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叹下建文帝

作者:Aimee

很多时候想:其实如果没有那么多强势的叔叔,建文帝也未尝不会成为一位有作为的君主,比起朱元璋和朱棣,朱允炆的政治手段柔和许多,朱元璋虽然是草莽出身,但是他的心智城府绝对超出常人,也许他很明白朱棣和朱允炆两人的性情,在他严苛统治之后,需要一个温文的君主缓和之前一系列在这种近乎铁血的酷政下隐藏的潜在矛盾,而不是一个和他同样铁腕手段的人继续他的铁血统治,就如烈火燃烧过的森林,需要一场及时的春雨一样,复苏万物。
朱允炆的性情是很矛盾的,比起朱棣,我们很难给他一个确切的定义,很多人都觉得他温文儒弱,但是有些时候他又是个决绝果毅的人。我觉得远导揣测得不无道理,也许朱允炆太过于用仁孝和温雅的外表修饰自己,以至于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真正的性情了,自幼,他的周遭都是虎视眈眈欲致他于死地的叔叔们,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恭孝祖父,让祖父的羽翼庇护自己。朱允炆从来没有杞人忧天过,朱棣更不是什么“官逼民反”,他对皇位的欲望在朱允炆看来几乎不需要刻意掩饰,早在太子没死之前,这种权欲的野心就在各种事件上显而易见了。其实朱允炆是个很可悲的人物,他是祖父钦定的、名正言顺的继承人,他的身边有忠心耿耿的能臣谋士,也有甘心冒险潜入燕王府的细作,他的人格魅力远超朱棣十条街,可是还是偏偏是朱棣赢了。
古代人的道义,是很多没有信仰的现代人所不能体会的,眼见他起高阁,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束手无策。那种情感太过复杂,也许我们永远不能体会。我们不能评价建文帝追随者的忠诚,那是一种无知者对他们道义的亵渎,因为扪心自问,我们谁也没有那种愿为某种道义献出一切的信仰,只是为了一种道义,你可以付出多少呢?只是一句誓言?还是几张货币?
对于权利的争斗,谁对谁错呢?成王败寇,古今道理。可是有些时候,身在局中,别无选择,能在历史书卷中留下自己的名字,没有人是一无是处的。换位而言,我们未必有昔日的他们聪明,无论是朱允炆还是朱棣,都别无选择,即便朱允炆不动手削藩,朱棣也会造反,只是少了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多了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准备罢了。如果你站在足够的高度,站在权利就只有一步之遥的高度,你也会忍不住,想要把那个位置上、远比你弱小的人推下去。
当然,书归正传,之所以写这些,只是个人有些感伤朱允炆和朱允炆一派的臣子,他们执着于的一切,都注定不会被历史缅怀了
(废话太多了,我知道有些童鞋可能很不耐烦我的观点,甚至很像旋转三百六十度狂喷,可能是邻近毕业,接触真正的社会太过了,人心复杂,忍不住怀念那些遗失的道义)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122  发表时间:2014-05-12 20:39:58
如果没有建文帝骁勇善战的叔叔们,朱元璋还指不定打不下这一片天下,于是建文帝估计会被元军抑或其他成功势力当叛贼给消灭了~~~
[2楼] 网友:静谧之湖  发表时间:2014-05-12 20:49:13
朱允炆会失败,大部分是因为他自己犯蠢,重用那些草包也就算了,居然下令不能伤害敌军主帅,不知道他的逻辑是怎么回事
[3楼] 网友:Aimee  发表时间:2014-05-12 21:05:06
我只想说:朱元璋的江山不是他的儿子们打下来的……朱棣1360年生的,朱元璋1368年建国……你不能指望1个8岁的孩子替他父亲打江山,古代人没有这么进化的……为什么亲会有这种想法呢?而且那句“不伤害主帅”的话,其实没有正规材料说那是存在的,那只是记录于一些野史和传闻里,当然,许多小说都引用这句话……好了……我不想多说了……
[4楼] 网友:紫魅枫影  发表时间:2014-05-12 21:14:57
明朝的江山确实不是朱元璋的儿子们打下来的,
但也不能否认的是,在守卫疆土上,他的儿子们都有着贡献,
否则也不会有造反的根基了。
[5楼] 网友:122  发表时间:2014-05-12 21:17:20
朱元璋把首都定在自己的根据地南京,为什么把一大票儿儿子分封在北方,还给予他们军事支持!?当时北元退回大漠还抱有相当强的军事力量,没有这些骁勇善战儿子的支持,朱元璋守不守得住江山还两说呢!?朱棣即位后还五次北伐,势要打击草原民族势力,最后还死在北伐途中。这也削弱了自己子孙敌人的势力,以免一不小心又被草原民族侵袭了~~~就像文中说的,骁勇善战的儿子们服自己厉害的老爸,可不服自己文质彬彬的侄子。朱元璋历练出一批狼崽子,那么最后能成功坐拥天下的肯定是最厉害的那匹狼崽子,也只有这样一匹最厉害的狼崽子能抗击外患——拥有相当强军事实力的草原民族。建文帝能仁政施行天下,可不要忘了旁边还有虎视眈眈的北元势力在瞅着,随时准备重新进攻中原,意图光复元朝。文质彬彬的建文帝和一票儿书生能抗击虎视眈眈的草原民族吗!?在这种背景下,建文帝还意图打压武将提升文官待遇~~~
一个王朝在稳定发展的中后期文官的待遇肯定高于武将,可是在初期敌人还在虎视眈眈呢,这个时候如果武将待遇低于文官,武将们会想:“老子战场杀敌以命换命,身上不知留下多少伤疤,祖宗保佑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结果回朝还要受被自己和士兵保护在大后方过着优哉游哉生活的文臣的刁难,凭啥啊!?”王朝在稳定时期没那么多仗打,主要靠文官来治理来治理,所以后面文官们的待遇要高;但是初期王朝主要是保证不要被刚打下去的敌人反击给灭了,这时国家统治的主要基石就是以清和、沈瑄为代表的中下层士兵军官,要是这些在战场上搏命换取国家安定的武将们的待遇不如被自己保护的文官,自己搏命换来的功劳还要被文官们挑三拣四,谁会心里平衡啊!?
[6楼] 网友:122  发表时间:2014-05-12 21:20:09
觉得有一位亲说的话真有道理“我觉得武将们用命打下来的江山最后就是被勾心斗角的文官们给败落了的”
[7楼] 网友:沫沫  发表时间:2014-05-13 16:45:01
顶楼主。
看到有人指责朱允炆削弱武官,可是换位思考下,武官势力已经威胁到朱允炆的皇位了,他能不压制他们么,不压制,就是自己被推下皇位,就是个死。
朱允炆当初的境地真是万分艰难了,边境有蛮族侵扰,自己的一众叔叔兵强马壮。削藩手段重了,叔叔们马上反,边境也会不稳;手段轻了,起不到作用,过不了几年叔叔们实力积累够了一样反。
其实特别不明白的就是这个了,既然朱元璋属意朱允炆即位,为什么不给他培养军事势力呢?
[8楼] 网友:凤琉璃  发表时间:2014-05-13 21:39:53
我不明白干嘛不用推恩令??
[9楼] 网友:青争  发表时间:2014-05-13 22:36:52
单纯不同意楼主(他的人格魅力远超朱棣十条街)这句话,从哪儿看出来的?不讨论他们谁对谁错谁强谁弱,咱也不是学历史的,不过人格魅力远超啥的好囧也没什么根据吧。
[10楼] 网友:吴下阿萌  发表时间:2014-05-14 23:50:01
建文帝也许生不逢时,明成祖也许野心勃勃,但不管怎样,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朱允炆太软,纸上谈兵,不切实际,不见得他当皇帝就能一世无忧。朱棣太狠,“瓜蔓抄、杀十族”也不是一般帝王干得出来的。成王败寇,任后人评说。说实话,哪个帝王不是渣渣,楼主把建文帝想得太温和可亲,下面的有些评论则把朱棣想得太高大上。
[11楼] 网友:123  发表时间:2014-05-15 21:08:03
建文帝这么软,即使没有他叔叔,看他的表现,反而更像是崇祯,北元未灭尽,国内矛盾重重,没有一定魄力,就他耳根子软、任命那些不靠谱的亲信文官,反而把局面弄得更坏。两世而亡国也有可能。
真实历史上来讲,朱棣的铁血风格更有些像汉武帝,魄力够,能把散沙聚起来,明朝局势也就在他时算彻底稳定下来。光是迁都北京,就算是稳定了北方,南京毕竟不够深入内陆。
[12楼] 网友:六月泽芝  发表时间:2014-05-15 21:19:31
成王败寇而已,起码朱允炆做皇帝的本事比不上朱棣。至于说人格魅力什么的,呵呵,这个皇帝还真不需要。而且他的政策也很傻逼好么,重用文臣意图恢复古制,削藩太急躁择取对象不对,军事上的事找没啥军事才能的文臣问策,还用人不当(咳咳,这两个有大半责任在朱元璋杀功臣)。
朱棣开创了藩王造反成功的先例,可见其才干,别的都不说,我认为他做皇帝是比朱允炆称职,后者顶多也就一个守成之君而已。
[13楼] 网友:122  发表时间:2014-05-16 13:21:03
朱棣不是什么好货,看他杀了那么多人就知道了;朱元璋也不是什么好货,建文帝也不是什么好货,看他对自己亲叔叔这么亟不可待下手流放啊逼死啊~~~但是皇帝比的是谁是最好的管理者,这个不用说了。如果建文帝有那么大的人格魅力,那怎么还能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还被人造反成功了么!?如果要是说文人对他的拥戴,明朝一代就是如此,文官们大部分不是因为这个人而拥戴,文官们拥戴的是正统,明朝讲究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不管嫡长子是白痴也罢爱好木工也罢平庸也罢,不管后面的皇子有多聪明,文官们还是坚决支持嫡长子,这一点连皇帝本人都斗不过,比如万历想立心爱的郑贵妃滴儿子和文官们争了二十年都没成功,期间文官们被杀被贬不计其数。大多数文官们拥戴建文帝绝大部分原因是他是正统,看看为什么建文帝有些心腹看到朱高炽三兄弟为朱元璋祈福会脑抽的劝建文帝表下手,因为他们拥戴的是孝道啊,真不是反水到燕王,因为他们的追求就是大义,所以说为毛文人沽名钓誉的很多呢!?武官们不要说了,那肯定在心底更崇拜亲自带兵出征、杀伐决断、让敌人胆寒的燕王啊~~~
话说当皇帝的真没几个好东西,汉武帝杀妻杀子,李世民杀兄杀弟,武则天重用酷吏,等等~~~玩政 治的真没几人心底善良~~~
[14楼] 网友:枫林越人  发表时间:2014-05-16 20:38:03
亲们为什么把小说当正史看,这是不对滴
[15楼] 网友:mei  发表时间:2014-05-19 20:33:37
我只能说,一般的皇帝都是希望能国家好的,因为国家好,皇帝才会好。
可问题是,想法好不代表做法好,也不代表结果好。
削藩的想法是对的,可是做法不对,结果自然也不好啦~
既然已经撕破脸了,还说不能杀亲,不是脑子有病是什么?燕王三子进京,直接把人一锅端了又怎么了?反正结果不会比纵虎归山更坏了。下旨要求藩王进京,护卫不超百人,然后设宴把人一锅端算了,还会有人造反吗?
很多事情不是想不到,而是做不到。
建文帝就熊在和永乐帝比,他做不到。
皇帝的第一技能就是翻脸不认人啊!
[16楼] 网友:sam  发表时间:2014-05-25 02:27:04
lz脑补太多,还言之凿凿为“真相”平反……这习惯,得治!
明成祖到底怎么样先不说,建文帝哪里有lz说的那么金光闪闪?若要削藩夺权他不够铁血雷厉,若想制衡文治他又不够宽和忍耐。识人失败,用人不佳,抓不住时机,下不得决断,偏还急躁冒进。这种领导不是灾难是什么?空有一腔文人的浪漫幻想有用吗?事实早就证明,用这种“理想”治国反而是更大混乱的根源。近代某段历史不就正好证明了文人的“空想”强行推行的后果了吗?没能力,偏还想法不少,哪怕没有明成祖,他早晚也得玩儿脱了!坐在那个位置上,就他那一肚子的理想,已经是祸乱的种子了!
lz怀念道义本来挺好,但非得把建文帝拉出来当招牌就不好了。朱允炆和他那派臣子要是放在学堂里当教授供起来当道德准则倒是不错,但要让他们搞政治治理国家……lz你太小瞧他们的破坏力了!
[17楼] 网友:华舞  发表时间:2014-05-28 14:05:32
明初时的武将都被朱元璋杀的差不多了。朱允炆继位之后如果能够安抚武将,不要对文武有如此大的差别;对镇守边界的亲王别那么快动手,先安抚,等皇位坐稳了再行削藩,会不会让燕王师出无名而改变历史?也许还是不行,谁让朱允炆脑袋上都是坑呢!
[18楼] 网友:= =  发表时间:2014-06-08 21:18:12
这楼一个二个搞得都好像自个儿经历过那段历史一样,就算你活在当代你都对当代大多会成为历史的事不清不楚,更不要说几百年前了,看文就看文,扯那么多有的没的干嘛,再说这儿只是小说而已,你非得扯历史怎么怎么样,去历史向贴吧扯啊,不要在在这儿显摆你好像多有学问一样=、 =。
[19楼] 网友:0.0  发表时间:2014-06-12 23:30:03
顶18楼
一个个把野史当正史真的大丈夫。。
把小说当正史。虽然这文很萌,但是把建文帝写的太蠢了。朱元璋怎么也不像一个脑子很坑的人,他也是有脑子有眼睛的,会选朱允炆也肯定是因为他有过人之处,不然把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让给人,谁会干
[20楼] 网友:伪宅  发表时间:2014-08-01 20:53:10
我倒是觉得朱允炆大概和崇祯帝差不多,属于生不逢时的一类人。他其实和朱高炽有点像,但他比朱高炽多了几个实力强大,野心勃勃的叔叔。原来朱元璋看好的继位人选是朱允炆他父亲,但是他中途病死了,皇位才落到了朱允炆身上。朱元璋留下的是原太子应该镇得住的场面,等到原太子一死,几个小儿子实力又涨了,他又没有来得及压一压,朱允炆又太年轻,结果就被抢了皇位。朱高炽比朱允炆又幸运一点,他虽然不太受他爹的宠,但他娘还是比较看重他,而且还有个受宠的儿子,小心翼翼的替他爹管好后勤,直到混上了皇位。这才把他两个同样野心勃勃的弟弟给压了下去。
[21楼] 网友:嘉华之舞  发表时间:2014-08-06 18:35:56
明朝中后期对武将的打压太厉害了,已经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这在很多材料中都可以见到
[22楼] 网友:呵呵  发表时间:2014-10-04 21:57:39
十三楼的言论真搞笑 李世民不是他想杀兄弟 而是他的兄弟想杀他 他的兄弟们都把他的手下都快杀光了 他在不反扑等死不成 只要不蠢的人都会反抗 可惜的他的兄弟们过于自大了低估李世民的本领 狼的天性就是儿子打败爹儿子统领狼群 爹孤独的找一块地方死去 同样的道理 既想做皇帝又不杀人 做梦吧 哪个皇帝不杀人 你以为清朝的皇帝都干净 ?还是被现在那些清宫剧洗脑了?那十日扬州 嘉定屠城 难不成那些死的人都不是人?
[23楼] 网友:秦钟越  发表时间:2021-08-25 19:46:55
成王败寇,两人从各自的立场来说都不错。可是建文帝真的,感觉太青涩了,削藩可以,夺兵权可以,但他老人家能不能在保障自身的情况下进行?要么暂且隐忍不发,要么就干脆利落。拖拖拉拉、优柔寡断。说真的,朱棣有反心不错,但建文刚登位那段时间还是相对安分的,建文帝应该趁此机会好好准备啊!在还没坐稳位置时就冒冒失失朝藩王下手,还拖拖拉拉多有反复,也是绝了
  • 评论文章:清和
  • 所评章节:47
  • 文章作者:来自远方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14-05-12 20: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