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穿到明朝考科举》

作者:72718377

97章原文截取
崔燮没听清他说的什么,抬眼看向他,想要他说清楚些。谢瑛摇了摇头,指着庙西一片撂地唱戏的说:“不看这画儿了,都是些套色仿印的,只在灯火下看着像个样子,白天看就粗糙了。那边是唱关公戏的,咱们过去听听。”
他牵着马就走,崔燮也忘了要问什么,跟在他后头往街那边走去。
那里唱的是个南戏班子,声调清越,街上虽然喧哗,鼓吹声却远远地叫风送了过来,唱词断断续续送入人耳中,唱的还是前元关汉卿的《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俺也曾挝鼓三鼕斩蔡阳,血溅在杀场上。刀挑征袍出许昌,险唬杀曹丞相……”
曲子切切地响在耳旁,字字清晰,声音是压低过的,却也铿锵有力,韵味十足,唱出了一股英雄气。
街那头的曲子声自然传不了这么远、这么清楚。
崔燮顺着声音看去,愕然发现,那个唱的人竟是谢瑛。他似乎是看向远处的摊子,又像是看着想象中的三国烽火乱世,手按节拍,低声随着风中送来的管弦清音唱着。
灯火打在他的侧脸上,映出一条极标致的轮廓线,崔燮画了这么多英雄,都不如他这一刻英姿勃发。他唱着那句“端的是豪气有三千。厮杀呵摩拳擦掌”,就仿佛一位英雄面对着万千征尘,正唱着自己的心曲。
他反复唱着这支首子,崔燮听多了,觉得自己都要学会了,便跟着低低地哼了起来。
他的调门儿插进曲中,便像一根枯树枝砸进湖面,砸得谢瑛从曲词中清醒过来,一回眸就看见他正凝视自己,学着唱那阙【剔银灯】。
他唱的曲子虽然十分地不在调儿上,但嘴唇生得精致,又是唇红齿白的,把那杂音剔去之后,只看着他咬字时嘴唇开合,作出的口型都比旁人好看。
谢瑛看了一阵,才想起怕他叫自己看的害羞,目光从他唇边挪向上头,落到了那双眼里。
满街灯火都似落到了他眼里,那股火光似乎又要从他眼里烧到人身上,炽烈得叫人不敢逼视。可再仔细看看,那双眼里哪还有别的什么东西,点点细碎的光芒间,映的都是他一个人的身影。
谢瑛心头微动,抬手合上了那双眼,看着他半开的双唇,身子微微前倾。
崔燮的眼睛合上,也不再唱那荒腔走板的【剔银灯】了,呼吸微重,后颈却是僵直地一动不动,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没有那道吵人的声音打扰,谢瑛却忽然从适才那种粘着的氛围中清醒过来,低低叹了口气,下巴微抬,本该落到他唇上的吻落到了按着他眼睛的手背上。
他是国子监的学生,将来还要考举人、进士的,清誉要紧,怎么能和自己这样的锦衣卫闹出私情来?
崔燮只感觉到他的手又按得重了点,忍不住抿了抿唇,咽了口口水。
但谢瑛已忍下了这丝悸动,直起身来,掌心在他额上揉了揉,淡淡笑着说:“走吧。你明天不是还要去上学?”
崔燮看着他的眼问:“方才……”
谢瑛摇了摇头,玩笑似地说:“方才不是嫌你唱得难听。回去吧,你们读书人身子不健壮,不能熬夜。”
他迈开长腿走在前走,崔燮在后面一溜小跑地追着,连连叫着“谢兄”,他却不肯再回头。两匹马一左一右地稳步前行,把行人都挤在外面,只剩他们俩被圈在这两匹马中间。
崔燮想问他方才到底是什么意思,又怕他脸皮薄,问多了恼怒,只好先忍下了。等往后细水长流地来往,总有……
唉,总之往后再说吧。
谢瑛把他送到崔府后门外就要离开。崔燮想请他到家坐坐他也不肯,只说自己这些日子要进宫值宿,也不能耽搁到太晚。
但临别时,他还是忍不住多嘱咐了一句:“明日是关帝生日,天上总要洒些洗刀水,你上学记着带伞,莫叫淋着了。”
崔燮一下子安心了,答应着走进到门槛内,目送他从胡同另一头离开。
这天晚上他破天荒地没复习,而是从刘师爷送的闲书里翻出一卷关汉卿集,翻开《关二爷单刀赴会》那四折细细读了一遍。那枝【剔银灯】的调子就在他脑海中徘徊不去,他就把每段词都套上调子唱了一遍,结果不是多字、少字,就是字音与调儿切合不上,唱起来和跑调似的,到头来还是谢千户唱了几遍的那首最贴和好听。
19
来自上海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八斗  发表时间:2024-05-25 13:42:58
是全的嘛?
来自江苏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2楼] 网友:八斗  发表时间:2024-05-25 13:50:15
在下面看到全的啦,好甜好甜害羞
来自江苏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