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文论

作者:南柯子
[收藏此章节] [投诉]
文章收藏
为收藏文章分类

    也谈涂自强的悲伤


      我曾在武汉居住多年,因此对方方女士并不陌生,拜读过她的许多中长篇小说。不过《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以下简称《涂》)这部中篇却是先拜读了翟业军老师的《与方方谈〈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文学报》2014年3月27日)一文后,再从网上找来的。作为一个从武汉偏远山村来到城里一路打拼的女子,这部小说之所以更让我动容,是因为它像一面镜子,照出我的模糊影子,勾起我许多辛酸的回忆。其他读者或许也触发了类似感受,否则就很能解释该小说为什么会接连获奖,并引起那么大的社会反响。
      我们乡村处于武汉市和孝感市的边界,属于“三不管”的地方,因此历来是相当贫困的。饶是如此,乡间还是在十多年前修建了柏油马路。作者所说的得步行几十里的情况,在我们这里基本没有,不过这可以看作是作家的想像或夸张,把涂自强的出身写得越艰苦,就越反衬主人公的悲剧命运。
      我发现,小说中除了主角涂自强有名有姓之外,其他所有次要人物,包括他的父母、兄姐和同学都面目模糊,连一个完整的姓名都没有。如果说主角涂自强是红花的话,那么作者连枝蔓绿叶都修剪得干干净净。涂自强本有一姐二兄,其中一个哥哥是白痴,7岁那年夭折了。他姐姐16岁时出门打工,从此不知所踪;一个哥哥去山西挖煤,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家里发生了如此惨重的不幸,作者却以寥寥数笔带过,压根没写他父母采取任何措施,像没人事儿似的,我都怀疑这两个孩子是不是他父母亲生的。记得我们刚刚时兴去广州打工的那阵子,由于家里不同意二姐跟同村的一个女孩出去打工,两个人偷偷远走高飞。尽管父亲对二姐的感情最淡薄,但还是急得跟疯了似的,立马去赶南下的火车,硬是将二姐从一家工厂拉了回来。他可是这辈子都没乘过火车、没出过这么远的门!如果涂自强的哥哥在矿难中死了,家里至少会得到一笔赔偿金吧?就算他姐姐外出被骗,也多少会露出点蛛丝马迹吧?更重要的是,涂自强的父亲恰恰在他考研前夕得了重病,这场在他人生转折的节骨眼上生的一场大病到底是什么,他父亲又是怎么死的,作者却一句都没有交待,让人感觉不可信,像是作者强加给主人翁,故意让他在人生道路上栽个筋斗的。此外,作家可能不太了解后勤食堂的基本结构,食堂里一般是备有热水器的,若说一个在食堂勤工俭学了四年的大学生,连放冷热水都不知道,实在说不过去。
      在我们乡下,没有一个不知道武大(武汉大学)之名的,好像只有考上武大,才算真正的人才,才被奉为天之骄子;而华科(华中科技大学)只是后起之秀,影响远不及百年名校那么深远。北大清华因为相距太遥远,只是个传说。提起武大,人们总是满怀崇敬、羡慕和向往。若谁家的孩子成绩好,大人们一般会鼓励说:“长大后考武大去!”我们小学有一位姓余的老师,其姐是在刚刚恢复高考时考上武汉大学的,多年来一直成为我们整个大队的传奇和楷模。要是考上其他普通院校,根本不会在人们心目中留下多少记忆。在小说中,我不知道涂自强考上的是几类学校,这样的人是够不上“天之骄子”级别的;我们对他学的是什么专业也一无所知,这大学四年对他找工作似乎没有一点帮助。
      诚如翟老师所言,小说中有着太多的巧合,很多细节都经不起推敲和拷问。涂自强如果是在扩招前参加高考的,那么他考上大学应该很难,但是毕业后基本不愁工作;如果是在扩招后参加高考的,考取一所普通大学就变得简单多了,当然名校除外,相应的找工作就不那么容易。可作者笔下的涂自强是两头落空,他极其艰难地考上一所无名大学,毕业后却只能找到电话营销这类工作。这只是作者的捏造,与真实情况严重不符。退一万步讲,就算涂自强错过了考研,他还有半年的时间找工作,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招聘会或者到其他学校招聘会上找找吧,可惜作者连这个“机会”都没给他。
      因长年生活苦寒,积劳成疾,涂自强毕业后两年左右突然检查出肺癌晚期,他的人生信念就此全部坍塌,他将母亲托付给云栖寺后,便倒在了回乡之路上。他的凄惨结局倒使我想起另一件让人感慨万千的真事儿:余杭的铜岭桥号称中国竹笛之乡,据说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竹笛、洞箫都产自这里。有一次我到此游玩,顺便选购一根洞箫回去,闲聊中听老板说起一个他的外地雇工,小伙子是北方某名牌大学计算机系的毕业生,原本在上海找到一份年薪12万的工作,后来不知怎么受挫,躲到这偏远的山村打工。这里的工价每天至少百元,他每月工作十多天,只要勉强能够维持本月开销就满足了,剩下的时间全部泡在网上,大家都说他“废了”。七八年来,他从未跟家里联系过,他父母四处寻找,还在网上发帖,有一个村民见到网上的寻人启事后,将他的照片发过去,他父母这才千里迢迢将他领回去。不知世上还有多少个涂自强!
      读罢小说掩卷沉思,造成涂自强悲剧的根源是什么?这一问题同样炙烤着我的心。窃以为,其中固然有城乡政策的剪刀差深深地伤害了农民的利益、社会竞争的不公平留给贫寒学子改变命运的机会太少,然而作者一厢情愿地强加给涂自强的许多灾难也不可忽视;至于涂自强自身,一个如此克勤克俭、努力拼搏的人,在工作中应该不会偷奸耍滑,不过或许会有某些方面的性格缺陷,使他难以在一份稍微体面一点的工作中真正融入社会,但作者似乎并没有想到这些。作者曾在其小说《惟妙惟肖的爱情》创作谈《他要的是否也是你想要的?》(《中篇小说选刊》2014年第3期)中说,自己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加之她在武汉工作生活多年,或许对她而言,写知识分子或武汉小市民题材更得心应手一些吧,我阅读她的另一部小说《万箭穿心》就没有那种生拼硬凑之感。
      翟老师在文中对方方女士的数篇小说已分析得相当精辟、透彻,却又不失真诚,本来用不着我多加置喙,我只是站在与涂自强相似的视角,信笔写下一点随感而已。
      2014年9月14日于临安
    插入书签 

    ←上一章  下一章→  
    作 者 推 文


    该作者现在暂无推文
    关闭广告
    关闭广告
    支持手机扫描二维码阅读
    wap阅读点击:https://m.jjwxc.net/book2/389843/34
    打开晋江App扫码即可阅读
    关闭广告
    ↑返回顶部
    作 者 推 文
    昵称: 评论主题:

    打分: 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评论按回复时间倒序
    作者加精评论



    本文相关话题
      以上显示的是最新的二十条评论,要看本章所有评论,请点击这里