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丝路

作者:钱塘苏小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二十三章:楼兰西晋简纸


      晋朝不仅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时代,更是书画得到最好发展的时期。书法家称魏晋书法为承汉之余绪,规隋唐之法,开两宋之意,启元明之态,促清民之朴,深刻地影响了历代书法并影响着当代书法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时代,钟繇是以法帖见长的书法家,他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崇高地位,与张芝、王羲之、王献之被称为“四贤”,与王羲之合称“钟王”。钟繇在历史上享名最盛的是小楷,有“正书之祖”的美誉,现存世的作品有《贺捷表》《荐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和《还示帖》《墓田丙舍帖》《白骑帖》《长患帖》《雪寒帖》《长风帖》。

      曹操也是个书法大家,后世称之为“金花细落,遍地玲珑;荆玉分辉,瑶若璀粲。”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记载,“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从中可以看出,蔡邕的书法是一代代传递下去,钟繇和王羲之是蔡邕书法的集大成者。

      西晋时期的卫家书法也是传世书法,卫觊、卫瓘、卫恒祖孙三代人被称之为“巨山三世”,卫瓘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古今法书苑》附《陆深总论》曾评论卫瓘书法说,“张伯英之法,谓之草书,卫瓘复采芝法,兼乎行书,谓之稿草”,卫瓘的传世作品有《顿首州民帖》。

      华亭鹤唳的创始人陆机也是一个书法名家,他是陆逊的孙子,陆抗的儿子,陆机的《平复帖》是中国古代存世最早的名人法书真迹,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被评为九大“镇国之宝”。

      东晋时期第一书法名家便是琅琊王家,唐代窦臮《述书赋》曾说东晋的书法是“博哉四庾,茂矣六郗,三谢之盛,八王之奇。”琅琊王家其中书名较盛的有王敦、王导、王旷、王廙、王羲之、王献之。

      王敦的书法《淳化阁帖》、《蜡节帖》,书法家称之为“笔势雄健,气势威武”。王导的书法有《省示帖》、《改朔帖》,唐窦臮《述书赋》评他的书法是“将以润色前范,遗芳后车,风棱载蓄,高利有余”。王廙是最为突出的书家,书画双绝,书法“谨传钟法”,王廙曾有“画为明帝师,书为右军法”的美誉,王右军便是王羲之。

      王羲之传世的书法有《二谢》、《得示》、《何如》、《兰亭集序》、《十七帖》、《初月帖》、《快雪时晴帖》、《黄庭经》、《乐毅论》,王羲之的《兰亭序》,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本人享有“书圣”美誉。

      王献之是王羲之第七子,《晋书》曾经将王献之描述为“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王献之的传世作品有《鸭头丸帖》、《中秋帖》、《洛神赋》。

      除了琅琊王家是晋朝有名的书法家族,还有庾亮的颍川庾家,谢安的陈郡谢家,王羲之岳父郗鉴的高平郗家,卫瓘与卫夫人的河东维嘉,以及桓温的谯国桓家等家族。

      因为魏晋南北朝崇尚书法,也因此,楼兰古城中也发现了不少三国西晋时期的墨迹,考古学家称之为楼兰简纸或楼兰遗书。楼兰简纸主要有曹魏的咸熙、西晋的泰始、西晋的永嘉等年号。

      第一批楼兰简纸是1901年被发掘出土的,1999年,侯灿、杨代欣等专家搜集整理一个世纪以来楼兰汉文简纸文书,最终撰写成《楼兰汉文简纸文书集成》,这本书收录图版最多、校勘最充实、释文最精准,是楼兰出土汉文文书的权威性且专业性的书籍。

      据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分析,楼兰简纸文书在内容上多属于公事往来、私人书信及名籍账册,文字才用草体书写,汉字使用的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与官方文字相对而言比较流行的、便于民间沟通交流的通俗字体。一般官方文字称之为正字,民间文字称之为俗字。秦朝时期的正字是小篆,唐朝时期的正字是楷书,然而魏晋时期没有正字传世,通过楼兰简纸文字分析得出,魏晋时期汉制使用真草、正俗并存。

      楼兰简纸的现存书法可以分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泰始五年》简、《泰始二年》简和《泰始四年》简,都有浓厚的汉朝隶书的气息。《悼痛残纸》、《情用》、《追惟》《八月十日》、《马厉封检》的楷书接近于唐朝成熟的楷书。《济逞白报残纸》、《五月卅日残纸》、《将军》和《六月六日》残纸则是一种潦草的行书。《书不得简》、《从胡简》、《何将简》、《楼兰残纸》、《济白守残纸》、《华玄残纸》是章草的格式。

      楼兰简书的书法所涉及的内容大致可分为:释官、释地、簿书、名籍、戍屯、廪给、器物、买卖、杂释、纸文书这几类。楼兰简纸书法表现出魏晋特有的肆意,书法随意不受约束,字形长短、大小、粗瘦不一。书法家认为楼兰简纸的书风有西域特有的粗犷,下笔力度大,给人一种大刀阔斧的既视感。

      用墨方面,楼兰简纸多用渴笔而缺少温润,有时候甚至是秃笔,横笔在收笔时大都不顿按的同时,横折、弯钩的转折处,很少折笔使转,往往是成弧势一转而过,处处显示出西域特有的率直自然。

      根据书法家考察,楼兰地域的简纸正处于汉代蔡侯纸被推广后,竹简与纸张交替使用的时代。有学者就此分析,晋代在文书传达上的文书装帧、传递记录、以及文书格式等,延续着汉代的文书行政,纸张虽然广泛利用,但就楼兰出土的简纸来看,文书的书写材料主要是简牍。楼兰简纸的内容非常朴实,大多数是“大麦二顷已栽,廿亩下床九,十亩溉七十亩。”这样类似流水账一样的记录。

      魏碑章草的名字始建于南北朝的南朝,南朝宋虞在《论书表》中记载“或真行章草杂在一纸”,又见王羲之的“章草答庾亮书”,从出土的简帛文字实物去看,章草在西汉使用广泛,并且在重要场合已经逐渐成为正式字体。

      书法家和历史学家将楼兰书风与敦煌书风相比较,楼兰简纸的年代跨度是小于敦煌遗书的,内容丰富度上也要低于敦煌遗书。按照历史年代来说,楼兰简纸的年代更接近于汉简木牍,既有古老的纯隶和章草,又有比敦煌遗书的前期形态更靠后的楷书和行书。

      与楼兰相比,吐鲁番地域书风中汉文化特征是更为突出,主要是永嘉之祸时期,中原汉族部分转移到了敦煌、高昌附近,史称“汉魏遗黎”。《敦煌名族志残卷》记载:“巨鹿索氏移居敦煌者分为南北二支,分别于武帝元鼎六年和新莽天凤三年迁入敦煌;子孙因家焉,遂为敦煌人也。”这段历史记录也佐证了五胡乱华、八王之乱、永嘉之祸、神州陆沉之后,汉人迁入高昌的史实。

      之所以楼兰古城能够出土西晋时期的简纸,根据是说记载,司马昭曾经“廓开太学”、“荡定梁益”、“西戎既殄”,这些信息指明在“魏灭蜀之战”后,司马昭与司马炎父子扫除河西走廊上的障碍,西域诸国的学生慕名而来洛阳,在洛阳学习汉字、汉语。

      卫瓘的亲家翁,司马懿的第四子司马亮坐镇雍凉二州,保障河西走廊交通通畅,也正因为西晋初年交通并未阻塞,楼兰与长安之间的文书往来便利。根据《资治通鉴》记载的鲜卑族秃发树机能引发的秦凉之变,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尽管秦凉之变爆发,但是楼兰地区并未收到这一次战乱的影响。

      房玄龄撰写的《晋书·汝南王司马亮传》曾言:“武帝践阼,封扶风郡王,邑万户,置骑司马,增参军掾属,持节、都督关中雍、凉诸军事。会秦州刺史胡烈为羌虏所害,亮遣将军刘旂、骑督敬琰赴救,不进,坐是贬为平西将军。旂当斩,亮与军司曹冏上言,节度之咎由亮而出,乞丐旂死。”

      从司马炎的姑父杜预因为秦凉之变和石鉴的关系被频繁撤职、升职,最后被委任东羌校尉的经历来看,汉武帝司马炎急切的想要平息为期九年的秦凉之变,并深刻地认识到了河西走廊稳定的重要性。

      秃发树机能之所以能阻止羌族、鲜卑族抵抗晋朝的军队九年之久,核心因素在于“魏灭蜀之战”中邓艾、钟会等大将陨落,司马昭杀曹髦使得人心涣散,加之晋武帝司马炎频繁换将,石鉴私心排挤能人悍将,导致了秦凉之变消耗西晋国力的局面。

      但也因为九年的秦凉之变,促使雍凉秦三州的将领不断与鄯善的西域长史、敦煌的太守、车师的戊己校尉、凉州的东羌校尉之间互通书信,才使得楼兰古城大量出土了西晋初期的简纸。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5450640/23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炸TA霸王票
    地雷(100点)
    手榴弹(×5)
    火箭炮(×10)
    浅水炸弹(×50)
    深水鱼雷(×100)
    个深水鱼雷(自行填写数量)
    灌溉营养液
    1瓶营养液
    瓶营养液
    全部营养液都贡献给大大(当前共0瓶)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更多动态>>
    爱TA就炸TA霸王票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