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默默

看了上一章的评论,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我们之所以对苏小辙的感觉变了,是因为我们无法在她身上产生共情了。这篇文章的开始,因为读者与女主角共同的的粉丝身份,极其容易的让人产生了共情。然而随着人物性格的细化,读者越来越能感受到自身与女主的心理差异,共情消失了,感情处理出现分歧,因而转化成了态度上的改变。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苏小辙的心态,我觉得自己跟她有些相似,但是我也不能。可是我理解人与人本就是千差万别,不赞同不代表不存在。作者塑造了苏小辙的人格,只是给出了茫茫俗世中的一个个体,一种可能。虽然不能全然理解,但是她的人格一样需要尊重。
林越需要一个人和他并肩,需要和他共同经历过大周的烽烟动荡才能给予的慰藉和温柔,这个人非苏小辙不可,可是现在的苏小辙给不了,她能给的只有不计代价的付出,然而并不是林越最需要的。苏小辙需要的可能是一种安全感,而这恰恰是林越的身份所限不能给予她的。读者看待这份感情出现了倾斜的关键在于,苏小辙的作为在扭转局势的过程中占有更大的比重,因而大家对这段感情的期待更多的压在了她身上。期盼一直不能得到满足,而源头是苏小辙的心防和障碍,难免对加重了对她的不理解。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一湖烟雨  发表时间:2022-05-18 15:45:30
分析得好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