,只能啧啧叹声,果然是“好大一盘棋”。
玉鼎真人在文中当算是第一冷心冷情之人,虽也有元神不稳的因由,但看到数万年前的小玉鼎,在玉虚宫整天看着师兄打架,师父乱玩法宝,黄龙真人焦头烂额,就不自觉的想笑,玉鼎真人长成了这么个性子,大约算是产生了对囧死人不偿命的阐教“抗体”了吧,但矫枉过正,于是玉鼎真人就为阐教的另一类不正常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想当初杨戬初上昆仑,玉鼎原本是没怎么看好这个孩子的,但多少年朝夕相对,却也难免染上了阐教上下无法解释的“徒弟综合症”,几百年惶惶不得安,既不愿看着这个孩子死,却也更无办法。不过最后终是看轻杨戬了,三百年九转玄功得成,玉鼎刚刚安下了心,却又眼睁睁见着杨戬劈山救母,最终却是十只金乌将母亲灰飞烟灭。于是人间昆仑,玉鼎便一直伴着这个徒儿几十年,直至他不再消沉。想必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师父,阐教,便成了杨戬心中最为珍惜的所在。母亲已然救不回了,这样的事情谁也不愿经历第二次,于是无论如何也要保得整个阐教,不受他人所欺。
原本封神战前,灵珠子投胎人间,杨戬只是稍有疑惑,但及至三姝携了混元金斗,十二仙一一被削去顶上三花,玉鼎真人毁了半个元神,通天教主被封在昊天塔内,方发觉原来自己一直珍惜的所在是这样一个不慎便险些覆灭,于是“师父已不能做到之事,总是要有人来完成的,”杨戬便是在这种情形下接过了通天教主与玉鼎面前的棋局。
都道杨戬善谋,但我总觉得,这个“善谋”也应该是被漫漫岁月逼出来的吧。自出生伊始,便因额上神目被世人成为“妖怪”,孩子的心总是最柔软的,几千年后杨戬的噩梦里依然回荡着这一幕,不可谓影响不深。便是因为自小有人厌恶,惧怕,所以总是显得与周遭格格不入,好像永远都是与欢乐的事情绝缘,于是杨戬自小便在性格中养成了一个“藏”字,无人愿懂无人可诉,便是这在凡人眼里看来如此寂寥的一件事,生生让他养成了习惯。之后对抗鸿钧老祖,千年算计却包括山河社稷图诸人在内,无人能知其所谋为何,便也就不难理解。随后父亲与大哥尽亡,母亲被押往桃山,自己带着个年幼的妹妹,无处可逃无人可依,就连眼泪都成了奢侈的东西,颠沛流离,前路茫茫。应该说,杨戬到此时为止,除父母亲情外对人世间的认识都是最丑恶的一面,所以面对鸿钧老祖一眼就能看出他有所求,不亢不卑,也是因此才对阐教没有要求的关爱格外珍惜,誓死守护。
学成九转玄功,出师下山的杨戬似乎才三百多岁,用神仙的纪年来看,大约就还是一入不得眼的小孩子。这般年纪,加上诸般能耐,其实很容易产生一种“我命由我不由天”或是“只要努力,没什么做不到”的情怀。杨戬自然如论如何都算不上中二的人,但毕竟还是低估了玉帝的心狠手辣。总以为追杀自己一家已是狠毒到了极致,没想到却真能对亲妹妹也下的了这样的毒手。其实瑶姬之事,杨戬是可以做得更稳妥,但一个三百多岁就能让盘古神斧承认了的人,说心底没有一丝窃喜,骄矜,那实在是太难,而且三百年,他也不想再等了,便豁出去拼了那一次。于是豁出去的,便还有母亲的命。想来杨戬一生谨慎,好似只略微任性好强了那么一次,换来的就是万劫不复。后面几十年人间浑浑噩噩,或许并不仅仅是丧母之痛,还有着深深懊悔。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杨戬再不敢少谋算哪怕一丝一毫,这样的教训,这样的切肤之痛,一次就足够他一生不得释怀,哪里还能忍受第二次的可能。人,往往只有失去什么之后才会愈加珍惜,这就可以理解,后来为护阐教,杨戬如履薄冰地谋算了数千年,任一个小角落都不肯放过,哪怕出了杨婵思凡之事都不敢稍歇,以命引势,将自己的生死都算入局中,几千年前的惨淡收场,他实在,再不敢轻算。
于是这跨越了几千年的一局棋,缭乱入眼,三界中再难复见。以前看《棋魂》的时候,塔矢名人曾经说过,一盘完美的棋局需要两个实力相当的国手(大意吧,记不清了),所以,虽然鸿钧老祖确确实实不喜欢,单单就这一场对弈,就值得满满当当酣畅淋漓浮一大白。最后几章的解惑看得尤其过瘾。不过,笑……确实是很大一盘棋,光解惑就写了十来章,我在想当初构思时夜风到底用了多少心思……
当年玉鼎真人与杨戬在混元金斗之中,面对的势是要么阐教死,要么截教亡。其时玉鼎真人方明白鸿钧老祖的真正意图,杨戬与通天教主已成盟友,而通天教主已然扯破了表面的服从,准备以命相衡。及至魂入昊天塔,又被杨戬救入昆仑法阵之内,通天的这一局方退居成为杨戬棋中的一角,这新的一轮,拼的是思虑,而斗的,却是人心。
总觉得如果阐教开设了鬼谷学这门课程(当然阐教比鬼谷出现的时间要早得多……),那么杨戬肯定是当仁不让毫无疑问的满分学生。他从一开始,局势也罢,能力也罢,情报也罢,统统比不上鸿钧老祖。无能为力之下,只能示弱。只是这示弱的方式很巧妙,将自己的短处明明白白显现出来,让鸿钧老祖放了心,也就此入了套。
之后千年日复一日都是累积胜算,不得不说某些方面,鸿钧老祖也是积怨过重,他是上古大神,先于混沌存在,在他眼里大约除了伏羲女娲那帮人外没几个放在眼里,一次次的试探,传功……不说陆压道君看他不顺眼很久了,东华帝君誓要灭之而后快,伏羲神王拘了他一半元神为杨戬的棋局争取了千年多的时间,便说紫霄宫众多门人,只怕也只是惧于他的威势,最终连他的亲传弟子也要杀之而后快……不得不说,这人缘,混得忒惨。
自鸿钧出场之后,能用之人其实并不多,或者也可能是他自视过高,其他的那些便如蝼蚁也用不着怎么费心思。除了天界那些唯唯诺诺恨杨戬恨了八百年的家伙外,好似只有一个赤松子算得上亦敌亦友。赤松子明显更偏向东华帝君那一边,更同样也是个保命谨慎的老油条,难以倚重,而天庭诸人……大概若杨戬不是为了司法天神的便利条件,这八百年怕是连看都不想看他们一眼吧,而最精明的太上老君,又是早就和杨戬约好,向着自家师弟那一边的。这便是杨戬营造出来的“势”,鸿钧老祖看似风头无两,实则已是全无后援退路。
当然最要紧的是杨戬的目的必须无人猜得出,一旦鸿钧老祖有一丝察觉,就必然是局破,人败。尤其是杨戬失去记忆甚至法力之后,黑白两方交战得才是最为激烈,一步走错都有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及至玉鼎真人误入虚迷幻境,元神溃散,杨戬既惊痛落泪,若非老君元神及时提醒,险些失了存亡门户。却也是因玉鼎之故,待杨戬回过神来下界释放玄气,鸿钧老祖依然没有想到杨戬剑锋所指竟然如此决绝,原以为只为着五色石,未料到十大神器都是关键。待得元始天尊满身鲜血元神涣散地抢了虚迷幻境救出自家徒儿,鸿钧老祖似有所悟赶往天界之门,才真真正正算是陷入了彀中。
其实若非阐教众人与元始天尊那两个师兄弟,杨戬这一局绝难赢得这么漂亮,甚至可以说这最后的结果其实是险胜的,一个不好玉鼎或是元始天尊就有可能命丧三十三重天。这一局棋中最精彩的一手就是玉鼎陷入虚迷幻境,不问是非对错的话简直可以看做神来一笔。杨戬能胜是胜在胸中韬壑,步步为营,即便出了沉香之事也只是顺势谋篇,一招一式厚重深沉,想在他这里看到如此诡谲的一手棋倒是难上加难。其实细细想来,若非元始天尊不顾性命去救下自家徒儿,太上老君及时告诫,二人输赢依然在五五之间。鸿钧之输,不仅在谋划,更在人心。阐教本就是抱成一团的,兜率宫内手忙脚乱,众仙看着玉鼎危在旦夕一个个目赤落泪,元始天尊为了徒弟急急而奔,哪怕因着当年那颗丹药元神不稳,无论生死依旧义无反顾。通天教主自看明白鸿钧与上古众神的那局棋,与鸿钧早已是不死不休之势,看他布了俞东林的疑阵,借龙四之躯与杨戬之局遥相对应,最后一句“师尊,弟子便来给你送行了”,数十万年的感情与愤恨,便以万劫不复作为了结。陆压倒是众人中最潇洒随性的,配合着杨戬一路打到天庭,一件件法宝毫不留情丢暗冥入,之后却又哭他的昆仑镜和洞府,让人不得不感叹,这家伙绝对是扮猪吃老虎的吧。同样是上古大神,无所求的陆压绝对比鸿钧要讨人喜欢得多。至于昆仑镜,咳咳,总要让人有点私人爱好不是……众人中只有东华帝君堪称惨烈,千年所为,不过情之一字,玄女生死。虽说是见不到归路的单恋,但他却毫不纠缠,只是爱得坦坦荡荡。即便是死了也还留得一丝清明,誓为玄女报仇。只是他真正死去了,玄女依然活着,总算明了东华先前只是不想自己去死,心中纠结之时,东华却再也不在了,就连想去月老阁一观自己心绪都毫无可能,果然情爱之为物,最是纠葛人心。挺喜欢夜风后面写的东华帝君的一个小段子,玄女若是身在万劫不复之地,自要前去寻找;玄女若还活着,便绝不能在这里等她,真是难得情深。东华帝君身边的侍从也都是让人瞠目的决绝,万劫不复之地也敢随他一并去闯,这样的主仆情也相当戳人心口啊。
话说回来,鸿钧老祖其实是通达人心的。看玉帝觉得玉鼎过于严厉,若是他一定恨死这授业恩师,鸿钧却能明白玉鼎的未道之言。他明白,但他却不在乎。不在乎通天是不是为师兄甘当弃子,不在乎东华帝君是不是为了玄女愿以身相殉。于是最后四面楚歌,十方为敌,便是真正的万劫不复。
整个故事里,最喜欢的其实是结尾,那种历尽峥嵘最后岁月静好的感觉。陆压道君怀念他的昆仑镜,无家可归于是跑去阐教赖着不走;孙悟空八百年后终于再次上了方寸山,见到菩提道人;乌云仙得知师尊尚在,于是激动欢快地跑去尽弟子的孝道;哪吒三兄弟理都不理李靖一声,齐齐跟着师傅回昆仑聚头……看着元始天尊一个没看住就又闹出什么名堂,喝醉酒的玉鼎真人满昆仑地寻着徒弟,杨戬扶额无语,一如既往料理善后……似乎自几千年之前便是这样,从未改变。
由此看来,逍遥游,这名字当真妥帖。
逍遥游,但看北冥鲲化为鹏,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岂惧蜩与学鸠嗤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我辈行藏君岂知?仙山路远,自是待收官事了,归去非迟。即便万人误解,险境还生,自当初数千年前昆仑镜的遥遥边角,以三界为局,众生为子,九万里则风斯在下,自北冥至南冥的这一路,他救故人,酬百谋,集玄气,遥看人间蛛丝马迹八百年,终得一气化鸿钧,得偿所愿,谁又能说这场遥远的路途不是一场逍遥游?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至人无己,神人无功,看他杨戬机深虑远,通天教主布疑帷幄,一局毕了,天庭还是那依旧故我的天庭,凡间依旧是那熙攘嘈杂的凡间,只是能威胁昆仑之人,终不复存。之后我自跳出红尘,忘机昆仑,相对陶然,仙骨无寒暑,千载犹旦暮,自此而后,日日夜夜,又有何时算不得逍遥游?
逍遥游,从此山水自在,风雨不复,八百里绵延昆仑,即便他三十三重天须臾倾塌,又关他阐教,他杨戬何事?瑶池仙子,凌霄宝殿,怕是尚不如玉泉山半道绝壁,一径红糁。每日自看师叔师伯教徒养花,煮茶下棋,不时替天尊大人收拾个无伤大雅的烂摊子,心无挂碍,自当是逍遥而游。

1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2-05-04 09:57:10
光细读就花了二十分钟,多谢亲心血,抱
这几天JJ抽风,评论什么的都来不及看到,因为打不开作者页面
本来有无数话要对亲说的,但是临到回复的时候,竟又不知说什么好,趴,后来想想,杨戬之所以演戏那么完美,就在于亲所说的那些,以及,他知道有昆仑镜啊,如果一个人在监控头底下做事,自然养出那种难以被看穿的习惯
其实看电视剧的时候,看见那样的哪吒都想跳脚- -好在后来宝莲灯前传里的不错,哪吒情节是很多人小时候有的,我也是~~
起名的时候,文章才写了2000字,那时真心想的是,等全文结束的时候,该开心自在活着的人都能如名吧…于是那时候别说东华帝君,连鸿钧都还没在大纲里出现呢,实打实的一个原剧人物团队,你可以说我,写着写着,就走火入; ……
逍遥游断断续续,写了整整四年,其中一年断更,还有一年多根本字字句句往上扔,就是因局太大非全部心血不足以重新掌控,最后我将当年所有想法与伏笔全部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值夜班的整整盯着两个晚上,以前那些已经沉寂到我难以记起的人物又鲜活了,于是辞职之后安心就开始重新拾起写,大约花了三个月,终于尘埃落定,那种感觉,笔墨难以形容,就好像知道所有人都好,他们继续那样的生活,有何不可…
说来有趣,与闺蜜上次谈话时,假若世界末日是真的,你要干啥
遂答,忒悲哀感觉也没啥要做的,逍遥游都写完了
[2楼] 网友:blue  发表时间:2012-05-04 17:16:12
戳夜风,怎么能没什么想做的呢?《就是不想死》之后还要有新文的啊~表示最近看文的胃口都被夜风喂刁了,看着荐文帖子里一溜溜的文名居然一个都不想去翻,宁愿把《就是不想死》反过来倒过去的看上一遍又一遍,嘤嘤夜风你要负责!
四年的时间营造出来的心血的确是很不容易啊,不是为了写文而写文,而是就好像自己创造了一个世界,创造时总有力有不逮的时候,但却总不可能永远不管不顾,哪怕自己或者会因之而有生活上的影响,但看到那个世界成型了,按照自己所愿一切生活的很好,也就会心满意足(喂喂,我说的真的是夜风,不是盘古?擦汗……所以其实逍遥游已经成了夜风的灵魂一部分吧,那我是不是该替《就是不想死》羡慕嫉妒下,挠床单中~)
于是内牛满面去为《就是不想死》码长评去,奔走~
[3楼] 网友:心闲似云  发表时间:2012-05-04 18:47:34
此评一出~~俺都不敢写了~~~><
好喜欢撒~~~捧脸~~~!!!!
[4楼] 网友:心闲似云  发表时间:2012-05-04 18:48:26
此评一出~~俺都不敢写了~~~><
好喜欢撒~~~捧脸~~~!!!!
[5楼] 网友:心闲似云  发表时间:2012-05-04 19:09:00
此评一出~~俺都不敢写了~~~>< 好喜欢撒~~~捧脸~~~!!!!
PS:最初看逍遥游也是四年前,当时记得还在更,似乎看了不少但后来听说坑了怕掉进去……(其实已经掉进去了……——直到不久前有人忽然告诉我完结了还给我地址~~那个惊喜~~看完那个哈皮~~~~
果然这么大篇幅真要命,看着都快忘了,别说写的人,难为夜风还记得所有伏笔组织人物。说实在的这里面没有我讨厌的人,个个给俺的感觉不错,包括混的毫无人缘的鸿钧老祖~~如果说真的讨厌谁,猪八戒- -!真的是猪一样的……但是从天尊大人附魂了之后俺就幸灾乐祸滴哈皮了~
[6楼] 网友:心闲似云  发表时间:2012-05-04 22:11:57
受不了了晋江了,吞了好几帖……
[7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2-05-05 08:33:48
摸摸楼上,以及楼主
就是不想死里的作者推荐文帖是夜风自己字字句句看过的,觉得很好看才推荐的,那些个人口味的东西排除掉的话,若亚动物诊所和SCI探案真的很神很好看啊捧脸
[8楼] 网友:blue  发表时间:2012-05-05 17:01:36
多谢心闲姑娘喜欢~扭动,其实我也很喜欢看你的评的,看我真诚的双眼╭(╯3╰)╮
另外夜风,我说的不是你的荐文啊……SCI和诺亚诊所我都是在看就是不想死之前追的了,咳咳,不过话说回来SCI四部里真的是第一部最好看,大夏天三更半夜看时感觉可凉快了,降温效果绝对比空调好有木有。我说的那个是闲 情里那个昨天,今天,明天的推文荐文帖,我看就是不想死就是从那个帖子里翻到的……
[9楼] 网友:心闲似云  发表时间:2012-05-06 12:58:03
回蹭楼主和夜风~~~~
话说俺是看完逍遥游去围观夜风专栏的其他地方,结果《就是不想死》这个名字第一次看到的时候俺胡乱滴联系到《逍遥游》的鸿钧老祖= 0 =!!喷的好没形象~~~
[10楼] 网友:Tun+yuan  发表时间:2014-02-14 17:22:25
顶ls亲~老祖谋划半天不就是为了脱离三界,不死不灭么。。。“就是不想死”...嗯,果然甚妙~~
[11楼] 网友:九儿  发表时间:2016-01-28 21:42:17
天哪噜,好赞的文评。。。这才算真真正正看懂了吧……
[12楼] 网友:安  发表时间:2016-09-07 00:22:46
时隔多年重温,看到这么好的长评不盖个章总觉得不好意思
[13楼] 网友:此景  发表时间:2019-05-27 02:46:27
写得真好
[14楼] 网友:阐教迷妹  发表时间:2019-07-09 09:44:06
膜拜大佬,实在想不到该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