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一处园林的对联。
我想,如果是韦小宝到此一游,说不定便当它是丽春院;如果是宝玉哥哥踏花而至,或许当它做哪位神仙妹妹的宅院;我呢,当它是离人不归怨妇思春之作。

欢迎光临紫陌的专栏~~~http://4046.jjwxc.net
内容标签: 布衣生活

搜索关键字:主角:柳宗元,陶潜 ┃ 配角: ┃ 其它:渔隐,网师园,欸乃

一句话简介: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

立意:立意待补充

  总点击数: 637   总书评数:0 当前被收藏数:1 文章积分:44,990
文章基本信息
  • 文章类型: 随笔
  • 作品视角:
  • 所属系列: 书香文字
    之 十二
  • 文章进度:完结
  • 全文字数:1940字
  • 版权转化: 尚未出版(联系出版
  • 签约状态: 未签约
  • 作品荣誉: 尚无任何作品简评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山水寄平生--谈古代文人的渔隐情结

作者:一羁红尘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山水寄平生--谈古代文人的渔隐情结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这是一处园林的对联。

      我想,如果是韦小宝到此一游,说不定便当它是丽春院;如果是宝玉哥哥踏花而至,或许当它做哪位神仙妹妹的宅院;我呢,当它是离人不归怨妇思春之作。

      可它不是,它是苏州网师园的一副对联。
      网师:用网打鱼的人,即渔人。
      说起来这对子也对哈,打鱼的人可不是要到处寻觅,可不是要一天到晚在外面沐风栉雨吗?

      可我想,如果让真正以打鱼为生的人看到这副对联,说不定气到吐血。
      小学时学到一首诗:“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那才是打鱼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吧。
      这对子,将渔家生活写得如此风流快活,应当是出于文人之手了。

      中国的文人,怀经国纬世之才而不遇的是多数,一旦不能达则兼济天下,便想着要穷则独善其身了,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隐逸去也。

      这其中,除了少部分的文人,确是因厌倦了营营役役的官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还有多半文人之所以归隐山野,也不过是因为“欲渡无舟辑,徒有羡鱼情”,于是山林之间,日日吟诗作赋,出入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将归隐做为终南捷径,企盼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重新走上仕宦之途。

      但既然归隐山野,耳遇目接中,就不免有猎、樵、耕、渔四桩生计。

      猎,君子远庖厨,又怎么可去打猎,再说了,万一葬身虎腹连讣告都不好写,有辱斯文,罢了。
      樵呢,且不谈整日里砍砍斫斫得太过疲累,就单是背自己砍来的柴禾,也确实需要几把力气的,想文人们,多半是胸怀锦绣之才,而手无缚鸡之力,也罢。
      耕呢,倒是有几人做过,真正细致经营的,恐怕也只有陶渊明了吧。他在《归园田居》中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他觉得自己本来就属于那片山野,归隐之后,便觉“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于是他写出这样清新闲适的田园诗:“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但即使这样辛勤劳作,还是“草盛豆苗稀”,还是“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徒伤风流。

      文人们思来想去,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茶余饭后还是著我扁舟一叶,啸傲水云之间,惯看落花逝水,伴有秋月春风,岂不快哉。
      姜子牙直钩而钓于渭水,得文王青眼,封候拜相,羡煞人也。
      就连屈子《渔父》中,当高洁正直的屈子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悲叹时,那随波逐流的渔人却“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谈吐之间,岂非有别样情怀?

      唐时张志和,自号烟波钓徒,蓍有五首《渔歌子》,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勾勒出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最著名的是那首:“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色泽鲜明但又柔和的江南春雨卷,因为多了一位自得其乐的渔翁就充满张力,冲澹高远、悠然脱俗的意趣也呼之欲出。
      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扶桑,当时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可见,受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影响,日本人也有渔隐情结。

      唐宋八大家中的柳宗元有《江雪》云:“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从字面上想想,这是多么悲惨的情景,大雪满山,人迹全无,还有人出来打鱼……但实际上,这首诗本身透露出的,决无类似“卷我屋上三重茅”的窘困,反而有遐景苍茫迩景冷的幽僻之美,曾经多位丹青高手入画。
      柳宗元贬谪永州时还写过一首《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尤其“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甚为后人赞誉,这种奇趣的造语,的确是动静相宜,勾勒出了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颇有“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之韵致。

      后人专门为这首诗做了一首琴曲《欸乃》,流传至今,曲调恬淡,琴韵悠长,也有人传说这本身就是柳宗元所作。
      想来作曲者与柳宗元,与有着渔隐情结的中国文人们一样,皆欲拔身浮华世外,却又眷恋十丈红尘;回忆着桃李春风一杯酒,叹息着江湖夜雨十年书。
      然有朝一日,置身六合八荒天地清幽之间,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操琴以陶情,吟诗以养性,清风满襟袖,白云相去还,心境坦然尤重于青山之绿,感怀至深尤过碧水之蓝。

      扁舟从此逝,山水寄平生。渔隐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渔而寓之心也。

      环顾四周,这钢筯水泥的丛林。
      心远地自偏,心的宁静是最大的宁静。

      (2005.7.13)
    插入书签 

    ←上一篇  下一篇→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51838/0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