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题

作者:春风

以下是引用swj在2007-1-19 21:25:23的发言:
诊脉诊出韦勇达是女子。
swj所见不差,脉象确实男女略有不同,特别是身怀六甲的脉象,就更加明显,滑脉,如竹筒倒豆,其他细微处只能体会,不好用语言描述。
swj的书评真是精彩,早已佩服之极,前些日子我也写了一篇长评“评《孟丽君传奇》”行文格式、构架,全是学习swj的书评写的。不知swj注意没有?
番外也写了大约10W字了吧,虽然见到的评不多,但留言者具是南缘北梦、JJ的才高之士。也足感欣慰了。
特别是swj的长评,更是精彩之极,有此一评于愿足矣!复复何求?
---------------------
六十一
  老丈略一沉吟又道:“熊将军且慢担惊,文将军是疲累过度,又中风寒,发起高热,服一剂撤火清热的药,歇息一日就会见好。只是这箭伤,显是中了乌头箭毒,须得用利刃割开皮肉取出箭镞,后再以灸法,灼开皮肤,挤尽淤血毒汁,用药捻敷于患处,这,这岂是她能受的住的?……”
  勇达忙接过话茬说道:“老丈有如此医术,小生佩服的紧,就请动手吧!”说到“小生”二字特别加重。
  老丈闻言先是一怔,随又颌首,先给勇达服下一剂清火疗风寒的散剂。再无犹豫令老婆婆煮沸一锅水,将剪刀、利刃,投入沸水中煮过。取来尖刀割开皮肉,箭镞深陷其中,剥开皮肉,又以剪刀探入,放始取出箭镞,已是血流满地……
  勇达微微含笑;婆婆掩面不敢再视;熊浩一棵心悬起两眼紧紧盯着老丈动作;勇达额头沁出一层冷汗,并不做一声……
  老丈道:“孩子,忍不住就吭声!我要动手下药捻了。”
  勇达无言地点点头。老丈先用火针灸之,挤尽淤血箭毒,后又下药捻,药捻缓缓送入皮肉深处,直忙了一个多时辰,方始用线缝合伤口。
  整个过程勇达并未昏迷,一直凝神注视,此时抬起明亮的眼睛说道:“老丈救命大恩,小生永生不忘。征战之将,身无长物,无以为谢,容日后报答老丈大德。”
  老丈郑重朝勇达一抱拳:“老夫除了祖宗山神,三十年多年未作过揖了,今日幸见文将军英姿气概,是冲我平南大军中有这样视死如归的铁血英魂在,克服叛军有日。此生得识文将军这位奇英,更胜古时华佗刮骨疗毒得识关将军。”话语中充满敬意。
  熊浩略一思索抽出自己所佩一柄削铁如泥的短剑相赠:“熊浩来的匆忙,未带银两,这是家传的一柄宝剑,就请老丈收下。”
  “老夫年过七旬又上不得阵,要这何用,要赠就赠给沙场上所向无敌的大英雄。”说着目视能达,露出一个无比慈祥的微笑:“熊将军,老夫此行,实是敬慕英雄,能为出生入死杀敌报国的文将军疗伤,三生有幸。就将这箭镞交于老夫权作纪念。文将军伤势虽重,所幸这毒可解,吉人天象,定能化险为夷,重返战场。熊将军的宝剑理当赠英雄。”又意味深长地对勇达一笑。
  “二位英雄,时候不早,老夫就此别过。”老丈又道。
  熊浩方回过神来:“容末将再送老丈回山。”
  老丈回身留下句:“老夫还不致如此老迈,前番一试熊将军之能,二试熊将军之诚,告辞了。哈,哈,哈!”大笑而出健步离去……
  话分两头,却说武陵城下酣斗正紧,李长宁又带大军包抄过来。宇文庆所将之军连夜血战已不足五百人,宇文庆也已身负重伤,眼见不堪再战,见李长宁自将大军退守武陵,心中了然:“皇甫元帅得程、韦二将相救,此时料已突围。”挺矛拚死冲突,战阵中寻着往来接应的罗天通,二人相见,天通先是朝宇文寨主点点头,近前道:“大哥,程兄和韦将军已经得手,皇甫元帅全军突围,我们撤吧!”

1
[回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