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评《长生,长生》
《长生,长生》讲的是一位姑娘的传奇经历。
叶长生当年女扮男装,曾是名动天下的少年英豪。后来知道了自己的离奇身世,阴错阳差杀死了亲生父亲,又中毒受伤,九死一生之后改名叶长生,重入江湖。本文写的就是她重入江湖后的故事。
我得说,以上内容,是我在阅读中抽丝剥茧,拨开重重障碍后自己脑补、总结的结果。这篇文让我读得很累,甚至从第二章就产生了弃文的念头。原因是作者文笔虽然不错,但文章叙事上有很多问题,给我造成了很多困扰,让我几乎不愿继续。
以下提出几个意见,供作者参详。
首先是视角问题。以某段文字为例:
【白秋灵陡然睁大了双眼,一只手紧紧地抓着凌白羽的手臂,嘴唇唰地雪白。
他知道,那只紧紧抓着自己的手是多么的冰冷和颤抖。
“远树悬金镜……饮荒情烂熳,风棹乐峥摐……
胜事他年忆,愁心此夜降……知君皆逸韵,须为应莛撞。”
当白秋灵流着泪颤抖地将这首诗念完,捂住嘴巴,哽咽无声。】
这里第二段的“他”显然是凌白羽,显然这里应该将“他”替换为“凌白羽”。但仅仅是这样替换还是会觉得别扭,因为这一段的前面和后面全是白秋灵视角,这句突然转成凌白羽视角根本没有必要。作者完全可以用类似“冰凉而颤抖的双手泄露了内心的情绪”之类的形容,以保持文章视角的一贯性。(另外,中括号内引用的最后一句是病句,应去掉“当”字。)
再如:【叶长生自顾倒了一杯酒,看着窗外街上三两的行人,发起愣来。一旁的贾绫嘀嘀咕咕一会说者酒水味儿不甘醇,一会儿又嫌菜色简单,他举着筷子,徘徊在一碟腌菜和青豆间,半晌,终于放下筷子,抬头看向叶长生,“我说,咱不能成天吃这个吧。”见她神情恍惚,又是一副没了神的样子。】
“一旁的贾绫”,是叶长生的一旁,显然这里是叶长生视角。但是作者很快又写“半晌终于放下筷子抬头看向叶长生”,又变成了贾绫视角。在一句话里用了两个视角,感觉就是读者从叶长生那里看了贾绫一眼,又从贾绫那里看了叶长生一眼,蹦来蹦去很混乱。
要修改很简单,把“一旁的”三个字去掉就好了。
随着文字的推进,明显的错误减少,但使用视角不当的问题还是存在。最大的问题还是频繁切换。频繁切换视角大约是为了便于叙述,例如“张三看到李四的表情,心想李四可能是生气了。”比直接写“李四生气了。”要麻烦一些,也困难一些。但是这种写法却能保证文章的连贯性和吸引力。举个极端的例子,如果在悬疑文中,直接以杀人犯的角度写整个作案过程了,那么还要神探干什么?再者,如果出现一个大场景,有好几个站在不同立场上的人互相说话,频繁转换视角就会让文章变得很难理解。
另外,频繁转换视角也是要支付代价的。因为每转换一次视角,作者都需要站在一个新的视角上重新打量周围的一切,这意味着将多出新的叙述和描写。本来情节正紧凑的进行着,突然被这么一打断,读者的注意力就分散了。在此也提一个相关的问题。作者很喜欢用先写大环境,再写环境中的人,这样的写作方法。以电视剧来打比方,就是先远远地来一个全景,再慢慢推进到全景中的主角人物,再给人物来一个特写。这个写法本身没问题,但是文中使用得太多了,打乱了叙事节奏。就如在一集电视剧中,每次切换场景都先来一个全景,再慢慢推进到特写,观众会是什么感觉?总会有一直在看景物的错觉,找不到叙事的重点。
再有就是语病和语句间的逻辑问题。例如【“客官,您的酒来了。”小二讪笑着端上了酒菜。一旁的贾绫早已等不及,敲着桌子叫饿,】
已经上了菜,怎么还会敲桌子叫饿?显然这句应该放在上菜之前。
再如【叶长生是个游医,虽然自称不会治病,五年前历经某条不知名河川的时候碰巧捡了旧疾复发气息奄奄的贾绫。
孰知贾大少伤好之后愣是不在家呆着,爬了墙追寻叶长生而来,说是谁人青春年少是在府墙内呆着的,定要随了神医去闯荡江湖。】
这两段的逻辑关系让人看了很糊涂。叶长生自称不会治病和捡到了旧疾复发的贾绫有什么关系?贾绫伤是怎么好的?叶长生治好的还是自己养一阵子就好了?这些内容都要读者脑补,读者会很迷茫的。
不过,我认为这类问题作者如果回头再读两遍文章都是可以自己发觉的,在此就不赘言了。
我是一个比较重视叙述的人,因此这个评提得意见较多。其实此文在描写上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有古韵的描写是作者的长处。唯愿作者能多多锤炼叙事技巧,扫除叙事造成的阅读障碍。
一家之言,如有偏颇,万望见谅。拜~
所长PS:= =
此次,某没啥好说的,但就美年达的评看,个人认为那些例子其实还不够说明问题,因为某觉得作者所诉某仍能明白。不过,也正如美年达所说,在某明白的过程中,已经经历了自我转换和进阶脑补——某很擅长脑补,所以看文不成问题。但是,由读者,也就是某的角度脑补出来的内容,到底是不是作者想要表述的?嘛,为了避免出现这种误会式的悲剧,作为一个作者,还是要把想说的话仔细的描述出来,才能让读者更透彻的明白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对否?
插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