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藏天光作者:求之不得 |
作 者 推 文 | |||
第001章袖藏天光2021.10.29 第001章袖藏天光 “陛下。”方嬷嬷唤到第三声上,陈翎才缓缓睁眼。 适才太困,陈翎在马车中枕着自己的手腕睡着了,竟梦到小时候的事。 方嬷嬷唤了多次,她虽睁了眼,眸间却空洞着,一时未从梦境中缓过神来。 “陛下可是魇着了?”方嬷嬷目露担心。 这些年方嬷嬷一直在她身边伺候,知晓她夜里睡得不怎么好,还时常魇着,后来虽好了些,但也一直睡得不踏实。 天子之位原本就不好做。 先帝在世时,尚且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更何况,陛下还是女子…… 天子不好做,女扮男装的天子坐在这把龙椅上更不容易,千步万步,总归一步都不能出错。 陛下贵为天子,勤于政事,登基三年一刻都未懈怠过,才有了如今的燕韩国泰民安,百姓富足。 陛下是女子,但眼界、学识和花在朝中的时间、心思都不输先帝,甚至,在朝臣心中,陛下是比先帝更合适的明君。 方嬷嬷思及此处,陈翎恰好回神,“晨间被阿念闹了一场,没怎么睡好,方才多寐了会儿,快到了吗?” 陈翎问完,目光不由看向马车外。 车窗上的帘栊正好被狂风卷起了一条缝,陈翎伸手揭了揭,窗外黑云低垂,层叠如锻,一看便是山雨欲来的模样。 方嬷嬷应道,“山雨将至,瞧这云层又厚又低,只怕是场大雨。石将军让问陛下声,是先寻处地方暂且避雨,还是继续下山?” 陛下想早些到舟城,但舟城在阜阳郡。 这样的天气,山路不好走。 陈翎放下帘栊,朝方嬷嬷道,“那先避雨吧。” 陈翎熟悉阜阳六七月的天气。这样的大雨,山地容易滑坡,贸然赶路容易被山洪冲走,或是困于山间。 当下走的是山路,求稳不求快。 方嬷嬷会意,遂掀了帘栊低声朝马车外说了一声。 等方嬷嬷折回,陈翎才又问起,“阿念呢?” 阿念晨间才同她闹了场脾气,她说了他一堆,他不怎么爱听,红着眼无理取闹了一通。 后来她一直没搭理他,让他单独留在自己的马车里反省。 这孩子近来脾气越发大了,似是也到了叛逆的时候。 越不让他如何,他越要同她对着干。 她亦需在他面前扮演严父角色。 她是天子,在朝臣眼中,一惯清冷自持,勤于政事,身边只有阿念这个太子。 所以阿念自幼没有娘亲可以撒娇,只有她待他严苛…… 太子之位本就不易,一味惯着阿念,对他日后并无好处。 眼下严厉些,他尚且只有哭声,日后,便不是哭声那么简单了…… 陈翎收起思绪,方嬷嬷刚好应声,“太子哭了好几回,说知错了,要来给陛下认错。老奴都说陛下睡了,挡了回去。” 陈翎轻声,“他近来心思野了,晾晾他也好。” 自陈翎幼时回京,方嬷嬷就一直跟着她,知晓她的脾气,也知晓她说得不是气话。 太子乃陛下所生。 当初生太子的时候陛下遭了不少罪。 太子是陛下的心头肉,陛下怎么会不心疼? 只是但凡经历过早前朝中的动荡,就会知晓,陛下待太子严苛些是对的。 但太子始终是方嬷嬷看着长大的,心底始终维护。 方嬷嬷见缝插针,“太子年幼,又一直都在宫中,这趟南巡途中见到什么都新鲜好奇,心是不容易收回来。但陛下也别太过担心,依老奴看,太子应当也知晓错了,时日还长,慢慢教就是,陛下也别往心中去……” 陈翎看了方嬷嬷一眼,温声道,“替朕看看他吧。” “是。”方嬷嬷福了福身,而后撩起帘栊下了马车,去看太子。 陈翎倒真是没听着哭声了。 可方嬷嬷说得是,她是有些担心这孩子…… 正值南巡途中,早前在怀城落脚,她想抽几日空闲带阿念去舟城见姨母。 她八岁前一直住在阜阳舟城,是姨母一手带大的,同姨母亲厚。 后来她被父皇的人带回了京中,才成了四皇子。 不久后,朝中局势动荡,东宫薨逝,她在风口浪尖上被立为了储君,开始了每一步都没有退路东宫生涯。身后就是万丈深渊,进则君临天下,退则尸骨无存。 在舟城的那些平静时光,渐渐隐在脑后,许久都未想起过了。 方才,许是临近阜阳的缘故,竟然梦到了小时候的事,一时没回过神来。 娘亲去世得早,姨母待她如己出。 她同姨母两人相依为命多年,姨母教她读书写字,她陪姨母采荷,那是她最无忧无虑的一段童年时光…… 唱着采荷诗,去采荷塘的莲花。 小船悠悠在河面上摇晃,轻轻顺着水波荡漾着。 荷塘里,有低飞的蜻蜓,偶尔还有在船边窜穿梭的锦鲤。 她摘了一面荷叶搭在脸上,躺小船上偷懒打着盹儿…… 而后,听到姨母唤她。翎儿~ 她才从小船中撑手坐起。 方才,她便是梦到那个时候,所以方嬷嬷唤她的时候,她一时怔忪,有些没从梦境中切换回来。 梦境太真实,好似昨日一般。 她想起了姨母。 这些年,她在京中,姨母一直担心着她。 从她回京开始,一直到她登上天子殿堂。 这一趟南巡,听说姨母病重。 阿念并未来过阜阳,她想带阿念来见姨母,许是最后一面…… 陈翎眸间微微滞了滞,稍稍染了温润。 她本就生得好看,五官精致,眸间清亮,若是女装都是绝色;做男子扮相,更多了几分清逸俊朗,风华绝伦。 又因着久居高位,一个眼神抬眸,一道垂眸敛目,都藏了君王气度,无需特意拿捏,就在举手投足间。 纤手柔荑,袖藏天光。 *** 大雨如柱,倾盆而下,天都似被雨冲得裂了一道口子。 明明才是晌午,天黑得仿佛遮了一层幕帘,要掌灯才能看得见脚下的路。 石怀远寻了近处避雨。 这里应当是早前的废弃寺庙。 寺庙不大,加上苑中可以遮雨的屋檐,容纳随行的百余人足以。 下了马车,阿念凑到陈翎跟前,一直跟着她。 阿念刚三岁,个头不高,雨势太大,陈翎怕他湿了鞋,俯身抱起他。 阿念赶紧搂着她脖子不放。 虽然她没同他说话,但她抱他了,阿念也开心,轻声道,“方嬷嬷说,这里是处废弃的寺庙。” 陈翎知晓他是特意寻了话说,试探她是否还在生气,不愿意搭理他。 陈翎没有看他,只轻“嗯”了一声。 阿念继续道,“这一路好多废弃的寺庙!” 又是特意寻的话说。 陈翎这才看了看他,只见他嘟嘴,眸含委屈。 正好行至没被大雨沾湿处,陈翎俯身,放下他。 阿念扯了她衣袖,“这里有处佛像。” 陈翎的目光落在眼前这座积了厚厚一层灰尘的佛像上,应当有些年头了。 身侧的侍卫上前查探,确保没有危险。 陈翎同阿念道,“燕韩国中百余年前曾有过一段动荡,持续了几十年之久,当时民生凋敝,所以僧庙林立。后来先祖结束乱世,慢慢恢复了早前的安和太平,这些寺庙,应当是那时候废弃的。” 糯米丸子追问,“为什么民生凋敝,会僧庙林立?” 陈翎耐性,“僧庙不必赋税,战火纷飞,要么落草为寇,要么落发为僧,总要求生计。” 阿念似懂非懂。 但明显松了口气,她终于肯同他说话了。 正好方嬷嬷也命人将一处打扫了出来,陈翎落座,阿念自觉站在她跟前。 陈翎这才认真看向眼前的糯米丸子,他三岁,她坐下,他的目光刚好可以和她平视。 “父皇,我错了。”阿念委屈低头。 方嬷嬷看了看他们母子,示意旁人都退开。 而后,方嬷嬷自己也推开,给他们母子二人留足空间。 “你哪里错了?”陈翎淡声。 糯米丸子咬了咬下嘴唇,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我不应当闹着要大监一道,也不应当闹着要叶久鹏一道,我就是没睡醒,才闹脾气的。” 陈翎看向他。 阿念还小,这趟南巡,既兴奋也还有不习惯的地方。 南巡途中她每日的事很多,大都是大监在陪他。 叶久鹏是怀城城守的儿子,同阿念年纪差不多,两人也能玩到一处去。 这趟她要私下来舟城,阿念却闹着和大监还有叶久鹏一道来。 大监要留在怀城,替她称病掩人耳目;她来舟城的事本不想节外生枝,叶久鹏就是节外生枝。 方嬷嬷同他说清楚过了,但让他走的时候,他还是不依不挠大哭了一场。 最后是见到了她,才不敢再哭了。 她训了他一顿,而后同他置气,一路都没有理会他。 阿念是年幼,但他生在皇家。 处处拿年幼当理由,最后只会害了他。 魑魅魍魉和有心之徒,不会因为他年幼就放过他…… 眼下,阿念双目微红,嘟着嘴委屈看她。 一会儿又低下头去,带着孩童特有的忐忑,也有些想同她亲近的心思,却又怕她还在置气,不理他。 所以,等着她开口了,他才敢出声。 陈翎目光落在他身上,尽量平和,“你是东宫,朝中和宫中多少双眼睛看着。朕同你说过,这一趟去舟城要见重要的人,你在官邸胡闹,若是闹得人尽皆知,这一趟还要不要去舟城?” 阿念眼泪包在眼眶里。 陈翎继续道,“先不说此事方嬷嬷已经同你说清楚,就算没有,遇到不如意的事,一味的哭闹和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朕之前说过多少次,你记在心里了吗?” 阿念又委屈摇头。 陈翎还想说什么,但话至喉间,见到阿念攥着衣袖尽量不哭的模样,她喉间的话又抑了回去。张口时,成了轻言细语,“那这回知晓了吗?” “知晓了。”阿念颔首。 陈翎心软,温和道,“过来坐。” 阿念破涕为笑。 *** 寺中大雨滂沱,这场大雨一直下着,好似没有尽头。 石怀远已经派了人去前面探路。 阿念躺在陈翎怀中睡了。 六七月的天气,正好大雨去了地火,不冷也不热。阿念不安了一路,眼下躺在她怀中安稳睡熟。 陈翎也取下身后的披风给他盖上,怕他着凉了。 披风盖好时,陈翎忍不住多看了糯米丸子两眼,眸间藏了罕见的温柔,缱绻和心疼…… 这些,自阿念懂事后,她未曾在他面前表露过。只在他睡着的时候,才会伸手,轻轻抚了抚他的头顶,温和吻上他额头。 方嬷嬷远远看着,心中似打翻了什么一般,五味杂陈着。 方嬷嬷守在门口没让旁人入内,好让他们母子趁着这场雨,多些时间能温馨待在一处。 寺中一方天井,大雨不见停歇的迹象。 周遭雨声不断,也有被斜风吹起的雨点不断拍打在废旧的窗棂上。 陈翎抱着阿念,想起他刚出生时,还那么小一个…… 转眼,都三岁了。 她想起阿念刚出生的时候,其实像她更多些。 雨声中,陈翎淡淡垂眸,修长的羽睫倾覆,敛了眸间神色。 *** 何城,城东酒肆。 韩关折回,压低了声音道,“将军,打听过了,方才路上遇见的,都不知道是经由何处来的驻军。口风很严,探不出虚实。但这种规模的调动,应当是兵部私下调令。” 韩关顿了顿,干脆凑得离沈辞更近些,“就是那种,不能放在明面上说的调令……若要继续打听,真扯上了兵部,一旦被发现,就不是我们立城驻军多管闲事那么简单了,解释不清楚,许是要平白给将军惹一身猜忌。” 韩关点到为止,眼神微妙朝沈辞挑了挑。 韩关是沈辞的副将。 四年前,沈辞从京中调任立城驻军,韩关就一直同沈辞在一处。 其实沈将军早前在京中的事,韩关多少听说了一些。 沈家是燕韩世家,也曾盛极一时,天子早前还是东宫时,沈将军就曾是东宫伴读。听说,还是最受东宫信赖的一个。 后来天子登基,若是将军还留在天子身边,早该位极人臣了。也不用同他们一道,窝在立城这样偏远又都是黄沙的边陲地方,四年都没有回京过…… 韩关猜都猜得到,沈将军当初应当是同东宫闹翻了,才来了立城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所以,将军面前还是少提天子为好。 但兵部若是私下调令,还能是谁的主意? 韩关细声,“将军,眼下圣驾尚在怀城,驻军在周遭调动,定是替天子护驾去的。将军眼下还在告假,就不要插手兵部的事了。” 韩关言罢,沈辞放下手中杯盏,斩钉截铁,“去打听。” 韩关:“还真去啊?” 沈辞的话,韩关不敢不听,但他觉得多此一举。 沈辞看他道,不紧不慢道,“天子若要驻军护驾,大可明目张胆调动驻军,不会让兵部私下调令。南巡途中有禁军跟着,真到需要调动驻军的地步,已经是出了事端,兵贵神速,更不需要掩人耳目。你在军多少年了,这点常识都没有?” 韩关轻叹,怎么会连这点常识都没有,他自己不也不紧不慢的吗? 他们其实心中都清楚——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打探了也是图个安心罢了。 但人家兵部若真是私下调令,戳破了多难看! 像立城驻军这样的,每年的军械和物资还得看兵部脸色,这要是得罪了兵部,年关的冬衣拖上个十天半个月之类的,要不了人命,但能将人逼疯! 见他还未动弹,沈辞睨他,“你我这一趟是因为带来的小马驹走丢了,才蹿到那条路上去的。那条路隐蔽又难走,没事走那条路做什么?这中间怎么都有古怪,赶紧去!” 韩关:“……” 沈辞放下铜板,先起了身。 韩关连忙跟上。 “打听好了就追上来,今晚宿楯城。”沈辞说完,跃身上马。 身后四五骑也正好喂完了马,一并跟了上来,很快消失在街巷处。 “将……”韩关奈何。 将军的姑母嫁到了平南侯府,平南的首府在淼城,将军这趟告假去淼城,就是去见自己姑母的,而后才是回安城沈家。 到淼城只有五六日路程了,希望不要途生波折…… 韩关也跃身上马。 *** 出了城中,沈辞继续打马扬鞭。 沈辞身得挺拔秀颀,常年在军中,目光深邃,原本清朗俊逸的面容上多了几分说不出的气宇与坚毅。即便未着一身戎装,也能一眼看出不同。 天子在怀城,周遭驻军调动有异,他是心神不宁。 但自天子登基,一步步在朝中肃清异敌,巩固权势,成为朝臣心中勤于政事的明君,早已不是最初被树枝划伤手都会哭的陈翎。 韩关说的不错,他求心安罢了。 —— 孤念你们沈家一门忠烈,此事至此不会再节外生枝,但从今日起,你给孤滚出东宫去! —— 沈将军,殿下有句话让带给沈将军,此去立城路远,日后,沈将军无事,就不必回京了…… 马蹄飞溅,沈辞握紧缰绳,眉头紧缩。 —— 自安哥哥…… 沈辞忽然勒马。 身后的几骑纷纷停了下来,“将军?” 日落黄昏,晚霞似火烧般盘踞在天边,马蹄扬尘在霞光中狂舞,沈辞沉声,“掉头,去怀城!” ![]() 作者有话要说:国际惯例V前日更,V后两更起,作者君超级有坑品。 最后,纤手柔荑,袖藏天光,天光是天子的意思。 男强女强,是甜文。 ———————— 下一本开《嫁给废太子冲喜》,2月底开,可以收藏啦 温印是永安侯府嫡女,云鬓纤腰,清波流盼,生得极美,早前就曾是京中王孙公子心中肖想。 谁知京中一朝变故,天子遭架空,先太子被废,未同东宫一道谋事的永安侯府受了牵连,被逼将唯一的女儿温印嫁给病榻上将死的废太子‘冲喜’。 名为冲喜,实则京中都等着看温印这姝人间绝色如何被废太子磋磨,也想着在废太子死后,谁能染指。 但满朝上下等到的是李裕重新拎剑,登上天子殿堂。 *** 若这世上只有一个人对你好,那你就算咬碎牙齿,吞下血沫,也要护她平安。 李裕做到了。 *** 大婚当日,温印看着病榻上的李裕,拿着手中湿热的毛巾一点点给他擦净脸颊。 挺好,白白净净,温和儒雅。【几天后,屁~】 |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晋江APP→右上角人头→右上角小框
|
|||
0 | ||||
|
![]() |
|||
←上一章 下一章→ | 作 者 推 文 |
|
![]() |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