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生之间——评西子绪《死亡万花筒》

作者:北京大学网文研究论坛

【导论】
西子绪,晋江文学城资深作者,2012年起在晋江发表小说,最初以中短篇为主,2014年左右转向长篇,2016年起开始创作快穿与无限流类型小说,通过《为了和谐而奋斗》(2016)与《我五行缺你》(2017)等作品开始为人熟知。创作于2018年1月至6月间的无限流作品《死亡万花筒》是西子绪的封神之作,全书共85万余字,获得晋江2018年纯爱年度佳作,西子绪凭借这部作品跃升至晋江文学城作者积分榜第六位。
西子绪的作品总有出人意料的设定与情节展开,也非常善于制造恐怖悬疑气氛,这些优点都出色地体现在《死亡万花筒》中。此外,《死亡万花筒》还成功塑造了一位“不皮会死”“戏精上身”的有趣男性角色阮南烛,围绕阮南烛展开的各式表情包、同人创作也成为了《死亡万花筒》大热的重要倚仗。
【梗概】
某一天,林秋石推开家中的门,却发现原本熟悉的楼道变成了长长的走廊,走廊的两头,是十二扇一模一样的铁门。林秋石就这样走入了“门”的世界。每扇门里,都有一个险象环生、危机重重的恐怖副本。“门”将形形色色的将死之人选召进入这些恐怖副本,经历九死一生的冒险,在副本中死亡也就意味着在现实中死亡,但如果能够成功闯过难度逐渐升级的十二扇门内副本,就可以获得新生。林秋石结识了阮南烛、程氏兄弟等人,在“门”内世界与伙伴们并肩前行,同时也不得不承受残酷的死亡与离别,而在这条路的终点,还有意想不到的真相在等待着他。
【评论】
死生之间——评西子绪《死亡万花筒》
《死亡万花筒》既是2018年女频“无限流”热潮的代表作,也是以“皮”与“骚”为突出特质的角色序列兴起的精彩序章,在近年日趋流行的恐怖题材作品中亦足站一席之地。出色的文字驾驭能力、对恐怖元素的创造性运用、精彩的故事与丰富生动的人物群像使得《死亡万花筒》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2018年的热门话题作。
作为一部女频“无限流”作品,《死亡万花筒》相比于小说或许倒更像一部游戏。作者西子绪为“门”内外的诸个世界都设置了精细的规则,既保证“门”内诸世界与“门”外主世界互不干扰、并行存在,也保证每一个“门”内世界都鬼影重重、悬念迭起、精彩纷呈。读者阅读小说的过程,也是随着主人公一道探险与解密的过程。充分的游戏乐趣与阅读快感相互交叠,构成了《死亡万花筒》的独特魅力。可惜《死亡万花筒》的结局显得有些仓促,尽管第十一扇门的设计以及最终章的反转仍称得上惊艳,但最终呈现却不及前面诸个副本来得精彩,令人多少有些遗憾。
男性角色阮南烛是本作的另一个突出亮点。在“门”外是高冷寡言、不怒自威的组织首领,门内则是戏精附体、“骚”操作不断的女装大佬。看“门”内阮南烛一边“婊里婊气”“嘤嘤嘤”,一边过关斩将“carry”全场,无疑是最让读者们快乐的时刻。阮南烛是守“门”的NPC,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门外的高冷男神是他,门内的戏精绿茶阮白洁、暴力萌妹祝萌也是他,他的身份变化即使缺乏必然联系也并不会让读者觉得割裂,毕竟,读者自身,也正身处于这样一个在无数虚拟替身间自由穿梭的时代。在这一过程中,从来无所谓谁扮演了谁,因为我创造的每一个我都不过是我而已。
在《死亡万花筒》中,所有进入“门”内世界的都是将死之人,因为疾病、天灾或者人祸。但《死亡万花筒》对生死的判定,却并非通关即生、反之则死的简单二分,从进入“门”的那一刻起,每个人都处在生死之间的暧昧地带。卓飞泉、卓鸣玉兄妹在门外阴阳两隔,在门内却能镜中相见,没人说得清卓鸣玉到底是生是死;林秋石为了阮南烛破门而出,程一榭却为了程千里留在门内,没人说得清他们的选择谁对谁错。“门”对生死的态度就更加复杂,它向来不惮以最残忍的手法杀死过“门”者,却反对过“门”者为了生存自相残杀;它的杀人条件诡异刁钻,却从不放任“团灭”结局的出现。作为“门”的化身,阮南烛面对他人生死总显得平淡而冷漠,但却又会情不自禁地对那个力所能及时总愿救人性命的林秋石一见钟情。
到了第十一扇门,过“门”者必须在“门”里与过往的一切告别,曾经的生活、逝去的朋友,喜与悲、恩与仇,了断一切才是新生。林秋石割舍不下对阮南烛的爱,所以回到了有阮南烛的世界,与阮南烛一起走向新生。但那些留在“门”里的人(比如惨死在梦寐以求的领奖台上的谭枣枣,以及在“门”外已然阴阳相隔的程一榭、程千里兄弟),也终将渐渐远离鬼魅横行的黑夜,过上梦想中的安稳生活。何者为生,何者为死,哪里是“门”内,哪里是“门”外?我们所能给出的答案终究不过是:因为相信,所以真实。
讨论电子游戏对网络文学的影响时,总是不可避免地讨论到“复数”的“死亡”这个概念。我们在电子游戏中闯关失败,只需要一键读档,就能复生重来,如此循环往复,似乎真正的死亡不复存在。但至少在像《死亡万花筒》这样的网络文学作品中,“复数”的“死亡”绝不对应于“取消死亡”,不意味着遮蔽死亡的恐惧、剔除死亡的代价,“复数”的“死亡”对应的是“复数”的生命形态(卓鸣玉可以死两次,因为她拥有了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以及“复数”的世界选择(林秋石选择了活在有阮南烛的世界,而无论他选择留着哪里,总会与某些人缘尽,被某些人遗忘,这是新生,也是死亡)。
这或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想象力。我们在网络空间拥有无数的虚拟替身,而每一个虚拟替身的死亡都如此真实而惨烈(炸号,退坑……),它意味着我们不得不与我们的某些朋友永别,不得不为我们生命的某个真实的部分宣告死亡。
我们总是正在死亡,已经死亡,并且活着。
《死亡万花筒》中那种介乎于生死、真假之间的暧昧状态,对于我们这个时代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或许,它意味着一个机会,让我们再度审视生死之间,重新寻找真实的边界。
作者:王玉玊
收录于《中国网络文学双年选(2018-2019)·女频卷》,漓江出版社,2020年2月。
276
来自山东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沐沐雨喵  发表时间:2023-11-06 02:32:54
我们在世界中总是生生死死
5
来自新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孤独不苦  发表时间:2023-11-07 00:27:16
生与死都只不过是重新开始罢了。
12
来自江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3楼] 网友:馮馮1919  发表时间:2024-05-01 21:39:25
生与死有多重要,对于林秋石来说,阮南烛存在的那个世界才是真实的。
1
来自上海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 评论文章:死亡万花筒
  • 所评章节:139
  • 文章作者:西子绪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23-07-27 21:5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