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BC(行为功能分析)
  应用行为分析被认为是自闭症干预中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它的原理是通过分析儿童的行为B、前因A,找到潜藏的背景因素SE,进而对前因A和后果C做出调整,引导儿童做出合乎情境的正确行为。

  语文课上,小朋友都在认真听讲,秋秋一会摸摸文具盒,一会用笔胡乱涂画着,老师注意到这种情况,路过他的位置时,轻轻敲了敲他的桌子提醒他,秋秋马上坐好,可没过一会他又开始左右摇晃。

  从例子分析,前因A是上课时间老师要求小朋友坐好,认真听讲,行为B是秋秋注意力不集中,出现各种小动作,猜测背景因素SE是秋秋的理解能力不太好,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结果C是老师在课上多次提醒。

  现在我们通过分析行为B(不认真听讲),得到了背景因素SE(秋秋理解能力不足),进而去推测不同的后果(C)带来的影响。
  1老师没有思考秋秋出现小动作的原因,只是一味得去训斥他,让秋秋对语文产生了排斥,成绩越来越低。
  2老师在课上多次提醒,课后和家长沟通,妈妈开始每天给秋秋补课,虽然有一些效果,但并不稳定,秋秋偶尔还是会有小动作。
  3老师发现秋秋虽然理解不了故事的内容,但记忆力很好,每次有背诵任务都会请秋秋来回答,刚开始秋秋很腼腆,老师多次夸奖他后,秋秋不那么拘束了,课上虽然还是懵懵懂懂,但会认真听讲。和家长沟通后,妈妈每天晚上给秋秋辅导,帮助他理解课堂内容。一段时间后,秋秋的表现越来越好,成绩也提高了。

  从上面老师家长不同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到秋秋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很多老师家长会忽略事情背后真正的原因,只是一味得去责怪,训斥,最终反而会使结果更糟糕,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行为分析的重要性,当我们掌握这种方法后,可以更为轻松地找到孩子产生问题行为的原因,并且能够用最适合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应用行为分析的基本原理(又称ABC原理):
  A前因:指行为发生之前存在的事件或因素。

  B行为:被观测者所做的行为或事情。行为应该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如一天发生几次,每次持续的时间等。

  C后果:行为发生以后出现的一系列事件和外部变化。
  行为的后果对该行为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强化性后果,与惩罚性后果。老师找到秋秋其他方面的优点,通过夸奖引导他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属于强化性后果,会激发正向的行为;老师不知道原因,却一味训斥秋秋,属于惩罚性后果,会导致秋秋越来越排斥学习。

  背景因素SE:导致行为发生真正的原因,隐藏在深处,容易被忽略。包括生理心理因素(生病,饥饿,疼痛,睡眠不足),环境因素(活动时间,光线,声音,环境,强度,),社会家庭因素(假期,交通,家庭矛盾,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等。

  例:葡萄性格内向,很少发脾气,今天课上老师布置了新任务,葡萄完成1/3后,突然发脾气,把玩具都扔了出去。老师等他情绪稳定下来,鼓励他继续进行任务。

  前因A:老师要求他完成新任务;行为B:葡萄发脾气,把玩具扔了出去; 猜测背景因素SE:新任务提高了难度,葡萄不适应; 结果C:老师等他情绪稳定下来,鼓励他继续进行任务。(也可通过控制前因A改变行为,即降低任务难度。)

作者有话要说:
科普向,包含自身观点与客观概念。
←上一章 下一章→
以上显示的是作者精选展示的最新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作者精选评论, 请点击这里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