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她还给她——评三水小草《十六和四十一》

作者:北京大学网文研究论坛

【导语】
三水小草,晋江文学城驻站作者,2012年起在晋江创作长篇小说。擅写美食文,凭借《心有不甘》(2014)、《上膳书》(2019)、《吃点儿好的》(2019)等作品收获大量粉丝,被读者戏称“一看就是真的做过饭”。作为言情作者,三水小草偏好“女强”设定,多以女性成长作为故事主线。2019年完结的《枕边有你》以夫妻互换身体的设定讨论女性职场、婚育等问题,在微博、豆瓣等平台掀起广泛讨论,被不少读者认为“唤醒了自己的女性意识”。
《十六和四十一》从2020年12月14日开始在晋江文学城连载,2021年3月9日完结,全文共计约29万字。小说讲述一对单亲家庭的母女互换身体的故事,以温情的笔触带领读者不断追问“何为母职”。在讨论女性处境的脉络上,《十六和四十一》堪称《枕边有你》的续作,不同于在性别二元对立中展开的《枕边有你》,《十六和四十一》的故事全部发生在女性内部,情节冲突性不强,思考却更加深入。受题材限制,《十六和四十一》热度一般,收藏量堪堪破万,但几乎每一位留下评论的读者都被它深深触动。
【梗概】
四十一岁的售货员何雨和自己十六岁的学霸女儿何默默,在一次争吵后突然互换了身体,这一切只有当两人真正相互理解时才能结束。于是,顶着妈妈皮囊的何默默初入职场,逐渐意识到“妈妈”这一身份实际将拥有无限可能的何雨束缚在了原地;重返校园的何雨则发现,完美女儿何默默曾有一段被迫放弃的友情,十六岁的“懂事”背后藏着的是一个孤独女孩强烈的自我怀疑。日常生活被重组为母女二人的探险之旅,一个又一个关于“女人”的问题也在旅途中不断涌出。
【评论】
把她还给她——评三水小草《十六和四十一》
在凭《枕边有你》博得一片叫好声后,三水小草沿用了身体交换的设定,选择讲述一个母女互换的故事,往“女人何为”的探寻路上更进一步。不同于在男女二元视角下展开的前作,《十六和四十一》将故事框定在了女性内部,以“母职”为线,将不同代际、不同身份的女人们拼凑到一起,重新描绘出了一幅女人应有的肖像画。
《十六和四十一》是一个关于“发现”的故事。
和母亲何雨交换身体的女儿何默默,在得知平凡甚至有些庸俗的何雨居然有着三位追求者后,突然发现自己的妈妈其实很漂亮——此前,好似有一张写着“妈妈”两个大字的纸片盖在何雨的脸上,而她的一切都只是母亲一词的延伸。由此,母亲身份下那个名叫何雨的女人才逐渐显露出来。
然而,这类“妈妈不仅仅是妈妈”的宣言,只会让十六岁的女儿心潮澎湃——就像2021年春节档电影《你好,李焕英》引发的热议,原来妈妈也曾是少女,终归只是以孩子的视角去重新发现妈妈。《十六与四十一》中,对于将自己的人生视作一片荒芜的何雨,“妈妈”不仅是束缚自己的标签,更是仅剩的心安之所、避难之处,自己的女儿则是这片荒地上唯一的一棵树。在自我厌弃的人生里,能够成为一名妈妈,好好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已经是最幸福的时刻。母女间的第一次强烈冲突在此爆发:母亲和女儿一样,有着深刻的因为被抛弃而产生的痛苦与自我否定,女儿所希望母亲拥有的“独立的幸福的人生”早已被母亲自己拒之门外。
于是,何雨如何重建自我,才是这个故事真正的发现之旅。
将伤口暴露出来,《十六和四十一》的治愈之路也正式开始。三水小草以先破后立的方式将自己对“母职”的理解悄然嵌入小说。和何默默交心后的何雨,选择听从女儿的建议开店创业,以期成为一名“更体面的母亲”,但这不过是母职惯性下表演出的努力——何雨对何默默始终怀有作为母亲的亏欠之心,既然女儿想要这样的母亲,那么自己便这样改变,尽管这又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自我牺牲。然而,另一对母女,时招娣与时新月的故事彻底激发了何雨何默默二人间潜藏的矛盾。被丈夫家暴的时招娣为活命选择丢下女儿时新月,独自出逃,女儿时新月小小年纪受尽折磨,数年后时招娣有了些积蓄才回来接走女儿。何雨为此指责时招娣害了女儿,母亲应当豁出命来保护孩子;何默默则认为母亲也是个人,该被指责的只有家暴的丈夫。面对将时招娣视作有罪者的众人,何默默愤怒地发问:难道母亲就应该为孩子奉献一切吗?
何默默的质问敲击着“神圣母亲”的神话,何雨在与时招娣的相处中亦逐渐动摇了自己关于母亲的固执想象——必须为孩子奉献一切的母亲究竟是人,还是只是一个被规定的道德化身?一个女人,作为母亲,究竟应当将孩子放在什么样的位置,三水小草在此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在冲击“母职神话”后,三水小草依旧选择以母亲对女儿的爱作为何雨改变的核心动力——“自己好好活,才能教会女儿怎么好好活。”
然而,这种迂回并不代表三水小草在母职议题上的保守。
故事中的于桥西,作为何雨最好的朋友,视何默默为何雨幸福生活的最大障碍,曾多次表达希望何雨放弃女儿,过好自己的日子。但这样的她,也会在何默默决意为何雨放弃自己的人生时表达反对,只因为于桥西明白,何雨是真的爱自己的女儿,尽管何默默曾以为于桥西会是唯一支持自己的人。将“母亲”的属性从女性身上完全剥除,以期成为独立的个人,实际上仍然是在第二性框架下对男性的拙劣模仿。女性不应当将生来固有的属性视作一种惩罚,只有接纳自己的生育职能与母亲身份,才有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觉醒与女性独立。作为母亲的何雨深爱着自己的女儿,“自己好好活”是为了给女儿做个好榜样,可其中又未尝没有自己的不甘呢?毋庸置疑,束缚女性的母职神话应当被打破,但母女之间真挚浓烈的爱也不该被抹去。
三水小草在小说完结时表示,写作过程中“一些东西的深入和表达是很难的一件事”,“一次一次地调整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短暂的片刻,把何雨和何默默当成了某个并不具体的人”(第72章“作者有话要说”)。这里所说的“并不具体的人”或许指向了女性普遍的生存境遇,每一个女性都是女儿,也都有着成为妻子、母亲的可能,任何一种身份都不应当覆盖全部的自己,自己也不必恐惧任何一种可能身份的到来,这是何雨教会读者的。
毫无疑问,《十六和四十一》是一篇因义成文的作品,作者的写作有着极为自觉的女性意识与女性视角,但小说并没有因此成为一篇笨拙的命题作文,所思所感,均被不动声色地串入日常生活故事,以事件、人物冲突表达观念。与其他充斥着大段说教的现实向作品相比,《十六和四十一》中充满烟火气的故事更显得圆融和缓,这与三水小草的美食文背景不无关系。
除去母职议题,三水小草还在小说中加入了校园霸凌、性骚扰、家暴等现实感强的事件,这些事件穿插于母女相互理解的主脉之间,既推动主线剧情,又各成一环。事件中的女性角色,如售货员、班主任、女律师等全都熠熠生辉,相互扶助,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女性在文中逐渐汇作一团,展现出作者本人对女性群体多个面向的关怀。
小说的最后,因为心中无法熄灭的一丝火,四十一岁的何雨最终再次拿起了十六岁的何雨拥有的吉他,用一句“四十一岁的吉他说它不想死在夜里”为这段母女互换身体的故事画上了句号。是少女、也是大人,是歌手,也是母亲,将无数个何雨叠加在一起,摘下标签,接纳自我,才是真正完整的何雨。
终于,把何雨还给何雨!
那么,把每个她还给她。
作者:许婷
收录于《中国网络文学双年选(2020-2021)·女频卷》,漓江出版社,2022年3月。
121
来自山东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23-07-28 12:28:11
非常感谢!
4
来自山东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