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纪念孝贤皇后

作者:Paolo

因为从以前开始就很喜欢孝贤所以,看了大大的这一章关于乾隆和孝贤的,很对我的感觉,所以再也忍不住了,来一个关于孝贤的长评吧
高宗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察哈尔总管李荣保女。高宗为皇子,雍正五年,世宗册后为嫡福晋。乾隆二年,册为皇后。后恭俭,平居以通草绒花为饰,不御珠翠。岁时以鹿羔沴毧制为荷包进上,仿先世关外遗制,示不忘本也。上甚重之。十三年,从上东巡,还跸,三月乙未,后崩于德州舟次,年三十七。上深恸,兼程还京师,殡于长春宫,服缟素十二日。

孝贤皇后身为中宫皇后,主管后宫事务,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但她并不挥霍。她生来就好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平时,她从不佩戴用金玉珠翠制成的饰件,帽子上插的是用通草绒线做的花。她认为用金线、银线制做荷包、香袋等物品是极大的浪费,无异于暴殄天物。
一次,乾隆帝在阅读祖父康熙帝御制的《清文鉴》一书时,得知满洲旧俗有用鹿尾绒毛搓成线,代替金线绣在袖口的做法。那是由于满族居住在关外,生活条件艰苦的缘故。帝将这个学习心得告诉了孝贤皇后。言者无意,听者有心。孝贤皇后深受启发。于是她每年进献给皇帝的荷包都用鹿尾绒搓成的线缝制,十分简朴,以此表示她永不忘本之意。孝贤皇后这种节俭之风和不忘本之心,深受乾隆帝的敬佩和尊重。
  孝贤皇后像孝贤皇后孝敬公婆,问安侍膳,恪尽子妇之责,深受公婆的喜爱,与公婆关系十分融洽。孝贤皇后对待自己的夫君乾隆帝更是感情至深,爱护有加。有一次乾隆帝患了疖疮,很严重,经过多方医治,才渐渐痊愈了,但御医一再叮嘱“须养百日,元气可复”。为了保证夫君的绝对休养,不受外界的干扰,孝贤皇后就搬到了皇上寝宫的外屋居住,精心服侍了百余天,见皇上确实康复如初了,才回到自己的寝宫住。
  孝贤皇后主持后宫不妒不偏,深明大义,也深得其他妃嫔的敬重。她似乎拥有了一切,无上尊崇的地位,和谐温馨的家庭生活,她满足并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一切。然而,两个儿子的接连夭亡却彻底打乱了她的阵脚,摧毁了她的精神,将她的心撕成了碎片。
乾隆十三年(1748)二月初四日,元旦刚过33天,乾隆帝就奉皇太后,偕孝贤皇后东巡。很明显,此次东巡的用意是借谒孔庙、登泰山,游山玩水来排解孝贤皇后心中的痛子之情。可乾隆帝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孝贤皇后竟病逝途中。
乾隆皇帝为了替他所宠爱的皇后富察氏分忧解愁奉着皇太后钮祜禄氏和皇后两宫的銮驾,以东巡为名,浩浩荡荡来到山东,谒孔陵,祭泰山,凡名胜古迹,统统去游览一番。
二月二十四日,东巡队伍来到山东曲阜,游览了著名的孔庙。第二天,在孔庙举行了盛大的释奠典礼,这一天还谒了孔林,到少皇后夏朝冠皇后冬朝冠陵、元圣周庙行礼致祭。二月二十九日,他们还登上了东岳泰山。三月初四日,到济南游览趵突泉。三月初六日这天,他们游览了历下亭。三月初七日,再一次游览趵突泉。三月初八日,乾隆帝奉皇太后回銮,踏上了回京的路程。三月十一日,到达山东省边界的德州,弃车登舟,沿运河从水路回京。当晚亥时,孝贤皇后就病死于船上,年仅37岁。乾隆帝立即将皇后病死的消息上奏给了皇太后,皇太后亲自到皇后船上临视了孝贤皇后,“悲恸良久”。乾隆帝命庄亲王允禄、和亲王弘昼,恭奉皇太后御舟缓程回京,自己在德州料理孝贤皇后丧事。三月十四日,乾隆帝护送孝贤皇后的梓宫到天津。皇长子永璜在此迎驾。三月十六日未刻,孝贤皇后梓宫到达通州,暂安在芦殿内。在京亲王以下、三品官以上齐集通州。皇子们在孝贤皇后梓宫前祭酒,举哀行礼。当天戌刻,孝贤皇后梓宫到京。文武官员及公主、王妃以下,大臣官员、命妇,内府佐领内管领下妇女分班齐集,缟服跪迎。由东华门入苍震门,奉安梓宫于孝贤皇后生前居住的长春宫。三月二十五日,孝贤皇后梓宫奉移景山观德殿暂安。皇后一死,乾隆帝失去了一位美丽温柔的伴侣,不由他痛悔交加…… 富察皇后是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女儿,雍正五年,雍正皇帝替儿子选定她为正室嫡福晋,那年,弘历才十七岁,封宝亲王。即位后乾隆帝立即册封她为皇后。
皇后生前曾为自己讨过谥号,那是皇贵妃高佳氏死时,乾隆赠以溢号“慧贤”,皇后便说:“我死之后,以‘孝贤’二字称谥号,可以吗?”至此,乾隆帝便按照她的遗愿,谥号“孝贤纯皇后”。
一直到乾隆十七年(1752年)冬,东陵胜水峪地宫完工,乾隆亲自护送皇后梓宫安置于地宫宝床,至此,孝贤皇后大丧仪才落幕了。此是后话。 在富察皇后安放在裕陵地宫后的四年多时间里,为她祭酒一百一十次 清东陵(裕陵) 乾隆帝在皇后丧满之日,饱含热泪,十分悲痛地制写了著名的《述悲赋》,《述悲赋》具有催人泪下的震撼力量,历史上哪有这样的皇帝对爱情如此的转移深挚呢。 正值壮年的乾隆痛失爱妻,一度暴躁不已,而这期间,倒霉的皇长子永璜(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所生)在因为毫无悲哀之意,而被盛怒的乾隆斥为不孝,连同其师傅、谙达等一同都受罚。而永璜也因为这次事件,失去竞争皇位的机会,没有了成为太子的可能,也为后来的颙琰登基埋下了伏笔。 富察皇后去世后,凡是她使用过的奁具、衣物等,全都保留,一切按原样摆放。 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冬巡盛京(今沈阳)途径科尔沁(今通辽),遇到了富察皇后所生的皇三女和敬公主,乾隆的心情是“同来侍宴承欢处,为忆前弦转鼻辛”看着女儿,想起发妻,鼻子酸酸,吃饭也不香。为了避免触景伤情,乾隆在以后的南巡再也没有进入过济南城,怕的是“恐防一入百悲生”。 六、夫妻团聚 直到嘉庆元年(1796年),身为太上皇的乾隆,最后一次到富察皇后的灵前祭奠时,他们已经阴阳分割48年了,乾隆已经是垂暮之人了,依然念念不忘富察皇后足以见得其夫妻感情的深厚。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皇帝驾崩与养心殿,享年89岁,阴阳阻隔50多年之久的恩爱夫妻,终于在地下又团聚了。
乾隆给皇后的诗作:
《述悲赋》: 嗟予命之不辰兮,痛元嫡之连弃。 致黯然以内伤兮,遂邈尔而长逝。 抚诸子一如出兮,岂彼此之分视? 值乖舛之迭遘兮,谁不增夫怨怼? 况顾予之伤悼兮,更怳悢而切意。 尚强欢以相慰兮,每禁情而制泪。 制泪兮,泪滴襟,强欢兮,欢匪心。 聿当春而启辔,随予驾以东临。 抱轻疾兮念众劳,促归程兮变故遭, 登画舫兮陈翟偷,由潞河兮还内朝。 去内朝兮时未几,致邂逅兮怨无已。 切自尤兮不可追,论生平兮定于此。 影与形兮离去一,居忽忽兮如有失。 对嫔嫱兮想芳型,顾和敬兮怜弱质。 望湘浦兮何先徂?求北海兮乏神术。 循丧仪兮徒怆然,例殿禽兮谥孝贤。 思遗徽之莫尽兮,讵两字之能宣? 包四德而首出兮,谓庶几其可传。 惊时序之代谢兮,届十旬而迅如。 睹新昌而增恸兮,陈旧物而忆初。 亦有时而暂弭兮,旋触绪而欷觑。 信人生之如梦兮,了万世之皆虚。 呜呼!悲莫悲兮生别离,失内位兮孰予随? 入椒房兮阗寂,披凤幄兮空垂。 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
译文:为什么易经一开始就讲乾坤?为什么诗经第一篇就咏关睢?因为夫妻是一切人伦的开始,所以将天地名为乾坤与之匹配。我与皇后婚配,至今已经22年了。我是多么的伤痛啊,一夜之间就要与皇后永远诀别,从此阴阳两隔,再也无法得知对方的消息。
皇后是父皇为朕选择,出自书礼名门,门弟堪配皇室,册立为嫡福晋。在东宫时修身养德,勤于内职,虽然我们没经历过穷困,但是也一同经历了风风雨雨。等到她正位坤宁,尽职尽责地辅助朕躬,和悦地侍奉太后,可以作为朝中的表率。生活简朴,率先采桑饲蚕;忧国忧民,祈求风调雨顺。谁知命运多舛,皇后伤痛于两个嫡子接连弃世,以致黯然伤神,落下病根,阖然长逝。她抚养妃嫔的孩子就像亲生骨肉,从不厚此薄彼。在这接连的打击之下,又有谁能不对夫君抱怨呢?何况母亲伤悼两个早殇的幼子,怎能不痛彻心扉?可是她反而强颜欢笑安慰于我,每每抑制伤悲和泪水,这样的伤痛又如何能止住,我看见泪水滑落在她的衣襟,,我知道她的心底并不快乐。早春启程,和我一起东巡,皇后生病后害怕劳动众人,于是促我及早返京,谁知却遭遇了突变。登上画舫,经由潞河返回京城。谁知快到京城的时候,皇后与世长辞,留给我无尽遗恨。深切地自责却不可追悔,追思皇后一生的事迹。皇后的音容笑貌时刻出现在脑海中,失意恍惚怅然若失。面对六宫妃嫔,却想着皇后的倩影;可怜和敬公主,这么小就失去了母亲!
我遥望湘水,为什么舜的妻子却先他而去了呢?我遥望蓬莱,为什么没有通往那里的船只呢?祭奠皇后,在灵前徒然悲怆,遵循古礼,为皇后定谥孝贤。追思皇后之懿德,就是这两个美好的字眼都不足以尽述。皇后四德俱备,无人能及,后人有谁能比上皇后的德行呢?时光如流水,二十年这么快就过去了!悲痛啊,陈列遗物,回忆当初的美好时光,有时神游物外,触景生情,不胜唏嘘,这才相信了人生如梦,了解了万事皆空。唉,就不要为生离而去悲伤了,失去了贤内助,又有谁来跟随我呢?宫殿寂静,帷帐空垂,给皇后吟诵春风秋月再不可能,与皇后相对的夏日冬夜一去而不复返了!
还有一首《悼皇后》
风情逍遥即殡宫,感忆时旧病何宫。 一天月色含愁白,三月山花做恶红。
温情慈闱谁我代?寂寥椒寝梦魂通。 因参生死俱归幻,毕竟恩情总是空。
廿载同心成逝水,两眶血沔洒东风。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最后一句啊,很感人。)
还有一首《古别离》也很不错。
古别离古别离。乃有天上牵牛织女星分歧。
至今八万六干会,
后会滔滔无止期。
可怜一会才一日,
其余无央数日何以消愁思。
古别离,天上犹如此.
人间可例推,
设使无会晤,
安用苦别离?
古别离,长吁嘻!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