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射雕双穿)回首向来处》

作者:抖S长评铺·抖S

非常抱歉评论这么晚才出,抖S五月份忙得昏天黑地,后来手里的事情终于结束一段落之后匆匆看文,却跟文章纠结上了,所以一直拖到现在,希望作者君能谅解QAQ
那么废话不多说,我们进入正题。
先来说一说同人里结构的问题吧。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同人是不具有完整的结构的,这并不是在贬低同人,而是源于同人的特殊性。因为同人是原著的衍生,剧情都围绕着原著剧情而展开,背景、人设等等都是借用原著的。同人若要是想脱离原著自成一体,要么同人主线和原著主线没有什么关系,是全新的主线;要么把原著背景、设定打碎重组,设定出一个新的世界,人物也仅仅是顶着原著人物的名字,这种的话严格来说就不能算是同人了。可是这篇文的主线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原著剧情时间线走的,虽然作者想要写出一个新的故事,有很多独有的超出“同人”外的东西,但从大体上来看,这篇文的男女主角一边旅行一边触发原著里的各种剧情点,就像打怪升级一样,同人原创化的两种情况基本都不存在,仅仅只是原著的“衍生”而非再原创,又何谈结构呢?
所以作者让我去评结构,我着实很为难,如果作者以后写原创的话,我会认真给评一评的,对于这篇文而言,结构的问题我只能跳过。
然后说一说我在文里看到的一些问题。
这篇文的情节可以一分为二:前半部分是找武功秘籍触发剧情然后升级的漫漫路途,后半部分则是以杨康华筝的感情戏为主。第二卷末尾可以算是转折点,可是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衔接却很不自然。比如前半部分杨康和华筝的交集,实际上并不是很多,两人基本上聚少离多,就算聚在一起也没有半点表露出感情发展的倾向,前两卷侧重的还是找武功秘籍九阴和九阳。可是第三卷开头,突然交代了杨康其实是喜欢华筝的,华筝也喜欢杨康,感情发展没有个苗头也没有过程,这就让人很诧异了。更何况梅超风和杨康感情如此之深,而华筝和杨康之间的感情在前两卷表现得并没有那么深厚,杨康就这么轻易原谅了杀他恩师的华筝,这就有点说不通,感觉比较牵强。这个转折点给读者造成这样一种感觉:作者在强凑CP。虽然作者说过自己并不喜欢写感情戏,但是这并不代表感情就可以像洪水一样突然袭来啊,会把读者的看文的欲望冲走的。
华筝密谋多年杀梅超风的阴谋败露这段其实是全文最精彩的情节,那种大反转的感觉出来了,赞一个。可是后面的两卷、全文的一半内容全是在说感情,高丨潮迭起的感觉又归于沉寂,有种狗尾续貂之感;而前面的部分,铺垫也做得不够到位,以至于在我看到华筝与梅超风这段仇恨的来龙去脉的时候,吓了一大跳。
作者的确有埋伏笔,比如开头杨康和华筝初识的时候谈及梅超风时,华筝严肃的表情。又比如在梅超风死后,华筝和杨康去埋骷髅时唱的歌。可是伏笔不是要藏得很深很深,要若隐若现,能让聪明的读者猜到。在前面两卷中,华筝的表现再正常不过,完全看不出来她对梅超风有隐忍的仇恨,反而倾向于为了成为绝顶高手不择手段的感觉。这并不是因为是杨康视角而有所局限,作者也需要通过杨康的眼睛去描绘一些疑点,至于杨康本人能不能发觉那是可疑的地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而且在梅超风之死那段,明明是很精彩需要细细描写的部分,尤其是华筝的一举一动,细节必须要适当放大,可是却被作者用很快的速度掠过了,仅仅是交代了信息就完事。最重要的是,在正文情节中,华筝的爷爷之死和小妹之死,完全没有提及,哪怕是只言片语,这段只是在最后真相大揭露的时候才提到。这样的话伏笔不仅埋得深而少,不能够达到环环相扣的效果,让读者看到真相的那一刹那有种出乎意料但在情理之中的感觉,反而会让读者惊讶。
后面两卷产生的狗尾续貂之感,还在于杨康华筝感情处理上的败笔。其实在第二卷结束的时候,我是很期待杨康再度见到华筝然后诘问她为什么杀人的情节的,因为华筝为了仇恨而去杀人,其实和梅超风也差不多了是吧,只是没有滥杀而已。可是作者的处理出乎意料,直接让杨康对华筝表白了,因为杨康爱华筝,梅超风也的确有错,所以杨康根本就不恨华筝。这、这就这么完了?这样的解释让人产生一种心理落差感,突如其来的表白还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冲击,这种感觉就像是去甜品店看到菜单上绿色的冰激凌球,以为是抹茶冰激凌,拿到冰激凌以后才发现是芥末味的= =
然后华筝濒死,杨康带她回蒙古,中间又耗费了不少笔墨;因为丘处机两人分离,在几年后两人在武林大会上重逢,华筝诓杨康与中原武林为敌,让他被迫跟她去蒙古,又写了很长一段;再然后杨康帮助华筝巩固她在蒙古的地位,送还圣火令、剿灭山中老人,又花了无数笔墨;最后结个婚就草草收尾了,作者写得意犹未尽,读者却看得莫名其妙。其实仔细想想,虽然写了这么多,但是要表达的内容却没有多少,无非就是想要给读者一个交代而已,证明他俩以后会过得幸福。但是这些情节却很散,究其根本还在于,杨康虽然和华筝由恋爱到结婚,可是他俩的相处模式实际上还和以前没有什么差别,感情戏份少得可怜。如果说前两卷还在试图写出一个完整复仇阴谋的话,后面两卷仅仅只是交代后续,就给读者一种在应付任务一般注水的感觉。
更何况男女主角之间的感情缺乏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相识到相知到恋爱到结婚,这条线的发展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感情也需要一点一滴的堆积,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感情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让他们恋爱或者结婚,才不会让读者感到突兀。可是作者君却大笔一挥,让他们恋爱吧,于是就恋爱了;让他们结婚吧,于是就结婚了。正如前面所说,前两卷实际上是没有什么感情方面上的铺垫的,对方到底有什么东西吸引了自己这部分也没能写出,心动的感觉也没有,喜欢的一瞬间也没有,感情积累的过程已经被抛弃,于是感情线还剩下什么……男女主要哭瞎了QAQ
这些完全是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来写出的,可能是杨康看到华筝冷,递上一杯热茶;也可能是杨康看华筝吃饭太急,打个趣让她慢点吃;亦或者是一些神态上的描写,比如眼神之类。这些生活上的点滴都是可以毫不突兀穿插在正文里的东西,也能够让感情悄悄加温。
再有一点,开头杨康和华筝的相识,仅仅是因为是“老乡”,就立刻放下心防,玩到一起了?虽然作者这么安排的意图大概是想要快点进入剧情,可是这实在是不符合常理啊。拿现实中的例子来说,在异地的你会和一个第一次见面的老乡立刻成为朋友吗?显然是不可能啊,肯定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不是么?谁知道这个老乡会不会是个极品,会不会害我?所以我觉得这段的处理实在是太仓促了一些,再加入一些小情节作为过渡会更好。
如果说情节的发展是具象的,感情的发展是抽象的,那么作者在处理抽象的东西时并不是很好。感情并不仅仅是爱情,还包括友情、亲情、仇恨等等一系列的多种多样的感情,只要人有心,有思想,就会源源不断产生各种感情的。可是作者只让这些感情冒出来,并没有给它附加一个合情合理的发展过程,这就会显得有些突兀了。举个例子,华筝对梅超风的仇恨,明明是有很大看头的,可是作者仅仅交代了因为爷爷和小妹之死,华筝非常恨梅超风;但是仇恨的生成、发展肯定是有个过程吧,华筝一开始对梅超风是什么样的想法呢?然后爷爷死了,华筝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想法呢?再然后小妹死了,又有什么想法?这些虽然在番外里有揭露,可是番外毕竟不是正文,在正文里,还是要对这方面多下工夫才好。还是刚刚那句话,从细节去写,多创造一些“巧合”,比如华筝不经意露出冷冷的眼神什么的,让刻骨的仇恨从侧面显露出来,也能够成为漂亮的伏笔,到最后揭露真相的时候,就不会显得那么突兀了。
然后就是不同感情之间的糅合,也有些不合常理的地方。作者在文中说过“不过就是些亲疏远近”,可是反映到情节里,却显然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还是拿梅超风之死来说,杨康和梅超风之间的感情很深厚,文中很多细节都体现了出来,杨康出游时间久了点,回归以后梅超风会表露出她对杨康的关心,真的很温情。但他为什么会这么轻易就原谅了明明感情并没有那么亲厚的华筝?仅仅只是因为“喜欢”吗?舍“亲”求“疏”,舍“近”求“远”,虽然作者试图解释了一堆道理,可是对于一般人的本能认知来说,还是会觉得很怪异。
这篇文的情节呢,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就是打怪做任务式的升级路,男女主为了触发原著的各个剧情点到处跑,情节设置得很刻意。后面虽然有些许改善,情节也变得流畅了很多,可是“任务”的核心还是不变的,比如最后一卷里的武林大会、去波斯归还圣火令、西域剿匪这几个片段式的情节,满满的升级即视感。这样的处理就给读者造成一种感觉,任务在牵着人物到处跑。小说说白了就是讲故事,所有的情节都是为了塑造人物而存在的,但是当故事性减弱,任务性增强,人物塑造变得不那么重要,小说就会变得无聊起来,造成一种“反正只要升级就好了嘛”的感觉。而且因为任务性,是片段式的情节,情节之间的连贯会显得不够自然,就像是出了毛病的放映机放映电影,带子总是一卡一卡的,这样的话电影看起来不会很奇怪吗?
作者推动情节的方式全是靠对话,重心全放在对话上,我不禁产生一种邪恶的想法,如果男女主是哑巴,作者该怎么办?对话君承担的任务很重啊,不仅要推动情节发展,表露出人物的思想,塑造人物性格,还要阐述一大堆道理,它娇弱的小身板承担得住吗?作者君试想一下,你平常说话的时候会说一大堆大道理吗?对话只是起到一个沟通的作用嘛,偶尔蹦出一些哲理性的句子还算正常,但是通篇全是哲理性句子,就会让读者头皮发麻,要思考好一会儿才能继续往下看,作者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该如何安排哲理在对话里体现的比例,不要让它占了重头,从而让对话变得枯燥无聊。
而且对话里表露出的人物想法也太直白,这种东西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才有看头啊。作者可以透过一些其他的描写去侧面体现他的内心世界,比如神态、动作之类的描写,这样的话,人物性格也很容易能丰满起来。比如蒲儿帖死前的那一幕,她问窝阔台记不记得祖母讲过的故事时,窝阔台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脸上故作镇定,视线偷偷乱瞟有些心虚?或者是放在身侧的手指恶狠狠地紧攥了一下?可是文中窝阔台只是点点头就说话了,他的一举一动完全没有描写出来,半点也没有体现出他原本的性格。在后面发生的拖雷之死的事情大家才知道窝阔台实际上非常阴毒,可是窝阔台的阴毒,也还是从杨康和华筝还有唆鲁禾帖尼的对话里体现的,这样的话窝阔台的形象还是比较片面。当蒲儿帖把华筝交付给杨康的时候,她的神情是什么样的呢?把蒲儿帖内心的期待用她的眼神、动作表现出来的话,渲染一下场景,效果会不会比她不停说话要好呢?作者君可以仔细思考一下。
然后就是有一些东西彻底拖慢了文章的节奏,作者花了一大堆笔墨去介绍背景、地理、习俗、历史事件之类的东西,可是这些对推动情节有多少用处?直接从文中摘取一段:【他们为尽量避开彭连虎的势力,选了条略偏南的路线,乃是一路沿着洛水,出河南府进商州,不久便又见山势起伏。商州境内楚山、熊耳山、冢岭山等与终南山都同属秦岭一脉,这一日过了蓝关,便是跨过商州与京兆府的边界冢岭山。这京兆府便是长安所在,要到全真教,便要从长安城南的樊川,再往西南上终南山。】这么一大段……其实啥都没写,唯一的用处就是把读者绕晕。读者看文是来看故事的,并不是来看一堆百度百科性质的东西,大段大段的科普会让文章的故事性减弱,看起来非常无聊。作者也曾经在作者有话说里抱怨过,为什么打算写一章的东西却拖了好几章,原因就在此。虽然作者做了很多考据,这种考据精神值得赞赏,但回到文里,还是要知道什么需要舍弃,什么需要保留。
心理活动也是,太多了,作者恨不得把所有人的心理都剖开给读者看,让读者能够第一时间明白人物的想法并理解。这样会让文章变得很无趣,还会拖慢节奏。其实很多对话之类的就已经能够很直白地表现出人物的想法了,再加上这么一笔,无异于画蛇添足。而且读者看的就是情节,会不自觉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猜中了就是最大的乐趣,作者这么直接把心理剖开了,看文就完全没意思了。心理活动是画龙点睛用的,并不能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希望作者还是能够控制一下。
作者试图表达一些高大上的东西,比如宿命论啊自由啊男女平等啊这些东西,可是这些就像空中楼阁一般完全站不住脚。举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来说,华筝不想屈服于命运,想要婚姻自主,于是她离开蒙古,努力去学武功,希望有了武功之后能有反抗的资本。可实际上,在文里华筝其实并没有遭到什么真的逼迫,那些所谓的逼迫也仅仅只是从华筝的嘴里说出来还有华筝自己的想法而已,就算是她从桃花岛回蒙古,穿大红嫁衣,也是她自愿的吧。作者并没有在文中安排一些和婚姻不自由有关的冲突,比如华筝的家人逼她嫁人之类的情节,作者借着华筝的口大力宣扬“我要婚姻平等”只是光动动嘴皮子,完全不能让读者感受到她处境的艰难。要知道就算说再多的话,也比不上去写一个场景、一个情节片段更能让人记忆深刻。
关于宿命论也是,文中的情节并没有体现太多,更多的都是借着杨康和华筝的口,表达自己穿到悲剧配角是何等的命运多舛。但折射到情节当中,也是没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身为配角的不幸,两人的人生之路反而真的超级顺风顺水。综观全文,两人基本上也没有遭受到什么挫折,就算是华筝因为中毒濒临死亡,读者当然不可能认为她会死,毕竟她是女主角嘛,必须给开金手指,而且丘处机一来,大家都知道她一定能找到方法治好病。从头到尾两位主角开的金手指真的蛮多的,所以宿命之说就显得脆弱不堪了。
在小说中,作者想表达的思想缺乏强有力的情节来支撑,就很难让读者接受。一篇好的文章,读者能够代入主角里跟着主角一起去经历人生种种悲欢离合,和主角产生强烈共鸣,当主角遭遇十字路口,必须做出抉择,无论主角选择走哪一条路,读者都能够理解主角的想法。可是当十字路口不存在,眼前只有平坦大路,主角们拼命说这里就是十字路口,我要向左拐,读者就很难理解了。所以我建议作者还是不要一味向读者灌输人物的想法,思考一下怎么样让情节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想法,用情节来说话。
由于情节设置得比较牵强,很多东西没能够准确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感觉,所以人物也有那么一些比较别扭的地方。从文中可以看出杨康是个随波逐流的老好人,不喜欢杀人;华筝活泼任性却带一些阴暗面,可以不择手段去杀人。可是两人的形象却比较单薄。归根究底还在于作者并没有设置激烈的冲突,其实这两个人的三观并不是很合,不仅仅是立场的问题,还有人生观等等。杨康倾向于用温和非暴力的手段去解决事情,而华筝更倾向于直接杀人。杨康作为一个现代的警察,会这么想的确很正常,可是同为现代人的华筝为什么会对杀人这么不屑一顾呢?这方面缺少一些必要的情节去展现。回过头来说冲突的问题,两人因为段天德而吵架,吵完了哄完了和解了就完事了,杨康很轻松就能理解华筝的想法并接受了;梅超风之死也是,杨康理解和接受华筝也非常理所当然。就算是随波逐流,也不是这样随意的吧,人还是有底线和原则的。三观上的冲突是最能体现人物思想、人物性格的部分,可是作者并没有写出,这就导致人物形象趋于单薄。
两个人的想法也太过理所当然了一些,深究起来,杨康其实是被情节拽着往前走,他没有一种“我该怎么做”这种想法,而给读者造成一种“因为情节我必须这么想必须这么做”的感觉,就显得比较刻意。我看到杨康做出种种行为的时候感觉很奇怪,但是深究起来逻辑并没有什么问题,其根本还在于“想法太牵强”的缘故,缺少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华筝也是,表面上她的性格非常激烈,可是文里她的表现是这样的:想开心就开心,想单纯就单纯,想杀人就杀人。和杨康一样,她的想法非常理所当然,也是因为情节设置太刻意的缘故,她一下子变成单纯活泼的少女,一下子变成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之间完全没有过渡,就会给人造成一种很突兀的感觉。
然后就是,无论是华筝和杨康,他们的性格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要知道一个人的性格再复杂再多面化,也是有一个核心在的,拿郭靖来说吧,他比较单蠢、木讷,甚至很迂腐,也很善良,但是这些都不是他的性格核心。他的核心性格是无私,因为这点,他才会重情重义,以家国为己任,甚至在襄阳城破之时也没有逃走,而是选择以身殉国。当然,无私到底是不是好事还值得商榷。
那么杨康和华筝呢?
上面也说过,杨康是一个随波逐流的老好人,然而这只是表面性格,他的核心性格是什么呢?善良?也不能说是,他对完颜洪烈就很狠。他也没有一个自己的绝对原则。所以说他基本上就是没性格。
华筝呢,她的性格比较鲜明,也很激烈,可是她有善恶两面,那么到底哪一面才是最主要的性格呢?单纯、活泼、机智、善良、毒辣,这些零散的矛盾性格却缺乏一个核心性格来统领,这样的话就让人摸不清头脑了:华筝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所以我建议作者还是要好好思考一下主角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给他们设定一个核心性格,唯有如此作者才能够彻底把握住人物性格,在文中就不会出现人物性格多变的情况,也就是人物不会轻易崩掉。
现在说一说番外的问题。
作者在每一卷正文后面都附加了三个番外,番外的写法并不是小说,而是更倾向于个人倾诉式的散文。其实这种写法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一般情况下番外就是穿插小故事来写一些在正文之外的情节,要么娱乐,要么对正文进行补充,可是作者安排番外的目的则是解释女主的动机、女主的心理。这么重要的东西本应该是在正文中写出的,可是作者却选择用番外的形式来阐述。这就不太恰当了,番外毕竟不是正文,该在正文表现出的东西绝不可以挪到番外去。而且番外并没有写什么情节,主要还是女主单方面的倾诉,这样就降低了文章趣味性,毕竟读者主要是来看故事的,不是来看女主说一大堆心里话的。总的来说,番外表现的形式虽然新奇,却不讨喜,建议作者还是要思考一下该用什么样的形式去表现更适合。
最后说一说一些细节上有些违和的地方。
第一点就是文风的把握,很多对话非常现代且口语化,但是文章叙述却是中规中矩的偏古风,这两种文风混搭感觉比较别扭,我想作者的本意可能是表现出男女主身为现代人的一面,可是当读者在看完古风的叙述段落之后,眼前突然蹦出一句现代式的对话,一下子就出戏了啊。而且现代风格的对话不仅仅局限于男女主之间,裘千尺说出来的话也非常现代口语化。我觉得要么古风叙述带一点偏现代的对话(当然古人还是要按照原风格去说话),要么就用偏现代的语言去叙述整个故事。诸如网络用语“雷”“囧”这种字眼最好不要出现,虽然男女主是现代人,这篇文到底还是非常正经的正剧,用这些非常网络化的字眼看起来会非常别扭。
第二点就是病句的问题,开篇满屏病句,后面有很大改善,但是大量的病句无疑会降低阅读的流畅性。在第一章随便捉几个病句:
【但那些被风沙打磨得粗糙的脸庞上,刻得深深的是对生存的执着。】
【男儿个个骑术精湛,仿佛生来就长在马背上,女子个个勤劳善良不让须眉,连幼童中也不乏骑射的好手。】
【完颜洪烈见儿子早慧懂事,顶多受点塞外风沙之苦,也好磨练其心志,便同意儿子同行。】
【说罢,拿出一把匕首呈给李萍,绿皮鞘、金吞口、乌木的剑柄,上刻着郭靖二字,拔出鞘来明晃晃如一捧初雪。】
【也难怪郭靖不想娶华筝,她性子直憨,脾气又不小,哪里能赢得青梅竹马的柔情蜜意,何况郭靖又是这么块木头!】
这些句子要么是主语缺失要么是句式杂糅,很多时候句子写到一半就突然换主语了,看起来非常别扭。其实作者掌握的词汇量还是很多的,有些句子写得很美,作者还需要好好思考一下该如何遣词造句,写作的时候仔细一些,不求文字优美,力求文字流畅。
想要说的大致就是这么多,我把问题都尽量分析清楚了,这本已经完结,改就不要改了,希望作者君以后写文的时候多多揣摩一下写法什么的。虽然我说了一大堆有问题的地方,但我看到作者文下的长评很多,不乏漂亮的长评,也就是说作者的文章也相当受欢迎哒,所以不要被我打击到了,还请继续加油。
因为整个五月我一直在忙,忙完一个阶段匆匆看文,由于文章实在太长,我看文速度慢,又急着出评,我只完整刷了一遍,第二遍没有全刷完,写评论也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爆了这么多字数,可能会有稍许混乱。所以评论里要是有什么偏颇的地方,还望作者多多包涵。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4-06-10 10:21:09
真的很谢谢抖s君的评论,如此长的评论真是让我震撼到了。
这篇完结文断更改大纲修文断更改大纲修文校对花费了两年时间,回头看时几乎生理性疲劳,仔细读了两遍抖S的评,心里的感觉不知该怎么描述,感觉像是有个沉甸甸的任务终于移开了,很多问题我自己回头看不明白或者不敢去看,有人帮我回顾整理一下,这种帮助多么重要是难以言喻。
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这篇文看上去成绩还可以,但是订阅实在很扑街,死忠粉有一些,但我很清楚她们只是恰好被文中某些东西引发了共鸣,而不是我讲故事的水平留下了她们。
对于大纲和故事结构的先天不足我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是深有体会,并且深受其害。这篇文第一次试着写长篇,开始有意识地摸索使用一些写作技能,却由于眼高手低,把写作过程弄得很艰难。最开始文没有大纲,只是一个开头,两个人物,几句对话,一些拿到秘笈的yy,一个惊人的反转,然后我扩充大纲想使之成为一个故事,然后才零散地添加进去人物和故事,我基友总是问我你的故事主线是什么,升级,冒险,报仇,总得有一个吧,但是每次我都只能含糊过去,因为实际上我只是搭一个架子能把我yy的几个段子填充进去而已,架子本身搭得如何,我即便有心,也是无力去改进的。
最后我也感觉到了,这篇文既不像是人物为剧情服务,又不像是剧情为人物服务,而是人物和剧情一起牺牲了,为了展现脑海中的几个桥段。哎,没有主心骨的大纲是多么可怕,无论后面用尽什么样的心思去补足,都掩盖不了。
我自己也是喜欢前两卷,不喜欢后两卷。让我感到快乐的几段yy只到前两卷为止,所以写出来满意的部分也到这里为止,后面的两卷断了又写,写了又断,还自欺欺人地认为经过这么努力的雕琢掩饰后,读者不会发现我的力不从心。
其实,订阅就说明一切了。
最感谢的也最让我醍醐灌顶的是抖S君对人物性格和感情发展的评论。一直以来被读者说女主性格好萌,男女主在一起好配的评论给迷惑了,没意识那只是少数人的想法,并没有普适意义。
感情发展的单薄是固然有一点有意回避的成分在里面,人物性格则是真的完全不懂该如何设置并且稳固下来。
我一般很少受打击,唯独想到自己在塑造人物性格时的怯场和畏难时,会觉得自己实在没有写作天赋。
其实抖S君说的缺乏情节冲突推动,有可能也是因为塑造人物的乏力,导致不想也不敢把人物丢在一个充满冲突的环境下,怕失控怕崩坏怕不好写等等等等。
如抖S君所说,我确实也不会去修文了,这文真正的问题除非推翻重写(这篇文修过很多次,若是把没修过的版本拿来,恐怕抖S君连吐槽的欲望都没有呢)。但不修不意味着没接受建议,完整写完一篇文的经验教训在之前时难以想象的,也感谢抖S君对我的帮助,没有这篇评,我的总结思考不知道要混混僵僵地磨蹭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甚至有些问题我要等到再写几篇文才意识到。
我真的没想到,只是萍水相逢且非盈利的关系下,能得到这么尽心尽力的帮助,实在无以为谢。当然,我也写评所以我知道,写评过程也是有收获的思考整理过程,能引来抖S君的这么多字数(再次膜拜),我想我的文也还是有点儿用处的哈。
再次感谢抖S君和抖S长评铺,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