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妃生平考

作者:桂香

本文为转贴
弘时,生于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三日子时,本是胤禛的第四子,序齿后排行第三。其生母李氏为知府李文熚(又作李文璧)之女(1)。史学界一直有一种说法,雍正元年胤禛册封弘时生母李氏为齐妃,弘历生母钮祜禄氏为熹妃,特意提到钮祜禄氏“毓质名门”,而对于李氏的出身避而不谈,是刻意贬抑李氏,抬高钮祜禄氏,为弘历嗣位创造舆论基础。这种观点,其实只说对了一半,抬高钮祜禄氏那是肯定的,但刻意贬抑齐妃则未必,要知道在弘时出生以前李氏已经先后为胤禛生育了一女二子,即胤禛第二女(后追封为和硕怀恪公主)、第二子弘昐(未序齿)和第三子弘昀(序齿排行第二),可谓“劳苦功高”。但奇怪的是从她为胤禛生下第一个孩子(康熙三十四年)算起,到弘时出生时已经过了将近十年,她却仅仅只是胤禛藩邸的一名侍妾而已(2),直到弘时出生后数年她才因为诞育子女的缘故,被胤禛请封为侧福金。这就已经很能说明些问题了,李氏出身并不高贵。而一份雍正元年二月十七日内务府奏请将齐妃娘家人出旗的奏折,或多或少能够为我们弄清齐妃的出身提供些蛛丝马迹:齐妃娘家人老格(可能为齐妃兄弟),皇帝谕旨,准其出旗,并且给予其一定的选择空间“伊愿入左翼何旗,即入何旗可也”(左翼指的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而臣下除了钦遵皇帝的谕旨外,还提醒皇帝,“尚志舜佐领下闲散李煤(老格、李媒皆系满文音译)既系妃娘家之人,”是否“将李煤之族亦拟出旗”,为此请旨等待皇帝的批复。(3)
这里提到的出旗,是指出包衣籍,而根据其他资料(一份没有标明日期的官员名单)显示老格被划拨给弘时为属人,属镶白旗包衣佐领(4)。至于齐妃另一位娘家人李煤既原属尚志舜佐领,可据《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和《钦定八旗通志》等资料记载的尚志舜的有关信息(5),获知李媒原为正白旗包衣佐领下闲散。
雍正并未采纳内务府奏请李媒出旗的建议,用朱笔将这一段狠狠地划去,并刻薄的批示道“不值一看。尔等忘朕乎?候尔等逼乎?”(见附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将老格出旗的谕旨之后,雍正还有将耿德金招入上三旗包衣的指示,耿德金为裕嫔之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雍正仅仅是施恩于与他们有密切关系的亲属,而并未泽及全族。一方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齐妃必为下五旗包衣无疑,另外一个方面可见齐妃父亲已经过世,而家中近支的皆是白身。
此外,说到出旗,这里还需要插入一段小插曲。雍正去世之后不久,乾隆皇帝即令贵妃高佳氏之外戚出包衣,抬入镶黄旗满洲,而高斌却显得有些不太情愿,转述了一段雍正皇帝召见他时的一段谈话,藉此希望皇帝收回成命:
“奴才于雍正六年四月内进京时荷蒙大行皇帝屡次召见面加训谕。奴才曾面奉谕旨,汝包衣下人有加恩出旗之例,朕思院内奴才甚近,若出外旗反觉疏远。包衣下如有应加恩出旗之人正好留在包衣下为院内人之表率,何必出旗方为体面。钦此。”
这么说来,雍正将齐妃娘家之人出旗,而将裕妃娘家招入上三旗包衣,似乎也昭显了皇帝对于他们的亲疏程度。
除此之外,对于齐妃父亲李文璧的官衔,还有疑议,查康熙四十五年之玉牒,关于李氏的记载仅寥寥数字:“侍妾李氏,李文璧之女”(6)。在李文璧之前并未缀以知府的官衔,这表明,当时李文璧没有任何职衔,更不是什么知府。结合有关种种迹象,笔者甚疑,李文璧所谓的“知府”是在李氏被册封为侧福金之后,由雍亲王出资捐纳得来的,(而且很可能一直都是候补知府,没有实缺),为的就是给弘时母子买个出身,不至于太过寒酸。
总之,齐妃的出身不过和弘昼生母耿氏相当,而尽管弘历生母钮祜禄氏的祖父吴禄是一介白丁,父亲凌柱亦不过是王府中的一个小小四品典仪官,但她的家世和李氏相比还是很有优势的。李氏之所以能获得侧妃身份,不外乎四个字——“母凭子贵”,而她优于钮祜禄氏的地方也正是她的资历,孩子生得多,进府进的早,占了仅有的两位侧福金的名额,如此而已。
弘时有一子二女,长子永珅是雍正的长孙,于雍正二年正月初六日夭折,如果他能活着,也许雍正在处理弘时时能够略微留些情面。
剩下两个女儿,次女死于雍正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年仅三岁,令人悲叹的是这一日恰好是雍正将弘时革除宗室饬令改名的第二天(如此巧合让人怀疑她的逝去是否与家庭的突然变故有着莫大的关系);而他的长女死于雍正五年四月十三日,尚未满六岁,大约四个月后,这位父亲也紧随其后撒手人寰。
眼看着和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一个个离去,弘时的生母齐妃李氏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乾隆二年四月初一日,齐妃病重,移居五龙亭,身为皇太后的钮祜禄氏没有忘记当年在藩邸的情分,与乾隆皇帝一起前去探视。是月七日,齐妃病逝,乾隆皇帝当日辰时亲至殡所奠酒。然而仅此而已,齐妃死后,乾隆皇帝并未辍朝,毕竟齐妃之子是触怒皇考的“罪人”,尴尬的身份摆在那里,虽然在藩邸时李氏为侧妃,然而她却不能像弘昼生母那样,活着的时候被皇帝加恩晋封,死了也不得谥号。
她的一生曾因母凭子贵而享有风光,却又因为儿子而沦落到如此凄凉的下场。儿子早已绝嗣,她活着也没有任何的盼头,随着她的离去,她留在这个世上最后一丝痕迹也消失了,就好似她们母子从未来过。
好在乾隆皇帝将弘时与永珅父子一同安葬在了泰陵阿哥园寝,使得长眠于泰陵妃园寝的齐妃能够与儿子和孙子遥遥相望,也算成全了这些生前不能尽享天伦之乐的苦命人。
所以,本文里关于李氏的出身成立一个bug
本文立意为德妃要给4阿哥使坏
但是呢,李氏为知府的女儿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即使是出身最高贵的太子(孝仁皇后之子)与第二高贵的十阿哥(温僖贵妃之子,温僖贵妃是孝昭皇后的亲妹妹)娶得格格也不过是6品7品小官的女儿
宜妃地位高于德妃,其长子5阿哥嫡福晋不过是员外郎的女儿,五品。(当然出身家族好,位置好,不是典仪可以比的)
德妃一个包衣宫女出身的妃子,连贵妃都不是,就可以给不喜欢的儿子娶四品知府的女儿作格格,德妃你是有多爱四阿哥,多想给四阿哥添加助力啊。
所以啊,作者大大,要不你直接说李氏一上来就是个侧福晋,要不你就说李氏家族不好,最起码要李氏作格格的圣旨下来,李知府一家应该是悲痛的抱头痛哭才对。
把李知府改回内务府包衣实际才最合理。
否则后文德妃要找多高贵多有权的大臣的女儿嫁给14才能证明德妃不是偏心老四偏心到天上去了。
毕竟老四的大老婆是一品内大臣的女儿,格格都是4品知府的女儿
14的大老婆是2品侍郎的女儿,侧福晋才是个五品员外郎的女儿,从四品二等护卫的女儿。
连老四家的格格都比不上啊!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打秋风  发表时间:2012-04-21 20:36:57
大家都被辫子戏的主子奴才神马的洗脑了么???出身高贵低贱什么的——清史是最不可信的,天知道君主集权顶峰的满清皇帝是怎样篡改史实的,哪一朝的文字狱有清恐怖么???
[2楼] 网友:桂香  发表时间:2012-04-21 22:42:30
高低贵贱开始很严格,康熙踢了钮祜禄氏(孝昭皇后)立了赫舍里(孝仁皇后)之后就有点乱了,可是赫舍里死后还是要把后位还给钮祜禄氏。后来乾隆儿子都完蛋了,弄了个汉军旗包衣的儿子当嘉庆,清朝的贵贱就彻底完蛋了。
[3楼] 网友:ann  发表时间:2012-05-01 17:52:57
乾隆真是让人说什么好!
另,当时康熙立赫舍里氏而非钮祜禄氏可能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为了亲政上的各方势力较量。同时这两家,后者和前者的差距不太大,好像都是满洲五大姓??(貌似是这样)。
[4楼] 网友:gsj82918  发表时间:2012-05-02 00:50:20
那个??乾隆好像也是汉人生的吧?我记得看过的一本书里说康熙当年赐给雍正的两个格格是钱氏和耿氏!后来乾隆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就把自己老母钱氏的姓氏和家族给改成了钮祜禄氏。。。。。。。。。所以看清史里有很奇怪的地方,就是找不到乾隆的生母是何时进府的?当年和耿氏一起进府的在康熙朝的清史里写的很清楚是钱氏!而钮祜禄氏也出现的很突然,是在雍正登基时才出现的。。。。。。。
[5楼] 网友:花花  发表时间:2012-05-02 20:24:05
钱氏就是纽祜禄的汉姓氏,满族有些大族除了他自身的满姓还会有个汉姓,像那拉氏就姓安,这个可以找对照表来看。
[6楼] 网友:cixi  发表时间:2012-05-06 10:14:02
钮钴禄的汉姓氏不是郎吗?和钱有毛关系啊?另外那拉氏的汉姓应该是那或是南,也不是安。
那个乾隆生母钱氏帖子我也看过,据说是四四下决心秘密立储小乾子以后,
为了让下一任皇帝有个光彩的出身,让钱氏拜四品典仪凌柱为义父,从而改姓钮钴禄氏,
但有些漏网之鱼的档案文件没修改完所以会有的文档和文案里面显示还有个钱氏。。。
这也好理解,为毛四品典仪官的嫡女才是个格格不是侧福晋,按说四品官的女儿也有资格封侧福晋,
乌拉那拉氏的父亲那尔布不也是个四品武将管领?她可是四四亲赐给小乾子做第一侧福晋的。
再说当时四四晋亲王以后可以有四个侧福晋,可是得封侧福晋的只有李氏年氏,
熹妃和耿氏即使生育了一子,照样在格格的位子上蹲着,即使康熙晚年看重小乾子养了几个月
在剩下的一年时间里,四四照样也没给熹妃进侧福晋,如果是真正的满妃,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估计那时候四四还没把全部希望搁在几岁的小乾子身上,总觉得还会有新的儿子可以再选择一下,
谁知道直到雍正十年都没一个能养大的儿子,只好死心靠在小乾子一棵歪脖子树上了,
所以十年的时候才会进封四四的娘做相当于王府侧福晋的贵妃,顺道再给她修改修改身份。。。
[7楼] 网友:爱哭的烟囱  发表时间:2012-05-13 21:12:48
不要紧,还有小年糕啊!把她给14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