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跪的舍弃与成全

作者:聊慰清风

前几日看到有读者对于薛寅那一跪的感叹,引发我这个总爱从“背面”看文的人一点儿兴致,就在这篇风月文下写个关于风云的短评。
首先要客观地看待那一跪,就必须审视一下薛寅的出身:
薛寅 – 皇室旁支,没落贵族,先皇帝眼不见为净的穷亲戚的后代。自幼虽也会受到宗室正统教育,但想必并非是“日夜守护国土,告慰列祖列宗”那套。自其父亲那代人起,对于薛朝皇室就有着自己比较独立的见解与看法,虽忠君但并不服君。这直接导致,薛寅并没有根深蒂固的正统皇室思想和皇室归属感,也为他成为降帝埋下伏笔。
其次,薛寅其人的生长环境
北化 – 苦寒之地,鸟不拉屎的旮旯。皇族风华不曾有过太多感受,却一定见过不少贫民百姓的辛苦与煎熬。“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能是薛寅脑海和心目中最为深刻的印象。不为一国兴灭而战,不为一朝盛衰而恸,恰恰是他成为降帝的思想根源。
再次,薛寅眼见的所谓朝廷,所谓皇族宗亲
兵临城下,战火遍野的当口,还在为一己私利和党派争夺而争吵暗斗不休。面对这般朝臣宗室薛寅没有败而再战,再战必胜的信心。这是导致他成为降帝的直接导火索。
本人对呕心沥血,开疆拓土的帝王并无不敬之心。但我们也必须承认“一将功成万骨枯”,一位帝王的声名又何止百万的尸骨堆集。无论汉武帝还是康熙爷,当他们的名字以强悍帝王之光闪耀于青史之时,后人们可曾听见千万失儿双亲的哭嚎。。。
如果诸葛亮没有那么执着地复兴汉室辅佐刘备,三国时代的百姓会否少受战乱煎熬?如果崇祯帝跪降李自成,是否可以避免满清的“扬州三日,嘉定三屠”?
“到得那一日,低头这一刀”的勇气固然可佩,“舍得一身剐,敢把自己拉下马”又何尝不是另类的慷慨悲歌。
薛寅的一跪舍弃了薛家统治,失掉了他自己的气节,浪费了阵亡将士的牺牲。。。 但是,这一跪也保住了性命,赢得了天下平和,成全了百姓安居和日后改朝换代的新气象。
历史车轮浩浩荡荡,睿智如诸葛孔明也没能遏制住汉皇室的衰败,我们强求薛寅站上城头,以血祭旗又有何意义?
“男儿膝下有黄金,只是未到下跪时”。到底这一跪何得何失,我们各自评判吧。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4-06-30 20:12:40
=w=谢谢亲的评价
薛寅下跪其实是本文前期一个主要的冲突点,同时不夸张地说这篇文一开始就是围绕这一个梗产生的。
我通过这一跪表达了自己的一些历史观念,比如有时候苟且偷生胜过玉石俱焚,又比如亲所言的“不为一国兴灭而战,不为一朝盛衰而恸”。
薛寅有的是一种超越时局的眼光。他不为个人荣辱富贵而战,却为天下安宁跪降,这也正是这个人物打动我的一点。一个正统的封建帝王绝无可能有这样的思想,只有他这样半路上道的君王才有可能。
我尊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傲骨,例如文中霍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有时候屈膝而活比慷慨赴死更加可贵,自尽无非是亲者痛仇者快,唯有活着才有希望。
  • 评论文章:亡国之君
  • 所评章节:14
  • 文章作者:谁诺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14-06-30 08: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