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伪君子

作者:两甜包子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十一章


      厨房里很快就热火朝天地忙了起来,农家的满月酒很简单,主要是为了告诉大家家里的哥儿度过了一个难关,能够健康的成长,所以只简单的准备些粗粮饭,再准备些红鸡蛋、酸姜和酒就可以了,不需要特意大办,而且就姚丰树家目前的情况想要大办也是办不起的。
      姚家村不算是特别的富裕,若是村里有孩子是差不多时候出生的可以一起办满月,到时候准备的东西就会多一些。
      可惜的是玙哥儿出生那一个月整个村里也就他一个新生儿,所以这次姚丰树家是单独办的满月酒。
      妯娌两个来帮忙其实也不用做太多的活儿,只需要交东西装盘就好,鸡蛋跟酸姜三兄妹已经提前弄好了,米酒也有姚丰树提前买好放在了家里。
      倒是需要另准备一些荤菜谢祖宗,等满月结束后才好祠堂里请出玙哥儿的生辰八字帖,到时候跟家里的人的字帖放一起。
      “大伯母,三婶,需要我们帮忙吗?”姚如玢、姚如珏跟在厨房里准备帮忙,外面已经有人上门了,前面有爹跟大哥,她们两姐妹也不方面到前面去,弟弟那边有娘在也不需要她们,只能在厨房看看有什么能搭把手的地方。
      “烧火吧,这边大伯母们也忙得过来,要不你们出去跟小姐妹们玩玩?”许氏看着身边两小侄女感叹,这两侄女跟如玲一样大却比如玲懂事多了,这要换成如玲肯定早跑出去跟小姐妹们玩了。
      “那我跟妹妹出去招待来的小朋友们。”姚如玢看了看厨房确实没什么要忙的了,装盘还是很简单的,而且事儿也做得差不多了,跟两位长辈长完招呼后这才拉着妹妹去堂屋招待来的小姐妹。
      整个过程是即贴心又懂礼貌。
      “哎哟,你家这玙哥儿长得可真俊!”阿四婶儿抱着玙哥儿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线,整个人都乐呵呵的,没想到自己接生的这个娃儿能长得这么好。
      “是啊,这眼睛鼻子像他娘,嘴跟耳朵像他爹,这是集了两人的优点长的啊,真俊!”村长媳妇看着白嫩的玙哥儿也有点眼馋,自己生了三个小子没一个有玙哥儿这样白嫩的,难不成吃的米汤多就长得好?
      村长媳妇有点疑惑,想着等海哥儿媳妇生了要不也用米汤喂喂?
      可惜戴氏不争气,这都成亲两年了,也没见肚子鼓起来,回头得把人从县里喊回来,抱抱玙哥儿,说不定也能带个娃儿回家,不管他男女,只要能给生一个就成。
      “还小呢,长大才知道呢。”陈氏略谦虚了一下,虽然她自己也觉得玙哥儿俊得很,可咱不能表现出来,咱得谦虚着。
      “你家玙哥儿养得真好,孩子他奶奶没来?不会是不来吧?”蒋大嫂子眼珠子转了转特意大声问道,看几个围着玙哥儿转不大高兴,这死孩子长得白嫩有什么好,还不是不得爷爷奶奶喜欢,连个满月都没出现。
      这声音隔了院子外面都听到了,恨不得嚷嚷得全村都听到。
      “不会说话就别说话!”没等陈氏反驳,村长媳妇直接不乐意地瞪了一眼蒋大嫂,整个村子里就她最会挑事儿,不管人奶奶来不来跟你有什么关系?多事儿!
      蒋大嫂子被瞪了倒是想继续嚷嚷来着,可惜村长媳妇威严太大,这才没敢吭声,暗搓搓地打算等回去再在村里跟人好好聊聊这个事儿。
      “他奶奶一会儿就来,这不还没到时候嘛,咱也不急。”陈氏笑眯眯地开口,一点也不着急,这事儿提前就跟他奶奶说好了的,这事儿咱是一点儿都不虚的。
      满月又称为弥月之喜,一般当天都要由爷爷或者奶奶给孩子剃下胎发,意为祝他从头开始,一生美满、幸福,然后由爷爷带着祭奠先祖给先祖报喜讯。
      玙哥儿窝在阿四婶怀里听着八卦,他知道这个人,村里有名的喜欢八卦挑是非的一个长舌妇,只要是热闹的地方指定有她,不过他非常相信自家娘的战斗力,所以暂时还是很淡定的。
      果然三个女人一台戏,这多个女人那简直就是战场了,叽叽喳喳个没完,聊的还都是些没营养的话,想听的事儿是一个也没听着,幸好这辈子自己投了个男胎,玙哥儿第N次开始庆幸。
      玙哥儿听着听着就开始打磕睡,没办法,今天一大早就被挖了出来,一会儿这个人来逗一下,一会儿那个人来逗一下,简直是没完没了的,能撑到现在没闹腾还是自己心理成熟,不是真小孩,若换成真婴儿怕不是得翻天了。
      周围的叽叽喳喳声像是催眠曲,玙哥儿很快就睡着了,还小小的打着鼾声,临睡前最后一个意识就是嘴巴得紧闭着,没办法房间里这些妇人太多,聊得口沫横飞的,若是一不小心飞自己嘴巴里不得恶心死?
      陈氏看玙哥儿睡着了忙伸手抱过来,准备把孩子安到炕上睡,这人来人往的外面门也没关,玙哥儿虽然身体好,陈氏也担心吹了风得风寒,小心翼翼地将玙哥儿放到里面。
      “行了,人孩子睡着了,咱们几个出去吧,别吵着孩子。”村长媳妇看玙哥儿睡得安稳忙拉着几个准备出去,小孩子可是吵不得的,真吵醒了怕是得哭半天呢。
      蒋大嫂哼哼唧唧的不大乐意,可这么多人都要出去,自己不出去反而说不过去,只得怏怏不乐的跟在大家后面出了里屋。
      陈氏这才松了口气,这过了一个月松快日子,这猛的来这么多人吵吵闹闹的还真有点儿受不了,抱着玙哥儿窝在炕上半天不打算动了。
      这若是自己有娘家能够帮衬一下自己也不用这么辛苦了,可惜......
      陈氏陷入回忆有些难过,也不知道家里现在是什么情况,可还有人活了下来?
      “孩子他娘好了吗?”姚丰树边进门边喊着,进入室内后一抬头就看到陈氏有些情绪不太对的样子,脚下微停问道,“怎么了?”
      “没事儿,爹娘来了?”陈氏忙抹了把眼睛,脸上的表情又恢复成开心的模样,一点也看不出难过。
      “来了,咱们抱玙哥儿出去吧,爹得带玙哥儿去祠堂拜谢祖宗保佑。”姚丰树抱起炕上的玙哥儿看了看,整整齐齐的,挺好,至于陈氏刚刚的不对劲儿只能暂时放在脑后,现在外面长辈都来了,也不好再在房里窝着,现在也不是聊的时候,只能晚上再好好安慰安慰陈氏了。
      陈氏低低地应了声跟在姚丰树的后面准备出去。
      玙哥儿呀呀了两声吸引着陈氏的注意力,仿佛在说,“娘你别难过!”
      “噗呲,咱家玙哥儿也会逗娘了呢。”果然陈氏一看就笑开了颜上前摸了摸玙哥儿的小肉手。
      今天玙哥儿打扮得特别喜庆,一身大红的包被,身上穿的也是红色的衣服,整个一红色的包子,肉肉圆圆的小手伸在外面胡乱挥舞着,跟个藉节似的,白白嫩嫩,衬得红色的包被越是显眼。
      韩氏一看见两人抱着玙哥儿出来忙上前伸手接过,抱在手上颠了颠道,“长不少,比刚出生时压手多了,现在差不多有个十三四斤了吧?”
      乡下人惯常做活儿,手上的分量多少都是有个大概的数的,就是没法具体到两,韩氏乐呵呵的抱着小孙子,这才一个月没见长开了不少,也白嫩了很多,像是菩萨坐下的小童子。
      “昨天晚上刚称过,已经有十四斤四两了。”姚丰树有些自豪地回道,自家小儿子能刚满月就长到十四斤已经很了不起了,一般村里人家出了月子也就十斤左右,哪能像玙哥儿长得这样的好。
      姚大军也凑过来看了看,确实长得不错,正好玙哥儿转过来头两人的眼神对上了。
      玙哥儿眨巴了下眼睛,有些好奇看过来的老头是谁,看站得离奶奶比较近,觉得可能是自家爷爷,想着古代对孝道比较重视,虽然大家已经分家了,还是要讨好爷爷的,遂咧开嘴朝着姚大军笑着,两只小胖手也伸了过去,嘴里还不停的“啊啊”着,整个人都透出一股“要抱抱,要抱抱”的气息。
      只见自家爷爷眼睛一亮,有些严肃的脸上也笑成了个菊花样,“爷爷的乖孙哦。”
      玙哥儿听见这声“爷爷”笑得更甜了,果然没猜错呢!
      “这小精怪,还认识爷爷呢。”姚丰耀在边上看得有些眼馋,可惜现在玙哥儿被自家爹抱着是万万不敢抢的。
      玙哥儿听见声音歪了歪头看了过去,只见出声的少年一身书生打扮,皮肤略带了点古胴色,眼睛又黑又亮,看过来的时候嘴角带笑,若是放在现代怕是要引得一众小女生尖叫了。
      “看我了,看我了,我是你四叔,来,叫四叔,四叔给你买糖吃。”姚丰耀一看玙哥儿歪头看过来整个心都颤了颤,心内都快控制不住了,实在是太可爱了。
      玙哥儿真想翻白眼,自己还小,现在可吃不了糖,这不是馋自己嘛!
      “噗呲,四弟,玙哥儿还小呢,现在可吃不了糖。”姚丰田忍不住笑了,自家四弟也是太逗,这么小的孩子还吃糖呢?他是养过孩子的知道才满月的孩子也就只能吃奶,最多喝些米汤,之前还听说二弟家在整个村子里换白米怕就是为了换回来熬米汤给孩子喝吧!
      “不能吃吗?那真是可惜了!”姚丰耀一脸可惜的看着玙哥儿,可惜一点也不够真诚,声音里都略带着得意,气得玙哥儿直想扑过去挥挥爪子。
      “四弟你现在逗还太早了,玙哥儿现在连糖是什么都不知道呢,倒是大了你可以拿糖逗。”姚丰田一脸认真地出着主意。
      一群人在这边讨论着孩子该怎么逗才好玩,听得玙哥儿直想翻白眼,太欺负崽了!
      “行了,吉时也快到了,我先带着玙哥儿去祠堂。”姚大军抱着玙哥儿直接准备去祠堂了,看天色也不早了,过了吉时可就不好了,边走边示意姚丰树将谢祖宗的菜带上,到时候要孝敬给祖宗的。
      祠堂里村老早就带着村长等着了,一般祠堂是不开的,只有族里有大事的时候或者过年过节需要敬祖宗的时候才会开,再有就是族里有婴儿出生的后满月的时候才会开。
      不过祠堂里一般是不准女人进入的,女人一辈子也就只有两次进入的机会,第一次出生后满月的时候由家里长辈带着进入祠堂谢祖宗保佑;另一次就是女人嫁进来第二天的时候,那时候需要上族谱,也是由长辈带着跟丈夫一起进祠堂。
      其他时间女人都是不能进祠堂的,哪怕是端菜敬祖宗也是不能的,敬祖宗的菜由主妇准备好后再由男人们端进祠堂一一摆好,从到祠堂门口后女人都是不能再沾手的。
      玙哥儿被爷爷抱着进了祠堂才发现身边全是男性,目前只能看到最前面有三位老人带着在前面敬香,后面的人目前都看不到,不过整个氛围特别严肃,弄得玙哥儿整个过程都没敢发出一声。
      敬完香后族老就开始讲姚家村的由来,姚家村这个地方一开始就是一片荒山,附近几座山都是杳无人烟,先祖逃荒过来后就在这片山沟里建了茅草屋生活,一开始都是以打猎为生,几辈人都是边打猎边开荒,这才慢慢有了如今的姚家村。
      玙哥儿听得族老讲的姚家村由来,只觉得先祖开荒的过程如一幅画卷慢慢在面前打开,荒芜、一穷二白、努力、汗水才造就了如今的姚家村,只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踩实了,将地基打得牢靠了才能在这上面再继续扩展。
      姚家村里的族学也是最近几代才开的,村里慢慢有了富余才买了几亩祭田,建了学堂让村里的孩子能有地方念书,原先的姚家村如果有人想要念书得走几十里的路到县里的学堂去念书,交的束脩也是非常多的,一般的家庭都负担不起。
      而族里的族学束脩每年只需要交个一两银行,过年过节也只需要给些鸡蛋蔬菜就可以了,余下的全是族里负担,若是有想读书的,只要稍微辛苦些就都能负担得起。
      而让族里的孩子念书、添祭田、建族学都祖宗当年留下的话,所以才有了如今的姚家村,而当年的姚家祖先还留下了其他的话,虽然一代代传下来有些已经遗失了,有些却执行得很好,就如每年春天都要上山植树,如村里的路每年大雨过后都要用石板补修一次,还有就是族里的小伙子只得娶外姓媳妇儿,姑娘也要嫁给外姓人家等等。
      族里的后人虽不得其意,执行力度却是非常好的,十几代传承下来姚家村的人口也从最初的二三十口人到了如今的八百多口人。
      村里也有外来的人口,不过娶了村里的姑娘后几代下来也都是姚家的血脉了。
      玙哥儿越听越觉得熟悉,有些疑惑一般的古人能有这么大的远见?
      就之前在家还听娘的抱怨村里修路的事儿,大冷的天还要修路巡山,当时听的时候也只是以为是村长比较有见识,不想这些却是祖先留下的祖训,那这事儿就很值得思考了!
      等听到后面同姓族人只能娶外姓媳妇儿才惊觉,祖先有可能跟自己一样也是现代过来的人?
      不过若是现代过来的人为什么不准女人进祠堂?
      现代都是人人平等的,男女并没有什么不同,若是现代过来的人应该不会不允许女人进祠堂才对,难不成这是后人自己加上去的?
      玙哥儿有些头疼,关键是现在自己还太小,能得到的信息也太少,什么都证明不了!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5198458/1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