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评 共有50条评论,分3页,当前显示第1页。
№1 网友:黄粱梦破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2 发表时间:2012-06-29 15:11:33  所评章节:82
Very good!!!!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2 网友:晴岚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2 发表时间:2010-05-04 18:01:44  所评章节:82
花瓣雨ing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3 网友:xq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2 发表时间:2009-07-24 22:37:26  所评章节:82
第一部写的最好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4 网友:MM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2 发表时间:2008-10-30 16:08:28  所评章节:82
鲜花。。。。。。。。。。。。。。。。。。。。。。。。。。。。。。。。。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5 网友:win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2 发表时间:2008-10-27 18:38:38  所评章节:82
花花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6 网友:dudupig99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0 发表时间:2008-10-16 18:09:37  所评章节:82
不眠不休看完第一部,但是没有勇气看第二部了,为什么要VIP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7 网友:海上花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2 发表时间:2008-07-26 16:20:21  所评章节:82
跟贝小熙有关吧,澹台玄也真够厉害的,无意收养的三个孩子,竟然一个比一个背景复杂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8 网友:www.625693886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0 发表时间:2008-07-13 17:36:25  所评章节:82
好喜欢妖灵的文呢
文字好,情节更好
好喜欢枫儿.聪明,缜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9 网友:lv2513200817%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0 发表时间:2008-07-12 10:54:00  所评章节:82
不管人生得意失意,悲欢离合总是不能躲过的遭际,清风明月都是不能错过的风景,醉乡路稳易频到,此外不堪行..这倒是真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0 网友:jewel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2 发表时间:2008-06-29 23:58:20  所评章节:82
列云枫是个自虐的孩子> <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1 网友:玮玮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2 发表时间:2008-05-13 21:14:43  所评章节:82
师傅到底是犯什么事了啊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2 网友:gyzchj2006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0 发表时间:2008-05-01 12:10:41  所评章节:82
加分献花了,加油哦!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3 网友:gyzchj2006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0 发表时间:2008-04-30 21:36:29  所评章节:82
今天就看到这里了,各位晚安!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4 网友:wangmissy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2 发表时间:2008-04-25 15:37:45  所评章节:82
喜欢啊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5 网友:随心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2 发表时间:2008-04-24 21:21:21  所评章节:82
半年的颠沛流离、生死捶挞,在我要放逐自己的时候,我找到了自己的魂,苦熬中我看完了红尘的第一部,我,明白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6 网友:永远的行者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2 发表时间:2008-04-23 21:43:27  所评章节:82
周瑜啊周瑜,我要替这个帅哥抱不平一下哈~~
冤哉枉也话周瑜
2006年08月04日 来源:人民文学
易中天
  前些时我在一座省会图书馆演讲,有听众问我周瑜是怎么死的。我回答是病死的。他问,不是气死的吗?我说不是。这位听众很不以为然地说,“三气周瑜”嘛,你连这个都不知道?
  这真是冤枉。不但对周瑜是冤枉的,也冤枉了诸葛亮。
  没错,《三国演义》里是有个“三气周瑜”的故事,还有“既生瑜,何生亮”等等说法,可谓耳熟能详。但那是小说,不是历史。历史上的诸葛亮也不曾气过周瑜。就算气过,怕也气不死。为什么呢?因为周瑜的气量是很大的。《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性度恢廓”,也就是性情开朗,气度宽宏。同时代人对他的评价也很高。刘备说他“器量颇大”,蒋干说他“雅量高致”。顺便说一句,蒋干这个人,也是被冤枉了的。他是到过周营,但那是赤壁之战两年以后,当然没有上当受骗盗什么书。蒋干的脸上也没有白鼻子,反倒是个帅哥。《江表传》说“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看来也是个才貌双全的漂亮人物。此公是九江人,周瑜则是庐江人。当时九江和庐江同属扬州,所以两人算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于是曹操便派蒋干去做说客。蒋干到了周营,马上发现周瑜是说不动的,便很识趣地一言不发(《江表传》的记载是“但笑,终无所言”),回来后便对曹操说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宽宏大量,品格高尚,不是花言巧语可以离间的)。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和蒋干。
  实际上周瑜这个人是很优秀的,也是很英雄的。在我看来,此君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帅哥、良友、名将、忠臣。周瑜的“帅”,在当时可谓家喻户晓。《三国志》说他“长壮有姿貌”,二十四岁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吴中皆呼为周郎”(孙策则被呼为“孙郎”)。郎,就是青年男子。呼人为郎,带有赞美的意思。所以“孙郎”就是“孙帅哥”,“周郎”就是“周帅哥”。当然,一个人的“帅”,不仅仅是外貌,更重要的是内在的气质。周瑜恰恰是一个气质高贵、气度恢弘的人。他人品好,修养高,会打仗,懂艺术,尤其精通音乐。即便酒过三巡,醺醺然之中,也能听出乐队的演奏是否准确。如果不准,他就会回过头去看,当时的说法是“曲有误,周郎顾”。因此,我甚至怀疑他指挥军队也像指挥乐队,能把战争变成艺术,把仗打得十分漂亮,就像艺术品一样。
  周瑜的仗打得确实漂亮。赤壁之战中,他是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那时候,曹操的军队列阵于长江,战舰相连,军旗猎猎,江东之人,魂飞魄散,胆战心惊。然而周瑜却安之若素,从容不迫。他闲戴纶巾,轻摇羽扇,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终于克敌制胜,以少胜多。这真是何等的惊心动魄!所以苏东坡说:“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个时候的周瑜,真可谓少年英雄,意气风发,光彩照人!
  当然,战争不是艺术,不可能那么潇洒,那么儒雅,那么风流倜傥,更不可能谈笑风生之间,不可一世的“强虏”就“灰飞烟灭”了。这个时候的周瑜,迎娶小乔已经十年,也并非“小乔初嫁了”。苏东坡这么说,无非是要着力刻画周瑜的英雄形象罢了。
  事实上周瑜确实是漂亮的。人长得漂亮,事情做得也漂亮。这样的漂亮人物,其人际关系一般也就两种可能:一种是大家都嫉妒他,一种是大家都喜欢他。现在看来,周瑜的情况是第二种。《三国志》的说法是“大率为得人”,也就是颇得他人好感,唯一不太友好的也就一个程普。这大约因为程普是老资格,不大看得起周瑜这个“新秀”。说起来程普也是江东第一老将。他曾经追随孙坚破黄巾、讨董卓,又追随孙策平刘勋、征黄祖,身经百战,战果辉煌。这样一位老将军,倚老卖老也是难免的,《江表传》甚至说他曾多次羞辱周瑜。但周瑜总是宁肯委屈自己,也不和程普计较。于是程普的态度大变,由不以为然变成了敬仰、佩服、亲近、尊重。他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陶醉了。这就是周瑜的人格魅力。
由此可见,周瑜不但是帅哥,而且是良友。周瑜对朋友是很真诚的。鲁肃投奔孙权,就是他的劝说和推荐。提起鲁肃,我们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总觉得那是一个忠厚老实到迂腐无用的人。其实不然。《三国志》裴松之注引《吴书》,对鲁肃有十二个字的描述,谓之“体貌魁奇,少有壮节,好为奇计”。历史上的鲁肃豪爽侠义,深得人心。他们家大约是比较富有的,鲁肃却不趁机发国难财(不治家事),而是“大散财货”,接济穷人,资助英雄。周瑜当居巢(今安徽省巢县)县长的时候,曾经向鲁肃借军粮。当时鲁肃家有两囷(音群,圆形谷仓)米,各三千石,鲁肃就随便指一囷送给周瑜。这就是著名的“指囷相赠”的故事。从此周瑜和鲁肃成为好朋友。在周瑜的建议和推荐下,鲁肃投奔孙权,和张昭、周瑜一起,成为孙权最信任的人。
  据《三国志•鲁肃传》,建安五年(公元二○○年),也就是刘备和诸葛亮相见的七年前,投奔江东的鲁肃和孙权有过一次“合榻对饮”(同桌喝酒)的密谈,为孙权规划了一个宏伟蓝图,那就是“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等到北方处于多事之秋时,就向西进军,灭黄祖,伐刘表,将整个长江流域都据为己有,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实在堪称“鲁肃版”或“东吴版”的《隆中对》。而且,和诸葛亮的《隆中对》一样,也是主张先三分后一统。只不过鲁肃的三分,是孙权、刘表、曹操;诸葛亮的三分,是刘备、孙权、曹操。后来,在孙权和刘备这两个集团中,鲁肃和诸葛亮的关系最好(鲁肃去世时,诸葛亮“亦为发哀”),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观点相同,主张一致,惺惺相惜。
  周瑜的观点,开始时和鲁肃是比较一致的。赤壁之战前,江东集团内部为要不要联合刘备对抗曹操而争论不休,周瑜和鲁肃都是主战派,也可以说是联刘派。但在赤壁之战后,鲁肃和周瑜的政见就发生了分歧。鲁肃是亲刘派,周瑜是疏刘派。鲁肃主张继续联合刘备,周瑜则主张吞刘自大。但周瑜临终前仍然推荐鲁肃替代自己。这对孙权,是出以公心;对鲁肃,是不废私谊。这种高风亮节,真是令人神往。
  周瑜和孙氏家族的关系也非同一般,孙策的说法是“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这是事实。周瑜和孙策是同龄人,从小就是好朋友,孙策住的房子都是周瑜让给他的,两人关系达到“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的程度。孙策去世后,周瑜带兵奔丧,从此留在吴地,和张昭一起尽心尽力辅佐孙权。当时孙权还不是皇帝,只是将军。他和周瑜、张昭他们的关系,也只是上下级,不是君臣。所以其他人对待孙权的礼仪都比较简约,不太讲究,唯独周瑜带头执臣子礼,把孙权看作实际上的君主。这份忠诚,是忠臣之忠,也是良友之忠。
  正因为周瑜是这样的人,和孙权又是那样的关系,所以曹操和刘备这两大巨头,都对他心存忌惮。据《江表传》,建安十四年(公元二○九年),刘备到京(今江苏省镇江市)迎娶孙权之妹,告别时曾经对孙权说,周公瑾文韬武略,实在是“万人之英”。不过我看他“器量广大”,只怕不肯“久为人臣”。曹操则在赤壁之战后写信给孙权,说这一回是老夫自己烧的船,自己撤退的,横使周瑜浪得虚名。这一个“枭雄”一个“奸雄”,都在诋毁周瑜,挑拨离间,可见周瑜的分量。
  这也并不奇怪。《江表传》说得很清楚:“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敌人那边的人,越是人才,就越是危险,也就越是要除掉。曹操和刘备想除掉周瑜,周瑜难道就不想干掉诸葛亮?周瑜要干掉诸葛亮,诸葛亮难道就该束手就擒?所以,“三气周瑜”也并非没有道理。用现在的话说,那叫“正当防卫”,也叫“斗智斗勇”。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周瑜才智和气量都在诸葛亮之下,结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没干掉诸葛亮,反倒被诸葛亮气死了。
  这就是“三气周瑜”的逻辑,可惜这逻辑缺乏前提。所谓“缺乏前提”,倒不完全是周瑜气量并不小。更重要的是,周瑜根本就没有暗算诸葛亮的念头。为什么没有呢?因为周瑜压根儿就没有把诸葛亮当作头号敌人。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年方二十七岁。初出茅庐,寸功未立,只不过充当了刘备的使节。尽管这次出使江东非常成功,诸葛亮也表现了他的外交才能,但还不足以让周瑜他们视为劲敌,视为必欲除之而后快的眼中钉、肉中刺。小说中诸葛亮屡屡识破周瑜心思的那些情节,史书上是没有的。小说中诸葛亮出的那些奇计,立的那些战功,比如“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设计火攻”,以及“借东风”等等,也都于史无据,只是小说家言。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这时尚未充分表现出来,周瑜怎么会忌惮他?
  周瑜忌惮的是刘、关、张。刘备到京(镇江)迎娶权妹时,周瑜曾上疏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因此他主张将刘备软禁起来,“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让他花天酒地,声色犬马。再把关羽和张飞分别派到别的地方,各个击破,则“大事可定也”。看来刘备在孙权的耳边吹风,挑拨孙权和周瑜的关系,也是事出有因,也可以算作“正当防卫”的。
  不过孙权既没听周瑜的,也没听刘备的。这个二十八岁的年轻人,其实很有主见。《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很清楚,嫁妹妹是孙权自己的决定,并不关周瑜的事,也并非想要绑架刘备。孙权这样做的原因,是因为这时刘备的势力大长,已攻下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并被刘琦旧部推为荆州牧。孙权感到刘备不可小看,这才“进妹固好”,也就是希望通过联姻而加强联盟。刘备到京(镇江)以后,双方的关系也很融洽,《三国志》的说法是“绸缪恩纪”。所以,周瑜的“美人计”,诸葛亮的“将计就计”,便都是无的放矢。至于“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云云,就更不知从何说起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7 网友:靈昭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2 发表时间:2008-04-15 17:03:25  所评章节:82
佩服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8 网友:gaiyin45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0 发表时间:2008-03-27 01:41:14  所评章节:82
喜欢啊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9 网友:玉荷子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0 发表时间:2008-03-09 17:52:01  所评章节:82
悉心阅读此文,有感种种。让我不由想起这么篇文章来。
However mean your life is, meet it and live it; do not shun it and call it hard names. It is not so bad as you are. It looks poorest when you are richest. The fault-finder will find faults in paradise. Love your life, poor as it is. You may perhaps have some pleasant, thrilling, glorious hours, even in a poor-house. The setting sun is reflected from the windows of the alms-house as brightly as from the rich man's abode; the snow melts before its door as early in the spring. I do not see but a quiet mind may live as contentedly there, and have as cheering thoughts, as in a palace. The town's poor seem to me often to live the most independent lives of any. May be they are simply great enough to receive without misgiving. Most think that they are above being supported by the town; but it often happens that they are not above supporting themselves by dishonest means. which should be more disreputable. Cultivate poverty like a garden herb, like sage. Do not trouble yourself much to get new things, whether clothes or friends, Turn the old, return to them. Things do not change; we change. Sell your clothes and keep your thoughts.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20 网友:MIST7% 评论:《笑傲红尘》 打分:2 发表时间:2008-03-08 20:38:36  所评章节:82
聪明和潇洒的人是不会给自己 预支烦恼的
以前总是想要回到过去,现在才明白即使回到过去也没有意义。
即使一切可以重新开始又能怎样。
该遇见的,该离别的,依然会发生。
因为我就是这样的人,没办法洒脱地对待。
要忘记一件事,忘记一个人,对我来说都太难了。
我希望的,是时间的停止,而不是倒退。
看着时间一点一点地流逝,真的很让人害怕。
一切都随着时间前进,我不愿前进。
懦弱地做一些事,来缅怀过去。
可是自己最清楚,一切都过去了,都回不去了。
所有人都散了,我只是个过分投入的演员。
也许我真的不适合生活在这个现实的世界。
我一直逃避现实,把自己封闭起里,却还是逃不了和现实的接触。
这样的我,永远只会被其他人看作异类。
曾经幻想过理想的生活,永远不会实现的生活。
只是过去的悲伤会变成现在的痛苦,过去的快乐的会变成现在的悲伤。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对于我来说永远都不会有快乐的一天。
现在我说我要死,会有很多人挽留我。
但是真正死了以后又会怎么样。
过了几年,几十年,谁还会如现在这般为我悲哀。
大概没有多少人是像我这样。
当死亡发生在我身边。
即使是没有说过话的只同班一个月的同学,或者只见过几面的远亲。
现在想起,还是很悲伤。
但是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的死只会变成茶余饭后的话题。
就像谈论“今天晚饭吃什么”一样谈论别人的死亡。
这是死者的悲哀。
所以即使我如此惧怕这个世界,让我更加惧怕的,是死亡。
我害怕被人遗忘。
一直都是这样可悲地,在别人的心里寻求存在感。
所以才想要更怪异,更高调,才能被别人记住。
可是我真的没有这样的能力。
真的不想继续这样痛苦下去了。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