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致坑友789,如果是你替子释穿越了

作者:12345

再致坑友789,如果是你替子释穿越了……
很显然,789坑友拥有非常正统的道德观,坑友们想象一下,如果是她代替子释穿越了,会是个什么样子?
本人以为,这个故事会彻底不同,最大的可能是子释在故事一开头就跟他父亲一起自杀掉了,所以这个故事根本不会发生。当然,也不排除789想要扭转乾坤,象子释一样走上逃亡之路,但是,一,她和双胞胎极有可能根本走不到锦夏,因为他们在路上就参加义军了;二,就算逃到锦夏也活不长久,很可能被那个不要脸的傅老贼给气得自杀了,也有可能是跟国舅爷对着干被光明正大的作为反贼处决了(傅老贼想来会去救吧?),三,就算前面两关都化险为夷了,当子释终于见到长生后,国仇家恨涌上心头,国仇大于私情,情爱靠边站,然后子释就如此这般,这般如此,把长生迷得七素八昏之后,在床上一刀把敌对情人给宰了,然后,子释自杀殉情…………
同学们不要笑,以789坑友在回贴中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和好强个性,这个结局是完全成立的。
不过,789童鞋,你毕竟不是子释啊,穿过去的是他不是你,对不对?正因为是他穿了,所以才会有这个样子的长生,有这个样子的子周,和这个样子的子归,才会这个故事。
我理解你的道德观(仅仅是理解,不等于完全赞同),但是你不能以己之心强求他人啊。子周不是你,他的想法跟你不完全一样,所以他做出了他自己的选择,而不是按照你的要求去生活,从故事上来说,子周的选择是完全成立的,你何苦偏要把自己的信仰强加给故事中的人物呢?真那样的话,这个世上的故事岂不都是千篇一律非常乏味?叹口气,真那样的话,不只故事,就连这个事上的人,都该是千篇一律非常乏味了,因为他们翻来复去都只看得到那几个样板戏!
可能你也明白子周那样选择符合人物背景,所以在你驳斥我的回贴中大段大段地阐述起侵不侵略的问题。再次叹息一声,同学你偏题了,我们争的是子周“会”怎样做,你却去论述另一个问题,想以此来证明子周“应该”怎样做,这根本是两个话题嘛,你非把它们搅到一起,有偷换话题之嫌吗?——不知道你写没写过真正意义上的论文?如果没写过的话,那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你的导师肯定会以逻辑不清为由把它打回来重写!
回到子周的问题,显然,你对子周没有选择与长生对决非常之耿耿于怀,为此提出了若干理由,诸如:私情不敌国仇,不能对包括长生在内的侵略者抱有幻想等等,我要说你说的都成立,如果不考虑当事人是子周的话。不过我还是有点好奇,子周怎么做才能让你满意?回到城里与那个皇帝共存亡?自己拉起一只队伍跟长生干?……估且不论我上文说到的子周不是你这一点,就算子周脑子突然抽风真那么干了,结果会如何?
结果如何,想来你自己也是心知肚明的,除了多死一大堆人外,什么也改变不了。因为从根本上来说,锦夏的老百姓要的只是安生日子,他们不在乎谁当皇帝,只要日子比以前好,只要有安生日子过,就不会想要造反……有点太苟且偷生了?的确如此。不过,连以皇帝为首的大大小小的权贵们都在苟且偷生,你又怎么能够强求从来都在受死受难的老百姓高风亮节呢?
对了,按你的说法,锦夏王朝不好,换一个就是了,但是不能是外族。那么请问,怎么换?象三国那样,你打过去我杀过来,一打就是几十上百年,其间死人无数民不聊生?……那样的生活,真的就比华荣当政好,特别是如果当华荣真的能够保证老百姓的生活的时候?不要说这只是一个梦想,长生上台老百姓一定生不如死,中国历史给出了两个例子,一个很糟(蒙元),一个不错(满清),历史早就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蒙元只有几十年,而满清却有几百年。
哈,说到此就偏题了,话题终于还是被你带到了道德问题上。鉴于你一直对此紧追不放,不说清楚你肯定心有不甘,我就简单说两句吧(其实我说再说你也肯定会心有不甘,一个人的道德观的形成是个很复杂的过程,不是几个帖子就能说服得了彼此的,我只是阐明我自己的观点,仅此而已)。
************

首先,我从来没有说过西戎不是侵略,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那是不则不扣的侵略。这点不只我,相信所有坑友们都是赞同的。而我们争论的焦点,也不是侵不侵略的问题,而是面对这种侵略,个人该何去何从,是不是必须殉主?是不是必须自杀?
789坑友,从你的言辞中看,你虽然说老百姓可以不殉,却对殉主的做法百般赞扬,并上升到了殉国的高度,把这一行为放到了中华文明的道德至高点之上,而殉主的人(对不住,我实在不认为他们是殉国),则是中华文明的真正脊梁和骄傲……
说到殉主和殉国想起昨天网上的一个小争论,一位脑子锈掉了的大侠认为政府等于国家,爱国就必须要爱政府,由起引出一片骂声,最有创意的一个回帖是:如果生在晚期满清,是不是也必须热爱满清政府呢?
扯远了,书归正传。老实说,对你的这个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什么是脊梁,脊梁是那些在异族打过来的时候,用自己的血肉之驱撞住敌人的铁蹄,为家人为同胞争取到一线生机的人们,而不是只会自杀求死的书生。
很久以前听到过一个苏联老太太在家中击杀德国侵略者的故事,在我眼中,这样的人才是脊梁。书生们再不济,总不至于连个老太太都不如吧?可他们选择的是自杀,而不是冲出去,就算十个人冲出去只能杀死一个敌人,那也是好样的。可他们却一边流着血和泪,一边自杀而亡……注意,我没有贬低书生的意思,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能强求他们上阵杀敌,但他们作为一个相当特殊的阶层,既不能阻止君王的昏庸行为,又不能杀敌于家门之前,只能以自杀殉主,鉴于中国王权的特殊性,不能因此指责他们(就象不能指责老百姓逃跑一样),至多至多,他们也就是有骨气吧,把他们说成是脊梁,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
总而言之,关于殉主,不管你有多么唐煌的理由,我只认定一点:中华文明,不是靠那些殉葬的文人们传呈下来的,恰恰相反,是由那些在外族的欺凌之下苟且偷生的老百姓保存下来的!正因为如此,以日本人的疯狂武士道,1945年的时候也没选择顽抗到底,而是最终选择了无条件投降(我知道用一个侵略者的例子可能不太好听,不过,从做出这一选择的原由上来说,是相似的)。
第二,789网友你确实是个理想主义者,在你的理想中,人人都要为国捐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也是个理想主义者,但在我的理想中,是拥有一个人人都把国当作自己家的地方——什么是国家?国家就是一家家人生生不息的地方。你话里话外表示了对于那些没有选择以死抗争的人们的不认同,不过,你为什么不想想他们为什么不抗争呢?大家都知道亡国奴的日子不好过,可为什么还是一而再的亡国呢?真的是老百姓麻木吗?果真如此的话,还会有1949年吗?……
而你一厢情愿地认为道德上不如中国的欧美各国,以我在此居住十数年的体会,他们没有自殉的说法,也不会唱那些高调,但他们的道德观绝不比中国人差,看看那么多年轻人在911以后投笔从戎就知道了。其实以我在两个文化中生活的经验看,世界上的人无论是何种肤色和人种,从人性上来说都差不多,我们的缺点,欧美人一样不少,真正有差别的,是生活于其中的制度和躲在制度背后的文化。这是个很大很大的课题,够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们忙活个十年八年的,以不才我的水平,还没有说话的资格,就此打住。
最后,关于50年代的海归们,不知上千人中你熟知几个?固然,我相信肯定有不计得失至死不悔的,但你怎么解释那些海归的后代们大都在改革开放后去国离乡至今仍生活在海外这一事实?这是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在此不作论述,只是请你不要总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别人身上。还是阿堵说得好,现在再争论这些都没有意义了,一切都是假设,与其盛赞他们的高尚情怀,还不如多反思一下那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吧。
申明,本人绝对不比阿堵闲,关于殉主话题,此为最后一贴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12345  发表时间:2009-10-28 12:52:46
老天,我被自己吓到了,居然写了这么一大篇,太可怕了……捂面,可惜今天不能打分了,明天重贴一次,一定要为阿堵把份挣回来
[2楼] 网友:yoyo  发表时间:2009-10-28 12:58:15
好长,上班时间不敢看,LZ你可以换一章评打分~
[3楼] 网友:ziyuetianer  发表时间:2009-10-28 13:42:09
顶楼主的
[4楼] 网友:顶  发表时间:2009-10-28 13:47:29
顶,楼主写的我很赞同。。。。
[5楼] 网友:非  发表时间:2009-10-28 16:18:00
大爱楼主!!!
[6楼] 网友:789  发表时间:2009-10-29 00:19:10
我从来没有说要一定要殉国,而是要抗争,而殉国只是在抗争无效的情况下的一种选择。
现在很多人一说起史上殉国的的人就说一定是为了名节。其实大部分恰恰不是为了名节。比如被俘,被如国土沦陷的大臣,如果不投降就要为侵略者效力的情况下,自尽,而明末大规模的所谓殉国,是为了反抗剃发易服,中华文化的消亡。
上面人举了清做例子,我认为中国之所以有那么不堪的百年,他们要负责大部分责任。看为了维护异族统治,所以文字狱如此盛行,把一切文人套上枷锁,翻翻史书就知道清人无论是文学理论,哲学思想,科学的发展比起前面历朝历代落后了多少。为了维护异族统治,养着无事生非的八旗子弟,所以掌权阶级多为满族。当年八国联军打来,慈禧怎么说的: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说的太对了,对于清朝来说,汉人就是家奴,家奴是死是活是好是坏与他何干?
所以在文中,长生说他能给天下百姓一个清明,我不信?他肯,他背后的西戎人肯吗?他能,他身后的子孙能吗?除非子释同学,在百年之内,消除华夷之别,废除封建建立共和,不知道有无可能?
我从来没有质疑子释的行为,因为他这样做无可厚非的。
而子周,一个中国文人,觉得蛮夷统治也没有关系,国土沦陷,民族压迫只要对方对百姓好(还不知道能不能实现对百姓好)就行了。我实在不知道子释同学能教的如此之好。亡国对于文人来说是怎样的疼痛,看看那些文人写下的诗篇就知道。
我昨天和同学讨论,他说看历史文最怕,作者带着历史的必然性。你看到了结果,却没有看到原因,没有把自己设身处地的想。
你能看到结果,而当时的人只能看到起因。
江阴八十一天,你说这些守城的人不知道国土已大部分沦陷,不知道朝廷要完了,不知道清兵是自己的多少多少倍,这样一个小城,城破后除了被屠城还能有什么结果?大家都知道,但是为什么还要去做?
一,你做了不一定赢,但是不做一定输。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难道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就说抗日战争,在初期,我们和日军的伤亡比几乎是10比1,这是一种什么概念?你在这种情况下,还能说自己能胜利?照你这种说法,大家早该举手投降了。那一寸河山一寸血又从何而来?!(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别说日 本 人残暴,人在东北统治的时候干的事至少比西戎干的还好的多。人日本好歹是一发达国家,统治肯定比西戎这茹毛饮血的人强)如果没有这些一寸河山一寸血的烈士,中国又如何能支持8年?
[7楼] 网友:12345  发表时间:2009-10-29 01:42:08
好吧,我食言了,再回一次,这次真的是最后一次,我实在没时间耗下去
一,文字狱不是满清的发明,也不以满清为最。文字狱贯穿中国历史,孔子当年也一样残杀异见者。满清的“文字狱”如此出名,窃以为主要在于他们是异族,历史是由文人写就的,对于异族残杀文人的事情,史家当然要大书特书。说句你不想听的,满清头一两百年在治理国家上,比明要成功得多,普通老百姓自己心里有把称,所以反清复明没有成功是有原因的。
二,你又在随意转变话题,我们争论的是选择偷生还是自殉的问题,你又跑题跑到抵不抵抗的问题去了。
没人认为不抵抗,你举的例子毫无意义,老百姓不是傻子,谁会等到敌人打到家门口了也不抵抗的?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在这个特定的故事当中,当抵抗无效,当再打下去除了增加死亡毫无意义的时候,该怎么办的问题。当时的情况是,敌人已经取得了实质上的决定性的胜利,不仅仅是占领了大半江山的问题,而是兵临城下,锦夏王朝的灭亡只在朝夕之间的问题。这点你看得到,子周处于权力高层,他也不可能不知道。如果换了史可法,我同意,史会去打,但是子周不是史可法,他接受了数年的现代启蒙教育,虽然未能全部消化全部认同,但他却无法做出史可法的选择,他很清楚再打下去,就是让无辜百姓去为锦夏王朝殉葬,这一点上,子释的教育还是成攻了的,至少他还是把老百姓的生命摆在第一位的。何况史可法的情况还有不同,史可法手上好歹有兵有地盘,可子周手上有什么?
我猜想你又会不停的重复亡国后,老百姓会如何如何苦,那个只是你的猜测,是数个可能性中的一个。显然,子周与你的想法不一样,他更相信比起一个赤野千里民不聊生的乱世,长生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在这一刻,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除了阿堵),但是我要说,子周的猜想比你的可靠得多。子周的想法来自他对长生的了解,你可能又要说根本历史那是不可能的,先不论可不可能,让在这个故事当中,就是完全有可能。长生受子释的影响很深,可以说是个有无古人的君王,就不要老用历史给他下套套。
说实话吧,觉得你的思路从始至终都在一条岔道上,你只看得见老百姓逃命,只要求大家有气节,只想着要让所有人都为了国家不惜流血牺牲。你的想法我理解,出发点也是好的,不过,对于最关键的问题,你一直不肯面对——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千百年来儒家一直在讲气节,在教育百姓道德高于一切,可是面对侵略,中国却一次又一次的失守,老百姓大都死了,剩下几个幸存者也只想着逃命,至于当权者就更不要说了,和平时欺压老百姓的是他们,战乱时候跑得最快的也是他们,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文人用生命去捍卫儒家的信仰,被青史大书特书写成正面典型……为什么会成这个样子?照道理说,大家受了两千年的道德教育,不是都该舍生成仁?……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恐怕根本就不会被人侵略,就算有,打过来后也只有灰头灰脑逃回去的下场。否则的话,就算你把大道理宣讲一万遍,也羸不来一场胜利——这世上你见过几个人会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别人的家园(你可不要告诉我奴隶主的家就是奴隶的家)?
所以这个问题,远比让你纠结的抵不抵抗殉不殉道的问题重要得多。
这个真的是最后一帖了,你的所有帖子我都不再回复,祝好:)。
[8楼] 网友:789  发表时间:2009-10-29 07:19:35
一文字狱不是满清的发明,也不以满清为最
说到文人大书特书,只听说过明史被清人篡改的一塌糊涂,到不知道黑清朝的是哪个朝代人?就算想黑,人乾隆爷修四库全书成册3450 种,79072 卷,禁毁图书3100多种、15万部
以上,这不包括本身涂改删改的。文字狱持续的时间是两百年。
思想哲学发展:王守仁,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几个大家,前两个是明人,后三个是生于明的文字狱者。然后除了清末的发展外,大概就是那句:万马齐喑究可哀。
科学发展:中国科技史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百项发明无一是清朝。兵器史,农业科技史,中国航海史等,翻开书,你都能看见大多在清朝戛然而止,没有进步了。
到底是谁禁锢了中国知识阶级的思想?难道不是清朝统治者。
附上一段英使马戛尔尼的评价:“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满洲鞑靼征服以来,至少在过去150年里,没有改善,没有
前进,或者更确切地说反而倒退了。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一个专制帝国,几百年都没有什么进步,一个国家不进则退,最终它
将重新堕落到野蛮和贫困状态。”

抵抗无效,打下去是白费?感情你知道中原几千万人是死的,一定比不过几百万西戎人.恩,我相信你得出这个结论也是从史书上的经验得来的。那你就去翻翻史书,从古至今,那
么多外族统一中原的,除了消灭奴化,我还真没有见过能平等相待的,(而汉化的异族统治者连民族都湮灭在历史中了- -)。当然不排除你家长生同学是个从古至今五千年都没
有出过的天才。
你说赤野千里,当初西戎屠杀锦夏人的时候,子释怎么说的?长痛不如短痛。早死光,早和平,那我今天也送回这句,早推翻,早和平。我相信子释同学统一了天下比长生好。
三投降还是抵抗?
在重申一遍,我没有要求所有人都做圣人,但是毫无疑问,总是要有人去做圣人,去做道德标向。
你总说我说大道理。殉国也许迂腐,我要求的不是殉国,而是当自己的国家民族被侵略的时候不投降,不放弃反抗的人。
这样的人是对祖国不离不弃的人。我举40,50年代的海归做列子,只是想说明中国有这种人也需要这种人,他们能不计自己的任何得失,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自己的民族国家。
我们的文化和道德要求我们做这种人,虽然大部分人包括我都做不到。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否认它的存在,嘲笑他的不值当,如果所有人都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秤杆上
衡量,中国走不到这一天。
说到誓死抵抗,宋末崖山跳崖的包括皇帝在内的十万人,这就是你口中的少数人?
明末1620年的5千万人口,清朝初建1651年的一千万人口,然后就一直保持着微小的增长幅度,直到1724年雍正朝开始大幅度增长,在国泰民安的土地上,这些人又是为什么消失的

看看那些投降的文人,别说我们,就是他们投降的主子爷也把他们定在了耻辱柱上。
这个标准确实不独是我们独有的,而是整个世界,法国二战的时候被德国那么迅速的亡国,这难道不是政府的责任?二战后那些投降者不也受到了社会的一致指责。
为什么世界公认,难道仅仅是我所说的大道理?大家都是认死理?因为这些投降者对于本民族来说危害是无穷大的,尤其是本身具有代表性和指向性的高官,知识分子。
你总是强调百姓的无辜,原来在你心中是哪国人只是统治者的事感情和我们百姓无关。不好意思,小人虽不才还是知道养我的国家,哺育我思想的文化决定了我是哪国人,和哪个
统治者无关,甚至当民族利益和统治者利益违背时,推翻他也不是不可能。但是遗憾的是,长生这个西戎人永远不可能成为百姓心中的民族利益代表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体制有问题,而不是道德有问题。
历朝历代的灭亡是都是政治沉疴,而不是道德,灭亡的原因恰恰是没有做到道德的要求。
啰嗦几句废话,争论反正现在就不讨论文中的问题,看文不用这么较真。
中国的文化和文明在清朝被禁锢,在民国被西方文明所冲击否定。我们从□□大国的梦中惊醒,然后把自己的文化看的一钱不值。好吧,你们肯定说我天真,我认为东方文化不是
比不过西方文化,那只是历史的偶然性,而不是必然性。
好歹明朝的时候我们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综合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如果我们能有个不禁锢我们思想的朝代,不是一个把我们都当做奴隶而是子民的王朝,也许我们的文化能有时间去发展到和西方相抗衡的时代,而不是像,今天永远失去了发展的
机会。像今天把我们所应有的道德都视为迂腐。
至于楼上那位说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个原因?文 革的原因?明灭的原因?还是锦夏灭亡的原因?难道说你问的是中国文化为什么会这样的原因
?学术范围太大太高深了。恩,学术上比较浅薄的说法是,冷兵器时代,农耕文明武力比不上游牧文明,而游牧文明的每一次入侵都是文明的一次倒退。摊手,你打不过人家,可
不是我们家文化的错。
还有别把所有中国所有百姓都想成奴隶,你愿意,人家百姓未见得都愿意。
[9楼] 网友:12345  发表时间:2009-10-29 08:21:54
楼上789同学,我挂白旗了,你实在高,看来若你是生活在这个故事当中的话,是准备要打到最后一个人了。
那是你的个人选择,没人会阻止你,甚至大家都会非常佩服你,不幸的是,你必须要说服其他人才成,说实话吧,看不出你说服其他人的成功率有多高,原因很简单——无论道理说得多漂亮,无论你口中的道德多么高尚,这个世界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要看行动的!正如无论你把明王朝形容得如何光芒万丈,也改变不了它惨败给一个落后的少数民族的事实。
对了,你说是因为农牧民族打不羸游牧民族的原因,这个说法太可笑了,蒙古人最后是谁打跑的?是游牧民族吗?或者你会说那是历史的偶然性,甚至连西方列强打过来也是偶然性?羸了就是必然性,输了就偶然性???哈哈,不觉得太牵强了吗?
至于文化,我不是学历史的,不讨论。不过有一点我可以说,不管象你这样的正宗儒家读书人如何倡导“道德”,也无法改变一个事实:千百年来的历史证明,靠道德是约束不了统治者的,而一个不顾百姓死活的统治集团,是不可能让老百姓生出拼死捍卫之心的。老百姓要生存,你的那个伟大道德只是读书人画出来的一个饼,大家是没办法拿画饼充饥的!
与其天天想着如何把画饼塞给老百姓,还莫如想想如何做出一个真真实实的大饼来,这个比你的道德画饼实用多了。
[10楼] 网友:w  发表时间:2009-10-29 11:02:52
俺觉着牛嫂的来自初始的虹里面有个剧作家 他说的一句话非常正确,那句话类似于:上一个皇帝让我可以吃2条鱼,如果下一个皇帝让我吃一条鱼,那我就推翻他。
就是这个意思,一个皇帝的好坏,一个政府的好坏,可以从非常多的方面来看,外族也是人,外族不是猩猩。外族当了统治者不代表社会就退步了。
让每个百姓吃饱饱,丰衣足食才是最关键的。
[11楼] 网友:789  发表时间:2009-10-29 13:48:26
冷兵器时代,农耕文明武力比不上游牧文明,而游牧文明的每一次入侵都是文明的一次倒退。这句话也不是我说的,写于世界通史。
这句话的解释很简单,一家人,能耕会织,经商也不错,但这不代表,他一定打架比他家隔壁那个放牛娃厉害。
元朝是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发展,在欧洲树敌太多,加上自身王朝的腐化,政府机构太简单不能够统治偌大的王朝。话说那场仗还是赢的蛮轻松的,看一下死亡人数就知道比历朝历代的动乱要少太多。
至于明朝光明万丈的话不是我说的,我记得我初中的史书上写着,明朝是当时世界上国力最强大的国家。而且这个评价也是剑桥大学明朝史对中国的评价。
他败,天灾人祸,中国老病,政治沉疴,腐败,再加上天灾人祸,可怜崇祯那位,改革的越狠死的越快。甚至可以说他和锦荣一样败于自己的手里。而且明末的思想家也确实出现了,要把君主架空的君主立宪思想。
你别老说我退换概念,你难道不是,换话题你比我快的多。我说的是东方文化不输于西方文化,难道你认为东方文化先天有问题一定输入西方文化?西方入侵,是中国弱小的必然。
我从一开始就是从锦荣百姓的利益作论证,结果你说俺都是走历史的老套,你家长生一定不一样= =
道德不是约束不了统治者,而是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约束统治者。皇权如何抗争相权,臣权一直是从秦至明以来不断出现的问题,古代统治者也不自由,摊手状。他也只能做天下人文人心中的明君,要是昏君自然就靠臣子扶正,如果连续几代的昏君,就会出现权臣以待其职,当政治继续腐败下去,脱离了道德的底线,那就叫社稷崩坏,古人说,此时会有圣人取而代之,也就是改朝换代了。当然这个圣人不会指一个异族带着一群人来杀人放火,最后来一统天下。
不顾百姓死活的统治集团,怎么觉得你再说的是现在的西戎,哎呀呀,不相信自己的民族,却相信一个刚刚屠杀忘自己无数同胞,刀上还血淋淋,然后开空口支票说我会给你们幸福的异族。
恩锦荣百姓的思维很好很强大。
所谓不顾百姓利益,翻翻史书,不管一个朝代多么腐败,也就最多让人口减少个1/6,而一场战乱,尤其是西戎这种异族加上屠杀的入侵,减少2/3,4/5的人口也不是没有。
在这种过去被屠杀,将来不可知的情况下,长生居然能抛开自己本民族的利益,而代表锦华百姓的利益,让我们为锦华百姓的远见卓识的预知能力,和长生同学超越5千年历史中任何一个天才的政治手腕热烈鼓掌
[12楼] 网友:zyt850721  发表时间:2009-10-31 13:35:37
其实,看了两人的争论,我还是比较赞同楼主的。总感觉是一个冷静普通人和一个愤青在对话,
其实不要说什么人群不一样,但是你看咱中国有56个民族,咱人口最多汉族的优惠政策是最少的,国家是很重视各组团结的,这是政府文化宣传的好的原因。虽然闹独立的很多,但是援助还是一批接着一批。并不是说汉族优越,而是一个成功人士的比例问题。一个简单的数学题,相同的百分比例,底数越大,得到的结果越大。当然,真正的成功人士不是这样的算法,还要更复杂,自身,家庭,外部,朋友影响等等……(是不是有点偏题了)
一个国家的领导政策是很重要的,直接指引国家的国情发展。纵观中华五千年,多少朝代,都是由辉煌走向衰败,没有哪个是长盛不衰的。每过数百年,中华大地上都会出现哀鸿遍野的情况,个别短的咱不列举了。世袭制,怎能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领导人。用民间的话说,富不过三代,如此而已。每代的衰败,都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我会说,长生的朝廷,数百年后又必将被其他人取代。说句老实话,每朝每代的迂腐人才,让人民多受了多少苦,他们保的不是人民不是百姓,而是那个政权。从一开始,他们的出发点就是不对的,自视清高或者说都一缸黑了。有一两个真正清醒爱国,想拯救国家的有识之士又能怎么样(当然,他们我是尊敬的),他们斗不过朝廷集权的利益。如果善待百姓,就是有人要推翻朝廷,那也难成功。
在此借用邓爷爷的一句话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是对人民百姓好的政府,咱们支持又有何不可。
不是不爱国,而是更爱在这个国家生活的人民百姓。只有对人民好的政府才值得我们去爱,去追随。
PS,阿堵不是在写史记,她是在写一篇穿越时空(目前科学无法实现)、架空历史(咱没见过的历史)的言情小说,人,要分的清现实和虚幻。
[13楼] 网友:冬熊  发表时间:2009-11-04 18:27:55
政府等于国家???
连现在的当局都不这么说,
都换成,政府代表国家了哦.
我跑一下题,我总觉得我们不知道是那里出了问题,
看待别人的时候,不是自卑就是自大,从来平等的看的都少.
子周为什么要殉国???
这个有什么意义???
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的那个格兰特最后还不是做了校长?
谁认为他美奸来着?(现代人观点)
你的要求太高.太莫名其妙.
我们有很多时候那道德代替现实,尤其是在宣传的时候,这个很不好啦
[14楼] 网友:mire  发表时间:2014-01-11 21:09:06
草草看了一下,789同学真是太好笑了。
【不顾百姓死活的统治集团,怎么觉得你再说的是现在的西戎,哎呀呀,不相信自己的民族,却相信一个刚刚屠杀忘自己无数同胞,刀上还血淋淋,然后开空口支票说我会给你们幸福的异族。】不可否认符定那一支确实践踏过锦夏,但文里的长生确实想做一个明君,他的朝臣里边也是千挑万选一半西戎人一半夏人,君也好臣也好都是想民生安康的。
【所谓不顾百姓利益,翻翻史书,不管一个朝代多么腐败,也就最多让人口减少个1/6,而一场战乱,尤其是西戎这种异族加上屠杀的入侵,减少2/3,4/5的人口也不是没有。】原来民不聊生,卖儿卖女,易子而食都不算什么,只要死得没外面打来的多就都是好的,原来即使国家真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荒尸遍地的腐朽地步,百姓依然是必须要无条件为这样的国家而死的,呵呵呵。
总算知道了罔顾事实强词夺理扭曲是非的愤青什么模样。
[15楼] 网友:mire  发表时间:2014-01-11 21:34:20
对于子周的问题,我很赞同楼主这句话【我猜想你又会不停的重复亡国后,老百姓会如何如何苦,那个只是你的猜测,是数个可能性中的一个。显然,子周与你的想法不一样,他更相信比起一个赤野千里民不聊生的乱世,长生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在这一刻,谁都不知道未来会怎样(除了阿堵),但是我要说,子周的猜想比你的可靠得多。子周的想法来自他对长生的了解,你可能又要说根本历史那是不可能的,先不论可不可能,让在这个故事当中,就是完全有可能。长生受子释的影响很深,可以说是个有无古人的君王,就不要老用历史给他下套套。】
一个是由实际时局及对当时人事的实际了解出发,一个是由通俗潮流以自己脑补妄自猜测。我觉得这位类似愤青的同学,总是觉得事情就该像他想的一样发展,所有人都该和他一样行事,一旦不是,就罔顾事实,坚持靠自己的脑补和老历史定罪别人,这实在非常搞笑了。但更搞笑的是事实已经证明了别人的选择是对的,他依然可以架空这个事实,用脑补来述说后事将会如何如何发展~~子周同学是多么不正确多么不堪的一人~~
只可惜嘴巴飙得再厉害也就是个脑补帝,事实永远还是事实。
[16楼] 网友:mire  发表时间:2014-01-12 00:02:04
还有关于长生的问题,如果没有遇见子释没有受到子释思想影响,那么他不可能成为现在待两国人民如一家的明君,但他已经是平定社稷努力让两国子民都安居乐业并无压迫的一个清明君主了,我就不知道789到底在那酸他些什么了。不管是子周的问题西戎治世的问题还是长生的问题,真的好像别人不按他的思想走路事实不符合他的预测,就是不正确不可能必须加以讽刺挖苦反驳的。这种人嘴上功夫大道理讲得一套一套,基本的人情义理道德三观就不见得有了。
[17楼] 网友:渊城  发表时间:2014-01-12 22:01:59
已经不想说这个789了,他一直在用从老历史中提取的预测来替换书中剧情,然后把他的设想当做现实给子周扣帽子,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这就是个架空文,历史会如何事实会如何都是作者说了算,不是现实老历史说了算。作者都写出安定团结局面大好的这个未来设定了,他还在那巴拉西戎以后会如何如何一定无法清明治世长生一定下台,子周辅助长生一定选择错误....而且一直偏激的表达不管国家如何,即便腐朽不堪到尸横遍野,也永远只有为国殉死才是光荣的正确的,而且明指暗示除此之外的任何选择都是不堪的......面对愤青,真累。
[18楼] 网友:层层  发表时间:2015-07-21 20:27:35
不为别的了,798我就赞同一下你,我要让你知道,不是一个人知道这文有问题
[19楼] 网友:致798  发表时间:2015-07-21 22:53:51
我觉得咱们真的不必对一个穿越文认真,还记得文里前半部分么,除了李子释兄妹三个,其他人几乎都蠢如猪狗。
所有以中华民族为架空的民族基础的势力都以内斗,懦弱给消耗吞并了。人家已经假设好了一个立场了,在这个逻辑里跟人家玩,那就是玩不转,与其辩是不是投降主义,不如讲一讲阿堵前面为什么要把中华民族写的那么不堪。
我真的非常厌恶为了烘托出主角就贬低其他人的写法,非常讨厌。
[20楼] 网友:层层  发表时间:2017-03-21 22:33:45
798依然支持你。
看完伐清和窃明之后,你就明白,你自己是否继续抗争的选择,和大部分百姓存亡毫无关联。
战争中大批人是一定会死去的,拉锯领土的过程,双方的兵役、粮草需求、徭役会压在所有百姓上,一批一批人死去是必然的,吞并领土需不需要时间?教化人心需不需要时间?这些过程难道不需要百姓流血?异族人的统治和压迫下奴隶般的生活,难道好过为了自由斗争流血吗。况且结束战争并不是主角一人说了算话,其他义军头领如果执意坚持,主角能管得到别人的思想?他如果有意在乱世中存活,拿出为了尽快结束战争这一条冠冕堂皇的理由,真是殊为可笑。
文里把主角的选择和全天下人存亡写的休戚相关,枉顾事实,这种对角色的理想化,简直是对南明时代李定国,文督师,夔东十三家等坚持抗清义士的侮辱。
另外分析,作者本文对于权力的认同是后革 命幽灵的延续,对权力的依附认同,可以看作是对缺失权力下的一种选择,因为我们目前,还无法从心里构造出乌托邦般的图景,进行新一轮的革 命战斗。
[21楼] 网友:闲  发表时间:2017-03-27 15:57:55
哈欠~所谓你的选择和大部分人的生死存亡无关,指的是平民,而不是特殊地位或当权者的选择。
很可惜,作为普通百姓的李子释不具备这个条件,而站在长生这个未来帝王身边的子释则是后者。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皇室享受全国供奉,有责任为护国家主权而死,平民没有,平民的责任是贡献税收、遵纪守法、保全小家。
在国家必败的前提下,保护更多的平民,我觉得这是有利于人性的选择。
至于其他各类爱国宣传,可以参看杨文理提督的文章。
我印象最深是大致这样一段话。
历史学界大体分为两种思潮,一种认为有比国家主权更重要的东西,一种认为没有。
一般来说,战前是后者占主流地位。战后,则是前者占主流。
-----------------------------------------------------------
另附其它读者所述文中实际情况:
子释是一个穿越者,穿到的又是一个陌生的腐朽昏聩的架空王朝,不愿卷入政治,这是他作为穿越者与这个时代的隔阂,因为他早就认定改朝换代的事实,任何人都扭转不了这种走势。但在逃难过程中,他身上带伤却一声不吭照顾弟妹,画草药图、地图,上课教授草药用法帮助沿途百姓,帮着地方帮派救人。当子周和子归要投入到这个时代去做出努力的时候,他仍然在犹豫之后,默默的支持双胞胎。要卷入朝廷之中,他就做自己擅长、而又对后代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整修古籍,传承文化。
同时作为一个现代人,子释自然不可能认同李阁老那种拉着一家老小并强行烧死幼子的殉国方式,换做绝大多数的正常现代人恐怕都认同不了。但对当时堂堂正正战斗着,认真抵抗西戎的人子释也是非常敬重的。
西锦已是风中残烛,峡北关失守,西戎弃云头关不顾,攻占蜀中平原东部几大重镇,对西京呈包围之势,仙阆镇守将降敌,西京无险可守,降也是亡国,不降也是亡国,差别只在多死几个人罢了。 华荣立国,杀夏人杀的差不多了,连莫思予这个夏人的大叛徒都不想再杀下去。
在这样的历史状况下,子释才选择投降,能救一个算一个,多留一个是一个,长生这个未来的帝王不仅仅情深意重,而且以实际行动证明他会对夏人施行仁政,他的幕僚有一半夏人,士兵有一半夏人,而且同工同酬,对在战争中落败的西锦,找一个这样的混血帝王施行仁政,时下是最好的结局。
[22楼] 网友:j*******=  发表时间:2017-03-27 16:16:25
此评论等待管理员复审中,暂被系统自动屏蔽,审核通过后即可展示!
[23楼] 网友:jojo  发表时间:2017-03-27 16:18:05
关于殉主,搬一下评。说得够清楚了吧
--------------------------------------------
哈欠。正是有这种精神的人没那多,中国才走了五千年。活下来的人才能让文明和种族延续,而不是死人。
所以关于这一点,愿意死节的人就去死吧,别拉着无辜又想活命的老百姓一起就成。
比如子释他爹,自己以死殉节,抛开赵氏皇权的昏庸不谈,还是让人佩服,但非要拉着自己妻儿老小一起给赵氏皇权陪葬,就让人想骂了。
再比如□□大可以殉国, 可非要拉着全城民众一起拼死保护赵皇帝逃命,我是有意见的很。
还有欧洲人民,美国人民从不为哪个国王殉死,人家的道德如今可好得很。
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其实是由制度决定的,制度相对完善和公平,大家自然就道德了。靠替一个彻底腐烂的皇朝殉死来激励道德?笑掉人大牙。
中国的老百姓麻木吗?我D答应给他们分田的时候,他们可行动起来了,一点也不麻木。明末的老百姓就不麻木了?文人投降,文人殉死,跟他们何尝有半点关系?文人又何时在乎过,稀罕过,跟他们有半点关系?
一个有气节,有道德, 有能力思考的人,想的应该是怎样让人民活得更好,而不是怎样让他们去殉死。是该用活着的有为之身改善他们的处境,而不是为个无能的皇帝干掉自己,再拉上一大批无辜的百姓殉葬!
[24楼] 网友:joo= =  发表时间:2017-03-27 18:04:26
“华荣立国,杀夏人杀的差不多了,连莫思予这个夏人的大叛徒都不想再杀下去。”替ls补充一下:
东杀西杀铁血铺路的是长生他哥符定那一支。长生在被子释教化,决心开创太平之世与子释分离的那几年里,一直韬光养晦以德服人以理治兵,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益,不做无谓的杀戮。而长生的父亲符扬是铁血帝王,未必没有杀戮大多数夏人为自己新朝统治铺路的打算,放任符定东杀西杀,差不多杀光了,被长生一剑穿心,随后自己也被长生算计扳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