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外的是非对错忠奸善恶大国小国

作者:炒油菜

诸位吵了许久,肯定累了吧。来,喝杯茶。
其实这些话题早在几十章前就已经吵透了,如今又翻炒了一通,嗅到糊味了!
俺不是来辩论的,也完全和诸位辩论不到一块去。国仇家恨,忠奸善恶,是非曲直,如能象有些人讲的那样分分明明清清楚楚,那这世界也不会有什么纷争了。人的选择,全凭当时的环境和心情。历史就是用来篡改的,或者说只是反映了写史人的心情,至于那写史的人是否洞悉事世,只有天知道。芸芸众生,更有几人知道真相。意淫罢了。之所以无法辩论,是完全不在一个视角看问题。讨论了这许久,也不过是在国仇家恨这个小圈子里转悠。无论正方反方就算偶尔说一句以苍生为念,恐怕也只有锦夏的的苍生而无长生的子民吧。
人类之狭隘在于喜欢划地为牢。就算同样生活在地球上,我们也能分出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印度人……;就算同样生活在中国,我们也能分出南方人、北方人、香港人、澳门人、台湾人……。
常在网上看到南方人和北方人对着骂的不亦悦乎,然后突然有人跳出来说,“都是中国人嘛!有啥好吵的。”
是啊,都是中国人!真的都是中国人么?你并不仅仅是中国人;你不仅仅是男人,女人;你不仅仅是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你不仅仅是佛教徒,基督教徒,□□,或无神论者:你是人类。
套用世界主义者的观点:民族认同、地域认同、 国家认同、宗教认同,往往带有极大的局限性:偏见、狭隘、地域观念,皆来自此。只要当你认为属于一个特定的小社群,便难以避免带上这个小社群的局限性: 你很难跳出它来,站在更高的高度看问题。正如你自认为是一个台湾人,那你极难从整个中国的利益出发去看待问题;你自认为是中国人,那你也极难从整个人类的利益出发去看待问题;你自认为是锦夏人,那你也极难真正的以苍生为念去行动。这里面所衍生出来的所谓忠义道德,忠臣
义士的确感天动地,身在局中人的也绝不能苛求他们去追求所谓的世界大同。但作为现代人的我们,在讨论这些问题时竟然还以当时当地的人的环境和对世界认知为出发点——恕我斗胆说一句——未免有点弱智。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里的精华我们可以借鉴,但绝不会成为指导现代人行动的标准。就象岳飞的死忠无所谓对错,因为把他的事迹套用到现代的环境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当时,岳飞就是英雄和忠义的。对现代人来讲,我们有更大的道义,有更加现代的思维去实现我们的国家或整个人类利益,我们有许许多多不能如此愚忠的理念,但这些绝不能成为否定岳飞的理由。因为以今时的思维去否定古代的忠义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以现代人的标准去评价古人,而忘确了古人当时的环境和局限性。为什么我们总是在强调古人的道德忠义,而忘确了现代的思维和道义是不适合搬过来古人的准则的。
“你可以自己去做圣人,但不能逼别人去做圣人。你可以舍身殉所谓的国,但你没权利拉着别人一块去殉……”这些话其实是现代思维,放到古代是无论如何也说不通的。而子释的悲剧就在于他其实是现代人,他超越了锦夏的历史局限,对于他来讲锦夏二字只是一个历史名词,而非什么所谓的国。他的想法和标准在他所处的环境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被人理解的。在锦夏的历史,他就是一个卖国贼。就是为了富贵而出卖了国家的角色。这在当时的锦夏是再清楚明白不过的是非。可是为什么我们要讨论,因为看故事的人不是锦夏人,我们是和子释一样的现代人。我们之所以讨论是因为我们能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去考虑这件事情。说的再直白一点,如果是你穿越到了锦夏,你会选择和李阁老一块烧死吗?你会为了一个历史名词而看着无数的生灵在无尽的战火中灰飞烟灭吗?你有心情死守一个气数已尽昏庸无道的王朝吗?除非有病吧。
所以,大家都没错,说子释是卖国贼的没错,因为在当时的锦夏,他李免就是这样的角色。说子释是为了成就更大的道义的也没错,因为身在局外的人才能看透这些纷争的可笑,才能看到芸芸众生的悲痛。
所以,大家都错了。同为现代人的我们不能理解子释的行动,难道主张他去无限延长战争或殉国?同样的我们又在拿现代人的逻辑想洗去子释在当时身为一个卖国贼的角色的事实。忠的不一定是对的,奸的不一定是错的。但在当时写史的人手里,子释的名头是无论如何也改不了了。
除去了国的局限,他才能看到更大的利益。如果没有现代人的思维,以李免的节气,恐怕这故事没开头就结束了。
最后只有一个绝对的事实:文明是由活着的人延续下去的。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dongking417  发表时间:2009-10-29 18:22:27
太有才了!!!
流口水中。。。。。。。。。。。。。。。
[2楼] 网友:苹果核  发表时间:2009-10-29 21:41:48
太精彩了,喜欢!!!!!
[3楼] 网友:南枝  发表时间:2009-10-30 13:02:49
你太有才了。大赞。
[4楼] 网友:luxicao  发表时间:2009-10-30 15:27:55
好喜欢,想说好多话,可惜组织能力不行;只能是这样表示。哇。。。。。。。。。。。。。。。你好厉害哦!!!!佩服的不得了。这些道理很多人都懂,可是身处环境中是就再也不明白这些道理啦。
[5楼] 网友:wuecho  发表时间:2009-10-30 16:23:39
历史的同情心
[6楼] 网友:直至死亡将我们分开  发表时间:2009-10-30 17:07:55
佩服,一针见血
[7楼] 网友:avelingh  发表时间:2009-10-30 18:23:56
佩服
[8楼] 网友:mojo  发表时间:2009-10-30 19:08:22
精彩!
[9楼] 网友:泠泠  发表时间:2009-10-30 20:34:34
这就是后发效应吧
[10楼] 网友:泠泠  发表时间:2009-10-30 20:37:00
没打完就发了……子释能看得更清楚,因为是穿越过去的人,所以能少走弯路的说。
[11楼] 网友:lcx  发表时间:2009-12-10 11:49:39
这个故事给了主人公几个开脱之处:一是李子释是穿越去的,站在五千年历史的高度看待事情;二是顾长生在他的塑造之下,走上了正确的治国平天下的道路;还有一点顾长生的身世,是锦戎一体。
如无以上几点,确实是个让我很纠结的故事。
因为看开篇时,我一是刚看完丹青,很难接受从兴国到灭国的颠覆。
二是从引子那物华天宝图,很自然的代入蒙元入侵中原的历史。
哪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这种句子还是对我很有杀伤力的。
[12楼] 网友:皎皎  发表时间:2017-03-27 20:33:50
精彩
[13楼] 网友:嘉利力  发表时间:2017-04-04 01:34:24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皇室享受全国供奉,有责任为护国家主权而死,平民没有,平民的责任是贡献税收、遵纪守法、保全小家。
在国家必败的前提下,保护更多的平民,我觉得这是有利于人性的选择。
至于其他各类爱国宣传,可以参看杨文理提督的文章。
我印象最深是大致这样一段话。
历史学界大体分为两种思潮,一种认为有比国家主权更重要的东西,一种认为没有。
一般来说,战前是后者占主流地位。战后,则是前者占主流。
另附在本文实际情况中:
子释是一个穿越者,穿到的又是一个陌生的腐朽昏聩已久已陷入战火的架空王朝,自然不会有什么愚忠愚忠的想法跟多少爱国情怀。对这个朝代一直以来都是好的夸奖不好的评判,对朝廷和皇帝也是客观评价。不愿卷入政治,这是他作为穿越者与这个时代的隔阂,因为他早就认定改朝换代的事实,任何人都扭转不了这种走势。但在逃难过程中,他身上带伤却一声不吭照顾弟妹,画草药图、地图,上课教授草药用法帮助沿途百姓,帮着地方帮派救人。当子周和子归要投入到这个时代去做出努力的时候,他仍然在犹豫之后,默默的支持双胞胎。要卷入朝廷之中,他就做自己擅长、而又对后代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整修古籍,传承文化。
同时作为一个现代人,子释自然不可能认同李阁老那种拉着一家老小并强行烧死幼子的殉国方式,换做绝大多数的正常现代人恐怕都认同不了。但对当时堂堂正正战斗着,认真抵抗西戎的人子释也是非常敬重的。
长生在被子释教化与子释分离的那几年里,一直韬光养晦以德服人以理治兵,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不做无谓的杀戮,以成为明君开创太平盛世为目标。而长生的父亲符扬则是铁血帝王,未必没有杀戮大多数夏人为新朝铺路的打算,放任符定东杀西杀,差不多
杀光了,符定被长生寻到机会一剑穿心,随后符杨自己也被长生算计扳倒。
西锦已是风中残烛,峡北关失守,西戎弃云头关不顾,攻占蜀中平原东部几大重镇,对西京呈包围之势,仙阆镇守将降敌,西京无险可守,降也是亡国,不降也是亡国,差别只在多死几个人罢了。 华荣立国,夏人也被之前的符定杀的差不多了,连莫思予这个夏人的大叛徒都不想再杀下去。
在这样的历史状况下,子释才选择投降,能救一个算一个,多留一个是一个,长生这个未来的帝王不仅仅情深意重,而且以实际行动证明他会对夏人施行仁政,他的幕僚有一半夏人,士兵有一半夏人,而且同工同酬,他的体内也流有一半夏人的血,对在战争中落败的西锦,找一个这样的混血帝王施行仁政,时下是最好的结局。
而后子释也投身进殚精竭虑造福百姓的大业之中,甚至为此几近耗干生命。
此已足以。
[14楼] 网友:kofe  发表时间:2017-04-04 02:08:08
有才。
[15楼] 网友:mogina  发表时间:2017-04-25 22:39:49
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