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之破译红楼密码本

作者:东南一语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吴姬


      (接上)

      终于又说到吴扣扣了。

      陈维崧的《吴姬扣扣小传》里叙述:“今年中秋后二日,绮岁正十九”,提到了19,以前以为指年龄,是不是还指日期?

      重新再读《吴姬扣扣小传》,发现了更多疑问:

      (1)吴扣扣为冒襄读《晋书石莅传》,“岂知《莅传》后有季伦一传,绿珠坠楼,遂为今日谶也。”

      这里又写到了石崇(字季伦)和绿珠的典故,林黛玉的五美诗中的一首就是写给“绿珠”的。绿珠是自杀的,冒襄把这个故事当作“谶”(预言),但明明他说吴扣扣是病死的。

      黛玉还有一首诗是元春省亲时她题的匾额“世外仙源”:

      宸游增悦豫,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其中的金谷是石崇的花园,在河南洛阳东北,石崇还有为朋友合集诗写的《金谷诗序》。

      石崇又来了。

      (2)“尝授以少陵《北征》古诗”。冒襄教吴扣扣读的《北征》是杜甫的诗。《红楼梦》书中也写到黛玉推崇杜甫,让香菱熟读。冒襄在《影梅庵忆语》中描述董小宛时也说“尤好熟读楚辞、少陵、义山、。。。”,少陵即杜甫。

      还有这首诗的名字就含了“北行”的意思。

      (3)“余益信姬定为再来人无疑也。今果舍我去矣。” “其知大体,其性情才识不异宛君也。”跟董小宛太像了,又是一个知大体,性情好的人,冒襄在说觉得她就是再世的小宛。

      这么多的暗示!

      所以若荷当初怀疑吴扣扣的存在是有道理的,她推测是冒襄在1660年得知董鄂妃去世时,不可能同一人悼念两次,于是有了虚拟的吴扣扣?

      E)《红楼梦》脂评点出元春省亲点的四出戏其中之一《离魂》伏了黛玉之死。

      昆剧中的《离魂》,就是《牡丹亭》中的第二十出《闹殇》。

      《牡丹亭》中,杜丽娘在《闹殇》这一剧中离魂死去,曲文中提到了大量的“秋”,如下:

      “伤春病到深秋”;
      “今夕中秋佳节,风雨萧条,小姐病态沉吟”;
      “从来雨打中秋月,更值风摇长命灯”;
      “凭谁窃药把嫦娥奉”;
      “轮时盼节想中秋,人到中秋不自由;奴命不中孤月照,残生今夜雨中休。”
      “恨西风一霎,无端碎绿摧红”;
      “恨苍穹,妒花风雨,偏在月明中”;
      “鼓三冬,愁万重,冷雨出窗灯不红”;
      “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

      里面歌词全在说中秋,既然《离魂》伏了黛玉之死,所以中秋和林黛玉的死一定是相关的。

      那再找多一些董小宛的证明:

      1)陈维崧当年就住在冒家,最有可能知悉内情。好在冒襄留有《同人集》,里面收有陈维崧的一首诗《水绘园杂诗》,写于董鄂妃去世后,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飞燕。 (水绘园的佳人,又似飞燕,那个时间除了董小宛还有谁?)

      绮态何如娟,令颜工婉娈。(夸赞样貌娟好,性格为人称道,与冒《影梅庵忆语》中夸赞董小宛一致。)

      红罗为床帷,白玉为钗钿。(红罗白玉物品尊贵,宫中所用,非百姓之物)

      出驾六萌车,入障九华扇。 (九华扇是汉成帝赐给赵飞燕的)

      倾城畴不知,秉礼人所羡。 (指董在宫中的德行?与顺治所言一致)

      如何盛年时,君子隔江甸(《影梅庵忆语》写那年3月初15,友人为冒襄过生日和诗,当年冒正好盛年40,无锡黄传祖送的一首诗:”一朝散去风烟变,死生难考金兰传。颇闻冒子困他乡,江北江南罕谋面。”冒子即冒襄,困在他乡?不能谋面?黄传祖的诗似乎可以和陈维崧的这句相互验证当时情景)

      金炉不复薰,红妆一朝变。(指佳人不再)

      客从远方来,长城罢征战。(是谁来了?谁是客?还没解,但若荷脑子里一闪而过的是书中第一回中甄士隐的客人“严老爷”。征战长城的是指多尔衮?因为攻破长城的两大人物是皇太极和多尔衮,而皇太极已去世)

      君子有还期,贱妾无娇面。(冒回来,董小宛已被劫?)

      妾年三十余,恩爱何由擅 (是冒的妾,年龄符合董鄂妃去世那一年的年龄,而非宣称的董小宛去世的28岁年龄。“何由擅”写尽了无奈。)

      2)吴伟业《题冒辟疆名姬董白小像八绝》里《诗序》曰:

      "苟君家免乎?勿复相顾;宁吾身死耳!遑恤其劳。已矣夙心,终焉薄命;名留琬琰,迹寄丹青。呜呼!针神绣罢,写春蚓于鸟丝;茶癖香来,滴秋花之红露。在轶事之流传若此,奈余哀之恻怆如何!镜掩鸾空,弦摧雁冷;因君长恨,发我短歌\"。

      "苟君家免乎?勿复相顾;宁吾身死耳!”似乎是董小宛的叮咛,为了夫家宁愿自己死。这里还再一次提到了董小宛是针神。

      “已矣夙心,终焉薄命;镜掩鸾空”是说董小宛的夙心没能实现,终归是薄命,这个和《红楼梦》中的《芙蓉女儿诔》中“始信黄土陇中,女儿命薄”以及“镜分鸾别”惊人一致。

      还有迹寄丹青,是指那幅画吗?现在再回过头去看董小宛的那幅画,读那首诗,就懂了。

      若荷归拢了这些线索、证据,慢慢脑子里拼出来一个轨迹图。

      1656年,那年董33虚岁,顺治19岁。这么一个成熟漂亮、多才多艺又谦卑贤淑的江南女子,一定把顺治迷住了。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898900/45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