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有匪》

作者:馬甲君

之前發那條的後面被JJ抽掉了,這裡繼續: 





水波纹猜测(二) 

假设真的狸猫换太子,如果已出場過,那我猜小孩是36章里说的那个。

--「我家老爷为救独子,假意受封,暗中联系了一些朋友,想举家出逃。不料错信奸人,被出卖,全家都丧了命,只有我机缘巧合之下,抱着尚在襁褓中的小少爷逃了出来,沿途遭截杀,段夫人正巧路过,一掌毙了那领头的,救下了们主仆二人...李大侠一路护送我们南下,我将小少爷交给了老爷的一位故交抱养之后...」



但年龄好像又有点对不上,幼帝是多「幼」?谢三公主当年已会记事,幼帝有可能还是「尚在襁褓中」吗?是有这个可能性,但更大的可能性是幼帝当年比谢三公主年长。其实之前在长评猜测(一)中否决了「狸猫换太子」这一可能性也有谢三公主当时已会记事这个原因。幼帝当年可能只是个小王爷,一些大臣世家什么的没见过不出奇,但谢三公主或其他大监或其他相关人士应该是见过的,那么要「狸猫换太子」,首先面相要过关,虽然有易容等等手段,但指望一个小孩乖乖易容好几年不露馅,真的有点扯谈……更何况谢三公主长大后跟这个皇叔相处过,应该免不了谈论一些旧都旧事,而一些旧都旧事,不是曾活在其中的人,大概也说不出龙床是什么模样(←打个例子)。但如果幼帝当年只是婴儿,那一切就说得通了,面相能用「长大了长开了」说过去,旧都旧事也能用不记事说过去。





梁绍开局动机不明,假设当初搞水波纹是为了防将来「那位」要清算那些知道秘密的人,那在之后为何要设计南刀和山川剑?死后被挖坆,可见梁绍和皇帝的关系去到后来已经面和心不和。

假设整个约定有三方人马:甲方、乙方、中间人

已知中间人:羽衣班、封无言、木小乔、鸣风楼

按照135章木小乔的说法,霓裳夫人出面争夺过慎独印,算是帮过他一把,那么在这大胆假设甲方(武林人士)和中间人的比例是1:1的关系。

甲方←中人

山川剑←羽衣班

南刀←鸣风楼

齐门←封无言

霍家堡←木小乔



这么一来,如果上面的猜测全部正确,那吴将军和梁绍只能是乙方了。

在75章里有提到:「寇丹伸出细细长长的手指,只见她拇指的指甲上有一个小小的水波纹印记,是蔻丹花汁没干的时候印上去的:“这是我师父生前那枚谁都不让动的私印...」

在此可见中人也是有信物的,而如果吴将军确实是乙方人马,那就很有可能甲方、乙方和中人三方人马均持有信物。但三方人马都持有信实在有点不太合理(这种情况下要集齐信物实在太扯谈),因此在这猜测部份信物是「故弄玄虚」,并无实际用途。



长命锁、手镯、剑鞘、旧浮尘,在150章提到,都是些「破烂物件」,复制几十件也没问题。慎独印章特别大,寇丹师父私印不让动,是些「显眼物件」。那到底「破烂物件」和「显眼物件」,哪样才是真信物?还是都是真?都是假?





其实这个约定也有点扯谈,按照木小乔的说法,中人完全不知道约定/秘密内容,假设甲方真的不守约定,偷偷把约定/秘密内容透露出去,中人也不一定知道,即使知道,也难以证明是哪一个甲方不守约定(就像现在中人无法证明乙方算计死了甲方),难道要把甲方全杀了?更可况除了木小乔和封无言有一定的武力值有机会能杀了甲方外,鸣风楼能不能灭了四十八寨很难说(所以南刀必须死?),羽衣班是一定杀不了山川剑的(所以山川剑必须先被灭门?)梁绍如果有动机必须先算计死南刀和山川剑,那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中人无法控制/杀害他们。



梁绍和吕润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都是天纵奇才的人,本是为大义出头,中间又曾对不起自己的友人,后来所扶持的人变成了帝皇。



猜测先写到这里,静待解迷,错字见谅。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楼] 网友:amei  发表时间:2016-04-23 15:00:23
明琛是赵渊长子,比谢允小大概七八岁。所以“幼帝”只可能比谢允大。
[2楼] 网友:ifvcep  发表时间:2016-04-23 16:10:00
幼帝不可能是李徵救下的那个。明琛现在都十七八岁了,他爹南帝怎么都该有三十多快四十了吧。如果是36章中提到的那个小孩,因为是李徵遇到段九娘后发生的事,当时李徵已是40+大叔了,连当大家那时都已经是个大姑娘了,所以距离现在最多二十几年,那小孩长到现在也就二十多岁,不可能是皇帝。
[3楼] 网友:乐逍遥  发表时间:2016-04-23 16:26:11
李晟?男的没几个哎
[4楼] 作者回复 发表时间:2016-04-25 23:23:44
拜谢长评=w=
谢允“记事早”,但是对旧都也基本没什么印象了,因此离开的时候大约是小婴儿和小盆宇的过渡年纪。
赵渊南渡时十岁出头。
[5楼] 网友:平裳心  发表时间:2016-04-27 00:24:05
一想到还是婴儿的小霉霉,心里就要开出一朵花
  • 评论文章:有匪
  • 所评章节:156
  • 文章作者:priest
  • 所打分数:2
  • 发表时间:2016-04-23 14: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