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废皇太子引出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是:抱有野心的皇子们,结团钻营,谋贪大位。于是在太子集团之外,又形成皇八子集团和皇四子集团。
皇八子集团。皇八子允禩,“有才有德”,聪明能干,内外经营,很得众心。在初废皇太子之后,允禩署内务府总管事,团团相结,谋为代立。皇长子允褆 为惠妃庶出,外叔公是已免职的大学士明珠,本没有希望获取储位。但允褆生母惠妃曾抚养过允禩,于是两人勾联。其他如皇九子允禟、皇十子允我、皇十四子允 禵(与胤禛同母),大臣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等,都依附于允禩。
皇长子允的密谋泄露,被夺爵、幽禁。储位空悬,也不是回事。大臣们建议康熙早定储位。康熙命诸大臣密举可继立为太子者,以测验大臣之意。大学士马 齐等大臣都秘密推举皇八子允禩。允禩觉得自己做皇太子有望,一些兄弟和朝臣也纷纷靠向允禩。由是,在皇八子允禩周围,逐渐形成一个争夺皇储的政治集团。后 允禩被锁拿,革爵位。十四阿哥允禵求情,康熙大怒,“出佩刀将诛允,允祺跪抱劝止”。诸皇子俯地叩头,恳求皇父息怒。康熙帝怒气稍解,命诸皇子鞭挞允禩。
康熙看到废皇太子后诸子争夺储位斗争更为复杂,也更为激烈,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复立允礽为皇太子。诸皇子明白:既然皇太子第一次能被废 掉,也可能第二次被废掉。于是,皇太子集团与皇八子集团之间的斗争更加激化。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康熙决定再废皇太子,对其集团恨之入骨、严厉惩 罚,如将尚书齐世武“以铁钉钉其五体于壁而死”,将死于狱中的步军统领托合齐锉尸焚烧。这样,形势越发复杂,在皇太子集团和皇八子集团之间的皇四子胤禛也 逐渐形成集团。
皇四子集团。皇四子集团包括胤禛的十三弟允祥、十七弟允礼,以及隆科多、年羹尧等。胤禛颇有心计,细心观察,不露声色。他对皇太子的废立,窥测风向,暗藏 心机。他对皇八弟允禩集团,既不附从,也不作对。他佯听父言,“安静守分”,虔心佛法,广结善缘,巧妙地将自己隐蔽起来。他对父皇表示忠孝,又尽力友善兄 弟,并交好朝廷诸臣。对其同母所生的皇十四弟允禵,却不去勾结,听任其同皇八弟允禩结成集团。当皇太子集团和皇八子集团争得鱼死网破的时候,在父皇、兄 弟、王公、大臣们将视线集注于皇太子集团和皇八子集团的时候,他以不争为争,坐收渔人之利。
一个个的如狼似虎的儿子,都是他的产物。
他心里清明,却因为不想沾染儿子的血,而放任儿子的明争暗斗。
在这个皇宫,什么亲情血缘都成为一则笑话。
康熙注定是天地孤绝的一人。
爱情,不能拥有,所以才有文中,爱情不能完满的事情。
亲情,不能拥有,所以才有了文中,手染亲生骨肉的血的下场。
表面的风光,内里的暗藏几多悲哀和无奈。
到死,也不会得到任何人的理解吧。
这就是帝王,留给世人的只是冰冷的史书记载。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0-05-13 19:35:33
一句话,虎父无犬子,我说乔乔,你分析得如此精准,不如也开个清穿的坑吧!看好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