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行为的功能
  孩子表现出来的情绪,行为问题是表相,核心的目的有以下几种:
  1获得实物
  2获取关注
  3逃避
  4自我刺激

  商场看到糖果就迈不动脚,哭闹着要买;小组课上,一直去抢小朋友的拼图;看见别人的玩具,会随手去拿。这些行为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实物,可能是零食,玩具,或者绘本,彩笔等等。

  老师,我写完了(事实上没写一半);故意扔掉玩具,看着你;时不时跑过来,让你抱一抱;特别依赖人,需要你一直陪着他等等,属于获取关注。

  每天早上哭闹发脾气不想去学校;课间去过厕所,刚上课后又要去;任务进行了一小半,突然开始发脾气;盘子里有不喜欢的食物,直接一整盘推到地上,这些属于逃避。

  盯着转动的风扇目不转睛地看;不专心走路东扣扣西摸摸;闻头发;拍墙,拍自己的头;咬自己等等,属于自我刺激。

  不同的孩子,即便是同一件事,原因也可能不同,需要具体地进行分析。孩子打人了,A的原因是小朋友抢走了他的玩具,他想抢回来。B的原因是肢体无法控制,如果不阻止,他会一直拍墙,拍自己的头,或者旁边的老师。

  而同一件事,也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原因。乐乐做作业总是拖拖拉拉,需要妈妈一直陪着他,一旦妈妈离开去做别的事,他也就停下去玩了。一个原因是作业对于乐乐来说有些难度,自己无法独立完成。另一个原因是借此获得妈妈的关注,在这个时间段,他牢牢抓住了妈妈的视线。

  有些情况下,这个目的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原因。每天早上,小一都要闹脾气,导致去学校迟到。他为什么这么做呢,不想去学校。原因是什么,和小朋友有矛盾了;上课内容太难了,听不懂;还是老师太严肃了,让他无所适从;又或者刚入学,没有适应学校环境。如果孩子的行为让你摸不着头脑,那可能是你还没有找到那个分支下更深层次的原因。

  其实分析的过程并不难,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孩子的情绪比较简单,容易找到原因引导他进行改变。倘若放任问题一直存在,各种情绪行为问题相互缠绕,那时候才真正头疼,更难去解决。所以早发现,早引导,家长轻松,孩子也会越来越好。

作者有话要说:
科普向,包含自身观点与客观概念。
←上一章 下一章→
以上显示的是作者精选展示的最新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作者精选评论, 请点击这里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