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神在七零年代

作者:懒懒小阿狸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继续上工


      一个上午下来,陈锦泽感觉两条胳膊像不是自己的一样,稍微动一下就又酸又胀,而且背上的皮肤也被太阳烤得火辣辣的。

      等到中午赵德全队长让大家收工的时候,陈锦泽才注意到自己手掌已经磨出四个水泡,使得整个手掌都烧得慌。

      陈锦泽也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乡下的农活是真的不好干,太辛苦了。

      徐诚也跟在陈锦泽身后呲牙咧嘴地喊道:“啊,没想到这挖泥巴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咱就干了一上午,两条胳膊就像是断了似的,手上也起了水泡,这要是再多做几天,这手不得废掉啊?”

      一旁站在水沟旁边撩起裤腿清洗腿上淤泥的赵大壮听了,忍不住笑道:“你们这是刚开始呢,等以后干久了就会轻松一点,你们手上的水泡不要把它弄破,让它自然好就行,等以后手上起了茧子就不会再磨出水泡了。”

      说完,还亮出自己满是老茧的手掌,“你看,我们从小干活习惯了,手上长满了老茧,干活的时候就相当于带了一层手套,也不会磨出水泡了。”

      “确实是这回事,等以后身体熟悉了这种劳动强度就要好一点。”陈锦泽接过了话头。

      因为一上午的劳作,一群知青都不像来时那样有劲头,都焉哒哒的,没怎么出声,一路沉默地回到了知青院。

      中午的饭菜是一位女知青做的,

      中午还是一样的大白菜外加一些野菜,只不过出了陈锦泽碗里依旧是白米饭碗,其他所有人碗里都是辣嗓子的粗粮,就连徐诚李晓军他们也都找村里人那袋大米换成了粗粮。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陈锦泽家里那样条件好,父母都是双职工,而且还是工作很体面的正式工。

      很多知青虽然也是从城里下来的,但家里条件并不好,底下还有好几个弟弟妹妹,就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养活。

      所以,很多知青不仅不能指望家里能寄点口粮过来,一些有心的知青,甚至还会想办法节省一些口粮寄回家去。

      李晓军一见桌子上还是老一套的菜色,脸都绿了,“怎么又吃这个?天天都吃一样的,都快成兔子了。这挖了一上午水渠,连块肉都没有。”

      “想吃肉容易。”孙向前连忙怼道,“你自己拿点肉票去买点肉回来,我就给你烧。”

      这李晓军倒是打得一副好算盘,自己不拿肉出来,还想着让其他人弄肉给他吃,脸咋这么大呢?

      李晓军一听要自己出肉票去买肉,也不接话,只一个劲地往自己碗里夹菜,然后端起碗呼呼地吃了起来。

      见李晓军一声不吭,孙向前又乘胜追击,语带讥诮道,“想吃肉还有一个办法,你叫某人再分点肉给大家不就行了?”

      说完,孙向前还扫了一眼正在吃罐头的陈锦泽。

      陈锦泽没想到火烧到自己身上去了,暗自感叹这知青院是非太多了,自己得尽早搬出去单独住。

      这猪肉罐头又要钱又要票的,可不便宜,这里的县城都没有卖的。自己也就五瓶,自己都不够呢?自己又不是脑子有病,分给他吃?

      陈锦泽都快被孙向前给逗笑了,“想吃猪肉罐头容易,你自己拿点钱和票去买一瓶猪肉罐头回来分给大家就行了。”

      孙向前见陈锦泽直接拿自己刚才说的话来怼自己,恼羞成怒地哼了一声,狠狠地咬了一口大白菜,似乎要把这大白菜当成陈锦泽给咬碎一样。

      到了下午再去上工的时候,赵德全心里也知道上午挖水渠的工,让这群娃娃累得不轻,就没再安排他们继续去挖水渠,让他们去菜地那边去锄草。

      菜地离水渠不算远,村里人都是从水渠里打水去浇菜的,站在水渠旁边就能望见菜地那一块。

      所以,陈锦泽他们也不需要人带路,直接就朝菜地那一块走去。

      虽说是菜地,但大部分都是种红薯和土豆的,只有在一些边边角角上,零零散散的种了一些玉米。

      菜地这一块的活可能比较轻松,工分也少一些,所以基本上全是女人、老人和一些半大小孩在地里干活。

      瞧见陈锦泽他们过来了,已经在地里干起活的人顿时议论纷纷。

      “哟,新来的知青到这来干活了!”

      “哎,前几天来的知青就是他们几个呀?”

      “是哎,穿着白衬衫、个子高高的那个,看见没?那就是我讲的特别俊的娃子。”

      “是的诶,而且听我家那口子说,那男娃子可是从京都来的啊!”
      ……

      这些人说的都是当地的土话,但和普通话发音相差不多,说慢一点,陈锦泽他们还是听得懂的,但现在地里一群人叽里咕噜快速地说,是真心听不大懂。

      不过看这些人笑嘻嘻地看着陈锦泽一行人,就知道这些人是在议论自己,顿时有些手足无措,只能硬着头皮走过去。

      陈锦泽也明白“到什么山头唱什么歌”,自己以后在这生活还是少不了跟这些大爷大娘的打交道,最起码自己要想出去租房住,也得要这些本地人愿意把房子租给自己住。

      就冲离自己最近的几个大娘打了声招呼,“婶子,我们今天下午要跟你们一块来锄草,有什么要注意的,你们可得教教我们啊!”

      几个大娘虽然爱凑热闹,但平时也是很爽朗热心的人,现在看见这么俊的一个小伙凑到身边来请教自己怎么锄草,心里很是高兴。

      就兴冲冲地告诉陈锦泽他们怎么锄草,要尽量把那草连根铲起,跟上连着泥巴的话要记得抖下来,然后把那草丢在一块让太阳晒死,等晒干活也可以把这些草拿回家当柴火烧,这种干草特别适合用来引火。

      然后又不放心似的,教陈锦泽他们把所有的菜和草认了一遍。

      这时候,远一点的几个大婶也忍不住了,一人一句抢着向陈锦泽他们说自己的一些独特方法。

      陈锦泽也一脸很乖很受教的表情,认真地听着每一位大娘说的话,遇到不懂的,也很认真地询问这些大娘。

      弄清楚后,陈锦泽就忍着手上的不适,拿起锄头铲起草来。

      见陈锦泽锄得像模像样的,周边的大娘们一脸满意,一副孺子可教的表情,这才满是成就感地继续干起自己的活来。

      这种红薯的地,土壤比较疏松,不用费多大力气就可以把草给连根挖起来,不像上午的那又湿又重的淤泥一样费力又难挖。

      周围的人看见陈锦泽这男娃子笑哈哈地边干活边说话,一点都不陌生拘束,都觉得这小伙子不错,讨庄稼人喜欢。

      其实,对于这个时代下乡的知青来说,除了吃住不习惯外,更难的是难以融入当地生活,这种精神上没有归属的感觉格外折磨人。

      很多知青跟党当地人缺乏交流,当地人就觉得是知青抱团看不起乡下人,知青又认为自己被本地人给排斥了,两边的关系算不上融洽。

      所以,很多知青才会有一种自己和这里格格不入的想法,无比怀念城里熟悉的环境,对下乡的生活持有一种消极无所谓的态度,日子过得分外苦闷。

      但陈锦泽一个下午下来,就跟这些婶子大娘们混熟了,还打听到了不少这边的一些事情,对这地方又多了更多的了解。

      比如村长家的大儿子会做木工,平时村里人嫁娶都到他拿去打柜子、桌子什么的;还有村头就有一个代销点,一般卖个盐巴酒水小零食之类的,锅碗瓢盆什么的是完全没有的。

      陈锦泽甚至还听了一些八卦,简直就是锄草拉关系两不误。

      一群大娘连带着大爷,一口一个小泽叫的亲热,甚至还有大娘听说陈锦泽没有枕头,就分外热情地叫陈锦泽有时间去她家拿一些稻谷壳子给他做枕头芯子。

      周边的其他知青看得是目瞪口呆,不禁羡慕陈锦泽这种好人缘,但自己确实不怎么会跟当地人打交道,知青们感兴趣的东西、聊的内容都跟当地人都不一样,也只能暗暗羡慕了。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孙向前:今天又是没有吃到肉的一天呢~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459170/16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