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七零妇产圣手》

作者:酒窝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遭遇解放》,全面梳理了我国女性从1890-1930年代的生存情况,你会发现,曾经有短暂的一段时间,一部分女性看似走出了大宅院,有钱人家的女孩子也能读书,但是那个时候,所谓的时髦新女性也不过是为了更好地嫁人而已。她们学英文,学跳舞,还学家政,最后一纸文凭就是她们帮助自己家族联姻的体面嫁妆。这一点从张爱玲钱钟书的小说里也能屡屡见到。那都还是权贵家族,普通人家的女儿,那时候的命运与千百年前并无分别。
真正推动女性解放落实,并持续进步到最终能让我们这代人普遍受益的,一是技术,感谢避孕套和短效避孕药(比如优思明优思悦)的发明和全民普及,让女性从不得已的终生生育的桎梏里脱离出来,有机会参与社会劳动。
第二就是政策,包括当年老人提出强制规定女性不许缠足。(举例,我外婆是已经缠了一阵子的,被政策强制解放了,并不是完全的缠足,但到了中年基本就行动不便了,别说下地劳动或者出门,家里做饭做家务里里外外都行动不便,但她仍然一辈子感激老人这个规定,因为她的小姐妹有缠足感染致死的,有后来得了血栓疾病死了的等等)。再比如后来的计划生育政策,把其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我们从现在回头来看,计划生育政策是切实推动女性解放的另一个有效手段。我是85生人,臭不要脸可以冒充个90后,我小时候曾经遇见过农村计划生育执行时的抄家过激情况,但是,即便现在回头看,你也会发现,除了强制计划生育,你没有更好的办法。那时候被强制的家庭,都已经是生了三四个四五个甚至更多的家庭,比如我二叔家,已经有了五个孩子,但还要躲计划生育。说他们是因为太喜欢小孩么?不是,他们也因为生的多了养不起了把新生女婴扔掉,但仍然继续生。免费发放的避孕套他们不用,优生优育宣传他们听是听,但其实听不进去,他们就是鲁迅说的那种麻木不仁的底层人民,生孩子只是天然本能,生了之后如何养育,他们根本没想过。基本就是“生孩子干嘛?放羊。放羊干嘛?攒钱。攒钱干嘛?长大娶媳妇。娶媳妇干嘛?生娃放羊”这种模式。
所以看到了么?理论上讲,宣传教育当然是优生优育的理想手段,但教育手段至少需要经过两代人三代人,才能逐渐稳定一个观念。事实是,中国几千年的男权社会都不许女性受教育,从民国起就一直有人呼吁女性解放了,但这种呼吁和七八十年代宣传优生优育性别平等一样,几乎起不了什么作用。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下,民众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他们根本认识不到优生优育实际的作用以及未来对整个社会的长远影响。这是个打不破的怪圈。中国社会从来就没有温和的变革,你说要在房子里开窗,必然要遭到所有反对,你只有说我要整个掀了屋顶,他们才勉强允许你开个小窗。从结果回看,70后80后90后的女孩子们,我们大多数都是计划生育政策的真实受益者。如果指望老百姓自发的少生优生,我们这代女孩子中的一大半是没可能被送去读书从而改变命运的。中国社会全面的巨大的进步,从物质到意识形态的真正接近现代文明,也就是最近三十年间的事。而在那之前,优生优育为这一切提供了可能的基础。
3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陈风与露与你  发表时间:2019-11-18 12:18:31
+1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9-11-18 19:41:56
社会制度对于社会的发展进程影响很大。如果单纯从生产力角度来看,日本的生产力应该发展比我们迅速,但是他们的女性社会地位的确比不上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