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的爱恋之太液芙蓉未央柳

作者:小鸭先吱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秋雨梧桐叶落时


      永乐皇帝一生有过五次北征。
      第一次北征,仁孝文皇后徐氏崩逝;
      第二次北征,成祖宠妃权氏暴毙;
      第三次北征,昭献贵妃王氏迁仁孝文皇后灵柩于长陵;
      第四次北征,民族英雄于谦进士登科;
      第五次北征,永乐山棱崩于漠北榆木川。

      临终前,帝不豫,顾左右曰:“夏原吉爱我”。
      朱棣迷离之际提到的这个夏原吉是他的户部尚书,是掌握着全国财政大权的人,其地位相当于大明王朝的管家。朱棣说这句话的时候,夏原吉本人正在北京的诏狱之中坐牢,而这道抄家下狱的圣旨也是永乐皇帝第五次出征前亲自下的。一代盛世明君做出如此前后矛盾的事情,这其中究竟是发生了什么?这还要从朱棣登基那年开始说起。

      除去后宫必要的人,前朝只有皇帝和夏原吉知道——皇后离家出走了。夏原吉得知的时候并没有很惊讶,因为的确是那位娘娘能做出来的事情。他看得出帝后的婚姻观存在着很大的冲突,有争吵是正常的。而且皇后并不是寻常女子,她一切举止似乎都不受这个世界任何的拘束,甚至屡次无视至高无上的皇权肆意追逐着自己想要的自由。
      中宫出走简直是天塌了的大事!
      没想到皇帝并不打算将这件事情宣之于众,更不曾派人去找寻皇后。为人臣子的夏原吉不能这般安然,他暗中筹措布置,明面却丝毫不敢妄动。
      每年南方一些偏远地区或多或少会发生暴雨和泥石流,男女老少死伤无数且无法查证。古代帝王们普遍认为自然灾害是自己德行有失导致的,是上天给自己的警示和惩罚。然而朱棣并不会这么想,他一直坚定认为这些无关人祸,更不会因之去追责地方官员。
      今年,夏原吉集中整理好这些奏疏递到御前,于是,皇帝较往常便有了些许不同。云南两广知府连夜被皇帝召至京中议事,其间朱棣险些失态。他看起来不再像一个神坛上的王者,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普通人,夏原吉看到如此焦灼的皇帝顿时心中就有了底。他立即派出了人马在全国范围内搜寻皇后的踪迹,这些举动虽然属于秘密进行,却不得不惊动皇帝嫡系的帮手。不得其解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多次到朱棣面前去告夏原吉的状,皇帝一次也没受理过也不追究,只是不痛不痒夸赞纪纲忠心,赏了些珍宝让他拿回去赏玩。
      后来皇后回宫了,一切似乎如常,夏原吉却发现皇后像换了一个人。
      从前皇后武艺高强,英姿飒爽,为军中无数将士所崇拜。如今却变得弱柳扶风般娇柔,一举一动都似绵软无力,甚至连弯弓都无法拉开。自此,皇帝平日出行从不让皇后单独骑马,还不顾礼仪屡次亲自将皇后抱下车辇。从前世人都说皇帝喜欢武功高强的女子,而如今皇后功力全失非但没有失宠,反而令皇帝对她爱怜尤甚。
      时逢北境不宁,日理万机的皇帝私下竟然悄悄在看《千字文》,这是孩童才会看的读物,这令夏原吉十分疑惑。皇帝笑着跟他讲,自己只是想提前温习一下,不然以后怎么得心应手教小孩背书认字。这个时候的夏原吉十分确定,皇帝是非常渴望与皇后有一个孩子的。就是这个无意的渴望,致使皇帝成为了第一个破解北漠密码的人,还做出了一个艰难的血腥的军事决策,这也许就是命运吧。这个时代的封建女子如果知道丘福全军覆没的真相,必然会吓得失语将皇帝视作喋血恶魔。机缘巧合也因为皇帝的宠信,皇后知道这件军机的全部实情。皇帝一度有焦虑,他不想欺瞒她,但又担心皇后会因为这件事情疏远他。旁观这一切的夏原吉知道,皇后是一个有眼界有格局的女子。她见多识广却从不标新立异,她刚正不阿却不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朝中任何事,她只是一直站在皇帝的身后默默的尊重着支持着他所有的野心和梦想。
      第一次北征前夕,皇帝看着北漠舆地图出神。站在一侧的夏原吉隐约知道中宫身体有变,毕竟北征的进程一度被放缓,曾经不信神佛的皇帝穿上了华丽的冕服亲自去为她祈福。夏原吉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段时日皇帝的性情突然变得古怪,心情阴晴不定,还常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中终日不言语。然后每次坤宁宫小平一来却又总能将他请出,这后宫究竟发生了什么?众人也不得闻见。这时朱棣指着地图突然道,北漠柔然小海在冬天的时候湖水会凝结成翡翠色的巨大冰石,其状鬼斧神工、雄伟晶莹,等皇后身体好了定要带她一起去看看。夏原吉闻言回神,就此以为皇后身体只是早产龙裔略有亏损,现在已经在疗养恢复的阶段了。
      郑和第二次下西洋归来的时候,皇后已经过世一年多了。郑和找到夏原吉问询,为何皇帝只字不许众人提起先皇后,不仅不允许人们祭奠悼念她,还停柩一年不肯让她入土为安。夏原吉只是叹气没有多言语,郑和为皇后鸣不平,便有了自己的想法。
      在接风晚宴上,郑和改变了献宝次序,将原本第一位出场的麒麟挪到了最后。他命暹罗的使臣牵了一头挂着茉莉花环的白象领着几头亚洲象出来开场,表演有趣群臣热闹,皇帝默默喝着酒并不看节目。郑和心里很清楚,皇帝曾给他下达的书信中特别说明,希望京中万生园以后能有大象。大象在云南府就有并不算罕见,皇帝突然这般要求肯定是事出有因。郑和猜测皇帝这封奏疏是为了博爱人一笑,而这个人就是刚刚丧子的皇后。如今物是人非,皇帝定然能睹物思人反思自己的绝情。郑和喜笑盈盈,高声庆贺皇帝喜得白象,是万象更新海晏河清之吉兆。朱棣对大象兴致寡然,只说自己还是更想看看麒麟。
      献完宝以后,郑和与夏原吉被皇帝传唤到了身边,君臣三人开始畅谈郑和在西洋最新的见闻。郑和从南海带回了许多香料,却没有选好在国内交易的港口,他铺开地图请示皇帝香料贸易的选址,其间郑和讲到了寻找麒麟的经历。郑和对着地图解说,宝船队伍下到南海途径苏门答腊穿过马六甲海峡,航行了许久到了斯里兰卡和拉特拉普拉,再一路向西航穿过漫漫的阿拉伯海到达了一块异常炎热的大陆。听到这里,皇帝手中的酒杯落地,内官们围了上来,皇帝只说无碍让郑和继续讲。郑和说,他将那片炎热的大陆命名为木骨都束,他们就是在这里寻到了麒麟。那里不分四季,不生稻米,子民的皮肤黝黑,文明稀薄。唯有一名功高盖世的君主名为拉美西斯,在这块自然资源贫瘠的炎热大地上,建造了许多宏伟壮观的神庙。神庙前又高又大的神像就是按照国王本人的容颜雕刻的,根据文献这些古迹可能建于商朝,已有两千年的历史。皇帝听到这里只是笑道:“那他的后世子民,是说他英明神武呢,还是好大喜功呢?”郑和道,自己听不懂异域的语言,也不清楚这些人对这位君王的评价,只知道他们看着那些巨大的神庙时无一例外有着溢于言表的骄傲。
      皇帝听到这些,他突然起身执笔在地图上广州府南部点了一点,道:“此地虽然现下人烟稀少,但是陆地地势平缓,还是天然的深水良港,地理位置与南海诸邦贸易十分便利。加上民风热情淳朴,季节气候宜人,是一块风水宝地,以后就在这个港口贸易香料吧。”大明无法自产香料,曾经的香料贸易十分被动,如今通过下西洋才得到了这翻天覆地的扭转。郑和请到了合意的贸易选址,便一心扑到地图上去构想这件事会给整个帝国带来多大的效益。站在一旁的夏原吉却另有所思,很明显,他一眼就看出来了那墨点处是皇后离宫时曾留宿过的渔村。
      宴会中途,郑和命人将陈祖义押解到了现场,他高声向皇帝阐明宝船队伍的军民是如何与南海海盗的斗智斗勇,又得到了哪些国家的援助。擒贼始末惊心动魄,高皇帝朱元璋在位时悬赏国库半数之力都未消除的心腹大患,如今被郑和给活捉了回来。
      朱棣下旨,斩立决。
      于是在南海横行霸道几十载的海贼王陈祖义,就这样结束了自己恶贯满盈的一生,南海诸国的国王和使臣无不高呼大明万岁。见此场景,郑和想起自己第二次下西洋起航之际,帝后亲自为他践的行,他出发前曾向先皇后许诺的活捉陈祖义,如今他的承诺已经达成。郑和凝望着笑意盈盈接受朝拜的皇帝,他心中又疑惑又悲伤——皇帝难道真的已经忘了与先皇后在一起的点滴吗?

      汉王要谋反。
      因为朱棣不立他做太子。天下人似乎都知道这件事,唯独皇帝不信。汉王是靖难期间季淑妃在应天生下的皇子,生性凶悍,为人轻佻。皇帝子息微薄,加上似乎是为了弥补汉王幼年时期的亏欠,所以对这个儿子颇为宠爱。从前参奏汉王的奏疏多得像雪花,后来皇帝杀了几个朝堂上对汉王不敬的大臣警示天下,自此便无人再敢参奏汉王了。
      第二次北征之时,汉王之心便昭然若揭,他在战场上关键节点出现了不应该的策略失误使得皇帝险些丧命。当时,几个护卫以血肉为盾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才等到支援保住皇帝,而这几个护卫都曾是飞鱼队的成员。凯旋回朝后,皇帝一次也不曾提起这件事,加之具体军情还牵涉汉王,就更没有人敢出头为这几个先皇后的旧人求功赏了。
      朱棣在朝堂上点名道姓指派夏原吉调查处理汉王的过失。汉王拥兵自重,还得皇帝宠爱,谁敢动他分毫?如今要调查汉王,众人都觉得夏原吉死定了。谁知,夏原吉先是主动与汉王喝了一次茶,然后大刀阔斧查抄汉王手下一些无名小官,拘禁颇有影响力的大官,调查风风火火,一时间朝野之中心存杂念的人都吓得坐立不安。而对于这个集团的党首汉王,夏原吉不仅一字都未审过,还总是笑脸相迎、有应必答,汉王根本找不到他任何话柄。更微妙的是,这次审问遭殃的人获罪不是因为在战场上不轨,而是因为他们平日在民间作的恶,铮铮大明律都明明白白写着这些人应得的刑法。有影响力的大官被拘禁,每天都坐在府邸听着嫡系的党羽被剪除,还有不少人丢了性命,于是便无心抗议只想明哲保身。夏原吉避重就轻的处理方法保全了皇家父子亲情,给足了汉王在人前的面子却极大的削减了汉王集团的权势。由于从头到尾无人因为谋逆定罪,汉王即使怒发冲冠也不得不领这个情。于是,汉王非但没有因为战场过失受罚,还因为主动清理门户受到了褒奖。
      夏原吉这个差事办得朱棣很满意,他设宴与夏原吉促膝长谈。君臣聊得正尽兴时,身边一个斟酒的宫女突然跪在了皇帝身边,双手高举一纸折叠好的宣纸。
      “汉王不臣!意欲串通御厨程衍毒杀皇帝,请陛下明鉴!”那女子高声道。
      此处就他们三人,夏原吉立即起身查看情况,便认出了跪在那里的芝芝。
      芝芝告发汉王谋反。
      夏原吉顿时只觉得头疼,先皇后的故人一个个顶着皇帝的逆鳞拔。皇帝如今喜怒不定,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开了杀戒,而他真的没有把握能救下他们每一个人。
      皇帝信手掰开一个香油烧饼,笑道:“你是说,朕的儿子,要杀了朕吗?”
      芝芝道:“是的,奴婢所言句句属实,且证据确凿。”
      “哦?有意思,详细说来听听。” 朱棣道。
      夏原吉没想到皇帝会听下去,微微叹了口气,便束手在一侧静观其变。
      芝芝道:“奴婢日常工作是负责王贵妃药膳,所以会出入御膳房。程衍虽为宫中老御厨,却贪慕荣华,他现在实际是为汉王在效命。就在陛下这次回宫,奴婢发现原本在面点房的程衍开始接手了您的药膳,于是就留心观察,果真发现了蹊跷!程衍私改了您药膳里的配比,那个方子我写出来验算过,食用过后一时看不出效果,也不会有表症露出,但是一旦服食足月,便回天乏术,药石无医!”
      “庸俗的故事。不过,御膳房最近的香油烧饼确实不如从前了。”朱棣浅笑,继续道:“你一个小小的女官仗着贵妃宠你就这般肆无忌惮的吗?就说如今六局那些尚宫哪一个不术业精湛,怎么一个旁观者就能发现的蹊跷,她们却能毫无察觉?说吧,谁派你来离间朕和汉王的,又给你了什么好处?说实话的话,朕从轻发落你。”
      芝芝有些着急:“陛下,且不说这个方子涉及生僻的医理鲜有人能知晓,如今这宫中人谁不忌惮如日中天的汉王?他得陛下的独宠,就算有人发现,他们也不敢轻易搭上身家性命来戳穿此事的!”
      “哦,你是说,这些个墙头草等着朕死,汉王来当皇帝,是不是?”朱棣将一个烧饼吃完,开始慢条斯理的擦手。
      芝芝慌张道:“陛下,奴婢绝无此想!汉王跋扈,行事鲁莽,锦衣卫在程衍处稍作调查便人证物证俱有,奴婢字字句句皆可应验。”
      “按你的说法,那你就不怕得罪汉王?你就不怕锦衣卫那处查不出所以然?也不怕朕会杀了你?
      “不怕。”
      朱棣抚掌笑道:“还是个硬骨头,那好,朕就且当你说的是真的。现在你冒这么大的风险救了朕,你的目的是什么?”
      芝芝闻此,明显能感觉到皇帝已然相信了她,如今她此举不算枉费便重重一叩首:“陛下!皇后娘娘一生忠君爱国,光明磊落,贤德无双。请您给予皇后应得的哀荣,让她入土为安!”
      朱棣脸上的笑顿时没有了,他拍案起身,夏原吉见此连忙说:“陛下,这女官微臣看着眼熟,好似是坤宁宫旧人。如此忠心护主,可真是赤诚一片呀。”
      “忠心护主?”朱棣轻哼:“朕的皇后,可真是一个好皇后呀!离世这么多年,她的这些个旧人争先恐后跑到朕的面前乱朕心神!一个个乱臣贼子你还说他们忠心护主?!她的这些个旧人效忠的都是她这个主,朕是宇宙之尊,她又什么时候把朕这个主放在眼里过?!”
      夏原吉跪下,真切道:“陛下,息怒啊!”
      见老臣下跪为自己求情,芝芝积压在心底多年的怨气却似乎再也绷不住一般,她愤恨站起身道:“如果,你不是皇后娘娘倾尽一生保护的人,我茹芝芝今天才不会走进这个大殿半步!皇帝陛下,皇后待你情深似海,你却如此凉薄无情,还理直气壮的轻贱她、羞辱她,世间真的没有比你更差劲的丈夫了!”
      皇帝冷漠的看着面前这个控诉自己的宫女,慢慢道:“明明是她抛弃了朕,你们为何要指责朕凉薄无情,真是无理取闹。”
      芝芝苦笑:“皇帝陛下,当初在红河森林的毒瘴您还记得吧?一旦接近就会令人浑身绞痛,寸步难行。您还记得是谁奋不顾身把您救出来,又是谁救您于乱军之中,又是谁劳苦功高却被您射了一箭,封了经脉失去武功,还被抓进这暗无天日的樊笼将她囚禁至死?!”
      “放肆!”朱棣气恼,夏原吉连忙抱住朱棣的腿,道:“陛下,这女子无知,您莫要……”
      芝芝打断夏原吉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就料到你还是这般独断固执,今天我就没打算活着回去!陛下,您觉得娘娘救你,是理所应当的吗?您知道娘娘救你,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吗?她跟我们一样都是肉体凡胎,为何她进得这种令人痛不欲生毒瘴,世人却都进不得,您从来有想过吗?!”
      朱棣一瞬怔住了,芝芝继续道:“羽化仙草,这是一种一千年才能长成一株的药草,服用后终身不会感到疼痛,遇到精神刺激还会忘忧自保。”朱棣很快就明白了芝芝的意思,楚楚在进入红河森林之前吃了这种草药,于是成为了一个感受不到疼痛的女子。夏原吉也惊到了,他没料当初杭州府百姓戏言的仙草,竟然在世间真实存在!
      芝芝道:“皇后就是吃了这种药草丧失了痛觉,她感觉不到病变,直到患处化作血症显现的时候,都已经是无药可救的地步了!所以说,陛下!娘娘是为了救你才年纪轻轻生生病死在这宫中的!是你,亲手杀了她......”她展开手上的那张宣纸,朱棣本以为那张纸上写了汉王兴风作浪的证据,没想到透过光那纸上只就两个字——柚子。那字迹朱棣不能再熟悉了。
      芝芝泪落了下来:“皇后不懂什么是宗室玉牒,也不知道什么是五行相生。她怀着小皇子时,虽然受到了你的冷落,但是她却笑着给皇子取了名字。陛下,您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难登大雅之堂?您知道皇后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吗?她说,她的‘棠’字是从了您的一个‘木’字,所以你们的孩子也要有一个‘木’字。结果呢?别人可能不知道,但是坤宁宫的人心里都清楚,您不喜欢那个孩子,因为你怀疑皇后的清白!她为了你,命都不要了,你还怀疑她……”芝芝泣不成声。
      朱棣似再也耐不住大声道:“朕英明神武,从来都不需要她舍命相救,一切都是她妄自揣测,擅作主张!她与朕在一起这些年,在一起也好分开也好,凡事都随她心愿,从来都不征询朕的意见!当初的红河森林,如今的殿前质问,你跟你主子一样冥顽不灵、自以为是,何曾将我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好啊,胆敢干涉天子家事,朕今天就让你知道什么是天子之怒!”
      夏原吉急声大呼道:“陛下!这是先皇后最为疼爱的侍女,她也从无不臣之心,如今这般唐突也是为了保全陛下您!陛下、三思啊!否则日后黄泉相见…该如何相安!”
      朱棣仰天长舒一口气,看了脚边的夏原吉一眼:“你担心朕杀了她?死太容易了,痛苦的活着才是最好的惩罚。朕要将她逐出宫去给他人作贱妾,若敢抗旨不遵,族人就等着遭殃吧。”朱棣转眼看着芝芝道:“她生时最为忌讳男子三妻四妾,你既然跟你那主子学,朕就成全你经历跟她一样的痛苦,哦不、还要比她更痛苦一点,她好歹还做过朕的正妻……”芝芝无声流着泪看着皇帝,似乎世间什么事情都无法再让她的心生出波澜。
      夏原吉即刻道:“陛下!监察御史谈复最近破解了一个‘无根之火’的谜题,他用烧制瓷器的硼砂做出了一款特效冻疮膏,这对于苦寒的北征有莫大的军功!陛下不如把这个稍懂医术的宫女赐给他暖房,一来作为赏赐,二来也省得费心力去另择他人。”
      “谈复?”朱棣冷笑:“听闻谈复在宫中行医的时候,曾经与一个女官有过节,莫非也是这个泼妇?也好,赐给他一个贱妾,生出来的子女终身都不可入仕。谈家名门望族,这种贱妾自然只能用来作消遣,为了家族前途他肯定会另外娶妻。”
      芝芝惊到说不出话,这个决定还真的会让她生不如死!他们都是先皇后身边的人,朱棣怎么会不知道他们的牵扯?帝王实在太懂攻人心计了。被侍卫押解出殿的时候,朱棣望着芝芝的背影不禁道:“茫茫数年,她从不肯入我梦境!何谈情深!”
      芝芝漠然回首道:“皇帝如今毫无体面惩戒我,是因为你从来都不了解皇后。皇后因何病重不报?不止是因为皇后知道在战场的皇帝心里有她,还是因为皇后想要得到你的怨恨。这般,你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活在这世间享百年之乐,不会为自己伤害过她难过分毫。薄情而不自知说的就是你,而她,只想你永远快乐。”语毕,芝芝头也不回的走了。
      朱棣望着芝芝远走的背影,他捡起地上那张已然发黄的宣纸,看了许久,忽而疯了一般将那纸撕得粉碎。夏原吉知道,芝芝说的每一句话都是真的,他也知道,皇帝全部相信了。
      原来,这些年芝芝一直在研制的药膏是冻疮膏,硼砂入药是她的主意,没想到谈复先她一步调整好了配方,于是这个成果便被他截取了。夏原吉生怕再出什么变数,将芝芝御前冲撞的事情想办法告诉了王贵妃,永宁宫即刻差人打点好一切,马不停蹄将芝芝送到谈府去了。
      茹家族亲得知芝芝冲撞天子的时候举家吓得魂不守舍,虽是贱妾之名到了谈复的后院伺候,但如今性命还在就是祖宗莫大的庇佑了。谈复热情的招待了茹家的探访,茹家双亲万万没料到如今自己的女儿心如死灰,对待谈复冷若冰霜,似乎青梅竹马的情分已经荡然无存。谈复讲清了羽化仙草的原委,他们叹息不已,原来先皇后之死与他们家有这么密切的关联。爱女任性,茹父老泪纵横,捧着一个装满金银的宝箱对谈复只说他们夫妇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如今却触怒了天子。老父亲说,圣旨在前是万万要遵从,谈复另行娶妻他们也不怨他,只求他能一如既往对芝芝好,说到动情处甚至起身要给谈复跪下。芝芝气急了拦住父亲,就说当年谈复不仅对众人欺瞒了皇后的病情,还窃取了她研制的冻疮药方,是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自己是绝对不会甘愿委身给这种人,还怒指谈复破口大骂让他去娶上十几房姬妾,她茹芝芝连眼都不会眨一下。她只恨自己不能选择生死,拖累了父母与她一起受辱……谈复如今已不是当初在杭州府对她言听计从的那个少年了,他看着怒不可遏的芝芝,有礼有节交代下人安置了岳父岳母。至于接下来谈府院子的事情,众人就不曾听说了。几十载后,常州府谈家出了一名女神医,成《女医杂言》一旷世巨作流传于世。大家说,这个女子是谈家主母茹氏膝下最受疼爱的孙女,她从小就得到了祖母茹氏亲自教授医理,运针如神,药到病除。这个女子名为谈允贤,永乐朝监察御史谈复与茹氏的孙女,是纵观中国历史赫赫有名的女医生。

      趁着皇帝第三次北征的时候,王贵妃私自将先皇后葬入长陵。皇帝凯旋后骤然染病,受寒发热卧床休养了许久,辍朝三月有余。这次病好之后,皇帝又开始留起了胡子,似乎是因为年岁变大,他的头脑也渐渐糊涂起来。他先是给三千营主帅小北新得的幺女赐名“朱栾”,小北十分奇怪,这种荣耀怎么算也应该是他们的长子所得,小平得知后只是抱着小女儿默默泪垂。皇帝为什么突然给新生的女儿这么大的殊荣,而且朱栾是水果柚子的意思,这名字寓意也很令人摸不着头脑。然后皇帝又派户科都给事中胡濙踏遍山川河海,去找一个名为花果山的地方,这个地方没有任何典籍记载过。天下之人对皇帝的这个举动议论纷纷,一说是为了找到建文帝赶尽杀绝,又有说是为了找张三丰求长生不老药。很多人拜访夏原吉,想问清楚皇帝此举是有什么目的,从而协助自己规避一些的风险。夏原吉想了想,道,哪有不想长生不老的君主呢?
      原本只是一句搪塞的话,没想到就此一传十、十传百,许多奇门方士带着仙丹和秘技涌进了京城。许多道士按照皇帝的模样铸造真武大帝的铜像上供到北京,皇帝见了之后很高兴,赏赐了很多钱钞给他们修缮道观。传说天竺有一个高僧可以上下碧落黄泉,通晓阴阳之事,很多人找他问灵。从前对这些事情嗤之以鼻的皇帝竟然也召见了这个高僧,传闻那僧人排空驭气也未寻见亡灵,僧人只道,世间因果轮回皆有定数。轮回意味着来世,皇帝对这个概念十分执着,也不知他又问了什么。那僧人便建议皇帝造一口青铜大钟,钟上铭刻皇帝亲作的经文,悬在京城的寺庙中朝夕长鸣,心中夙愿则可达成。
      于是,皇帝抛却一切杂事,开始潜心撰写《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凡四十卷,二十万言时成书。天下第一大钟已经铸成,侍学讲士沈度在宣纸上把经文成就,用朱砂反印到钟模上,再由工匠雕刻成凹陷的阴文。以火为笔,以铜为墨,将这光洁挺秀、见棱见角的金字在大钟上一挥而就。二十万字的版面匀称整齐,从头至尾绝无空白,又一字不多一字不少,令人啧啧称奇。夏原吉全程见证了这口“永乐大钟”从无到有,在大钟敲响第一声的悠扬悦耳中,他心中惆怅万千。虽然不知这口大钟上寄托了皇帝什么样的祈愿,但是皇后的人生已经永远停在了她最美的年华,而从前不信神佛的皇帝,如今真的是不可逆转的在孤独中老去了。
      皇帝胡子越长越长,有大臣说他是美髯公,民间许多男子争相模仿他蓄起了胡须。他不喜欢看自己没有胡子时那些白白净净的画像,也不喜欢看到先皇后的,便一把火全烧了让宫廷画师重新画。皇帝的画像很快就完成了,唯独先皇后的画像,怎么画,皇帝都不满意。宫中有个女画师名为方淑仪,画技超群,尤擅肖像,对人像过目不忘。她凭借着记忆重新给先皇后画了像,准备递到御前时遇到了夏原吉。夏原吉查看了那幅画像之后沉思,良久,他告诉方淑仪这幅画皇帝不会喜欢。方淑仪不解,倔强道,自己画的先皇后,王贵妃看了感慨画得栩栩如生,纪纲甚至出高价买她弃之不用的废稿。
      夏原吉只说,这画中人不像皇后之姿,身材单薄面容瘦削像久病之人,这样看着不够庄重,没有母仪天下之相。方淑仪迟疑了,她想到了之前被皇帝否决的那些宫廷画师的画像,决定延迟交画。她反复思量才领悟了夏原吉的意思,皇帝不需要写生,而是要一个符合主流审美价值认知的皇后画像,她立即重新画了一幅。这次她参考着马皇后的画像风格要素,画了先皇后的像,画中的女子变得圆润丰满,气色俱佳。虽然身形与先皇后迥异,但是那整体的雪肤无瑕和柳叶长眉是先皇后无可比拟的风韵,令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先皇后。皇帝果然选中了方淑仪的画。夏原吉大人还真是了解皇帝的心思,宫中画师不禁争相赞叹。

      皇帝第四次北征回来的时候,正赶上殿试之后的传胪日,及第的学子这一天会从午门正门行走到皇宫上表谢恩,朱棣匆匆卸下战甲换上了龙袍就到了晚宴上。天下读书人寒窗苦读一辈子为的就是这一刻,新科进士们换上了国子监颁发的巾袍见到了大明的皇帝。皇帝虽年逾花甲但精神矍铄,举止之间豪气从容,他是这个国家最优秀的政治家和将军。天下有志的读书人都渴望着能穿上赤纱官服,跟着这位文韬武略的皇帝实现自己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梦想。
      这一年,杭州府考生于谦刚过弱冠之年,进士登科。他的文章为夏原吉所青睐,于是被引荐到御前献表。于谦身着深蓝罗衣,圆领大袖,头戴黑色进士冠,左右垂皂纱飘带,饰一对蓝叶红蕊簪花,是一个皎如玉树的文雅君子。他献上的恩表上只提了一首自己写的《石灰吟》,皇帝展开后十分惊艳,抑扬读出声来: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七言绝句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又十分强。表面上是描写石灰的制作过程,实际是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宁折不弯的凛然正气。
      寥寥数字,使得龙颜大悦,朱棣笑着问于谦要什么赏。这是天大恩泽,于谦还未回答出要什么,皇帝对他的这份殊荣已经传出了紫禁城汇入灯火辉煌的北京闹市。
      谁知这于谦道:“于谦已领过恩赏。”
      “哦?何时?”朱棣问
      “陛下可知道,门生的名字是从何而来?”
      “于谦…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一个‘谦’字,可是父母希望你为人谦逊,处事柔和的希冀?”朱棣饶有兴趣问到。
      “门生本名于廷益,这个‘谦’字是门生四岁那年,先皇后亲赐的。”
      先皇后赐名,众人惊呼,饮宴上下一时议论纷纷。
      夏原吉意识到事态不对劲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于谦从怀中取出了一本旧籍双手捧到了皇帝面前。朱棣接过那本书,竟是他年少轻狂时编写的兵书《奉天靖难记》。翻看时,他看到了尾页那一行被他尘封在记忆中的笔迹:
      “Dedicated to 于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落款人是“徐棠”,上盖着大明皇后的私印。于谦扑身跪下:“陛下!皇后娘娘一生忠君爱国,贤德无双,请您给予皇后应得的哀荣,让她名正入土!”
      众所周知,先皇后虽然被王贵妃葬入了长陵,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仍旧是无名无分,没有牌位,没有香火,在天寿山孤寂长眠。众人倒吸一口气,这是皇帝的大忌!这些年多少人为这件事丢了性命,没想到于谦他这一个刚刚登科的进士竟如此大胆公然指责皇帝对先皇后不公。此时的夏原吉才缓缓想起,那年杭州府谈嬅成仙案的四岁小童,如今竟然已经长成眼前这个身长八尺一身正气的男儿郎。
      众人屏息不敢妄动,于谦这首《石灰吟》很明显是在歌咏先皇后宁折不弯的名节,皇帝没有发怒,他翻看着那书悠悠的起身,道:“你寒窗苦读多少载,就是为今朝这一刻的门楣生光,如今却在御前写这反诗妄议天子家事自毁前程。你若不为功名利禄,那是为什么读书呢?”
      于谦道:“于谦读书不为庙堂君王,只为江湖万民;不为功名利禄,只为保家卫国。”
      朱棣大笑道:“保家卫国?保家卫国!!好大的口气呀,她让你这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读兵书,不是纸上谈兵那般的滑稽可笑吗。还保家卫国?朕书里写的兵法你读没读通朕不知道,她的那一套固执任性你倒是活学活用!好,你要保家卫国,那朕就成全你!来人,罪人于谦,妄议天子,无人臣礼,即日起贬黜至辽东充军,不诏不还!”
      只是在御前为先皇后说了一句公道话,前一秒还受到极高赞誉的进士郎转眼就被皇帝发配到了边疆,伴君如伴虎说的就是这般吧。先皇后是做了什么错事,使得皇帝如此厌恶她,谁人也不得知。唯有夏原吉心里很清楚,帝后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他虽曾无数次暗示皇帝,可皇帝就是不肯面对自己的真心。就说权贤妃死后,皇帝以吕美人之名在后宫杀掉的那三百宫人,哪一个不是跟权贤妃有千丝万缕的勾当或者曾经恶语妄议过皇后的。皇帝做到了这一步,自此任何人都不会将任何污名与皇后联系在一起,可他仍旧不肯直面先皇后已经过世的事实。
      如今万般,怕是皇帝心中有不曾言说的恨意。夏原吉猜想,这些与皇帝第一次北征前终日情绪大起大落有关系,却始终不得其解。
      于谦性格刚正,夏原吉暗中适当关照了于谦,让他在辽东军营中不至于吃太多的亏。军中有将士知道于谦之名是先皇后亲赐,便也对他颇为照顾,还争相带他行军。这个于谦就是后来景泰年间的兵部尚书,他带着二十二万北京军民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侵略,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大捷。可惜天顺元年,英宗朱祁镇昏聩无能,轻信小人谗言,将于谦下狱冬月斩首。中国历史上,于谦的忠肝义胆使得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光阴似箭,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拔地而起,北京紫禁城丹宸已定,武当山九宫九观矗立云海,《永乐大典》万卷成书,大运河贯通南北,郑和开启了第六次下西洋。朱棣认为都城定在富庶安逸的江南会使君王惰怠,安于享乐不思民生,于是他正式将首都从应天迁到了临近边疆的北京。天子居安思危,亲自执剑镇守国门,只求百姓万民安居乐业。也是这一年,北漠残部死灰复燃,朱棣开始筹划第五次北征。
      这一次,一直支持他的夏原吉站到了他的对立面——反对皇帝北征。起初朱棣还觉得有趣,想听听这位老臣的出发点是什么,就单独召见了他。皇帝兴致高昂在战地沙盘上向夏原吉讲述着自己的策略和规划,夏原吉看着头发已经花白的皇帝许久,道:“陛下,她不会回来了。”
      朱棣怔住,丢下了手中的指挥杆,置若罔闻道:“相信这一次,朕就可以将他们这些残部就能被一网打尽,沙漠风尘就此永清……”
      “陛下!皇后不会回来了!”夏原吉神色复杂。小北告诉过他,每次皇帝北征回来,都要走应天城郊小河边的那条路,那是他与皇后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面的地方。皇帝执意亲自北征,又执着走这条路进京,其中所想不言而喻。
      “夏原吉,你老糊涂了吧,胡言乱语些什么?”朱棣笑道。
      早些年御驾亲征是因为人员调度问题,如今朝中大有忠臣良将却仍旧不启用,夏原吉道:“陛下,您年事已高,这些年郁结于心,身体一直都不好,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御驾亲征了。”
      朱棣喝了一口茶放下茶盏走到夏原吉面前,道:“就为这?你就站在满朝文武面前,拒绝让朕北征?夏卿家莫要忧心,朕的身体好着呢!”
      夏原吉叹了口气,沉重道:“陛下,您如今这般不爱惜自己,皇后娘娘如若地下有知,她会十分伤心的。”
      朱棣抚了抚细须:“你今天怎么总说些不高兴的事情,夏原吉,适合而止,朕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夏原吉道:“这么多年,不说旁人,微臣与王贵妃为先皇后说了多少话,您却一句都听不进去,先皇后待你真心不二……”
      “闭嘴!夏原吉,你不要仗着朕宠信你,你就这般口不择言!你再给她说话,朕就削去你的官职,打你入诏狱,抄了你的家!”皇帝盛怒,尘封多年的往事又被心腹大臣揭开。
      “陛下一直怀疑先皇后的真心,但是又不得不面对自己的真心,所以您陷入了这种两难的境地。您觉得先皇后不爱您,纵使心中万般不舍,嘴上说着生生世世不会放手,心底却自以为她更想离开您回花果山。所以您派出胡濙去找寻先皇后的家乡,想落叶归根把她送往她喜欢的地方安葬。陛下,且不谈皇后临终前一直望着北方不语,胡濙苦寻几十载可找到花果山了吗?”
      朱棣不可置信的看着夏原吉,夏原吉继续道:“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宋代的包拯有一个游梦仙枕,当天上的十三颗星星连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时空会发生交错,于是不同时代的人们会相遇。这种天象六百年一遇,只有有缘人才会有此奇遇,而这个天象发生在了应天府和花果山。花果山的人们遇到我们,相当于我们遇到杨贵妃,这个传说还真是有趣,陛下您觉得呢......”

      夏原吉因阻止永乐皇帝北征,被削去官职,抄家下狱。
      第五次北征,天地苍茫,黄沙无垠,缠绵病榻许久的皇帝破天荒起身了。他兴致高昂带着亲随骑马前行,众人忧心不已时大军行至榆木川。烈日当空,没有一丝风,突然天生异相,广袤的荒漠中出现了水乡之境,杨柳依依,芙蓉万里!如此奇景,六军不禁驻足遥望。
      皇帝下马,失神的向那幻影奔去,左右亲随拼了命围上去拦住了他。朱棣看见楚楚坐在应天燕王府荷塘边的柳树下似乎在沉思着什么,他痴痴望着那柳树下的白衣青裙的背影,伸出手想去触碰却又迟疑不前,只得无语凝噎。众人根本没看见什么女子,便急忙唤来军医,将皇帝拥进军帐。这次,皇帝是真的起不来了。
      大军在榆木川驻扎了下来,皇帝大部分时间都病得神志不清,清醒的时间陆陆续续召见了许多文武大臣到军中,处理了当朝事务连带着明白的交代了后事。近侍阮安公公悲不自胜,他深知皇帝时日不多,可是皇帝迟迟还未召见夏原吉。这天,朱棣精神好些了,他跪在塌边轻轻问:“陛下,可需要召见夏原吉大人?”
      朱棣睁着眼不言语,因为昨日昏睡间,他望着那场海市蜃楼做了一个漫长的梦。永乐三年中秋,她依偎在他的怀中,娇声责怪他,主动亲吻他,他轻轻抚摸着她是柳叶细眉与她彻夜缠绵。因为这一夜,他们重新得到了一个孩子。这时的他才幡然觉悟,原来那个人,一直是在爱着他的。自己醉酒糊涂,竟然将这件事情曲解,还自欺欺人强行将她归结为这段感情的过错方。
      阮安看着心事重重的皇帝,缓声道:“夏大人下狱的时候,很多百姓为他求情。他们说,高处不胜寒,谁人有夏大人这般滔天的权力都会忍不住贪污受贿,这是情有可原的不可逆转的人性。夏大人被抄家的时候,宅邸门口被围得水泄不通,锦衣卫掘地三尺也只抄出来了几个破烂陶罐。夏夫人粗布荆钗,一开始还被他人认成了府上的下人,这户部尚书的府上竟然凋敝得没有第三人。自此,天下百姓无人不知夏大人为官之清廉,关于他身居高位以权谋私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眼下夏大人虽然身陷囹圄,但是他终于可以心无旁骛读书消遣了。这段牢狱时光,怕是陛下登基以来,夏大人最轻松的一段日子了。世人都说陛下性情难以琢磨,天下人都可以不知道,但是小安不可以不知道。陛下,夏大人没有圣旨无法面圣,但是他在诏狱中见了胡濙。现在胡濙就在帐外,您是否要见一下?胡大人千里迢迢到此,想来是您交代给他的差事有了定论。”
      那一晚,朱棣召见了户科都给事中胡濙。
      君臣二人见面后对话许久,其间,钦天监精通星象的尚宫马蓬瀛也被胡濙引荐到御前问话。史书记载,这段对话时长三个时辰以上,可谁也不知道他们谈话的内容。
      这天,皇帝终于同意召见夏原吉。
      可是他确乎是等不到了,迷离之际他问:“夏原吉到了吗?”跪在塌边的臣子们面面相觑。皇帝见此,沉默良久,缓缓道:“重修玉牒,给予皇后徐氏无限尊荣……”“徐氏与朕合葬于长陵,这些事情全权交由夏原吉处理。”皇帝身后之事如此明确交代,清晰的说明了皇帝不仅赦免了夏原吉还对他委以重任。
      阮安认真记录着皇帝交代的事情。皇帝下了一道密旨给夏原吉,说要在大报恩寺琉璃塔中高皇帝神主旁的上位添一个牌位,这个位置与马皇后的牌位对称,地位非凡。阮安只是贴近皇帝,仔细确认道:“陛下,是哪个字?”
      朱棣想到,楚楚当时在病中神志不清,还未跟他具体讲过母亲的名字怎么写,朱棣轻声道:“就桥梁‘碽’字吧…朕是碽氏半子,无法让她孤苦无依。她的神主每日都要供奉鲜花,与朕的父母一齐享受万世香火。”
      “陛下放心,小安会一一转达到夏大人。”阮安认真笔录。
      朱棣道:“小安、…你知道,夏原吉为什么劝阻朕北征吗?”
      阮安摇头。
      皇帝望着塌边白釉花瓶上的芙蓉纹许久,忽而笑道:“因为……那人、爱护我。”

      这年中秋前夕,一代大帝永乐崩逝于榆木川军中,享年六十五岁。
      仁宗遵照朱棣临终时的遗言,将仁孝皇后徐氏的神主与朱棣的梓宫合于一处祭祀。因为朱棣的遗言,纵使徐后已过世多年,棣徐却成为明清两代唯一一对在同一地点、同一天、享受同等规制礼仪上尊谥的帝后。九月初十,仁宗为朱棣上尊谥曰“启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为仁孝皇后上尊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升祔太庙。
      古来贤君尊礼安民,明君拓土强国,朱棣是鲜少这两者兼备的贤明君主。今人查阅明史,纵使已被修正无数次的史书变得美观,但仍旧可以窥见些许爱妻早逝对这位叱咤风云的永乐皇帝有着不可磨灭的伤痛,是这位果决铁血的政治家作为独立的人时少有的温情。
      历史记载永乐五年,朱棣亲手为皇后徐氏撰写悼文:“肃靖京畿,奠安宗社,实后有以相成之也。朕主典神器,后正位中宫,不以既安而忘危,不以既尊而自足,职善道以辅内治,衍繁庆以益生灵,万方密囿于仁思,九族咸承于慈爱。德由成于天性,功实伟于古人。岂意盛龄,遽焉倾逝,朕心恸悼。”
      同年,在五台山举办道场,寄托哀思。
      一周年的时候,朱棣辍朝三日,亲自祭奠徐皇后,百官行奉慰礼,在京停音乐禁屠宰七日,并命礼部于天禧寺朝天宫为徐皇后举行隆重的道教祈福仪式。
      二周年,朱棣辍朝三日,亲自祭奠,百官奉慰,在京停音乐禁屠宰七日,命礼部于庆寿寺、白云观为徐皇后举行隆重的道教祈福仪式,共举行十四天。
      三周年,朱棣不在南京,命礼部为徐皇后举行七天隆重的道教祈福仪式。
      永乐八年,朱棣为已去世的徐皇后追荐冥福,邀请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第五世噶玛巴活佛德银协巴任此经本刊本总纂,敕令在南京灵谷寺刊刻,并于永乐十二年分别颁赐给藏传佛教萨迦巴、噶玛巴、格鲁派的宗教领袖。现西藏色拉寺和布达拉宫所藏者仍保存完整。
      光阴荏苒,沧海桑田,日月山河犹在。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明成祖朱棣与皇后徐氏在北京昌平区的长陵中已经安然相伴了六百年。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5244225/59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