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我靠美食养猫在仙界发家致富》

作者:流年

螟蛉简介
又称双带夜蛾,稻青虫、粽子虫、量尺虫。
螟蛉
遍布中国各地。除为害水稻外,还为害高粱、玉米、甘蔗、茭白及取食多种禾本科杂草。以幼虫食害稻叶,1~2龄将叶片食成白色条纹,3龄后将叶片食成缺刻,严重时将叶片咬成破碎不堪,仅剩中肋。秧苗期受害最重。
生活习性
稻螟蛉在广东一年发生6~7代,以蛹在田间稻茬丛中或稻杆、杂草的叶包、叶鞘间越冬。年中多发生于7、8月间为害晚稻秧田,其他季节一般虫口密度较低。偶尔在4、5月份发生为害早稻分蘖期。成虫日间潜伏于水稻茎叶或草丛中,夜间活动交尾产卵,趋光性强,且灯下多属未产卵的雌蛾。卵多产于稻叶中部,也有少数产于叶鞘,每一卵块一般有卵3~5粒,排成1或2行,也有个别单产,每雌平均产卵500粒左右。稻苗叶色青绿,能招引成虫集中产卵。幼虫孵化后约20分钟开始取食,先食叶面组织,渐将叶绿素啃光,致使叶面出现枯黄线状条斑,3龄以后才从叶缘咬起,将叶片咬成缺刻。幼虫在叶上活动时,一遇惊动即跳跃落水,再游水或爬到别的稻株上为害。虫龄越大,食量越大,最终使叶片只留下中肋一条。老熟幼虫在叶尖吐丝把稻叶曲折成粽子样的三角苞,藏身苞内,咬断叶片,使虫苞浮落水面,然后在苞内结茧化蛹。【1】
形态特征
稻螟蛉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体暗黄色。雄蛾体长6~8毫米,翅展16~18毫米,前翅深黄褐色,有两条平行的暗紫宽斜带;后翅灰黑色。雌蛾稍大,体色较雄蛾略浅,前翅淡黄褐色,两条紫褐色斜带中间断开不连续;后翅灰白色。卵粒扁圆形,表面有纵横隆线,形成许多方格纹;初产时淡黄色,孵化前变紫色。幼虫老熟时体长约22毫米,绿色,头部黄绿色或淡褐色,背线及亚背线白色,气门线黄色。仅有两对腹足和一对臀足,行走时似尺蠖。被蛹初为绿色,渐变黄褐色。腹末有钩4对,后一对最长。
地理分布
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山东、陕西、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在黑龙江也有分布;朝鲜,日本,菲律宾、夏威夷、墨西哥等。
重要天敌
卵寄生蜂类如稻螟赤眼蜂,幼虫的寄生蜂类如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 (Haliday)等,常年寄生率都很高;捕食性天敌有蜘蛛等。
防治措施
(1)冬季结合积肥铲除田边杂草。
(2)化蛹盛期摘去并捡净田间三角蛹苞。
(3)盛蛾期装灯诱杀。
(4)掌握在幼虫初龄使用药剂防治,可选用90%□□结晶或80%敌敌畏乳油,或25%喹硫磷800~1000倍液喷雾,或每亩用18%杀虫双250~300毫升或30%乙酰□□120~160毫升兑水40~50公斤喷雾。或每亩用甲敌粉1.5~2公斤喷粉。
(5)放鸭食虫。【2】
典故来源
出自《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是一种绿色小虫,蜾蠃是一种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窝里,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误认为蜾蠃不产子,喂养螟蛉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义子。
南北朝时医学家陶弘景,不相信蜾蠃无子,决心亲自观察以辨真伪。他找到一窝蜾蠃,发现雌雄俱全。这些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泥巢中产卵。原来螟蛉不是义子,而是用作蜾蠃后代的食物。通过有针对性的观察,揭开了千年之谜。
典故:《三国演义》只见一人侍立于侧。玄德视其人器宇轩昂,因问泌曰:“此何人?”泌曰:“此吾之甥寇封,本罗侯寇氏之子也;因父母双亡,故依于此。”玄德爱之,欲嗣为义子。刘泌欣然从之,遂使寇封拜玄德为父,改名刘封。玄德带回,令拜云长、翼德为叔。云长曰:“兄长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后必生乱。”玄德曰:“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乱之有!”云长不悦。
蜾蠃常捕捉螟蛉喂它的幼虫,古人误认为蜾蠃养螟蛉为子,故称养子为螟蛉。蜾蠃:蜂的一种。
以上皆来自百度百科~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西山之北  发表时间:2017-11-06 17:45:42
握草哈哈哈哈哈
[2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7-11-06 20:10:24
万万没有想到,靠着螟蛉道人,我得到了第一篇长评,来自百度百科的科普。哈哈哈哈哈
[3楼] 网友:流年  发表时间:2017-11-06 21:53:00
螟蛉道人=大蛾子,没毛病
[4楼] 网友:如故Artless  发表时间:2017-11-06 22:29:19
三楼有毒哈哈哈哈哈
[5楼] 网友:梦中花(⊙o⊙)  发表时间:2017-11-06 23:23:55
为大佬献上膝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