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碧珠

作者:雨后烟景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第一章


      初冬,青州,杜府。
      屋里烧着银丝炭,温暖如春,又是熏着香,淡淡的百合香十分怡人。
      着木兰色缠枝对襟锦衫,一习撒花素色百褶裙,半发绾了一个随常云髻,不戴珠翠,不着脂粉的一个少女正浅浅笑着把手中的帕子收了最后一针,用剪子仔细断了线。
      旁边的曾师父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快拆了绣架,让我看看。
      一幅二尺长,一尺宽的帕子铺在了桌案上,只见几株芰荷亭亭玉立,碧叶软软柔柔地伏在水面,构图视野虽小,但胜在娇俏可爱。
      翻过去,帕子的背面,绿蓬红莲,浮叶下游了几尾锦鲤,鱼身摇摆,轻薄透明,竟是栩栩如生。
      曾师父用指腹抚过,虚实排针,针迹点滴不露,轻盈与浑厚相得益彰。
      “姑娘的双面三异之绣,天衣无缝。”曾师父这是发自己真心的赞美。
      “若善不敢自傲,倒是嬷嬷教得实在好。”杜若善在旁浅浅笑着。
      曾师父“呵呵”地笑了起来,贵女芳龄十三,天真烂漫,虽然年纪小,但大方得度,勤思奋学。更何况,这少女在丹青与绣艺的天赋极高,假以时日,必成大家。
      “时辰不早了,我明日再来。”
      “好。”杜若善颔首,一扯金铃,近身侍候的东月捧着两盏热茶进来。
      饮过热茶,两人披了大氅,捧了手炉,走过了夹道。
      送走了曾师父之后,杜若善去了后花园的暖房。
      数九隆冬,树木枯萎,百花调零,但在精心打理的暖房有着春日才盛开的娇花。
      暖房的墙壁用云母粉的胶泥涂了,既防潮又避寒,也能省了不少炭。
      这暖房并不大,只见约有十多盆花草错落地摆架子上,分别有水仙、山茶、君子兰、海棠等等。这片花,当属君子兰最是难养了,花匠得力,竟也让它有了两个花骨朵。
      一株紫葳养在了一个满抱的花盆,枝叶繁茂,缠绕挂满着暖房的架子,煞是好看。
      只见中央有一青花大缸,因着天气骤冷,便把这养鱼的大缸移到了暖房,近了看去是五彩斑斓的锦鲤和一株子午莲,水质清清透透。
      杜若善专心致志地盯着水中的锦鲤。
      这是曾师父的规矩,绣活一个时辰后必须要练目,得看着游动的锦鲤一刻钟,免得日后成了鱼目珠子,就得不偿失了。
      东月挑了帘子,说道:“姑娘,大爷唤你去他书房。”
      最近父亲政务十分繁忙,这午膳的时分,还要见她,可见有重要之事与她说。
      想来,父亲抽空见了她这一面,日后定会更加忙碌。
      本就闷闷不乐,一想父亲最近都在打点着回京的事宜,她已经隐隐猜测到父亲找她是何事了,心中更是十分失落。
      “走吧。”
      才下完一场雨,空中仍似乎飘着雨丝,但鼻息间清洌无比。
      东月撑着一把油纸伞跟在她身后。
      守院门的两个婆子见是姑娘,作了一礼,不卑不亢地又继续站着。
      杜若善带着东月走了进去。院子众奴仆见是姑娘都一一行礼。
      杜若善走了进去,让东月留在外头。
      “父亲。”进了书房,杜若善唤了一声,便乖顺地坐到一旁椅子。
      书房的布置极为简单,只两面高顶的书柜,整整齐齐地放满了书。还见一张花梨长桌子,一个青檀笔架子,一端青玉砚,一个笔托,再不见多余的摆设。
      杜达瑜任青州知州,此时坐在长桌前,留着长须,身段清癯,肤色白净,有着读书人儒雅气质,也有着身居高位的不威自严。
      他早知女儿心思细腻,也许她已料到此番唤她前来是何事了,道:“过些时日父亲与你一同回京都大宅,只是此次回去了,你就得留下跟你祖母学规矩。”
      杜若善也不望她父亲,挑了一下眉,低着头轻轻软软地说道:“学规矩?难道我不能回外祖母家么?”
      杜若善说出此话有因,她虽是在京都出生,但因母亲在她不足周岁时便逝了,三岁的她就跟着父亲前往青州上任,此后只是每年跟着父亲进京朝贺,进而会在大宅过完正月便返回青州。
      她并没有做好在京都大宅待这么久的准备,听父亲的意思,她要在那里待到出嫁了。杜若善深眨一下眼睛,轻轻地呼了一口气,暗想着,她再是不愿意,也不能成为父亲的负担。
      这两三年来,祖母常说,父亲一家子都在外边,没个想念,就想留下她陪着。这话里的意思一则怪父亲不能伺亲,还要把女儿都教坏了,不孝敬她这个做祖母的。二则,怪他不肯把女儿放出手心,还怕她不是亲祖母亏待了他的女儿。
      杜达瑜为杜家长子,非杜周氏所出。杜周氏是在杜达瑜七岁时进的门,育有一子一女。
      听着这软糯的声音,杜达瑜的心软了半分,想到过去自己前往甘州那样的苦寒之地任职,只能把杜若善留在她外祖父家待了两年,因此女儿与外祖家特别亲近。
      女儿在莞州之时,杜周氏更是时常催促着让她回大宅,他舍不得女儿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大宅,便把她从莞州接回来继续带在身边。
      如今女儿十三岁了,是议亲的年纪,去了京都之后见识会广阔些。再则,那里毕竟是杜家大宅,无论如何都得要回去住一段时间的。
      杜大爷沉思片刻,道:“《道德经》第八章。”
      杜若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眾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父亲为你取名若善便是出自于此,其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其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其三,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番送你进京,你可了解父亲的苦心。”
      杜达瑜说罢,也不看自己的女儿,她自小聪慧,常常无须自己多言,便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了。
      话虽是这么说,但杜达瑜甚是不舍,他只有这么一个宝贝疙瘩,养在身边,捧在手心,宠了这么多年。他怕女儿再推搪一二,忍不住心软。
      杜若善低着头,脑袋沉重,她如何不懂这个道理,娇花必摧,父亲送她进京不过是让她历练罢了。
      罢了,罢了,杜若善点点头。
      杜达瑜悄悄地松了口气。
      ……………………………………………………………………
      一个多月后,杜家雇了一条船,插了把官旗,一般贼人可不敢动官船。
      船上除了父女俩,还有近身侍候父女俩的一众奴仆,以及杜若善的母亲苏氏的两户陪嫁。
      苏氏的陪嫁大部分都在京都,守着苏氏的几个庄子以及打理着一些铺子。
      因着杜达瑜在青州也置了两个铺子还有三两个庄子让女儿练手,所以这船上的两户人家多年前便从京都去了青州听候杜若善的差遣。
      归京之前,杜达瑜把这些铺子庄子都卖了,人就空了出来,杜若善便把他们带在身边进京,想着日后用人也顺手些。
      此时,杜若善歪着头靠在船栏上,懒懒地盯着岸边飞逝的高山。再走一段时日,这江水就会结冰了,便不能走水路了,上了岸,还得走三四天才到京都。
      这样行程,杜若善可是轻车熟路了,每年回去可都不是这样。
      “姑娘,可不许这样懒趴着,这风能刮入骨子里。”许嬷嬷手里捧着一件黑貂毛大氅走了出来,赶紧披在了她身上,随后轻轻地睨了一眼站一旁的东月,道:“怎么也不劝劝姑娘。”
      东月悻悻地笑着,也没有说话。
      许嬷嬷唠叨道:“姑娘,回屋了去。”
      “这哪是屋,不过是能装人的匣子罢了。”杜若善站了起来,细语嘟喃地着。
      许嬷嬷全身心都放在她身上,自然听得见她在嚷什么,抿着嘴笑,跟着她走进了那个能装人的匣子。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4180028/1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