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评 共有300条评论,分5页,当前显示第1页。
№1 网友:晚山寒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22-12-11 00:43:42  所评章节:4
评《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关于钩弋夫人
从小手打不开,只有武帝才能掰开的记载出自志怪小说汉武故事。手里有玉钩的记载出自列仙传,都不是在正史。一天天拿着神话小说黑钩弋夫人,说她是女骗子很好笑啊,我寻思着神话小说不写神话故事写什么?
麻烦下次用正史好不好??
1.手握玉钩出自神话小说列仙传
《列仙传》:钩翼夫人者,齐人也,姓赵。少时好清净,病卧六年,右手拳屈,饮食少。望气者云:“东北有贵人气。”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伟。【武帝披其手,得一玉钩,而手寻展,】遂幸而生昭帝。后武帝害之,殡尸不冷,而香一月间。后昭帝即位,更葬之,棺内但有丝履。故名其宫日钩翼。后避讳,改为弋庙。闱有神祠、阁在焉。
2.从小手打不开,数十人都打不开,汉武帝能打开出自志怪小说汉武故事。
《汉武故事》:上巡狩过河间,有紫青气自地属天。望气者以为其下当有奇女,天子之祥。上使求之.见有一女子在空馆中,姿貌殊绝,【两手皆拳。上令开其手,数十人劈之,莫能舒。上于是自披手,手即伸。】由是得幸,号拳夫人。
3.史记中没有任何神话色彩。就是被普通赐死的可怜妃子。
《史记·外戚世家》:
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武帝年七十,乃生昭帝。昭帝立时,年五岁耳。卫太子废后,未复立太子。而燕王旦上书,愿归国入宿卫。武帝怒,立斩其使者于北阙。
上居甘泉宫,召画工图画周公负成王也。于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后数日,帝谴责钩弋夫人。夫人脱簪珥叩头。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狱!”夫人还顾,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云阳宫。时暴风扬尘,百姓感伤。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识其处。
4.汉书中有望气者说有奇女,手握拳(正常的手握拳,没有任何神迹,也没有从小打不开,也没有手握玉钩),十四个月生子。
《汉书·外戚传》:
孝武钩弋赵婕妤,昭帝母也,家在河间。武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既至,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得幸,号曰拳夫人。先是其父坐法宫刑,为中黄门,死长安,葬雍门。
拳夫人进为婕妤,居钩弋宫,大有宠,太始三年生昭帝,号钩弋子。任(妊)身十四月乃生,上曰:“闻昔尧十四月而生,今钩弋亦然。”乃命其所生门曰尧母门。后卫太子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多过失,宠姬王夫人男齐怀王、李夫人男昌邑哀王皆早薨,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恐女主颛恣乱国家,犹与(豫)久之。
钩弋婕妤从幸甘泉,有过见谴,以忧死,因葬云阳。
附:个人认为汉书的神迹就是史官贴金。并且比较其他帝母汉书中的神迹比如薄姬、王娡等人,个人不觉得钩弋夫人在汉书中的神迹这是夸张范围。
以下列举其他人的神迹。
薄姬:被刘邦临幸后梦见龙盘踞着她腹中,还告诉了刘邦
《史记·外戚世家》:薄姬曰:“昨暮夜妾梦苍龙据吾腹。”高帝曰:“此贵征也,吾为汝遂成之。”一幸生男,是为代王,其后薄姬希见高祖。
王娡:王娡怀武帝的时候梦日入怀,而且还告诉了景帝。
此外,王娡自己的人生经历也很神迹。本来都嫁人了有孩子了,因为她娘臧儿占卜认为她是贵人,直接让王娡离婚送太子宫。并且王娡后面真的当了皇后。
《史记·外戚世家》:男方在身时,王美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征也。”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
《史记·外戚世家》:臧儿长女嫁为金王孙妇,生一女矣,而臧儿卜筮之,曰两女皆当贵。因欲奇两女,乃夺金氏。金氏怒,不肯予决,乃内之太子宫。
许平君:许平君嫁给宣帝之前,她娘也给她占卜过,是贵人。后面许平君确实当上了皇后(虽然早卒,很可惜)
《汉书·外戚传》:时许广汉有女平君,年十四五,当为内者令欧侯氏子妇。临当入,欧侯氏子死。其母将行卜相,言当大贵,母独喜。
孝宣王皇后:王皇后入宫前,每当嫁人,男方就去世。
《汉书·外戚传》:孝宣王皇后。其先高祖时有功赐爵关内侯,自沛徒长陵,传爵至后父奉光。奉光少时好斗鸡,宣帝在民间数与奉光会,相识。奉光有女年十余岁,每当适人,所当适辄死,故久不行。
王政君:王政君出生的时候母亲梦月入怀。入宫前嫁人,被嫁的老公都会去世。东平王想纳她为姬妾,结果东平王也去世了。王禁找人占卜,说她贵不可言,还精心培养她。后面王政君确实当了皇后。
《汉书·外戚传》:初,李亲任政君在身,梦月入其怀。及壮大,婉顺得妇人道。尝许嫁,未行,所许者死。后东平王聘政君为姬,未入,王薨。禁独怪之,使卜数者相政君,“当大贵,不可言。”禁心以为然,乃教书,学鼓琴。五凤中,献政君,年十八矣,入掖庭为家人子。
赵飞燕:出生时候被父母遗弃,三日不死,后面父母又收养了她。
汉书中还有燕啄皇孙的谶语。
《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初生时,父母不举,三日不死,乃收养之。
《汉书·外戚传》:先是,有童谣曰:“燕燕,尾涏々,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皇帝的神迹也有:
刘邦:刘邦他娘刘媪怀他的时候,梦见神仙。后面雷雨交加,刘太公看见有龙在刘媪身上。
《史记·高祖本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刘盈:刘邦还是泗水亭长的时候。吕雉和儿女在田中耕作。有一个老翁路过求一口水喝,吕雉还给了他食物。老翁看了吕雉的面相后说:“夫人,天下贵人啊。”吕雉请他给两个孩子看相。老翁看见刘盈,对吕雉说:”夫人之所以尊贵,是因为这个男孩。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有一老父过请饮,吕后因餔之。老父相吕后曰:「夫人天下贵人。」令相两子,见孝惠,曰:「夫人所以贵者,乃此男也。」相鲁元,亦皆贵。老父已去,高祖适从旁舍来,吕后具言客有过,相我子母皆大贵。高祖问,曰:「未远。」乃追及,问老父。老父曰:「乡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及高祖贵,遂不知老父处。
刘恒、刘彻的已经在薄姬、王娡那边说过了,不再多言。
刘询:在狱中有天子气,丙吉护皇孙。
刘询当皇帝时候,身足下有毛。去买饼,买家都会生意好。
《汉书·宣帝纪》: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狱系者,轻、重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至郡邸狱,吉拒闭,使者不得入,曾孙赖吉得全。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时会朝请,舍长安尚冠里,身足下有毛,卧居数有光耀。每买饼,所从买家辄大雠,亦以是自怪。
这么一比较下来,汉书里面记载钩弋夫人望气者称有奇女,十四个月生子,根本就不是什么过分的神迹。大家都有,别双标。
更何况褚少孙的补记里面,钩弋夫人还没有任何神迹。褚少孙的生活时间可是早于班固。
2
来自江苏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2 网友:晚山寒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22-12-11 00:42:26  所评章节:3
评《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关于武帝后宫一些刻板印象的破解
本人极度看不惯武帝后宫的各种营销号和洗脑包,非常媚男,厌女,一副所有女人都舔刘彻的样子。甚至拿着各种神话小说和野史在那边脑补。人家后妃正常的活动在营销号眼里都是为了刘彻。
事实上武帝后宫由于电视剧的夸张和粉圈,早已被严重的脸谱化了。这边一一进行破解。
一、卫子夫一年不复幸与陈皇后没有任何关系
在正史中,卫子夫进宫后的一年不复幸的段落,根本没有任何出现陈皇后的字眼。她出宫的原因在史记中也记载的很清楚了,“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
电视剧喜欢将卫子夫一年不复幸的原因全部甩到是陈皇后故意从中干预,为了霸占刘彻不让他睡女人。这是因为电视剧要塑造剧情效果,如果不是跌宕起伏的剧情,观众也不会看下去。但也希望能分得清电视剧和正史,不要把电视剧当真。
二、陈皇后并没有要求一夫一妻,她也不是大婆教恋爱脑母老虎,没有要霸着武帝不让他睡别人
史记汉书两本正史并没有任何记载陈皇后要求一夫一妻,不让武帝睡别人,也没有任何记载陈皇后霸着不让纳妃,是个大婆教。陈皇后是个母老虎大婆教也是电视剧夸张化的结果。
事实上,陈皇后是个西汉时候出身贵族的女子。并且从馆陶找刘荣刘彻分别定亲的事情可以看得出,陈皇后从小的定位就是长大了要当皇后,她从小就是被培养要当皇后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说她是个母老虎,大婆教,她的成长背景也不可能会让她成为这样的人。
三、陈皇后和卫子夫的矛盾被电视剧和粉圈严重夸张了
根据前两条可以总结,陈皇后并没有任何记载要求一夫一妻,不让武帝纳妾。所以陈皇后也不可能因为武帝宠爱其他人去针对别人。武帝纳个妃子在她看来也很正常啊。
事实上卫将军骠骑列传里面讲的很清楚了,陈皇后是因为无子才妒。而馆陶去绑架卫青是因为闻卫子夫有身。从史料中看得出,陈皇后并不是恋爱脑,她也没有那种迫害小妾的思想。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无子】,妒。大长公主闻卫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
陈皇后因为卫子夫怀孕有危机感也很正常,因为她是皇后,西汉重母族。若陈皇后无子,而其他妃子诞下长子,皇后地位确实不稳。从张嫣和上官她们被长辈逼着要生皇子就看得出,西汉皇后的生育压力是非常大的。
并且咱们有上帝视角,知道卫子夫第一胎生的是女儿。可是当时的人又不知道,陈皇后焦虑很正常啊。
而且我也不觉得陈皇后是坏女人。面对催生如此的压力,她也只是折磨自己,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害本人过卫子夫。而且后面卫子夫平平静静生下三个女儿,陈皇后也没有任何行动,说明史书上的陈皇后本性不坏,这是肯定的。
相反,馆陶到确实很擅长宫廷斗争。从她联合王娡斗掉栗姬母子,栗姬母子皆惨死就看得出,她不是那种仁慈的人,并且很在乎权利,面对会动摇女儿皇后地位的事情,她会做出极端的事情,不是不可能。
推测陈皇后不一定会知道她母亲绑架卫青,这很正常啊。而且史书上确实明确说了,这是馆陶做的。
【划重点!!我从来没有觉得馆陶绑架卫青是对的,馆陶这个行为当然很恶劣,应该评判。】
四、没有任何史料提到陈皇后管理后宫管的不好,同样也没有任何史料提到卫子夫管理后宫管的很好
事实上这两位皇后管理情况如何在史书中都没有记载,私认为这两位皇后在位期间后宫并没有什么大乱子,所以史书不与记载。
因此拿着卫子夫管理后宫管的好去踩陈皇后管的不好,一副卫子夫当了皇后后整顿后宫风气的说法也是不对的。私以为,若是要证明卫子夫管的比陈皇后好,应该拿出两位皇后在位期间的后宫情况的史料进行对比,这样才更应该有说服力。
五、卫子夫涕泪请出不是欲擒故纵,装可怜
史记汉书均没有任何记载卫子夫涕泪请出是为了装可怜要留下来。事实上完全可以理解她哭,举个例子,假设你进入一家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但是不得重用,一年后还被裁员,那肯定哭啊。这件事情只能看出掖庭女人们的生活是不幸的,无法保障的。
电视剧把她拍成低眉顺眼的绿茶是因为要戏剧性效果,然而事实上史记汉书里面卫子夫没有任何绿茶的表现,就是个普通的后妃。希望大家能分得清电视剧和正史,不要把电视剧当真。
六、卫子夫和武帝不是一见钟情,是日久生情
并且看史书记载,个人不认为武帝和卫子夫是在平阳府一见钟情。他们二人在平阳公主府初遇,这是他们认识的一个契机。但是你说那时候武帝就爱上卫子夫了,我是不赞同的。从后面卫子夫在宫里被忘记一年可以看得出,当时肯定还没有爱情。
但是你说武帝对卫子夫后期也没有宠爱,我也是不赞同的。史书上确实说了,后面武帝与卫子夫接触中“尊宠日隆”。是随着接触的时间久,宠爱一天比一天深。并且“大幸,有宠”等记载确实也能证明后面的卫子夫确实很受宠。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武帝对卫子夫并非一见钟情,而是随着时间的接触才有的感情。
《史记·外戚世家》:入宫岁余,竟不复幸。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卫子夫得见,涕泣请出。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召其兄卫长君弟青为侍中。而子夫后大幸,有宠,凡生三女一男。男名据。
因此,有的小说喜欢编排武帝对卫子夫是一见钟情,为了隐忍去讨好陈皇后,掌握实权后接回卫子夫也是很可笑的。且不说陈皇后根本不是一夫一妻的大婆教,那时候的武帝是真的对卫子夫没有爱情,甚至都忘记卫子夫了。这个锅不能甩到陈皇后身上。
七、李夫人并不是电视剧里面的心机女
电视剧为了加强剧情,往往会把李夫人塑造成野心很大的心机女。事实上史记汉书里面李夫人本人没有任何不良记录,甚至也没有任何骄纵的行为。她本人也从来没有害过任何人。
并且本人也不觉得她不是那种摆不正位子的人,相反她很懂分寸,知道自己的位置。一个能说出色衰爱弛这种话的人,绝对是理性聪慧,知道自己的位置的,又怎么会是电视剧里面那种野心这么大的人呢?
八、钩弋夫人并没有任何记载像电视剧一样参与巫蛊
电视剧为了夸张剧情,往往把钩弋夫人设置成反派,将武帝晚年自己的错误甩到一个小女孩身上。事实上在史记汉书中钩弋夫人没有任何参与巫蛊与江充勾结的记录。她被赐死的原因也不是因为她参与了巫蛊,史记汉书都明确交代了,是武帝怕“子少母壮,女主干政”。
其次,钩弋夫人在巫蛊之祸中是不是跟着武帝一起呆在甘泉宫养病都不好说。电视剧虽然喜欢这么拍,但是同样的,史料也没有任何记载。
而且当时刘弗陵才三岁,钩弋夫人肯定也要照顾刘弗陵。武帝去甘泉宫真的会带上钩弋夫人么?不好说。
附:三辅黄图也并没有实锤钩弋宫在宫外,在不同的两段记载是不一样的。在其中一处记载钩弋宫在长安城外,但是还有记载是在未央宫里面也有一个钩弋殿。并且三辅黄图里面也说了,未央宫里面也有钩弋殿。
《三辅黄图》:
1.长门宫、【钩弋宫】、渭桥宫、仙人观、霸昌观、安台观、沦沮观,以上三宫四观,在长安城外。
2.未央宫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等殿。
顺便说一句,武帝粉希望自己有点担当,主动承认自己在巫蛊之祸中占大头的错误,而不是把所有的锅都甩到无辜的小女孩身上。你们这种洗脑包只能证明武帝是个弱智白痴,在位五十多年的皇帝被小女孩骗,可笑可笑。
九、钩弋夫人并没有装神弄鬼
电视剧为了塑造钩弋夫人反派的形象,不惜拿出野史中她的神迹大肆宣传、天天拿着她的手还有玉的事情说事情。
钩弋手握玉钩的史料出处是晋人写的志怪小说列仙传。钩弋从小手张不开,数十人掰不开,汉武帝一掰就掰开的记载出自志怪小说汉武故事。钩弋死后没有尸体,没有尸臭有香气也是出自神话小说搜神记,都不是出自正史。
正史中,史记里面压根就没有任何钩弋玄幻色彩的记录片段,汉书里面记载了望气者有奇女,手握拳(没有玉钩,没有天生手张不开,就是普通的手握拳),十四个月生子。所以拿着神话小说在那边证明钩弋手握玉钩装神弄鬼,大可不必。
至于黑粉纠结的汉书记载十四个月生子,这个很明显是后面史官贴的神迹。刘邦母亲还是与龙□□了呢。薄姬还梦见龙,还和刘邦讲了。晋书也有记载十五个月生子。汉宣帝还有狱中望气者说有天子气,还有公孙病已立那个谶语呢。王政君还死了好几任未婚夫呢。根据其他人的神迹,钩弋汉书里面贴的神迹根本就是正常范围。
十、钩弋夫人从来没有像电视剧里面那样舔过刘彻
正史中钩弋夫人从来没有舔过刘彻。
汉书中的手握拳并没有任何神迹,没有从小手打不开,也没有手握玉钩,就是普通的手握拳。
汉书中的手握拳也不能证明她是主动接近舔刘彻,人家一乡下丫头看见皇帝会紧张,手握拳很正常。麻烦武帝粉不要一天天脑补,人家正常的行为举动也能脑补成舔刘彻。你们这种行为和街上的普信男看见美女们活动就脑补美女们都爱他有什么区别?
《汉书·外戚传》: 孝武钩弋赵婕妤,昭帝母也,家在河间。武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既至,【女两手皆拳,上自披之,手即时伸。】由是得幸,号曰拳夫人。
十一、辟谣一下,四万百姓并不是像电视剧一样主动帮刘据
电视剧为了剧情塑造,强化了刘据的形象。事实上汉书里面没有任何百姓主动帮刘据的记载,甚至百姓们听着刘彻活着,都不附他了。
《汉书·武五子传》:遂部宾客为将率,与丞相刘屈氂等战。长安中扰乱,言太子反,以故众不附。
当然,我也不觉得百姓听见刘彻活着就不去依附刘据了有什么好嘲的。人家刘彻是皇帝,最高统治者,大家不去依附储君很正常。
十二、韩说本人是被冤杀的,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他是江充一党
汉书中只记载了韩说是正常按照命令办事,被冤杀。本人是个死的很冤的人。
《汉书·武五子传》:征和二年七月壬午,乃使客为使者收捕充等。按道侯说疑使者有诈,不肯受诏,客格杀说。
5
来自江苏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3 网友:晚山寒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22-12-11 00:41:12  所评章节:2
评《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关于李夫人的孝武皇后问题
一、李夫人是霍光追封的,她是否正统?
首先,汉书中明确说了,霍光是“缘上雅意”追封李夫人为皇后。并且史料里根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不是武帝的主意,全是霍光的主意,现在的那些认为这就是霍光的主意的也只是过渡推断。
并且不关是霍光追封的,还是武帝追封的,她就是两汉官方享受配食,官方认可毫无争议的孝武皇后。不需要刘彻认可,官方认可就行了。
附外戚传史料记载。
《汉书·外戚传》: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
《汉书·外戚传》:及夫人卒,上以后礼葬焉。
另外,人家班固说的也是用后礼葬,也没说是用皇后礼葬。不知道黑子在这边指责班固不符合历史做什么。反正被追封孝武皇后是实锤的。
二、前一任皇后卫子夫是否被废?
四本史书认定卫子夫是废后。
1.资治通鉴:曹节、王甫犹争,以为:“梁后家犯恶逆,别葬懿陵,武帝【黜废卫后】。
2.汉书记载: 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
3.后汉书记载:虽葬懿陵,武帝【黜废卫后】,而以李夫人配食。
4.宋书:又【卫后既废】。
此外,汉书韦贤传也明确盖章了卫思后就是诸侯王后级别的,祭祀也是。
《汉书.韦贤传》:《诗》 云: '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春秋》之义,【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王不祭于下土诸侯】。臣等愚以为宗庙在郡国,宜无修,臣请勿复修。”奏可。因罢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皆不奉祠,裁置吏卒守焉。
卫子夫被废了,武帝需要有人配食,李夫人被追封,很正常。李夫人当然是皇后。
因此,李夫人的孝武皇后就是名正言顺的
3.班固全篇只称呼李夫人,没有称呼李皇后,是不是李夫人的皇后不正统,班固和后世的人不认?
班固在外戚传中全书只说李夫人是夫人,没有说李皇后,不能证明李夫人就不是皇后。
称呼习惯性称呼这种在秦汉时期的史料里面很常见。三国志(三国志不是秦汉时候人写的史料,但是也是离秦汉很近)里面写孙权的后妃潘淑,也是全文写的潘夫人,没有称呼潘皇后,但是人家可是活着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后了,潘淑可是实锤的没有任何争议的皇后。
两汉官方正统配食的就是李夫人,李夫人就是两汉官方认可的孝武皇后。
《汉书·外戚传》:
1.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
2.及夫人卒,上以后礼葬焉。
《三国志·吴书·妃嫔传》:吴主权潘夫人,会稽句章人也。父为吏,坐法死。夫人与姊俱输织室,权见而异之,召充后宫。得幸有娠,梦有以龙头授己者,己以蔽膝受之,遂生亮。赤乌十三年,亮立为太子,请出嫁夫人之姊,权听许之。明年,立夫人为皇后。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谮害袁夫人等甚众。权不豫,夫人使问中书令孙弘吕后专制故事。侍疾疲劳,因以羸疾,诸宫人伺其昬卧,共缢杀之,托言中恶。后事泄,坐死者六七人。权寻薨,合葬蒋陵。孙亮即位,以夫人姊婿谭绍为骑都尉,授兵。亮废,绍与家属送本部庐陵。
4.关于李夫人墓道考古记录只有一条,她是不是墓葬没有达到皇后规格?
李夫人墓道目前虽只发现一条墓道,但孝宣王皇后(寿终正寝的太皇太后)也只发现了一条墓道,墓道很可能压在封土以下,上官皇后就是考古多次只发现一条,几年后考古才又找全,武帝墓道也是考古三次才找到四条,需要进一步考古发现。
5.关于其他
首先,我与之前刘据那个文章里秉持的观点一样,我也不认为提到卫子夫被废就是不尊重卫子夫。且不说卫子夫确实是被废了,就那怕说卫子夫本人也未必还想做武帝的皇后。粉丝在那边为了意难平去证明卫子夫没有被废,其实也是不顾及卫子夫本人的感受,在消费历史正主卫子夫本人。
并且粉丝在那边证明卫子夫没有废,其实也是不尊重李夫人。事实上不管李夫人到底有没有深层次的原因才被追封皇后,现在位置上正统的孝武皇后确实是她本人,也确实是她在享受着配食和祭祀。你们这种意难平行为不仅伤害了卫子夫本人,也是在伤害攻击没有任何记载与卫子夫一家有矛盾冲突的李夫人本人。我也确实不清楚李广利有没有参与巫蛊之祸,但就李夫人本人而言她并没有做过什么对不起卫家的事情。在史书中也没有任何不良记录,一直都是个安分守己的妃子。
我还是那句话,学历史前先学做人。如果连尊重历史人物都做不到,又何尝学好历史。
??
2
来自江苏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4 网友:晚山寒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22-12-11 00:39:55  所评章节:1
评《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辟谣武帝后宫的洗脑包
一、馆陶是爹不疼妈不爱靠给弟弟拉皮条为生的苦逼公主
辟谣:文帝一即位就立了馆陶为长公主。这父爱给到位的。
《史记·外戚世家》:孝文帝立数月,公卿请立太子,而窦姬长男最长,立为太子,立窦姬为皇后,【女嫖为长公主】。
窦漪房去世后把所有的遗产都给了馆陶,你说这没母爱死活不信啊
《史记·外戚世家》:窦太后后孝景帝六岁崩,合葬霸陵。遗诏尽以东宫金钱财物赐长公主嫖。
附:馆陶公主在西汉公主的待遇那是数一数二的,西汉能打得过馆陶公主的只有吕后嫡长女鲁元公主。
二、馆陶在景帝面前告栗姬状给王娡母子帮倒忙
辟谣:史记里面明确记载了,馆陶在景帝面前说栗姬坏话,景帝是“以故望之”。
并且馆陶还经常在景帝面前替刘彻说好话。而且王娡去使坏让大臣立栗姬为皇后故意触怒景帝的前面明明强调了,“知帝望栗姬。”馆陶不仅不是黑粉所说的帮倒忙,甚至是出了大力。
外戚世家陈皇后部分也承认交代了陈皇后母女对武帝当太子是出了大力的。
《史记·外戚世家》: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于景帝曰:“栗姬与诸贵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
《史记·外戚世家》: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贤之,又有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
《史记·外戚世家》:上之得为嗣,大长公主有力焉,以故陈皇后骄贵。
三、馆陶女儿嫁不出去,倒贴王娡,王娡发善心结亲
辟谣:别说长公主之女嫁不出去,就算是普通公主的女儿嫁不出去也不可能。并且结合上条可知,王娡与馆陶一家结亲,也是因为馆陶公主确实可以给自己和儿子带来帮助,不存在是馆陶倒贴。
四、馆陶很穷,因为窦太后把财产都留给了她
辟谣:这条洗脑包是真的双标。前文又要说馆陶爹不疼妈不爱。既然妈这么不爱她为什么还要把财产都给了她?
并且黑粉天天说馆陶公主嫁给一个千户侯是不得宠的体现。难道不应该考虑一个小小的千户侯,有什么本事能够娶长公主?
然而汉书地理志里写堂邑有铁官,人家陈午很有钱,陈家很有钱,陈皇后当然不是凤凰女。
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就是靠卖铁发家的,人家卓家就很有钱。
因此,陈午很有钱,馆陶作为长公主也有自己的食邑,女儿还是皇后,窦太后就算不给她遗产她也很有钱。
《汉书·地理志》:海陵,有江海会祠。莽曰亭间。舆,莽曰美德。【堂邑,有铁官】。乐陵。侯国。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临邛县里富人多,如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五、陈后比刘彻大十几岁
辟谣:首先,史书并没有记载陈后与刘彻的年龄差。
并且注意一个细节,刘彻的姐妹隆虑公主嫁给了陈后的哥哥。隆虑公主不知道与刘彻的年龄差多大,但是她是比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小的,与刘彻不会差的很大。若陈后比刘彻大十几岁,那请问陈后哥哥是恋童癖吗?这明显前后对不上。
并且假设隆虑公主是四五岁的娃娃嫁给成年男子陈后哥哥。但是汉书东方朔传有记载,隆虑公主是在年纪很大的时候才生下昭平君。如果隆虑公主是娃娃时候嫁给陈后哥哥,她根本不可能年纪很大才生下中期有活动还嫁给刘彻女儿夷安公主的昭平君。所以陈后比刘彻大十几岁的假设是完全不成立的。
《汉书·东方朔传》: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
六、陈后用巫术诅咒刘彻
辟谣:看外戚传的这个描述,刘彻像是早就知道陈皇后巫蛊了,但一直到决心废后才故意下令穷治。所以更不可能是搞巫术诅咒刘彻了,否则刘彻肯定早就处理了。
并且用逻辑想想,如果陈后是去诅咒刘彻本人,可能还能退长门宫,善终么。
《汉书·外戚传》:初,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取主女为妃。及帝即位,立为皇后,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闻卫子夫得幸,几死者数焉。上愈怒。【后又挟妇人媚道,颇觉。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缓,罢退居长门宫。”
七、陈后和楚服搞姬
事实上史记里面根本没有提陈后和楚服。汉书里面才提到。然而汉书里面也只提到了搞巫蛊的女巫名字叫楚服,根本没有任何拉拉的片段。是到了汉武故事这本志怪小说里面才开始出现陈后和楚服拉拉的片段。明朝的沈德符大肆夸张的描写了。正史中,根本没有任何陈后拉拉的片段。
《汉书·外戚传》:后又挟妇人媚道,颇觉。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缓,罢退居长门宫。”
《汉武故事》:然皇后宠送衰,骄妒滋甚。女巫楚服,自言有术能令上意回。昼夜祭祀,合药服之。巫著男子衣冠帧带,素与皇后寝居,相爱若夫妇。上闻,穷治侍御巫与后。诸妖蛊咒咀,女而男淫,皆伏事。废皇后,处长门宫。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対食》:武帝时,陈皇后宠衰,使女巫着男子衣冠巾帻,与后寝居,相爱若夫妇。上闻穷治,为女而男淫,废后处长门宫。
八,李夫人是心机婊,死前还欲擒故纵在武帝面前耍手腕
我不知道黑粉为什么那么恶意,喜欢制造这种洗脑包。人家李夫人也只是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史料也没有记载任何不良行为,这么恶毒的揣测大可不必。李夫人与卫子夫以及其他妃子一样,都是进宫混饭吃的,大家都是封建社会的被剥削对象,没有谁比谁高贵一说。
并且这一段话也只能证明刘彻薄情,只把后妃当工具,并不能证明李夫人品行不好。
九、李夫人容貌言过其实,看刘贺长相就知道
李夫人的容貌记载并不是野史中就有的,班固的汉书里面就有记载。汉书是正史,是学界研究秦汉史的重要参考史料,除非黑粉能证明汉书是不靠谱的野史,里面都是假的。
另外,刘贺隔了李夫人也有两代了,孙子的丑哪里就能证明奶奶不是很好看?如果刘彻本身就不好看,或者刘贺的生母不好看,这基因下来不就不好看了吗?
《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
十、卫子夫从第一次怀孕到生下刘据这段时间是专宠,王夫人是在卫子夫宠衰后才得宠的
辟谣:卫子夫在史料里面当夫人那十年确实很受宠,但是到专宠的程度书里面是没有说的,书里面也没有“绝幸”的字眼。
关于卫夫人和王夫人并幸问题,也没有任何证据实锤这种情况不存在。
在史记三王世家中有提到“王夫人者,赵人也,与卫夫人并幸武帝,而生子闳。”黑粉均不承认这句话,认为是褚少孙补的,可信度没有司马迁写的外戚世家靠谱。(三王世家是成帝时期的褚少孙补的)
然而外戚世家本身也不全是司马迁本人写的。司马迁写了大部分,后面的一小部分也是褚少孙补的。司马迁的部分和褚少孙的部分很好分清,司马迁在史料里面是称呼武帝为上,而褚少孙是称呼为武帝。(司马迁本人没有活到武帝去世,不可能知道武帝的谥号)
然而看完武帝部分的外戚世家,我们发现武帝篇开始就称呼刘彻为武帝,而并非称呼为上,说明从武帝篇开始都是褚少孙的补记。而黑粉口口声声为了辩驳三王世家中卫夫人与王夫人并幸而拿出来的外戚世家里面的“及卫后色衰,赵之王夫人幸,有子,为齐五”,正是出现在武帝篇,因此他们证明的卫后先宠幸,王夫人在宠幸,没有并幸的史料恰恰也是他们说的不靠谱的褚少孙写的。
褚少孙为什么会写出前后如此差异的段落,因为他是成帝时期的人,离武帝时期有一定距离,很多史料只能靠道听途说,他听到有差异的并且不确定的,所以把两种情况都写了,这非常正常。司马迁的史记里面也经常这样,比如胡亥究竟是少子还是十八子,司马迁不确定,于是在不同的地方两个都写了。
《史记·三王世家》:王夫人者,赵人也,与卫夫人【并幸】武帝,而生子闳。
《史记·外戚世家》:及卫后色衰,赵之王夫人幸,有子,为齐五。
附:关于三王世家里面王夫人元朔六年方幸于上来证明王夫人没有和卫夫人并幸也是不靠谱的。
例如储位之争的时候,武惠妃明显不是刚受宠,而是已经四十岁,受宠十多年了。
所以“方”在古文中根本不是刚刚的意思,而是正在的意思。并不是说王夫人在元朔六年刚刚得宠,而是她正得宠而王夫人早卒,并不代表她受宠时间短,从十多岁受宠到二十多岁完全可能。齐王也没有依据生于元朔六年前后,完全可能仅比太子小一两岁,两三岁。
所以之前有文章以“方幸于上”认定卫子夫受宠的时候是独宠,而否定三王世家,卫子夫和王夫人并宠的记载,是不成立的。
《旧唐书·肃宗纪》:“初,太子瑛得罪,上召李林甫议立储贰,时寿王瑁母武惠妃【方承恩宠】。林甫希旨,以瑁对。
《史记 卫将军骠骑列传》:元朔六年,是时王夫人方幸於上。
十一、钩弋和江充都是赵人,两人私通,生了刘弗陵
辟谣:史记汉书都有记载,钩弋是河间国人,江充是赵国人,两个人都不是一个诸侯国的,哪里来的老乡?就算是志怪神话小说列仙传里面,也只说了钩弋是齐国人,从来没有任何出处说钩弋是赵国人,是江充的老乡。难道是因为赵婕妤姓赵,所以就是老乡了?这不可笑吗?
史记汉书,哪怕野史志怪小说里面都没有任何钩弋和江充勾结的记录,更没有私通生刘弗陵的记录,请不要过分脑补。
《史记·外戚世家》:钩弋夫人姓赵氏,【河间人】也。得幸武帝,生子一人,昭帝是也。
《汉书·外戚传》:孝武钩弋赵婕妤,昭帝母也,家在【河间】。武帝巡狩过河间,望气者言此有奇女,天子亟使使召之。
《列仙传》:钩翼夫人者,【齐人也】,姓赵。少时好清净,病卧六年,右手拳屈,饮食少。望气者云:“东北有贵人气。”推而得之。召到,姿色甚伟。武帝披其手,得一玉钩,而手寻展,遂幸而生昭帝。后武帝害之,殡尸不冷,而香一月间。后昭帝即位,更葬之,棺内但有丝履。故名其宫日钩翼。后避讳,改为弋庙。闱有神祠、阁在焉。
十二、钩弋老爹是宦官,所以宦官苏文一定是钩弋的同谋
辟谣:那按照这个逻辑,许平君父亲许广汉是昌邑王的侍从,那许广汉是不是也参与李广利一家搞巫蛊的事情了?
现在觉得我说话这个逻辑过分了,可是黑粉不也是如此恶意的揣测钩弋父女的?
拳头不打在自己身上不知道疼。
十三、刘弗陵十四个月出生,成年后身高八尺二寸,明显巨人症患者
辟谣: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是没见过兵马俑么?八尺二寸就是巨人症了?
并且黑粉懂不懂史书里面的神迹就是史官贴金的道理?西汉帝母还有皇帝都是人手一本神迹,怎么不去怀疑其他人?还是觉得刘弗陵好欺负?欺软怕硬!
附:武帝自己在野史《汉武帝内传》中也是十四个月出生。
《汉武帝内传》:旬馀,景帝梦神女捧日以授王夫人,夫人吞之,十四月而生武帝。景帝曰:“吾梦赤气化为赤龙,占者以为吉,可名之吉。”
十四、武帝识破钩弋是女骗子,所以赐死了她
辟谣:首先,没有任何史料证明钩弋是女骗子,哪怕连春秋笔法都没有,请不要脑补。
其次,武帝赐死钩弋的原因史记汉书两本史料都讲了,是怕子少母壮,女主干政,没有任何是因为女骗子才赐死的记载。
《史记·外戚世家》:其后帝闲居,问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对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儿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国家所以乱也,由主少母壮也。女主独居骄蹇,□□自恣,莫能禁也。女不闻吕后邪】?”
《汉书·外戚传》:后卫太子败,而燕王旦、广陵王胥多过失,宠姬王夫人男齐怀王、李夫人男昌邑哀王皆早薨,钩弋子年五六岁,壮大多知,上常言“类我”。又感其生与众异,甚奇爱之,心欲立焉,【以其年稚母少,恐女主颛恣乱国家】,犹与久之。
附:钩弋手握玉钩的史料出处是晋人写的志怪小说列仙传。钩弋从小手张不开,数十人掰不开,汉武帝一掰就掰开的记载出自志怪小说汉武故事。钩弋死后没有尸体,没有尸臭有香气也是出自神话小说搜神记,都不是出自正史。
正史中,史记里面压根就没有任何钩弋玄幻色彩的记录片段,汉书里面记载了望气者有奇女,手握拳(没有玉钩,没有天生手张不开,就是普通的手握拳),十四个月生子。所以拿着神话小说在那边证明钩弋手握玉钩装神弄鬼,大可不必。
至于黑粉纠结的汉书记载十四个月生子,这个很明显是后面史官贴的神迹。刘邦母亲还是与龙□□了呢。薄姬还梦见龙,还和刘邦讲了。晋书也有记载十五个月生子。汉宣帝还有狱中望气者说有天子气,还有公孙病已立那个谶语呢。根据其他人的神迹,钩弋汉书里面贴的神迹根本就是正常范围。
并且通过这些我上面举例子的史料可知,钩弋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以极度神话色彩出现的,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不同的史书添加慢慢出现神迹的。事实上钩弋被扣帽子是女骗子根本原因是因为她关注度不高,扒她史料的人根本不多。但凡扒她史料都会发现她的神迹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的史书慢慢加出来的,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正史中她的神话玄幻色彩甚至还没有刘邦、汉宣帝等人重。
那些写志怪小说神话小说的作者原本也只是因为同情,把钩弋写成了仙女,结果被现在的历史饭圈各种利用,成为女骗子了。
十五、武帝怀疑刘弗陵的血统,所以暗中授意霍光害死刘弗陵,传位刘询
辟谣:这种洗脑包就是在给武帝降智。武帝临死前并不是只有刘弗陵一个选择。燕王刘旦和广陵王刘胥也还活着,并且两个人都已经30多岁,是成年人了。武帝不可能在有选项的情况下去立一个不是自己的孩子为皇帝。
附汉武帝到刘病已的继承顺序:汉武帝→汉武帝儿子汉昭帝→汉武帝孙子海昏侯→汉武帝曾孙汉宣帝
十六、霍光为了让刘弗陵断子绝孙,让刘弗陵专宠皇后
辟谣:外戚传这边说的很明确了,当时是因刘弗陵身体不好,才这样。还有一个,霍光确实也有自己的私心,他是想让自己的外孙女诞下嫡长子。但是史料里面没有任何信息能得出霍光是为了让刘弗陵断子绝孙。
《汉书·外戚传》: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医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
另外,我不知道为什么黑粉那么喜欢把断子绝孙挂在嘴上,刘弗陵又不欠大家的。
而且怎么现在有些人对皇帝绝嗣这事这么嘲笑啊?也不低头看看自己现实生活是什么样。
刘弗陵在“断子绝孙”人家也是皇帝啊,两汉官方政府以及后世哪个不承认刘弗陵是正统皇帝的?两汉官方政府祭祀又哪个会去罢昭帝的祭祀的?
怎么有些人是未央宫里的龙床吗?对别人夫妻之间的私事了解得这么清楚啊?一天到晚操心刘弗陵的事。自己的温饱问题和住房问题解决了没有啊?
十七、武帝诛杀太子的敌人,又让霍光这个太子党羽辅佐刘弗陵,就是为了架空刘弗陵
辟谣:这个观点又在给武帝降智。按照这种洗脑包的观点武帝可真是吃饱了撑的,这么折腾自己的江山。
此外,霍光离卫家也是有距离的。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去病对他有大恩是事实。但是进京后这二十年,确实在史书上并没有看见他与卫家的举动。说明他不算是很亲近的卫家一系。
并且根据巫蛊之祸,卫家很亲近的一方都被诛杀,而霍光却能明哲保身就能看得出,霍光并不是卫家派直系。
十八、卫子夫没有被废,是第一个有独立谥号的皇后,孝武思皇后
辟谣:四本史书认定卫子夫是废后。
1.资治通鉴:曹节、王甫犹争,以为:“梁后家犯恶逆,别葬懿陵,武帝【黜废卫后】。
2.汉书记载: 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
3.后汉书记载:虽葬懿陵,武帝【黜废卫后】,而以李夫人配食。
4.宋书:又【卫后既废】。
此外,汉书韦贤传也明确盖章了卫思后就是诸侯王后级别的,祭祀也是。
《汉书.韦贤传》:《诗》 云: '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春秋》之义,【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王不祭于下土诸侯】。臣等愚以为宗庙在郡国,宜无修,臣请勿复修。”奏可。因罢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皆不奉祠,裁置吏卒守焉。
十九、刘询以卫太子孙继位,武帝嫡传,继承权本就在刘弗陵前面
辟谣:宣帝过继了昭帝是事实
汉书里有多处宣帝过继昭帝的史料,大家顶多是对宣帝是过继给昭帝当儿子还是当孙子有争议,但是过继昭帝本身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黑粉曾拿出宣帝能给武帝上庙号说明刘据还是大宗,并且放出洗脑包上庙号代表合法性和大小宗,
然而西汉只有刘邦刘恒刘彻刘询有庙号,只有刘恒的庙号是亲儿子给上的,其他都不是。
黑粉又说了,武五子传里卫子夫母子排在赵钩弋母子前,所以卫子夫没废,刘据还是大宗。所以刘弗陵就是不正统的庶皇帝。
然而翻开高五王传,排序是惠帝齐悼王文帝,齐悼王为什么排文帝前面去了?刘肥可是庶长子?他是大宗吗?
黑粉又说,壶关三老给刘据求情时称刘据为嫡嗣,所以卫子夫和刘据没废。
烫知识,皇太子都是嫡,就像皇帝都是嫡一样,跟生母地位没关系,没听说过有庶太子庶皇帝的。刘弗陵就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帝王一脉,不是野种庶系。
附汉书相关过继的史料记载:
《汉书·武五子传》: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谨行视孝昭帝所为故皇太子起位在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亲史皇孙位在广明郭北。
《汉书·宣帝纪》: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奏可。遣宗正德至曾孙尚冠里舍,洗沐,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汉书·霍光传》: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武帝时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臣昧死以闻。”皇太后诏曰:“可。”
陈寿说“立子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
翻译一下,“如果嫡嗣不继,取旁亲继承是合理正常的。”陈寿直接将汉文帝与汉宣帝的情况完全等同了。并且直接说刘询是旁系,刘弗陵是嫡系。不存在霍光是立正嫡系卫太子一脉来取代小宗皇帝刘弗陵。不仅是班固,连陈寿都出来打脸了。
《三国志 · 魏书 · 少帝纪》:“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与。后代世位,立子以适;【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准也。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托付不专,必参枝族,终于曹爽诛夷,齐王替位。”
三国志明帝纪也提到了宣帝过继昭帝。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秋七月,诏曰:“礼,王后无嗣,择建支子以继大宗,则当纂正统而奉公义,何得复顾私亲哉!【汉宣继昭帝后】,加悼考以皇号;哀帝以外藩援立,而董宏等称引亡秦,惑误时朝,既尊恭皇,立庙京都,又宠藩妾,使比长信,昭穆于前殿,并四位于东宫,僭差无度,人神弗佑,而非罪师丹忠正之谏,用致丁、傅焚如之祸。自是之后,相踵行之。昔鲁文逆祀,罪由夏父;宋国非度,讥在华元。其令公卿有司,深以前世行事为戒。
二十、刘询能给武帝上庙号,刘弗陵不能,说明刘弗陵是小宗,没有资格给武帝上庙号
辟谣:我也真是服了,人家刘询就是给曾爷爷上个庙号都能被过度解读。一天天阴谋论的真是吃饱了撑的。
至于刘弗陵和刘询的大宗问题,首先汉书中霍光的诏书中就明确盖章刘弗陵是大宗一脉。“大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
《汉书·宣帝纪》: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奏可。
《汉书·霍光传》: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曰:“《礼》曰:‘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亡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武帝时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躬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庙,子万姓。臣昧死以闻。”皇太后诏曰:“可。”
三国志少帝纪部分举例子前代过继事例中也明确盖章了宣帝和文帝一样都是旁支即位。
《三国志 · 魏书 · 少帝纪》:“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与。后代世位,立子以适;【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若汉之文、宣者】,斯不易之常准也。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托付不专,必参枝族,终于曹爽诛夷,齐王替位。”
二十一、刘贺没见高庙,明显是霍光给刘询找的备胎
辟谣:阴谋论成这个样子我服了,这边笔给你,快去写小说吧。天天阴谋论历史,对历史人物没有丝毫尊重的人,又怎么能学好历史。
二十二、武帝给太子平反昭雪,还修了豪华大墓,所以太子根本不是罪人
辟谣:首先,武帝确实给刘据建了思子宫,但是没有给刘据建墓。刘据的墓是昭帝建的。昭帝不仅不欠刘据一家,甚至对刘据一家有恩。
刘据在武帝朝是无谥简葬,在昭帝朝是无谥起墓,在宣帝朝是追封成了诸侯王级别的祭祀,上了谥号戾。
《汉书·武五子传》:陛下为孝昭帝后,承祖宗之祀,制礼不逾闲。谨行【视孝昭帝所为】故皇太子起位在湖,史良娣冢在博望苑北,亲史皇孙位在广明郭北。
此外,班固等历史学家认为刘据巫蛊是冤案,但是刘据起兵是事实,皇帝是不可能去平反一个真的起兵的皇子。
汉书隽不疑传也盖章了刘据本人在宣帝朝以前的情况,是罪人。
《汉书·隽不疑传》: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
二十三、钩弋在内宫勾结苏文,以至于皇后和太子的人都见不到皇帝,钩弋以一己之力隔绝了武帝和外面的人。在外朝勾结江充陷害太子,江充为了私生子刘弗陵,必然要整死太子
辟谣:首先,请阴谋论者少看点电视剧,多看点史书原文好不好。没有任何记载钩弋夫人参与巫蛊勾结江充,正史没有,野史也没有。
其次,钩弋夫人是不是跟着武帝一起呆在甘泉宫养病都不好说。电视剧虽然喜欢这么拍,但是同样的,史料也没有任何记载。
而且当时刘弗陵才三岁,钩弋夫人肯定也要照顾刘弗陵。武帝去甘泉宫真的会带上钩弋夫人么?不好说。
附:三辅黄图也并没有实锤钩弋宫在宫外,在不同的两段记载是不一样的。在其中一处记载钩弋宫在长安城外,但是还有记载是在未央宫里面也有一个钩弋殿。并且三辅黄图里面也说了,未央宫里面也有钩弋殿。
《三辅黄图》:
1.长门宫、【钩弋宫】、渭桥宫、仙人观、霸昌观、安台观、沦沮观,以上三宫四观,在长安城外。
2.未央宫有宣室、麒麟、金华、承明、武台、【钩弋】等殿。又有殿阁三十二,有寿成、万岁,广明、椒房、清凉、永延,玉堂、寿安、平就、宣德、东明、飞雨、凤凰、通光、曲台、白虎等殿。
二十四、太子死后,钩弋仍然不放过太子最后一点血脉刘询,导演了天子气事件。钩弋出场时有望气者,天子气里也有望气者,天下望气者肯定都是钩弋家的啊
辟谣:狱中天子气事件的时候钩弋夫人大概率都去世了,请问是钩弋夫人的鬼魂导演的天子气事件么?
根据武帝纪的记载,钩弋夫人大概率死于后元元年春那一次行幸甘泉。
《汉书·武帝纪》:后元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泰畤,遂幸安定。
二十五、馆陶连邓通都救不下来,委实不行,哪来的影响力?
辟谣:看佞幸列传原文,馆陶救济邓通,汉景帝偷偷派人跟在馆陶公主后面。等公主走了之后,然后到邓通家里把邓通的钱都抢光。就是说馆陶公主在邓通家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敢当面命令馆陶公主。只敢偷偷的干。而且汉景帝也没有因此和馆陶公主生嫌隙。
《史记·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於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二十六、陈后不过区区千户小侯之女,嫁给景帝心尖上的爱子,简直是高攀了。刘彻的皇位跟馆陶没有一点关系,凭刘彻和他母亲的宠爱,景帝蹬掉刘荣立刘彻是早晚的事
辟谣:首先,汉朝注重母族。刘彻没有追封自己的亲外公,但是追封了自己的亲外祖母。就是因为汉朝注重母族。
并且关于陈午父亲,人家也不是黑粉口中封邑不行的人。汉书地理志里写堂邑有铁官,人家陈午很有钱,陈家很有钱,陈皇后当然不是凤凰女。
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就是靠卖铁发家的,人家卓家就很有钱。
《汉书·地理志》:海陵,有江海会祠。莽曰亭间。舆,莽曰美德。【堂邑,有铁官】。乐陵。侯国。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
《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临邛县里富人多,如卓王孙家就有家奴八百人,程郑家也有数百人。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虽然大家都承认,馆陶确实没有能决定谁当太子的能力,但是陈后与馆陶对武帝能当太子是出了力的,这份贡献不可完全忽视。
附上史记外戚世家里面的史料,至少当时的人都是认为馆陶出了不少力的。(这边已经出现武帝谥号,应该是褚少孙的补记了)
《史记·外戚世家》:上之得为嗣,【大长公主有力焉】,以故陈皇后骄贵。
《史记·外戚世家》:陈皇后母大长公主,景帝姊也。数让武帝姊平阳公主曰:“【帝非我不得立】,已而弃捐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平阳公主曰:“用无子故废耳。”
顺便提一句,很多黑子一边拿着陈后父亲的封邑不多证明陈后家境没有说的那么好,但是另一边面对汉书中的“擅宠骄贵”又在脑补刘彻不爱陈后,是为了自己的皇位稳定才宠陈后十余年,请问这不矛盾吗?陈后又证明家境不高,又证明是因为她的家境地位才宠她,这不是打脸吗?
二十七、刘弗陵一听卫太子如临大敌,可见得位不正
辟谣:正史中刘弗陵没有如临大敌,反而和霍光一起把假卫太子给砍了。
附隽不疑传中对昭帝朝的刘据一家的定性,此罪人也。此史料也可以与第二十二条相互佐证。
《汉书·昭帝纪》:夏阳男子张延年诣北阙,自称卫太子,诬罔,要斩。
《汉书·隽不疑传》:始元五年,有一男子乘黄犊车,建黄施,衣黄旐,著黄冒(帽),诣北阙,自谓卫太子。公车以闻,诏使公卿将军中二千石杂识视。长安中吏民聚观者数万人。右将军勒兵阙下,以备非常。丞相御史中二千石至者并莫敢发言。京兆尹不疑后到,叱从吏收缚。或曰:“是非未可知,且安之。”不疑曰:““诸君何患于卫太子!昔蒯聩建命出奔,辄距(拒)而不纳,《春秋》是之。卫太子得罪先帝,亡不即死,今来自诣,【此罪人也】。”遂送诏狱。
二十八、燕王盖主都说刘弗陵是私生子,那刘弗陵必然不是武帝儿子。
黑粉口口声声拿刘旦造谣刘弗陵不是亲生的,以此来攻击刘弗陵,事实上在外戚传里面,燕王谋反前自己可是亲自盖章他和昭帝还有盖主是亲姐弟的哦。这脸打的啪啪响
刘旦这种很明显就是造反的借口,黑粉却当真似的攻击刘弗陵,这不是坏是什么。
《汉书·外戚传》:燕王大喜,上书称:子路丧姊,期而不除,孔子非之。子路曰:‘由不幸寡兄弟,不忍除之。故曰‘观过知仁。【今臣与陛下独有长公主为姊】,陛下幸使丁外人侍之,外人宜蒙爵号。”
二十九、卫子夫是正经的孝武皇后。李夫人是霍光追封的,不正统,武帝不承认。
首先,李夫人是正统的孝武皇后,这个没有任何争议。甭管是谁追封,两汉官方认可李夫人是孝武皇后就行了。也确实是李夫人享受皇后待遇与武帝一起享受配食。
其次班固在外戚传中全书只说李夫人是夫人,没有说李皇后,不能证明李夫人就不是皇后。
称呼习惯性称呼这种在秦汉时期的史料里面很常见。三国志(三国志不是秦汉时候人写的史料,但是也是离秦汉很近)里面写孙权的后妃潘淑,也是全文写的潘夫人,没有称呼潘皇后,但是人家可是活着的时候就被立为皇后了,潘淑可是实锤的没有任何争议的皇后。
两汉官方正统配食的就是李夫人,李夫人就是两汉官方认可的孝武皇后。
另外,人家班固说的也是用后礼葬,也没说是用皇后礼葬。不知道黑子在这边指责班固不符合历史做什么。反正被追封孝武皇后是实锤的。
《汉书·外戚传》:
1.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
2.及夫人卒,上以后礼葬焉。
《三国志·吴书·妃嫔传》:吴主权潘夫人,会稽句章人也。父为吏,坐法死。夫人与姊俱输织室,权见而异之,召充后宫。得幸有娠,梦有以龙头授己者,己以蔽膝受之,遂生亮。赤乌十三年,亮立为太子,请出嫁夫人之姊,权听许之。明年,立夫人为皇后。性险妒容媚,自始至卒,谮害袁夫人等甚众。权不豫,夫人使问中书令孙弘吕后专制故事。侍疾疲劳,因以羸疾,诸宫人伺其昬卧,共缢杀之,托言中恶。后事泄,坐死者六七人。权寻薨,合葬蒋陵。孙亮即位,以夫人姊婿谭绍为骑都尉,授兵。亮废,绍与家属送本部庐陵。
2
来自江苏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5 网友:啾啾啾~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21-09-05 20:58:40  所评章节:38
???一脸懵逼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6 网友:weng6%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0 发表时间:2021-09-05 10:41:47  所评章节:1
"红"给作者大大捉个虫~
:抒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7 网友:青衣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21-08-29 17:47:58  所评章节:3
汉朝没月饼一说……还历史系………高材生………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收起] №8 网友:吐泡泡的鱼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21-08-01 17:15:09  所评章节:9
女主很矫情吧,前世自己失败做了懦夫跳楼了,偷来的一世,还有资格嫌弃么?不想活就在死一次呗
3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浪里小白龙 打分:0 发表时间:2021-08-11 10:20:53
不想看没人叫你看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9 网友:千手结缘14%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21-07-28 03:13:12  所评章节:98
很想有个后世番外,让彻夫在一起……卫子夫这一生也不亏了,她爱上的是汉武帝,弟弟是卫青,侄儿是霍去病。那时候的女子想要名留青史不就靠娘家和夫家么。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0 网友:だざいおさむ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21-07-20 18:29:10  所评章节:1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好看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收起] №11 网友:青衫湿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0 发表时间:2020-11-25 21:56:02  所评章节:14
想不通这个设定有什么意义翁主不愿当愿意当贱奴
就为了生硬的转变成卫子夫?
1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楼] 网友:xin 打分:0 发表时间:2021-06-29 11:57:33
同感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12 网友:佳木秀可荫12%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18-09-18 15:48:40  所评章节:10
还有小霍,卫长和据儿。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3 网友:佳木秀可荫12%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18-09-18 15:48:01  所评章节:9
还喜欢卫青舅舅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4 网友:佳木秀可荫12%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18-09-18 15:47:33  所评章节:8
超级喜欢子夫姐姐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5 网友:佳木秀可荫12%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18-09-18 15:47:07  所评章节:7
虽然很久了,但还是评论一下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6 网友:佳木秀可荫12%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18-09-18 15:46:32  所评章节:6
圈地自萌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7 网友:佳木秀可荫12%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18-09-18 15:46:07  所评章节:5
特别好看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8 网友:佳木秀可荫12%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18-09-18 15:45:56  所评章节:4
写子夫的太少了,大家互助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19 网友:佳木秀可荫12%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18-09-18 15:45:33  所评章节:3
就每章评论一点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20 网友:佳木秀可荫12% 评论:《汉宫未央之卫子夫》 打分:2 发表时间:2018-09-18 15:45:17  所评章节:2
突然发现一直没评论,不能浪费
[投诉] [不看TA的评论] [回复]

此处默认展示文章最新的100条评论,更多评论可到章节内查看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